2014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上)
201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预测(资料素材)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陆国樑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特点:一、增速减缓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3%,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0.3个百分点。
其中,一产3.5%,二产7.3%,三产7.8%。
环比(本季比上季)增长1.4%,是2011年1季度13个季度以来环比最低增速(与2012年一季度1.4%持平)。
二、三大需求:投资回落、消费稳定、出口下降(一)2014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0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7%。
去年以来投资增幅呈逐渐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尤为明显,见下图。
(二)2014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82亿元,同比增长12.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139.0亿元,增长52.0%。
从下图增长曲线看,今年以来增幅虽有所减缓,但总体比较平稳。
(三)2014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659亿美元,同比下降1%。
其中,出口4913亿美元,下降3.4%;进口4746亿美元,增长1.6%;贸易顺差167亿美元,下降59.8%。
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2013年同期套利贸易垫高了基数,剔除掉基数因素,一季度中国进出口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
由此可见“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了些许变化,由于投资减缓,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提高。
三、结构分析(一)投资结构1、民间投资幅速快于国有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4.5%;民间投资增长20.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8%。
2、一、三产投资增幅快于二产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1170亿元,同比增长25.8%;第二产业投资2825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38898亿元,增长19.6%。
3、投资到位资金贷款增速回落,外资下降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3713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2014经济分析报告

2014经济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旨在对2014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首先,我们将回顾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然后详细研究2014年的经济数据,包括GDP增长、通货膨胀率、就业市场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指标。
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全球经济回顾2014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在经历困难。
全球GDP增长率达到3.4%,高于2013年的2.9%。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恢复和新兴市场的稳定增长。
然而,欧洲仍然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日本也面临经济困难,这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014年经济数据分析GDP增长2014年,全球GDP总量达到78.7万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3.4%。
尽管增长率有所回升,但这一数字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经济增长率的减缓。
通货膨胀率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
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大致稳定,但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有所上升。
尽管如此,全球通货膨胀率总体上仍然可控。
就业市场2014年,全球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尽管一些发达国家仍然面临高失业率的问题,但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就业市场出现了改善的趋势。
然而,这种改善仍然不足以消除全球范围内的就业不稳定问题。
国际贸易2014年,全球贸易总量继续增长。
尽管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国际贸易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经济发展展望和建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将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战争和金融市场动荡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全球经济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国际组织和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协调,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201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经济形势

2201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在发达国家带领下持续改善,将呈现美国复苏、欧洲趋稳、日本疲软、新兴经济体分化的特点。
美国受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一季度GDP增速-1%,二季度以后将呈现加速发展趋势,预计全年GDP增长2.1%,失业率持续下跌逼近6%。
美联储QE有望于第三季度结束,预计年内继续维持0-0.25%的基础利率,加息通道或将在2015年打开。
欧元区经济整体保持弱势复苏态势,欧央行下调隔夜存款利率至-0.1%,首次步入负利率时代,也许会推出欧版QE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预计2014年欧元区经济增速1%。
日本经济受消费税上调拖累,经济增长乏力,将研究实施一系列增长策略,并保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外部流动性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减弱,汇率波动性降低,国际资本有望逐渐回流新兴市场,基本面较好的国家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宏观经济失衡和受外部冲击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继续走弱。
014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虽然经历了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并存的严峻挑战,仍然实现了平稳增长;预计二季度工业增长较一季度微幅回升,下半年工业将继续呈稳中微升态势。
鉴于当前我国工业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下半年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通过更加灵活的货币金融政策、更加合理的财税和投资政策以及更加明确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宏观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一、上半年情况综述(一)基本特点1、三驾马车一降两升工业投资增速继续呈下降趋势,今年1-5月同比增速仅为14.0%,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1-5月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4.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与去年年底基本持平,表明我国工业品出口略有好转。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与一季度相比有所回升,今年以来消费增速呈持续微幅上升态势。
2、工业生产有所回暖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与一季度持平。
2014年度宏观经济形势

2014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发布日期:2013-11-07 浏览次数:282 编辑: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趋稳向好,不是企稳回升。
“稳”是经济增长底部趋稳,“好”是经济结构调整在优化。
向好的具体表现是服务业发展要好于制造业,服务业继续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制造业波动激烈。
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业,我国各个行业都经过了调整,而房地产业的调整尚未发生,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调整尚未结束。
因此,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表述是稳中向好、基础不牢。
2、2013年经济运行和政策特点面对今年超出预期的经济下行走势,新一届政府采取了新的政策,主要有:①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②长短结合,出台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力求稳中求进。
稳是增长,进是结构升级,是改革深化;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稳定市场预期,如确定经济增长的合理运行区间和政策框架,放弃单一的货币、财政总量刺激政策,转为稳定总量政策,在货币、财政存量上做文章。
总体来看,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点是不刺激、促改革、去杠杆。
不刺激的政策不是永恒的,是暂时的;深化改革,通过减政放权的改革措施求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去杠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中国经济的最大泡沫是房地产二、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展望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期,或称“第二轮调整型增长期”。
不会形成新的上升趋势,周期性、阶段性调整仍未到位。
调整未到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增长未到底;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远未到位完成,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2014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
投资有继续向下的压力,最主要的是房地产。
房地产不调整我国经济不可能见底,明年房地产会有很强的下调压力。
消费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不足仍将继续。
2014年支持我国经济向上的因素主要是出口状况稍好以及今年的政策效应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今年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落实、去实施,虽在目前还暂时看不出效果,但在明年会逐渐体现。
201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原创2014-6-9 9:20:58]字号:大中小观察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增长。
美国经济呈现复苏向好态势预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爱尔兰等债务危机国家融资成本下降并退出国际救助计划,预示欧债危机影响逐步减弱,日本经济一季度超预期增长对全球经济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相比发达经济体的表现,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新兴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中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以实施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减速伴随金融风险上升,俄罗斯经济由于大宗商品景气周期调整及乌克兰地缘政治问题等因素交织而进入减速通道。
当然,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发达经济体经济好转有望带动其他国家出口反弹,助推新兴经济体外需增长,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有望形成新兴经济体内生增长动力。
然而,今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乌克兰局势升级引发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双向制裁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可能引发部分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风险升级,消费税等政策可能构成日本经济较大下行压力,欧洲经济通缩压力未见缓解,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分化的局面将继续延续。
美国尽管由于今年以来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导致一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但经济复苏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美国2014年4月份失业率已下降至6.3%,低于美联储先前设定的调整宽松货币政策的阀值水平6.5%,显示就业状况的持续改善。
今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了总统关于2015年3月15日前可无条件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法案,降低类似“财政悬崖”、“政府关门”等财政债务技术性风险,增大财政政策空间,借助TPP及TTIP等区域一体化战略有助于拓展市场空间。
当然,美国失业率依然较高预示宏观经济增长质量依然有待进一步优化,美国商业银行现金储备水平持续上升预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房地产尚未恢复常态预示房地产等相关投资增长有待观察,上述问题揭示了美国经济亟待进一步结构调整。
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及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测作者:东吴证券李经纬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同时由于存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基数,我国经济基本面扎实,加上公开市场操作及定向降准等中央政府托底经济的微刺激货币政策的频加使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增速在7.2%以上、就业形势良好、物价温和上涨,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运行区间,经济表现在经济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
然而由于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存在体制性的增长瓶颈而难以根本好转,所以伴随世界复苏大潮我国经济表现出浓厚的疲弱复苏特征,并时刻面临下行压力:今年以来,中央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出,结构性停滞开始出现,同时制约经济活力的关键性行政权力仍未能去除、国企资源垄断、民资投资渠道狭窄、收入分配不公、税制不合理等重大体制、机制性障碍仍未能解除,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挥之不去:经济增速下行,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房地产库存加大,制造业产能过剩成为顽症,生产通缩迹象明显,出口低位徘徊。
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市场焦躁心理逐渐走强。
在经济下行压力及市场焦虑心理持续加大,而三驾马车根本性好转的体制性瓶颈难以短期解决,间接和微刺激的货币政策又难以明显奏效、稳增长任务难以完成的形势下,中央政府将大概率推出以下措施:1、继续加大原来已经采用的定向刺激的货币政策的使用力度,比如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及定向降准的范围和幅度,增加再贷款等。
2、采用对经济具有更直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定向降低利率等;3、加大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惠民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强地下管网等市政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等;以上1、2项措施的采取将使得货币存量更加宽松,资金成本进一步下降,实体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预计1、2项措施的实施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全 壬 乘1 ' 1 2 2 0 1 4 年 第9 期
高0 . 1 个 百分点 。可 见 ,与 去年 同期相 比,上半年 我 国经济 增长呈 小幅 回落 走势 ;与一
\ 。 1 5 1 4 1 3 2 l l l 0 9 8 7 6 5 季 度相 比,二季度 经l 济增速 呈微 升走 势 。2 0 1 2年 以来 ,我 国季 度经 济增 速 始终 保 持在
上 半年 ,五 成多 的规模 以上工 业行业 增加值 增速 比一季 度加快 。在规模 以上 工业 的
4 1 个 大类 中 ,2 2 个行业 增加值 同 比增速 比一季度 加快 ,占 5 3 . 7 % ,合 计拉升 规模 以上工
业增 速 0 . 4 个 百分 点 ;l 9 个 行业增 速 比一季度 回落 , 占 4 6 . 3 % ,合计 拉低 规模 以上 工业
2 0 1 4 年 上半年 ,我 国国 内生 产总值 2 6 9 0 4 4亿元 ,同 比增长 7 . 4 % 。其 中 ,第 一产业 增 加值 1 9 8 1 2亿元 , 同 比增长 3 . 9 % ;第 二产业 增加 值 1 2 3 8 7 1 亿 元 ,增 长 7 . 4 % ;第 三产 业增加值 1 2 5 3 6 1 亿 元 ,增 长 8 . 0 % 。分 季 度 看 ,一季 度 ,我 国 国 内生 产 总 值 同 比增 长 7 . 4 % ,二季度增长 7 . 5 % 。 上半 年 ,我 国经 济增速 比去年 同期 回落 0 . 2 个 百分 点 ,二季度 经济增速 比一 季度提
・
本刊专论 ・
2 0 1 4年上半年我 国经济形势分析
许 宪春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 2 0 1 4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 :一是从生产、需求和收入三个
2014年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走向 (1)

当前位置:第 1 页2014年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走向范剑平一、2014年中国经济严峻开局·经济仍然在合理区间运行。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
比去年一季度的7.7%下降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87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2850亿元,增长7.8%。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
环比折年率,只有5.72%,比去年四季度的6.8%下降1.2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一般由需求因素波动造成。
外贸出口比海关统计实际表现好·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91亿美元,增长0.2%。
其中,出口8752亿美元,下降0.4%;进口8039亿美元,增长0.8%;贸易顺差713亿美元,收窄12.2%。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0.2亿美元,增长3%。
其中,出口1954.7亿美元,增长7%;进口1595.5亿美元,下降1.6%;贸易顺差359.2亿美元,扩大74.9%。
·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进一步走强。
今年5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2.3,较4月提升0.4,已连续三个月提升,预示着未来2-3个月我国出口将继续好转。
·前5个月,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
5月份,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2%。
消费品市场走势平稳·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32亿元,同比增长12.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435亿元,增长53.2%。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从主要产品看,高耗能的钢铁、有色、水泥产量增速明显下行。
投资低迷,投资品产业比重较大影响较大。
工业中与消费相关度较高的汽车、乙烯产量增速有所上行。
投资是经济降速的主要原因·201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2%,增速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 1.84 2.23 0.7 2.78 4.92 3.94 3.45 3.76 4.49 3.83 3.22 2.21 2.19 2.13 3.38 3.28 3.76 4.13 2.58 3.55 4.74 2.35 2.89 3.68 4.87 4.54 5.25 5.4 2.76 -0.61 5.27 3.85 3.53 4.07 4.36 4.55 4.62 4.66
2003 12.8 27.7 9.1 9 4.3
2004 17.7 26.6 13.3 7.7 6.8 25.7
2005 14.6 26 12.9 9.6 6.2 20
2006 15.7 23.9 13.7 10.4 7.4 21.9
2007 21.4 24.8 16.8 12.2 9.5 31.4
中国GDP分配失衡问题凸显
2007-2011年中国职工工资实际收
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增长
1952-2007年
居民私人消费占GDP比重变动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8.7 49 67.4
35
37
1952
1978
1997
2007
2008
1995-2007年
政府税收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11.9 10.3 9.6 9.8 9.7
9.5
9.1 8.9 8.1
4
2
0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2.1
世界 1.844 2.234 0.703 2.779 4.919 3.94 3.452 3.763 4.486 3.829 3.224 2.206 2.193 2.128 3.38 3.276 3.762 4.133 2.58 3.553 4.738 2.352 2.885 3.679 4.869 4.544 5.248 5.4 2.761 -0.61 5.265 3.851 3.533 4.073 4.364 4.547 4.623 4.663 发达 0.943 1.969 0.221 3.118 4.92 3.876 3.321 3.589 4.744 4.014 3.15 1.469 2.148 1.473 3.404 2.844 2.97 3.476 2.597 3.663 4.11 1.504 1.757 2.003 3.081 2.592 3.027 2.779 0.037 -3.64 3.209 1.577 1.412 2.03 2.435 2.637 2.713 2.66 新兴 3.813 2.822 1.759 2.027 4.918 4.081 3.743 4.148 3.908 3.41 3.391 3.834 2.274 3.287 3.339 4.04 5.142 5.259 2.553 3.365 5.799 3.755 4.698 6.268 7.513 7.314 8.24 8.742 6.039 2.813 7.501 6.227 5.662 6.046 6.162 6.268 6.286 6.347
中国GDP规模与M2规模比较
单位:万亿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GDP M2
1999 8.9677 11.99
2000 9.92 13.83
2001 10.96 15.83
2002 12.03 18.5
2003 13.583 22.12
2004 15.98 25.3
2005 18.49 29.87
GDP增长 7.91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795 9.21 14.2
9.3 7.801 7.599 8.4
9.2 10.3 9.593 9.523 9.475 9.522 9.462 9.525
Source: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April,2011.
2000 6280 2253 4027 2.79
2001 6860 2366 4494 2.9
2002 7703 2476 5227 3.11
2003 8472 2622 5850 3.23
2004 9422 2936 6486 3.21
2005 10493 3255 7238 3.22
2006
2007
2007-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曲线
2009-2011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组成
2007-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及组成
2001-2011年
中国经济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动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曲线
2007-2012年中国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2007-2012年中国银行存款实际利率
2007-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差额
中国生产者价格中的输入型因素
1980-2016年中国GDP增长与通胀率
30
25
20
15
10
5
0
-5
通胀率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5.988 2.383 1.928 1.5 2.828 9.3 6.5 7.3 18.8 18 3.1 3.4 6.4 14.7 24.1 17.1 8.3 14 13.1 10.9 10 2.8 -0.8 -1.4 0.4 0.725 -0.77 1.167 3.9 1.817 1.467 4.767 5.9 -0.69 3.326 4.985 2.5 8.3 9.1 10 10.1 11.3 12.7 14.2 9.6 2 2 2 2
银行信贷膨胀引发资产泡沫膨胀
2007-2011年中国银行金融资产变动
2012年中国GDP、M2和金融资产规模
单位:万亿元
140 120 100
85 120
80 60
47.2
40 20 0 GDP规模 M2 金融机构金融资产
M2是GDP的1.8倍,金融资产是GDP的2.54倍.
1999-2011年
资源来源: 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4.17.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
9.5
9
8.7
8.5
8.8
8.5
8.9 8.6 8.2
8.5 8.2
8.1
8
7.5
7.5
7
6.5
IMF
OECD
联合国
亚行
中银
社科院
高盛
兴业
摩根士丹利
中国政府
2007-2013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世行:中国经济季度分析报告,2012.4.
2008 16.8 25.5 21.6 8.4 8 17
2009 8.5 30 15.5 8.5 9.8 11.7
2010 16.7 23.8 18.3 10.9 7.8 21.3
2011 17.6 23.8 17.1 14.1 17.9 24.8
注:2000-2008年名义GDP年增14.1%,城镇居民收入年增9.5%,农村居民收入年增6.1%。
中国及主要国家近年基尼系数比较
0.6 0.512 0.5 0.464 0.473 0.42 0.4 0.359 0.319 0.3 0.25 0.362 0.343 0.371 0.523 0.57
0.2
0.1
0
美国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中国
印度
印尼
泰国
越南
墨西哥
阿根廷
巴西
资源来源:World Bank, Key Indicators of Developing Asian and Pacific Countries,2007
52
51
50
49
49
48
47
46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2011.8
2011.9
2011.1
2011.11
2011.12
2012.1
2012.2
2008-2011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率
14
12 10.6 10 10.1 9 8 6.8 6 6.1 8.5 7.9 10.7
2007-2013年中国GDP增长组成
世行:中国经济季度分析报告,2012.4.
中国对外经贸及预算收支和货币发行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变化
54
53.4
53
52.9 52.1
52.9 52 50.9 50.7 50.9 51.2 50.4 50.3 50.5
53.1
1996-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差额 城乡比
1996 4839 1926 2913 2.51
1997 5160 2090 3070 2.47
1998 5425 2162 3263 2.51
1999 5854 2210 3644 2.65
2000-2011年
中国名义GDP、投资、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