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情节上课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上课)

三、情节探究题
温馨提示: 1、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 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2、掌握相关情节技巧知识
3、表述上:要点化和层次性 4、言之成理
补充相关知识: 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 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 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 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 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故乡》中的“我”等。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
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 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安徽卷《巴尔塔 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小说情节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 列的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公开课课件

真题演练
❖ 2017年全国高考1卷《天嚣》一文中,小说 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说明
❖ 2016年全国高考2卷《战争》一文中,以 “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1.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文学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能 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2.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 活和悲惨命运。
(二)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情节方面: 总领全文,交代背景,引起下文……内容,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伏笔。 (描写抒情: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突出……的人物形象; 3、主题方面: 点明……的主题,揭示……的主旨; 4、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概括内容
(三)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电话’为 ❖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或文中某情节,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点,使人物更加丰满;
❖ “哈罗?” ❖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
小说情节分析(上课用)ppt课件

答案示例
❖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 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 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 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 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 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 有现实意义。
.
答案示例
❖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 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 【解题指南】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主 要的矛盾冲突;二是分析情节的目的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 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解题思路:内容+结构。
❖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文段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 。从内容上来看,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深夜)、地点(家里)、人物(彭恩)。从电话内容可知, 彭恩是一位言辞尖锐的剧评家。从结构上看,开门见山,营造 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 铺垫。答题时要思路清晰,分条作答
❖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 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翻浆》)
.
答案示例
❖ 《雪夜》写的是陌生人抢劫的事。篇幅虽短,情节却曲折 离奇、出人意料。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 ,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亨利式的结 尾。小说设计了三个出人意料的情节:
❖ (1)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 ❖ (2)第二个意外是陌生人上楼行凶,想绑架主人的儿子
❖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 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 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 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6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讲含解析

专题06 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精讲目标1.回顾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情节主题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情节主题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考向一:情节结构【真题典例】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类题型答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1、小说屡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
(2023 辽宁《最终旳黄豆》)
• 2、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
(2023江苏《侯银匠》)
• 3、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旳情节有哪些作用?
•
(2023 江西《报复》)
二、课堂训练
• 真题探究 (2023·江西卷)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毕背面旳题目。
•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旳时间、地点;② 点明彭恩旳身份;③体现彭恩旳性格特征; ④为下文作铺垫。
三、疑难点拨
• 分析情节作用要从内容和构造两方面入 手:
• (1)从构造(情节本身)方面:①为下文情 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③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 起读者旳阅读爱好;⑤作为线索,贯穿 全文。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构造严谨。 3.开头利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旳想象空间,或引
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旳线索,可作线索旳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旳目旳是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 (2)从内容方面:①点明了人物活动旳环 境;②体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体 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旳作用:①内容 ②构造
性格 、心理、身份人物
丰富形象、使形象 鲜明
深化
▪ 情节 交代故事发生旳 环境
时间、地点
▪ 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旳作用 ▪ 构造:①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爱好。 ▪ ③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④照应前文××情节。 ▪ ⑤为背面旳××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
第13讲 小说阅读之情节 讲义(含答案)-2021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衔接

第13讲 小说阅读之情节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知识梳理】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及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你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吗?小说最重要的内容又是什么吗?小说阅读之情节情节的定义 情节的构成情节的考点概括题作用题题型解析情节概括题常见考点:1、文章中因为时间地点的转换,出现多个小情节,要求学生仿照已给的情节填空所缺的情节。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全文内容。
例一:仿照已给的情节填空所缺的情节。
审清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精炼表达根雕眼镜贺伟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
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
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
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
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我思虑了几天。
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
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小说情节 课件57张

(一)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典型习题】 小说1:《枪口下的人格》 1.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 基本情节。(4分)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叙,请述言简视意角赅的(阐述叙观述点。角 度 )
1. 全知视角 2. 有限视角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 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 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莫泊桑《项链》
全知视角:叙事人就是作者
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叙事人 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 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 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 者面前。
(3)事发空间变化角度。巴氏家空谈卖鸟笼——蒙氏家 无奈送鸟笼——球房醉酒悲欢为鸟笼。
(4)事发时间变化角度。午饭后空谈卖鸟笼——放学后 无奈送鸟笼——天黑后醉酒悲欢为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