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二氧化碳储槽使用说明书

合集下载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1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1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版本:QB0408-14-00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体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钠,及生产充碳酸气的饮料。

用干冰冷冻水果或肉类,不但温度低,而且无污染。

二氧化碳又是有效的灭火剂,用于不能用水来扑灭的火灾,如油、电、金属钠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已成为高效无污染的萃取剂,所用的工艺称为超临界萃取,多用于食品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防范说明: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

如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如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二氧化碳储槽首次充装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储槽首次充装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储槽首次充装操作规程1、储槽设备说明1.1储槽工艺参数说明储槽有效容积:20m³储槽允许工作压力:≥1.0MPa1.2储槽工艺流程2、首次充装2.1储槽充液前准备2.1.1检测储槽系统各阀门阀位表 1 储槽首次充装阀位2.1.2检查压力表PI示数是否正常首次使用前罐内应为微正压,指针处于零刻线或稍大于零刻线位置。

2.1.3检查液位计LI示数是否正常首次使用前罐内应无液位,液位显示为零。

2.2储槽置换吹扫2.2.1用金属软管将储槽的上进液阀V1与槽车的气相口进行连接。

2.2.2再次检查液上阀L1及液下阀L2处于开启位置,平衡阀L3处于关闭位置,液位计已送电处于工作状态,其他阀门处于。

2.2.3开启储槽的上进液阀V1和槽车的气相出口阀,向储槽进行充气置换,当储槽罐内的气相压力达到0.2~0.3MPa(压力表PI示数为0.2~0.3MPa)时,关闭上进液口阀V1,保压5至6分钟,然后通过排液阀V3进行放空,当储槽内压力降低至零时,立即关闭排液阀V3。

2.2.4初次置换吹扫后立即进行第二次置换吹扫,操作程序与2.2.3相同。

2.2.5开启上部进液阀V1和槽车的气相出口阀,向储槽进行充气当储槽内压力≥1.0MPa时关闭槽车的气相出口阀和储槽上部进液阀V12.2.6将槽车的气相接口与上部进液口断开。

2.3预冷2.3.1用金属软管将储槽的上部进液口与槽车的液相口进行连接2.3.2开启上进液阀V1前,保证储槽内压力≥1.0MPa2.3.3开启储槽的上进液阀V1,微微开启槽车的排液阀,液体经管路汽化后,非常缓慢地向储槽上部喷淋口进行充气预冷,初次预冷的气相压力达到1.3~1.4MPa时,关闭槽车排液阀,保压5~6分钟,使储槽内罐充分预冷,此时不允许排气,让二氧化碳冷气保持在罐内。

2.3.4初次充气预冷结束后,开启槽车排液阀,缓慢向储槽顶部喷淋进液进行第二次预冷,当储槽内所充装的二氧化碳液体体积达到0.5~1m³时,立即关闭槽车排液阀,保压2~3分钟,使储槽再次充分预冷2.3充液操作2.3.1当进行两次预冷结束达要求后,用金属软管将储槽下部进液接口和槽车排液口连接。

液氨、二氧化碳操作规程

液氨、二氧化碳操作规程

一,本岗位任务:将储槽中液氨充入液氨钢瓶二,产品说明:液氨分子式NH3。

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量17.03。

相对密度0.7714g/l。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可溶于水、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卫生标准:< 30mg/m3;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化学反应式NH3+ H+_____NH+4用途: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

三,流程简述:经过预检的液氨钢瓶在充装前经整瓶处理抽尽瓶内的残余气体后再次全面检查合格,通入来自储槽的液氨,至法定充装量,提供给客户。

参见流程图四,本岗位风险评价见风险评价表五,操作步骤:1,槽车进料1)检查储罐、管道、阀门是否完好2)检查储罐压力表、液位计是否正常3)检查氨泵转动情况4)进料管是否畅通,若有气阻现象应打开旁通阀抽气。

5)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配戴防护用品6)进料2,充装1)校准磅秤2,氨瓶充装前检查:钢印标记不符、介质不明;超过检验期限,存在严重缺陷的钢瓶不得充装。

3,整瓶:检查瓶内气体是否留有余压,并把残余气体抽尽。

4,充装:容积400L的钢瓶充装量不得超过200Kg 容积800L的钢瓶充装量不得超过400Kg5,充装后检查:瓶阀及连接部位是否泄漏,瓶体是否鼓泡变形。

6,填写好充装记录。

六,注意事项:1,液氨钢瓶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气瓶《瓶规》及《危化品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

液体CO2装置操作规程

液体CO2装置操作规程

洛阳鑫冠化工有限公司40kt/a液体二氧化碳装置试生产操作规程目录目录 (2)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5)2、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 (8)3、原料气成分 (9)4、生产工序说明 (10)4.1原料气的脱硫脱醇 (10)4.2原料气的压缩 (11)4.3原料气的脱水 (11)5、工艺流程简述 (12)6、主要设备一览表 (14)7、主要工艺指标 (15)7.1 压力(MPa) (15)7.2 温度 (15)7.3 液位 (16)7.4 气体成分 (16)8、开车前准备 (16)8.1现场清理检查 (17)8.2系统吹扫 (17)8.3塔内净化材料的装填 (19)8.4试压 (19)8.5冰机系统抽真空 (20)8.6保温、刷漆 (20)8.7联动试车 (20)9、正常操作要点 (21)9.1预脱硫 (21)9.2水解精脱硫 (21)9.3吸附塔再生操作 (22)9.4分子筛再生操作 (22)9.5冷凝器 (23)9.6 提纯塔 (23)10、正常开停车 (24)10.1 开车前准备 (24)10.2 装置开车 (25)10.3正常停车 (26)10.4紧急停车 (27)10.5长期停车 (27)11、不正常情况原因及处理 (27)12、环保和安全要点 (29)13、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说明本操作规程为试生产操作规程;试生产结束后,由业主生产部门根据试生产情况适当修改相关参数,并按业主相关管理规定编制正式的操作规程。

液体二氧化碳装置试生产操作规程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了便于生产操作管理,本处列出与装置有关的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数据,以便工作时参考。

表1 二氧化碳的相变参数性质数值性质数值三相点:升华状态:0.101MPa温度,℃-56.57 温度,℃-78.5压力,MPa 0.518 升华热,kJ/kg 573.6汽化热,kJ/kg 347 固态密度kg/m3 1562熔化热,kJ/kg 195.82 气态密度kg/m3 2.814(-78.5℃)表2 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温度对照表温度℃密度kg/m3 温度℃密度kg/m331 463.9 -12.5 993.830 596.4 -15 1008.127.5 661 -17.5 1018.525 705.8 -20 1029.922.5 741.2 -22.5 1041.720 770.7 -25 1052.617.5 795.5 -27.5 1063.615 817 -30 1074.212.5 838.5 -32.5 1084.510 858 -35 1094.97.5 876 -37.5 11055 893.1 -40 11152.5 910 -42.5 11250 924 -45 1134.5-2.5 940 -47.5 1144.4-5 953 -50 1153.5 -7.5 968 -55 1172.1-10 980.8表3 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热温度℃汽化热kJ/kg温度℃汽化热 kJ/kg-56.57 347.77 -10 261.54 -55 345.18 -5 248.95 -50 337.06 0 234.85 -45 328.82 5 219.03 -40 320.41 10 201.21 -35 311.75 15 180.2 -30 302.8 20 155.23 -25 293.63 25 119.37 -20 283.63 30 62.97 -15 270.04 31 0表4 液体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59 465.96 -36 1162 -13 2430.2 10 4501.4 -58 487.15 -35 1203.8 -12 2501.7 11 4613.9 -57 509.05 -34 1246.6 -11 2574.7 12 4728.5 -56 531.67 -33 1290.4 -10 2649.4 13 4845.3 -55 555.05 -32 1335.5 -9 2725.5 14 4964.4 -54 579.19 -31 1381.6 -8 2803.2 15 5085.7 -53 604.1 -30 1428.9 -7 2882.7 16 5209.3 -52 629.8 -29 1477.5 -6 2963.6 17 5335.1 -51 656.3 -28 1527.2 -5 3046.3 18 5463.5 -50 695.65 -27 1578.3 -4 3130.7 19 5549.2 -49 711.8 -26 1630.4 -3 3216.7 20 5727.4 -48 740.9 -25 1683.9 -2 3304.5 21 5863.1 -47 770.7 -24 1738.5 -1 3394 22 6001.4 -46 801.5 -23 1794.6 0 3485.3 23 6142.4 -45 833.3 -22 1852 1 3578.4 24 6286.1 -44 865.8 -21 1910.6 2 3673.3 25 6432.8 -43 899.4 -20 1970.6 3 3769.9 26 6582.1 -42 933.9 -19 2032 4 3868.6 27 6734.6 -41 969.4 -18 2094.8 5 3969.1 28 6890.1 -40 1005.9 -17 2159 6 4071.5 29 7048.9 -39 1043.4 -16 2224.6 7 4176 30 7210.9-38 1081.9 -15 2291.7 8 4282.4 31 7376.3 -37 1121.5 -14 2360.2 9 4390.8表5 二氧化碳的工程量值性质数值性质数值气体粘度,mPa·s 0.0138(0℃,0.101MPa)热导率52.75(0℃,0.101MPa)/[W/(m·K)]表面张力,mN/m 9.13(-25℃)折射率1.0004506(0℃,0.101MPa,λ=546.1)比热容,kJ/(kg·K)(0℃,0.101M Pa)Cp 0.845Cv 0.6512、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本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

液态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态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态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饮料制造、化工、医疗、消防等。

然而,液态二氧化碳具有一些安全风险,如高压、低温和窒息风险。

因此,在使用液态二氧化碳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液态二氧化碳安全技术的一些重要说明:
1. 储存和运输:液态二氧化碳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在远离可燃物和热源的安全区域中存放。

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并确保容器稳固和密封。

2. 防护设备:在液态二氧化碳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必须配备合适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和呼吸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免受暴露于二氧化碳的危险。

3. 应急措施:在发生事故或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这包括迅速撤离人员,切断供气源,采取适当的隔离和通风措施,并联系专业的急救人员和紧急救援机构。

4. 燃烧风险:液态二氧化碳具有助燃性,当与可燃物接触时会增加火灾爆炸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液态二氧化碳时,必须注意不要将其接触到可燃物,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5. 窒息风险: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占据空气中的氧气,引起窒息。

在使用液态二氧化碳时,必须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通风,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总之,液态二氧化碳的安全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安全操作规程

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安全操作规程

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安全操作规程1. 介绍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是一种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工业等领域。

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应用极为广泛,但其操作不当可能会带来意外风险。

为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本文将介绍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的安全操作规程。

2. 操作前准备在操作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做好防护措施操作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时应穿戴必要的职业装备,如保温手套、保护眼镜等,以防止冷冻液体烧伤和气体泄漏引起的眼睛、皮肤、呼吸道等部分受伤。

2.2 检查贮槽状态在操作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前,需要检查贮槽的外观和内部状态。

若发现贮槽存在异常,如有明显损伤或压强异常,不得进行操作。

2.3 环境准备液体二氧化碳为极易挥发的有害气体,所以操作贮槽的区域应隔离于人员流动大的区域,并确保通风良好;若在室内操作,应确保室内通风管道畅通。

3. 操作步骤操作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步骤如下:3.1 取出液氮罐在使用贮槽前,需要将液氮罐从贮槽中取出,并坚持垂直方向提取。

注意不得在罐外部使用任何金属器具捏压、敲打液氮罐体,以免引起罐体突然破裂或爆炸。

3.2 准备操作相关设备取出液氮罐后,需要准备相应的操作设备,如液氮浴、离心机等,以确保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3.3 将液氮罐安装到相应设备上在进行任何实验或操作之前,应先将液氮罐安装在相应设备上,如离心机等,并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说明书的相关操作规程。

3.4 操作结束后的处理在操作结束后,应注意关闭设备、清理操作区域,并将液氮罐还放回到贮槽中,并确保罐与槽之间没有空气泄漏。

4. 注意事项在操作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下事项:4.1 操作规范化液体二氧化碳低温贮槽操作应规范化、规范、严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规定操作,避免因不当操作引起劳动安全事故。

4.2 安全于第一位人身安全是首要条件,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负责人。

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1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1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版本:QB0408-14-00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体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钠,及生产充碳酸气的饮料。

用干冰冷冻水果或肉类,不但温度低,而且无污染。

二氧化碳又是有效的灭火剂,用于不能用水来扑灭的火灾,如油、电、金属钠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已成为高效无污染的萃取剂,所用的工艺称为超临界萃取,多用于食品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防范说明: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

如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如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二氧化碳储槽安全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储槽安全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储槽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二氧化碳储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目的在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在使用和操作二氧化碳储槽时,必须严格遵照本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规程内容将有所更新,使用和操作者应及时关注最新版本。

二、基本知识1. 二氧化碳储槽二氧化碳储槽是一种将液态二氧化碳存储在高压下的设备。

储槽通常由内胆、外壳、保护套、泄压口、液位计和安全阀等组件组成。

2. 安全阀安全阀是一种用于防止储槽内过压的保护措施。

安全阀会在储槽内压力超出预设限制时自动开启,以释放多余的压力。

3. 液位计液位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液态二氧化碳储量的设备。

液位计通常被安装在储槽的侧面,能够直接读取液态二氧化碳的储存量。

4. 泄压口泄压口通常被安装在储槽顶部,以防止因压力过高而引发的事故。

泄压口能够释放多余压力,以保证储槽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作业环境建立1. 储槽周围区域储槽周围区域应仅保留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其余人员应与储槽保持一定距离。

2. 储槽内外环境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检查储槽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基本参数。

如果环境参数超出了安全范围,必须采取措施调整环境,以保证操作安全。

3. 个人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应急处置的能力。

四、储槽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必须检查液位计、安全阀、泄压口等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操作正常。

检查设备时,必须关闭进气口,并保证没有剩余的压力。

2. 液态二氧化碳贮存在液态二氧化碳贮存时,必须确保储槽内压力正常,并且液位计读数在安全范围内。

液态二氧化碳贮存时,必须保持储槽的密封状态。

3. 气态二氧化碳贮存在气态二氧化碳贮存时,必须确保储槽内的压力正常,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储槽的密封状态。

同时,在液态二氧化碳转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必须保证储槽的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正常。

4. 储槽加热当需要加热储槽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设备,并且在加热过程中保持储槽的密封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二氧化碳及设备维护使用说明书目录一、二氧化碳的认识和了解二、二氧化碳的安全常识三、二氧化碳储存设备简介四、二氧化碳设备的运输与安装五、二氧化碳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六、设备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一:二氧化碳的认识和了解二氧化碳是一种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分子式为 CO2。

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二氧化碳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三态共存或以单一状态存在。

在正常的大气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 倍。

二氧化碳不会 燃烧也不助燃,并且无法维持生命。

二氧化碳处于一个适当压力的容器中时,根据其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它可以以固,液,气 三种状态的任一形式存在。

三态共存平衡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是零下 华氏度 (零下 摄氏度)和 磅/平方英寸(㎡),这时,二氧化碳同时存在三种状态,这种现象被称做三相点。

当温度和压力低于三相点的时候,二氧化碳既有固体也有气体,当然, 这取决于当时所处的具体条件。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在温度为零下 华氏度(零下 摄氏度)的条件下升华(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经过液体的过渡二氧化碳的临界点是 华氏度( 摄氏度)和 磅 当温度和压强超过三相点而低于临界点的时候,上层为气体的二氧化碳液体可在一密封容 器内平衡储存。

在这个情况下,温度,压力和密度有着明显的关系。

通过 插页的蒸气压力曲线和图表 可以看出,如果在 70 华氏度( 摄氏度)的条 件下注入液体二氧化碳,压强容器将承受 820 磅/平方英寸( 巴)的压强。

通过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曲线,我们发现当温度时升为 70 华氏度( 摄氏度)时,液体二氧化碳密度变小。

它的密度大约在 47 磅/立方英尺(754 公斤/立方米)。

通过对比在 70 华氏度( 摄氏度)时 [ 磅/平方英寸( 巴)和 磅/立方英 尺(764 公斤/立方米)] 的压强和密度在 0 华氏度时(零下 17。

8 摄氏度)[ 磅/立方 英寸( 巴)和 磅/立方英尺(1022 公斤/立方米)] 的状态, 显而易见,大量的二 氧化碳液体可以被装进狭小而薄壁的压力容器内。

因此,二氧化碳可以储存在低压散装容 器内。

术语“低压”用于工业上常指 C O2 应储存在低于环境温度以下的低温下,通常在0 华氏度(零下 摄氏度)。

“低压”是一个相对的术语,而不应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因为所涉及的压力范围可能会达到约 350 磅/平方英寸( 巴)分子重量 lb/lb-mol kg/kg-mol Vapor Pressure 蒸气压力在70 °F °C)时838 psig 在32 °F (0 °C) 时491 psig 在2 °F °C)时302 psig bar bar bar气体密度在 70 °F °C) 和32 °F (0 °C) lb/ lb/ftkg/ kg/m 比重在70 °F °C)时比容在70 °F °C)和32 °F (0 °C) 时ft/lbm/kg m/kg图表—二氧化碳的物理常数二:二氧化碳的安全常识安全常识:气态的二氧化碳是窒息剂。

10%以上的浓度会导致人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头痛,发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眩晕,神经衰弱,视力模糊甚至休克。

最终表现形式的严重程度取决于C O2 浓度及人体暴露在C O2 中的时间长短。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味气体。

可当作低度危险性的材料处理。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甚至可以存放在敞开的罐子,桶内及低气压的场所内。

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应开启C O2 监视器并强制通风,或穿一套密封并带空气呼吸器的服装。

在高浓度二氧化碳聚居的区域应该挂有适当的警告牌,例如:警告—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前请先通风该区域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可能会导致人窒息救助没有专用的救助设备不要擅自去移动中毒者,否则你也有可能会成为中毒者。

如果中毒者已经失去知觉,获得解救后要马上进行紧急救助。

吸入C O2 紧急抢救吸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对身体的各项机能起反作用。

皮肤,眼睛,口腔与干冰(固体CO2)或压缩CO2 接触都会引起反作用。

如果有人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并且已经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应该立刻把中毒者移到有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如果中毒者呼吸停止,应马上采取人工呼吸。

保持中毒者身体暖和和安静休息。

并马上由专职医生治疗。

身体外露部分中毒紧急抢救如果在使用时干冰或压缩CO2 气体接触倒皮肤或口腔,应立即防止将这些部位继续暴露在空气中,如皮肤发生了冻伤现象,应该马上得到专业的治疗,不要擦拭受冻部位,不要用超过107 华氏度(℃)的物品进行加热。

如果眼睛接触到干冰或者压缩二氧化碳将会导致眼角膜烧伤。

眼睛其他组织结构也可能会受到伤害。

如果干冰或者二氧化碳蒸气或者液体二氧化碳进入到眼睛里,应该马上使用专用药品治疗。

三:二氧化碳设备结构简介1设备结构储槽一般为双层圆筒形结构,内筒为l6MnDR优质合金钢,外筒为Q235B优质碳素钢,管路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夹层采用高真空珠光砂填充或多层包扎保温;储槽设置有供操作的各种阀门阀门布置合理便于操作,储槽设置有压力表、液位计,供观察槽内压力、液面之用. 2主要特点(11储槽设置有供槽车充液的接头,可向汽化器、槽车、泵供液。

(2)储槽的内、外筒都有安全装置,保证用户安全使用。

(31储槽的绝热材料经过特殊处理,使储槽具有较长的真空寿命,同时储槽设有真空规管,需要时即可测量夹层真空度。

四、运输与安装1、运输(1)公路运输时,设备应与汽车牢固,中等车速行驶,严禁设备与其他任何物体碰撞。

(2)设备运抵后,卸车作业人员,应与设备主管人员共同制定卸车作业方案。

2,安装(1)储槽运抵安装现场后,在具备安装条件时,可就位,安装过程中,严禁碰撞敲打,并特别注意外筒防爆装置和真空阀,不得触碰。

(2)将储槽内筒系统用氮气至工作压力作气密性试验,检查阀门、管道、法兰等均无泄漏后,则安装完成。

(3)储槽安装尺寸见供货资料,要用槽车充排液体,应考虑车辆行驶通道。

五、操作与维护1、操作(1)准备工作储槽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吹扫处理及阀门仪表检查。

a气密性试验储槽完成安装,或者内筒恢复常温后,在充入液体二氧化碳前应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储槽的最高工作压力,试验用气为无油干燥空气或干燥氮气,试验时问不得小于4小时.b清洁处理气密性试验合格后,需用干燥无油的空气对储槽内筒系统进行吹扫处理,用以去除潮湿空气.系统在用干燥空气或干燥氮气吹扫之后,还应用产品气体吹扫,直至排出气体纯度达到要求为止.c阀门仪表检查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前,必须认真检查阀门仪表是否处于正确的启闭状态、指示是否正确,否则应予以调整.d充装充装分为首次充装和补充充装①首次充装首次充装指内筒处于热状态下的充灌,其充液步骤如下:a联接充液管线b对充液管路进行吹扫(每次充装前都应进行),在进液阀门开启前,由液体排出阀向输液管内放入少量液体,同时打开残液排放阀,对其管路进行吹扫,以清除管道中的空气和灰尘杂质,接着从气体进出口输进气态二氧化碳,使其简体冷却,所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不低于l. 2MPa,待到储槽压力高于1. 2Mpa时,方可打开下部进液阀向储槽内充液体二氧化碳c打开测满阀,压力表阀并启动液位计(全开液上、液下阀)液位计操作应遵守其说明书之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启动.①开平衡阀,②开液面计上阀、液面计下阀,③关平衡阀。

停表.①开平衡阀.②关液面计上阀、液面计下阀。

d阀门开度开始要小,待液位计有显示时,可开大进液阀,加大充装速度。

e当测满阀喷出液体时,说明储罐己充满液体,应立即关闭下部进液阀,停止充装。

同时打开残液排放阀,排除充液管路中的残余液体。

f充灌结束,折除充装管路.注意在储槽有液体的情况下,储槽的压力不得超过(视储罐情况定),且不得低于g补充充液(指内筒已有液体状态下的充灌)补充充液程序与首次充液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内筒已有低温液体不需要冷却内筒,因此,吹扫管路后即可由下部进液阀进液。

h 液体客积与液位高度关系可由液位对照表查得。

(3)供液储槽内压力达到要求、经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开排液阀向外供应液体。

(4)贮存在贮存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储槽的压力变化记录,在储槽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左右),应进行放空,而且压力不得低于。

注意☆液体贮存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阀正常工作,☆若为双阀,根部阀必须保证在常开状态。

☆液相管线上相邻的双阀禁止同时关闭。

储槽的停用及重新起用:短期内停用,一定不要将槽中液体排尽,以免重新启用时增加处理的麻烦。

若维修需要.已将槽内余气排尽,要重新启用时,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吹扫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充装低温液体.(5)安全附件出于安全的考虑,低温液体储槽都配置了完整的安全附件,它们是:内容器安全阀、压力表与液位计;外容器防爆装置。

建议用户在使用储槽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以避免对人身及产品造成损害。

①安全阀本产品配置有双安全阀,分别并联在二通阀的左右通道上。

通过旋转二通阀的手轮使阀杆上升或下降(至极限位置),可控制左右通道的工作状态,亦即进行左右通道的切换,二通阀阀杆处于中间位置时左右通道同时打开正常工作情况下,建议用户将二通阀切换至单向(左或右)工作状态;安全阀异常起跳等情况出现时,用户可将二通阀切换至另一侧工作同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安全阀的检修或更换。

安全阀在正常情况下可对其起跳压力进行调节。

调方法是松开中部锁紧螺母,通过调整上部的调节螺母,可调节内部弹簧的压紧力。

左旋使开启压力降低,右旋使开启压力增大。

但此工作应该由有资质的单位人员进行操作。

对于低温液体贮运设备重要要求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绝热性能,蒸发量要小,储槽真空一旦被破坏,就无法贮存低温液体,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护储槽的真空度,储槽的外筒防爆装置和抽空阀是直接通真空夹层的,在夹层真空度没有破坏时,不得拆卸该装置,抽空阀在设备出厂时作铅封,说明不准任意开关,否则将破坏储槽真空度。

低温液体储槽的外壳属于外压容器,外壳承受着大气压力,严禁敲打和碰撞,以免外壳受到损伤,也不得处于高于50"C的环境之中,影响真空度,降低绝热效果。

贮槽为压力容器,使用维护、管理应严格遵守我国压力容器的有关法规及本文件的规定。

凡要在容器本体上实施焊接工作,必频在制造厂的指导下进行。

贮槽外部出现局部冒汗或结霜时,应进行检查,必要时可重新抽真空.当设备短期不用时,内筒内如无液体,应保持不低于压力,以防空气进入影响纯度,内筒如有液体则应不低于,以防筒内液体变成干冰,只有确定长期不用时,才可排尽气体。

(2)真空检测及再抽真空储槽的真空度半年左右检查一次,要测量时,只要将金属热规管上的护盖拧下,插上热偶真空计的插头,即可获知夹层真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