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古诗,完成以下问题:
• 1.借助注释,谈谈你对古诗中每句话 的理解。 • 2.互相介绍诗人李贺,并说一下这首 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 先自己解决,再小组交流讨论。 讨论时,小组长要组织好交流讨论的顺序。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 李贺
【学习目标】
• 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 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 2.了解诗人李贺。 • 3.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自学指导
•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南园 十三首(其一)》两遍。要求:把字音 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 气。 •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 同桌。 • 3. 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 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 白花,它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 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 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为 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 地坠落。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当堂训练
• • • •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

【教学设计】南园十三首其一_传统文化_小学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壱、导入: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进入经典驿站 ---- 唐诗,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1.轻轻地、轻轻地,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新的理想和希望,文人墨客都对他们充满深情,忍不住都要赞颂她!2.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很多,你能分享学过的春天的古诗吗?生:春晓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生:春日生:春夜喜雨师:同学们会的古诗真多。
春天鲜花烂漫,让我们带着春天的芬芳,跟随唐代诗人李贺的脚步,一起走进南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南园十三首》其一3.请同学们和老师板书课题,南园十三首(其一)唐李贺请齐读课题4、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李贺在南园做了13 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从题目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
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
师: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
《南园十三首其一》是李贺辞官回到家乡昌谷后,在南园闲居时所作的其中一首。
5、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简介吧!李贺,唐朝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 。
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其他资料:诗仙诗圣诗王诗鬼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过渡语:让我们进入南园十三首,去感受诗鬼李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诗句。
二、初读古诗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愿意来读一读?生1 读:师:你读的字音准确生2 读师:你读的很流利生3 读老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他读的有节奏老师:你听的很仔细。
他读出了停顿,诗句很有节奏感。
你有什好办法读出诗的韵味?师:我们可以借助停顿符号读出古诗的韵律感。
Ppt 出示停顿符号师:谁还想读出这首诗的韵律?生2 读师:诗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节奏读的有板有眼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大家一起读。
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唐诗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案

三、指导学生自学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南园十三首》(其一)这首诗的作者等有关情况。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题
1.唐诗
①南园十三首(其一)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结合几首小诗使学生对唐诗以及其几种基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
2. 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2、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交流诗意,教师个别指导。
四、多种形式诵读练习
1、全班齐读。
2、男女生分组朗读比赛。
3、指名学生个别读。
五、全班交流、拓展
1、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交流诗意,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交流诗意:
(1.)“花枝草蔓眼中开”:南园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
七、课下搜集资料
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景抒情,但多“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此诗则“美景与悲凉共存”。请你们根据这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找出一首或几首古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找的对,找的多。
通过谈话交流引起学生学习唐诗的乐趣。
板书设计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人称“诗鬼”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第一课:南园十三首(其一)问题提出在唐朝,有一位诗人,人称“诗鬼”,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教学目的2、能够理解这首诗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重点与难点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学习资源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过程设计一、猜一猜,“诗鬼”是谁?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四、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六、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借景抒情的诗七、背诵古诗。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总结反思学生对古诗理解的不是很熟练,但是能进行熟练地背诵,对于同样借景抒情的诗,了解的不多。
作业练习搜集借景抒情的诗或是有关李贺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无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2、作家、作品简介:3、具体讲解: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7、请大家分组讨论:(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故事的大意,能熟读这段文字。
2、了解文章的诗韵对仗。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诗韵对仗的语气。
教学难点:对部分句子意思的理解。
教学方法:游戏法、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对联、学生作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以学生收集的对联导入。
(二)理解原文。
1、教师范读原文,介绍原文的主要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引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注意理解“苍穹”“下饷”“高舂”“青春”的意思以及“舂”的读音。
2、领读原文。
提醒学生注意本文的诗韵对仗。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比赛读5、开火车读。
(三)内容升华。
1、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读诗韵对仗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2、指导学生做背诵小卡片。
3、尝试背诵本文。
(四)全课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本文。
2、搜集春联。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目标:1、会背诵本文,了解本文的大体意思。
2、让学生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了解文中提到的各种行为习惯,注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结合实际做一做。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1、教师读这段话。
边读边讲解文章的大体意思。
2、教师领读。
3、讲解本文的大意,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4、学生自读并尝试自己背诵。
(二)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三)让学生说一说学习了本文以后在生活中会怎么做。
(四)全课总结。
从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你能在生活中做到吗?(五)作业设计: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熟练背诵本文。
3、《问刘十九》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能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本文的意思,学会体谅别人,最终别人的劳动。
1、南园十三首(其一)

(一)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李贺生平。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本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特点。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及本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准备:1、收集与本诗相关的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激情。
2、同学们,你们喜欢背唐诗吗?大家开火车背唐诗好吗?二、介绍唐诗的形式、特点、历史价值。
出示课件三、介绍作者李贺。
1、谁能说出几位唐代诗人的名字?2、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
李贺(790--816)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这首诗写诗人南园所见。
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
南园是作者读书的地方。
四、读悟诗文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韵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评价。
师指导朗读,然后学生自由练读。
小组内练读。
2.理解诗意。
逐句讨论理解这首诗,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难懂的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后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基本理解小诗后与学生齐读“温馨点击”第二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首诗。
3.指名读诗,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4.齐读南园十三首(其一)5. 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这首诗。
6.学生齐背。
7. 小组比赛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1. 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景抒情,但多“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此诗则“美景与悲凉共存”。
请你们根据这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找出一首或几首古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找的对,找的多。
2. 我们在班级里举行一个“借诗中景色,抒诗人情怀”诗歌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一下该做哪些准备?3. 课下,我们班举行一个“班级古诗诵读比赛”,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级新的“古诗大王”。
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了解诗人李贺。
3.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教学重难点】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导入语: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李白、杜甫、李贺等都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就学习李贺的七言绝句《南园十三首(其一)》。
板书课题《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了解诗人李贺。
3.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南园十三首(其一)》两遍。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
3. 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指名朗读全文,组织正音。
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三)我的疑惑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合作探究自由朗读古诗,完成以下问题:1.借助注释,谈谈你对古诗中每句话的理解。
2.互相介绍诗人李贺,并说一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精讲点拨:点拨一:南园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
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它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
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
其实只因为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点拨二:后两句写花落。
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壱、导入: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进入经典驿站 ---- 唐诗,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1.轻轻地、轻轻地,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新的理想和希望,文人墨客都对他们充满深情,忍不住都要赞颂她!2.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很多,你能分享学过的春天的古诗吗?生:春晓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生:春日生:春夜喜雨师:同学们会的古诗真多。
春天鲜花烂漫,让我们带着春天的芬芳,跟随唐代诗人李贺的脚步,一起走进南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南园十三首》其一3.请同学们和老师板书课题,南园十三首(其一)唐李贺请齐读课题4、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李贺在南园做了13 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从题目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
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
师: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
《南园十三首其一》是李贺辞官回到家乡昌谷后,在南园闲居时所作的其中一首。
5、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简介吧!李贺,唐朝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 。
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其他资料:诗仙诗圣诗王诗鬼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过渡语:让我们进入南园十三首,去感受诗鬼李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诗句。
二、初读古诗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愿意来读一读?生1 读:师:你读的字音准确生2 读师:你读的很流利生3 读老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他读的有节奏老师:你听的很仔细。
他读出了停顿,诗句很有节奏感。
你有什好办法读出诗的韵味?师:我们可以借助停顿符号读出古诗的韵律感。
Ppt 出示停顿符号师:谁还想读出这首诗的韵律?生2 读师:诗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节奏读的有板有眼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大家一起读。
齐读: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老师: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出了韵律感,很了不起。
三、学习古诗的其他朗读方法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学习古诗还有许多的好方法!A/平仄诵读古诗法1、介绍平仄古诗是按平仄而作的。
一般情况下,一声二声是平音,三声四声是仄音。
读平音时声音要拖长;读仄音时声音要短促。
2.师范读,教师示范按平仄读整首诗。
3.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来读呢?大家先自己试一试吧!师:谁想这样平长仄短地来读一读?大胆尝试,做勇敢的自己!谁来当小诗人?生1 读师:你读出了平长,仄短些会更好、你读出了平长仄短4.师引导学生加手势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师:我们还可以边读边加手势,更能读好平仄。
先来试试第一行。
生1 读教师指导:花——枝——可以再拖长一点。
注意看老师的手势。
生1再试读。
师:你读的诗句节奏感更强了。
让我们齐读第一行:生加手势齐读第一行。
(花枝草蔓眼中开)找2 生按平仄试读整首诗。
(打手势)师评价:你越来越像诗人了。
你举足间真像个诗人。
5.生分角色读,利用断句,在读中感受平仄的节奏感及诗中的意境。
让我们分角色来平仄读:师:花枝草蔓眼中开,女:小白长红越女腮。
男:可怜日暮嫣香落,齐读:嫁与春风不用媒。
6、过渡语:师:再来!你们越读越精彩!可以把平音拖长一些读。
女:花枝草蔓眼中开,男: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可怜女:可怜男:可怜齐:可怜日暮嫣香落,师:嫁与女:嫁与男:嫁与齐:嫁与春风不用媒。
师评:好深情的小李贺啊!四、引导学生在按平仄读的基础上用加语气词的方法诵读。
1.读中品,品中读。
我们还可以用加语气词的方法来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我们来试一试。
师:花枝草蔓眼中开,生:咦师:小白长红越女腮。
生:哇师:可怜日暮嫣香落,生:哎呀师:嫁与春风不用媒。
生:唉男:花枝草蔓眼中开,女:咦男:小白长红越女腮。
女:哇女:可怜日暮嫣香落,男:哎呀女:嫁与春风不用媒。
男:唉五、吟诵的魅力,创设情境,引发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依字行腔”。
1.南园的春天真美啊!花朵亭亭玉立,争奇斗艳,繁茂的花儿压低了枝条、姹紫嫣红里蜂飞蝶舞。
让我们把声调再夸张一点,唱起来吧!教师总结:这样把声调夸张,依字行腔唱起来,就变成吟诵了。
用吟诵的方式更能感受古诗的韵味。
谁想吟唱这首诗?老师范唱: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生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生2: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男女分组唱起来吧过渡语:南园的春天,百花竟开,美不胜收!让我们在平平仄仄间歌唱美好的春天吧。
我们一起唱起来吧: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想象画面一首诗也是一幅美妙的画面。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1:春天开花的景象师:我仿佛看到了多彩的春天生2;落花的无奈师:你从哪感受到的?你进入到诗中,感受的更深刻了、你会抓住诗中的字词来体会感情,真是好方法!师:你体会的很深刻六、身临其境,与诗人沟通,感悟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借景抒情。
让我们身临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沟通,更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1、喜春南园的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在眼前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丽极了!PPT: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南园春色吧!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美美的读一读前两行?生1 试读:花枝草蔓眼中开,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生2 试读:花枝草蔓眼中开,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评:好深情的李贺啊!师: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姹紫嫣红啊!听出了你对南园春色的喜爱之情。
师:南园春天百花盛开,明艳娇媚,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就像越女一样美丽。
越女指的是?生:西施师:你的知识很丰富。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
传说,有一天,西施在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竟然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读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南园真会打扮自己啊,在花的装扮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
李贺都陶醉其中了!加上享受的表情再来读:花枝草蔓眼中开,生:配乐小白长红越女腮。
师:李贺的诗句真是富有想象力!从这两行能看出李贺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感情?生:李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惜春过渡语:南园的春天姹紫嫣红,真是美呀!只可惜呀,好景不长,到了日暮,一阵阵春风吹过,百花凋零,落红满地。
(PPT)师: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
如果此时,你就是李贺,看了此时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心情?生:(惋惜、无奈、作者惜花惜春、自伤自悼)师:从“可怜”二字体会出了作者什么情感?生: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
是惜花、惜春。
有感情读: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师: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何等的惋惜无奈呀!3、感受李贺自伤自悼感情师:这首诗既写了南园春色的美丽,又写了花落的惋惜无奈。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桌讨论,作者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其四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师: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饥。
有一位桥头老人赠我一卷兵书。
李贺虽然生活困苦,但心系国家,有远大抱负。
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师: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充满无奈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师:读书无用,怀才见弃,何等郁闷,无奈师总结: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怀才不遇,不被重用,抱负难酬,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
作者感慨青春易逝,不免悲从中来,内心失落苦闷。
真是自伤自悼!再读: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七、借诗中景色抒诗人情怀诗歌朗诵会(配乐)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古诗1、平仄背诵2、吟唱背诵3、男女背4、小组背诵展示八、交流诗的类型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景抒情,但多“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此诗则“美景与悲凉共存”。
拓展2 首诗歌九、拓展延伸---课后作业1、搜集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他古诗2、搜集“以美景表喜悦”、“以萧瑟表悲凉”,“美景与悲凉共存”的古诗。
师总结:同学们,虽然李贺英年早逝,但他一生佳作很多。
《南园十三首》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他的诗独树一帜,或清新委婉,或激壮豪迈,或含蓄深沉,或耐人寻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国人正心正行之本,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希望同学们多阅读积累经典古诗文,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文化传承唐诗瑰宝南园十三首其一唐李贺(诗鬼)喜春借景抒情惜春自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