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
(2) 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
(3) 掌握文章的大意;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梅花的高雅美丽,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文章的大意。

难点: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文章的大意。

三、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 播放梅花的相关短片,让学生体会梅花的高雅美丽;
(2) 让学生结合短片,说出梅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文的学习。

2. 理解文章:
(1) 师生共读本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师生共讨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语法知识。

3. 拓展提升:
(1)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
(2)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
(3)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优秀教学案例
2.互相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3.共同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古诗词,展示小组的智慧和创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课堂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诗歌鉴赏、创作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本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意象,它们对表达诗歌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诗歌的结构如何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美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小组合作任务包括:
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梅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得到了重视。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则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5.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诗歌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学生在分组讨论、分享和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提高。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背诵诗歌,了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生平资料,预习重点字词,熟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常建和李白的步伐,游历了诗歌的国度,体悟品味了常建的落寞诗意和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诗人的脚步,在古典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再次领略古代诗词之美。

二、自我研学1.作家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一生创作诗歌数量颇丰,今存世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2.作品简介。

陆游的作品主要是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

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3.背景简介。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诗歌的情感表现为愤懑抑郁。

三、整体感知1.精读课文,注意朗读断句和节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疏通文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阙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重难点: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梅花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大家来一起读读。

(学生朗读)2.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诗词,你能说出一些吗?这里的“卜算子”是什么呢?(词牌名),那咏梅呢?(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屏显:词(略)3.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诗词。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绘梅之愁,写眼里的梅花1.词的题目是咏梅,那作者在哪里直接写梅?2.朗读,思考:你觉得这里从那几个方面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情况、黄昏的愁苦、风雨的摧残)3.选择一个角度,把你看到的梅花写出来。

4.交流,品析:抓住哪些词语来写的?5.指导朗读。

明确:语气、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轻重缓急。

指名学生朗读,老师范读。

四、品梅之骨1.朗读下片,说一说你看到怎样的梅花?2.交流:你关注哪些词语?指导朗读。

3.体悟“香”字,说梅花骨气。

4.小组合作交流: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咏梅呢?明确:愁的外形和香的内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借助外在的形象表达内心的想法。

5.屏显: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hui)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i)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6. 齐读下片,练习背诵整首词。

五、类文阅读1.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比较异同。

明确相同点:都以梅花自比、不畏严寒、梅花不与群芳争春、梅花高洁的品格不同点: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6.4《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3、比较阅读,在探究同题材诗词过程中比较异同。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比较异同,深悟主题,赏析写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探梅: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梅花有所了解吗?赏梅:幻灯出示有关梅花的书画和傲雪开放的梅花真实照片,让学生走进多彩梅世界尽情欣赏。

说梅:通过观赏多彩的梅世界,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2、写作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

比必寄托。

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教学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4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借助词中意向,领会词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 感受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三.了解宋词,激发热爱古典文学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宋词之美,美在情之所至,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情到深处而写就的文字,直击人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卜算子咏梅》,探寻前人足迹,感受宋词之美。

二.复习旧知回顾宋词。

1.了解宋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

它最初民间流传,晚唐时期,文人开始创作,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词的艺术水平。

到宋代,词达到了其艺术顶峰。

2.了解宋词的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3.回顾常用词牌名,了解宋词体裁。

定风波鹧鸪天蝶恋花渔家傲菩萨蛮虞美人满江红水龙吟临江仙水调歌头卜算子天仙子江城子浪淘沙雨霖铃八声甘州青玉案清平乐浣溪纱念奴娇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4.了解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喻示特定的人或者事物,以表达真值得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梅:高洁孤傲高洁志士兰:优雅空灵贤达之士竹:虚心有节谦谦君子菊:淡泊名利世外隐士三.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1.初读课文,划分节奏,理清上下阙的内容。

2.抓住意象理解词意。

(1)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2)梅花所处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孤独、寂寞、萧瑟、凄凉(3)词的下阙体现了梅怎样的品格?孤傲高洁矢志不渝3.了解时代,感知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2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在持续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3、体会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2、体会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导入梅花。

二、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三、朗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自由朗读。

2、教师领读,纠正读音。

3、分组读。

四、理解内容五、文本研读1、词的上阙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意象:驿外断桥梅花黄昏风雨感受:荒凉破败寂寞开、独自愁惆怅、萧瑟凄凉、惨淡作用:融情于景。

烘托内心的愁苦以及自己孤独的处境。

2、词的下阙体现了“梅”的什么品格?从哪里能够看得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孤傲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矢志不渝)3、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和排挤,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4、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明确:托物言志中心思想:此词以梅花自喻,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借梅花孤傲高洁、矢志不渝的品质,表达自己绝不媚俗的忠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
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

比必寄托。

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

1.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熟读成诵,并能简单地赏析诗词名句。

2、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一、构建动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课堂应用
(一)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查找资料交流展示
“咏梅”的诗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2、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

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

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枝头坠落,又被疾风吹滚的到泥路的中央,沉重的大车轮从我的身上碾过,我将变了尘灰,但却要把这骨子里的香气溢满这春的乾坤。

陆游的直白:
我是陆游,因小人的谗言而降职远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孤单的沿着荒僻的驿路走向远方。

疾风骤起,彤云密布,又是一个难捱的黄昏。

蓦然回首,却见一树梅花立在驿路断桥边。

花瓣迎着风雨洒落,我的心不禁一颤。

“矢志北伐,恢复我大宋山河”生为男儿自当有报国之志。

魑魅魍魉的谮害,驿路坎坷的折磨,又算的了什么?陆游啊,纵捐了这七尺之躯就像那被车轮碾过的梅花,也要将这一腔爱国的热血倾洒到这已被蹂躏的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

【设计意图】活动二和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
【学生活动四】:我的风采
以《卜算子咏梅》为内容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吟唱,可以诵读,可以作画,可以书法……
(三)综合建模: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当堂检测】
“梅”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你默写几句与“梅”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孤单寂寞凄风苦雨坚贞品格报国之志
【作业布置】
A.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B.课外选读陆游的其他词作。

进一步体味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