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家庭的主要变化中国家庭的主要变化默认分类 20xx-12-11 07:17:53 阅读1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文/薛素珍本文根据调查资料,综述中国家庭近年的主要变化。

华人家庭分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它的变化基本上与大陆的家庭相仿。

中国家庭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形态的变化。

家庭结构形态主要是指家庭的规模和类型,是家庭的外在形式。

社会的各种因素、家庭内部的人口流动,如家庭人员的诞生、婚配、死亡以及家庭人员的角色变换都直接影响着家庭形态的变化。

家庭规模缩小,户均人数减少。

分布在各地区的华人家庭,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城乡家庭的规模和人数均呈缩小趋势。

我国“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五城市家庭研究”,对京、津、沪、宁、蓉五大城市中4385户的抽样调查,户均人数为4.08人。

这一统计与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基本相同。

香港户均人数也由1971年的4.5人减至1981年的3到4人。

农村家庭的规模也缩小。

据四川社科院社会学所对2035户农民家庭的调查,户均人数为4.52人。

家庭结构类型的变化。

为研究工作需要,一般把家庭结构分为单身家庭(配偶死亡,一人独住的家庭)、核心家庭(一对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两代以上,每代有一对夫妻)、联合家庭(同一代人中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其他家庭(以上四种类型以外的家庭)五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结构类型也趋向小型化。

我国五城市抽样调查:单身家庭占2.44%,核心家庭占66.4%,主干家庭占24.29%,联合家庭占2.30%,其它类型家庭4.56%;台湾的核心家庭数量也在上升,据统计,1965年核心家庭41%,1980年为53%;香港核心家庭上升更快。

香港单人家庭数字也庞大,1981年统计有18万余户,约占总数的15%。

新加坡1966年的一项全国家户调查,核心家庭占华人家庭的60%。

农村核心家庭数也上升。

四川调查的2035户农民家庭,核心家庭占52.66%,主干家庭23.24%;费孝通教授在江村的调查,核心家庭占56.3%,主干家庭43.2%。

最新论述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最新论述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论述当代家庭功能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家庭是一种社会集团,以共同的住处,经济合作和繁衍后代为其特征。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是通过男女结合而成的一种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这是家庭的自然属性。

然而,由于家庭而引发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子女相互之间的关系却是各种社会关系在家庭中的综合反映,因此对家庭的考察不能不从多方面来理解。

尽管现代婚姻关系变化很大,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重视爱情的传统婚姻始终是幸福婚姻的唯一密码,更是爱情魅力的永恒所在。

而幸福的婚姻也正是现代人应对职场压力与社会浮躁,寻求返璞归真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个人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未来婚姻家庭的基本走势有如下的特点:(1)婚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感情专一,白头偕老型家庭成为人们推崇的对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择偶更加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开始降低。

人们的家庭观念更重,夫妻双方更加注重情感交流,二人世界,家庭旅游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婚姻调试能力不断提高,使家庭生活更加丰富,新鲜和幸福。

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的丈夫受到更多的尊重。

(2)核心家庭继续增加,扩大式家庭的血缘亲情关系日益重要。

家庭结构小型化,随着工作于经济压力的增加,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有上升的趋势,单身不婚者增多;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城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相对冷漠,人们又开始将感情需要投向家庭。

春节期间一个个核心家庭聚集成扩大式家庭,人们尽情感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2008年成为法定假日,为扩大式家庭的相聚提供了条件。

(3)家务劳动普遍电气化,强度降低,时间缩短,夫妻因家务劳动导致矛盾减少,家务劳动呈现社会化趋势。

(4)社会对婚外恋继续保持宽容态度,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更多来源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

协议离婚,试离婚将成为离异的首选,离婚率仍呈上升趋势。

当代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功能变化

当代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功能变化

当代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功能变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它的结构和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和由此带来的家庭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首先,当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所推动的。

过去,传统的家庭结构主要以核心家庭为主,这种家庭结构以父母和孩子为核心,由父母亲担负起经济赡养和教育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结构不再局限于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同性恋家庭等新型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结构更加多样化。

在这些家庭结构中,父母亲的责任也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既要承担经济负担,又要兼顾家庭教育的责任。

这种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家庭功能的变化。

在传统的核心家庭中,父亲主要负责经济赡养的责任,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日常事务。

然而,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双方都需要参与经济赡养和照顾孩子的责任。

这样一来,家庭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家庭不再只是提供经济和物质保障,也承担起了教育、培养孩子个性和价值观的责任。

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家庭中女性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她们承担起了经济赡养的责任,并且与男性一样,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和孩子的教育。

当代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功能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型家庭结构的出现和家庭功能的变化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沟通变得更加重要,这也使得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

其次,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养,在家庭的支持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此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性别角色分工也发生了改变,这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在当代中国,家庭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如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空巢家庭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制度的变迁和转型。

本文将尝试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一、家庭社会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人的天国,是一种深深的感情和责任的纽带,代表着亲情和传承。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家庭社会化面临着很多挑战,家庭的重要性逐渐被边缘化。

例如,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逐渐放弃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工作与生活成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已不再仅仅是生活的基础。

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疏离和沟通困难。

此外,随着现代家庭消费观念的崛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让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对于有钱的人来说,不必再过着小康生活,而是生活得更好。

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对赚钱的更多要求,为了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会以更高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

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形成家庭内部的矛盾,繁忙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家庭内得到得到弥补,甚至对家庭生活的质量、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产生影响。

二、单亲家庭和家庭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出现标志着家庭的多元化。

在当代中国,离异家庭数量增加得非常快。

随着经济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对于自己和子女权利的关注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妇女较以前更容易提出离婚。

此外,随着人们对婚姻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离婚率不断攀升。

单亲家庭虽然让一些人经历着与常规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单亲家庭也可以促进性别平等。

特别是一些单身的家长,在经济上变得更加自立和强大。

然而,铺平平等道路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一些单亲家庭中,父母不会扮演任何不同角色,所以就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孤独、无依赖感、焦虑和自卑等问题。

三、未来,中国家庭的新挑战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血缘关系是家庭的基础。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动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家庭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1. 城乡差距的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的扭曲,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 职业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劳动逐渐被工业与服务业取代,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从事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而传统的农业工作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3. 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成为了中产阶级。

这个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

三、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表现1. 结婚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推迟结婚,或者选择单身。

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和多样化成为了新常态。

2.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承担起了照料年长亲属的责任。

3. 亲子关系的变迁抚养子女的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传统的大家庭方式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密切。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的关联1.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家庭变迁。

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家庭更加稳定。

同时,经济独立的能力也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推迟结婚或选择单身。

2. 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中的转变现象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中的转变现象

浅析当代农村家庭中的转变现象内容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其开展和变迁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以笔者家乡的农村社会为蓝本,着重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村的家庭构造、婚姻习惯、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转变的现象,旨在说明农村家庭在近年来经济开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下,由旧的家庭模式开场向新的家庭模式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传统农村家庭对现代社会开展的一种适应性转变。

了解当代农村家庭的现状及转变进程,采取积极的方式进展引导,对于解决农村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实现农村男女平等、农村的现代化建立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构造、婚姻习惯、家庭关系、家庭功能正文:?社会学简明词典?释“家庭为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根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这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家本位〞文化有着强大影响的中国,尤其在是中国的广阔农村地区,大多数人扔把家庭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局部。

但在受到市场经济、现代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农村家庭面临着巨大的转变。

一、农村家庭根本构造的转变1、家庭构造的变化家庭构造是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

在一夫一妻制之前提下,家庭关系主要是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家庭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四种。

核心家庭一般是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人口较少,规模较小,以夫妻关系为核心。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构成稳定的家庭三角,并且以婚姻和血缘两条纽带直接联结。

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以直系亲属为主的几代同堂的家庭,他核心家庭纵向扩大的结果。

联合家庭是指有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以及X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多代多偶家庭几代男性血亲及其配偶都在一个家庭里生活。

其他家庭又可以分为直系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男性单身家庭、女性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等五种。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当代中国,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家庭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传统家庭通常以父母与子女为核心,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子女的教育成长。

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现代家庭的特点开始显现。

现代家庭更加重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得离婚率上升,并带来了许多单身家庭和同居家庭的出现。

除此之外,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改变了传统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责任的转变在传统家庭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持,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责任的变化引起了家庭关系的改变。

随着女性在职场的崛起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夫妻间的责任分工开始变得更加平等。

现代家庭中的男性也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务和子女照顾责任。

三、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在传统家庭中,子女通常被视为父母的延续,具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社会转型使得子女独立性不断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机会的增加,子女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制定自己的生活规划,而不再完全依赖父母。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通常是严厉教育、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强调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父母更加重视培养子女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相对固定。

然而,社会转型带来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居家庭、单亲家庭、多代同堂等多种家庭形式的存在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广阔的亲情空间和个体的自由空间。

总之,社会转型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变、家庭责任的转变、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迁。

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及特点

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及特点

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及特点(一)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从1949年到1954年,通过广泛深入的贯彻婚姻法运动的主婚姻显著增加,民主和睦的家庭大量涌现,社会风气有了很大改变。

但是,尽管《婚姻法》已经颁布,然而,建国初一段时间里,丑陋的封建婚姻习俗、家庭关系和旧的礼教,仍在残害妇女。

据统计,1951年9月前的一年里,我国中南地区因争取婚姻自由而被杀或自杀的妇女达10,000人以上。

1952年华东地区因婚姻家庭问题自杀或被杀的妇女达11,5000人。

为摧毁封建婚姻习俗的顽固堡垒,当时的党中央和政务院接连发出强有力的政策指示,同时调集了19个有关部门组成阵容强大的检查团。

这场婚姻法普及运动,作为新中国的一次重大的全民运动,进行得轰轰烈烈,家喻户晓,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荡涤着丑陋的封建婚姻习俗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家庭民主和睦的气象产生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买卖残害妇女的犯罪者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值得指出的是,“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婚姻家庭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是使家庭结构和成员之间关系趋于紧张。

父母地位及其变迁、中落的变化,或者殃及子孙,或者株连后代,总之决定子女的地位、机会和前途。

一个人的境遇不取决于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取决于家世先人的地位,这完全是封建社会所独有的持征。

受迫害的干部由于子女长期被株连,在入党、参军、上大学等问题上饱受歧视而产生了很深痛的负疚心理,重新工作以后,往往急于利用有限的在位几年为孩子们安排好的工作、好的大学、好的职位,甚至好的婚姻,从而无形中大大助长了特权世袭的现象;二是婚姻与家庭服从政治生活,个人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不占主要位置,婚姻家庭生活服从政治生活二三十年的历史现实,使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趋于松散,彼此构建、背弃、离婚等,都是对婚姻家庭的残忍的破环;三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遭受严重破坏,生育率居高不下。

80年代的改年开放,我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

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

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

到1999年底,广州市结了婚而不生育的人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

丁克家庭所表明的是一种不育文化与传统的家庭生育职能相背离。

4.中国转型期带来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发生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方面,多子女收到计划生育的制约,要罚款,很多家庭不能负担这笔钱,同时,多子女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现如今中国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如此重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选择晚生和少生,甚至不生。

5.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开展和制度的改变,也使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把生育防老看的很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家庭的生育功能。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当下家庭功能中生育功能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功能加强原因的一些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