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
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发展前身玉石之路在丝绸之路的前身有条“玉石之路”。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梁海燕说,考古及各种证据“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早3000年,是和田玉首开了我国新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
珍品和田玉后来的“丝绸之路”主要交易丝绸,而“玉石之路”和田玉不断往我国中原地区传播和运输,成为贸易交换的主要珍品。
[1][2]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来历介绍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4] 北线: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中国第一大港-广州(54张)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5] 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6]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海上丝绸之路史料

海上丝绸之路史料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北非的贸
易航线,始于汉朝,盛于唐宋时期,直到明清时期仍有一定的活动。
其主要特点是以航海贸易为主要形式,涉及商品品种广泛,包括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珍珠、象牙、金银等。
此外,还伴随着宗教、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的广东、福建等省份的沿海城市,
最早由汉武帝派遣张骞开辟,开辟了一条从长安到西域的陆上丝绸之
路的贸易通道,同时也在东海、南海等海域上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唐宋时期,随着中国的经济繁荣与海外商业蓬勃发展,使得海上丝绸
之路逐渐成为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古代的文献、货币、遗
址等遗物。
例如《海外交通志》、《桂苑笔谈》等著作提供了许多航
海贸易的详细信息,古代海外商人留下的货币、瓷器等物品也成为了
研究资料。
此外,还有大量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遗址、古代码头、商
业贸易集聚地等遗迹,也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通过这些甚
至还可以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航海路线、船只构造、
港口码头等问题。
总之,从资料及文物上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外经济与文化
交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到闭政策,大举对外经商交往。
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距离东南亚最近,又可绕着海边行船,安全可靠。
所以,这里就成为中国汉代海上对外经商交往的最早港口,成为整个汉朝的重要口岸,现代人称之为"海上丝路始发港。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
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
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
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商船到这马来西亚、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运去丝绸织物,换来异国珠宝和奇石怪物等贵重物品。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加上徐闻离中原内地实在太遥远,陆上交通十分困难,费用也大。
自唐代以后,徐闻港走向衰落至到后来完全消失,一代名港只留下隐隐约约的历史遗迹。
现在,当我们来到这里,所见是茫茫大海,众多港湾渔船以及地面上的一些汉砖瓦片,唯一能见到的是一个灯塔石基和祭海神台。
众多的汉代坟墓所出土的物件,全都放在县博物馆里。
要了解汉代徐闻港的历史,最好先从博物馆开始,再到实地观赏。
历史遗迹: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2.0米,自古长安(今西安市)直通甘肃天水以西,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唐僧曾由此路西行取经,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第一章: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方和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贯穿中亚、南亚、中东
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这条古老的商路起源于汉代,发展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主要以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奢侈品为主,而古罗马、波斯、印度等国家也贡献了各自特色的商品,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网络。
这些商品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繁荣。
第三章: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并非只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各种宗教、语言、风俗习惯在这条商路上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衰落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中亚大草原的衰落,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13
世纪的蒙古帝国的兴起更是给丝绸之路的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到了16世纪,
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丝绸之路逐渐式微。
结语
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文化的交融与承传,经济的繁荣
与兴盛。
虽然现在的丝绸之路已不再是古代的商贸通道,但它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让我们珍惜这段历史,传承这份文化,共同发展未来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交通通道和文化交流线路之一,它连接了东西方两个文明的沟通。
从公元前202年开始,中国的汉朝皇帝和中亚的帕提亚帝国建立了贸易联系,逐渐形成了一条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促进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贸易、旅行者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的西部,它向西延伸至中亚、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地,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
从东方开始,丝绸之路穿越中国的内陆沙漠和高山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城市如长安(今天的西安)和敦煌,穿越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区。
然后,它通往伊朗的巴姆、伊斯法罕和巴格达,继续向西穿越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最终抵达地中海的港口城市如亚历山大港。
在丝绸之路上,各种商品被交易,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丝绸。
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因其高质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此外,还有大量的香料、珠宝、玻璃器皿、皮革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不仅商品,还有各种文化和知识通过这条道路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这条通道上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同时,医学、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在亚欧大陆上传播。
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货物的大规模交换和贸易繁荣,为各国带来了丰富的财富。
它也在地理、交通和通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沿途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
政治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外交和政治联系,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文化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各个民族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在公元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新的航海技术使得欧洲国家能够通过海上贸易与亚洲进行直接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此外,中亚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也对丝绸之路的通行产生了阻碍。
然而,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产,仍然对当代的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资料收集

陆上丝绸之路:始点与终点
•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 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 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 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其中,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 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 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 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 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路线图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丝绸之路穿越国家(以现代国家为计)
• 路上丝绸之路12个国家;中国,蒙古,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 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 朗,土耳其。
• 海上丝绸之路19个国家;越南,柬埔寨,马来西 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国,印 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也门,阿曼,沙特阿 拉伯,埃及,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利 比亚突尼斯,意大利
陆上丝绸之路:始点与终点
• 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 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 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 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 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茶叶则是最具代表性 的货物。
张骞出使西域,首开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
对外开放的 新深化
经济转型的 新引擎
互利合作的 新拓展
一带一路战略内容
一带一路跨亚欧非65个国家
• 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 埔寨:越南、文莱:菲律宾:
• 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 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希 腊:塞浦路斯、埃及的西奈半岛
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欧洲、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商贸通道,贯穿了秦、汉、唐等王朝的历史长河。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丝绸之路有两条主要的路线,一条为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终点为罗马帝国的迦太基;另一条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广州,终点为印度洋的各个国家。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商周时期,当时商人们通过骆驼车队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运送到中亚、波斯等地。
后来,唐朝开放国门,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商品被带到了欧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随着历史的演进,丝绸之路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商人和文化使者,他们通过交流和贸易,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其中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优秀的品质,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明星产品,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商家之间通过合作和竞争,挖掘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孕育了许多商业奇迹。
同时,各个地区也通过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推动了各自的发展。
今天,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历史遗产,不仅记录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丝绸之路的发展又将再次掀起新的高潮,为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
总之,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商业贸易通道,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挖掘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潜力和价值,为更好地推动世界各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
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
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
汉代多走南路。
唐代多走北路。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
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