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练习教学内容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3.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2.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使用问题表格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引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4. 总结和归纳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5. 进行课堂小测验或思考题的解答。
4.2 教学活动1. 观看作者简介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文章,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练习。
3. 小组内讨论,分享对文章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4.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分析成果。
5.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文章主旨思想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掌握情况。
1.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我的空中楼阁》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视野。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主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和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空中楼阁”、“自然与人文”等。
(2)分析作者对这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态度。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李乐君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优秀段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怀。
(2)学会珍惜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的把握。
(2)学会生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优秀段落。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方法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作者李乐君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美好愿景。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5. 课堂小结:(2)强调珍惜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与空中楼阁相关的词汇。
2.学生能够就个人心目中的空中楼阁进行口语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建筑师们的无限创意和想象力。
4.学生能够就个人理解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空中楼阁相关词汇2.口语表达3.阅读材料4.写作练习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学生在写作时如何表达个人理解四、教学准备1.PPT2.物品:一本相关资料的书籍3.相关活动所需材料:纸笔1. 导入通过学生学校附近的建筑物引入本节课内容,带领学生讨论附近有哪些特别的建筑物。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重要的词汇,例如:“高楼大厦”,“观景台”等等。
2. 活动一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空中楼阁。
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建议4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同学发言描述自己的空中楼阁。
描述时学生需要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地点,空中楼阁建筑的特色等等内容。
3. 活动二让学生阅读相关建筑物资料,了解设计空中楼阁的一些灵感来源和特点。
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分享。
4. 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让学生思考并描述个人对空中楼阁的理解。
写作时需要考虑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地点等内容。
让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个人写作。
5. 小结通过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提高分析思维能力以及剖析自己观点的能力。
1.学生对于空中楼阁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2.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表现3.学生在阅读、写作时机动性和发散思维的表现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更多认识其他的创意建筑物,例如旋转别墅和树屋等。
2.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思考过程,了解建筑师的创意来源和设计灵感。
3.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跟随建筑师一起体验和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篇一」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 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 初步品味本文的语言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三、正课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的家建在哪里?是这里呢?还是这里?或是这里?(出示幻灯片)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
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房子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屏显:我的空中楼阁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
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生:哦,就是通感对不?)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
然后,把你的纸拿出来,将你心中的小屋画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
多媒体朗读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哪一幅才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
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
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
师:那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分析并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和运用。
3. 文章结构的分析。
4. 主题和寓意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和重点词汇。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章主题和寓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重点词汇: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重点词汇。
4. 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章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
3.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教材:《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和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 在线资源:相关文章和讨论区。
4.2 教学材料1. 文章原文:《我的空中楼阁》。
2. 阅读材料:相关文章和背景资料。
3. 练习题: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词汇练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讲解重点词汇。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把握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能够分析并欣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分析并欣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艺术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意义、寓意等。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篇类似的短篇小说,提升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把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全文。
2. 作者李乐生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重点: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一笔足够的钱,可以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屋,你们会把它修在哪里呢?生1: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生2: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生3: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
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生4: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
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
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
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学们都预习过,那么我给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为我们用说明文的语言客观的介绍一下这间小屋(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诗意和超然)颜色:蓝墙白窗外形:整齐的屋瓦屋檐翘起位置及周围环境:利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在一座有着浓郁树阴的小山上三、把握文章脉络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练习《我的空中楼阁》练习题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翩然偏执一叶扁舟鞭辟入里B.状态壮丽一幢房屋招摇撞骗C.衬托称职游目骋怀趁热打铁D.宁谧庇荫蓬筚生辉刚愎自用B(B项均读“zhuàng”;A项“鞭”应读“biān”,其余应读“piān”;C项“骋”应读“chěng”,其余应读“chèn”;D项“谧”应读“mì”,其余应读“bì”。
)2.下列句中的方框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①小屋的出现,________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______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_______的灯光。
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_______,一片宁谧。
A.打破闪烁疏落安静B.点破闪烁稀疏安静C.点破灿烂疏落柔静D.打破灿烂稀疏柔静C(疏落:稀疏零落。
柔静:含“柔和”意,可形容光线。
)3.下列语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B.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的痣一点。
C.山上有了小屋,好像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A(A项侧重于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是虚写,其他三项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像,但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绚烂殉职询问徇情B.面庞玲珑笼罩葱茏C.点缀拾掇辍学啜泣D.芍药斟酌的确钓钩解析:D项的读音分别是:“sháo”“zhuó”“d픓diào”。
A项依次应读“xuàn”“xùn”“xún”“xùn”。
B项依次应读“pánɡ”“lónɡ”“lǒnɡ”“lónɡ”。
C项依次应读“zhu씓duo”“chuò”“chuò”。
答案:D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B.绿波起伏的稻田的道路上,奔来了一群鹊跃的孩子。
C.月朦胧,山虚无,树也缥缈。
D.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蔗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
解析:A项“树荫”应为“树阴”;B项“鹊跃”应为“雀跃”;D项“蔗掩”应为“遮掩”。
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B.别看他平常闷闷不乐,可在技术交流会上,他比谁说得都多。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山雾虚无缥缈。
D.时间过得真快,俯仰之间,船已驶出港口。
解析:B项“闷闷不乐”形容心情不舒畅,不符合这里的语境。
答案:B7.下边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即使便于我行走。
D.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
解析:C项“即使”应为“然而”,不是假设,而是已然。
答案:C8.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的数量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_________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_________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_________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_________生气,_________情调。
A.一片一只一点一点一点B.一角一行一点一点一点C.一角一行一丝一丝一丝D.一片一只一丝一丝一丝解析:注意量词和中心语的搭配。
答案:A9.在括号里填写数量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活泼翘起的屋檐,()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蓝,那是墙;()白,那是窗。
A.一个一行一点一片B.一角一排一点一点C.一角一排一片一片D.一个一行一片一点10下边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即使便于我行走。
D.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B.别看他平时闷闷不乐,可在技术交流会上,他比谁说得都多。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山雾虚无缥缈。
D.时间过得真快,俯仰之间,船已驶出港口。
解析:B,“闷闷不乐”形容心情不舒畅,12在“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苗条和婀娜 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④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这段话中,标号的句子语序凌乱,正确的语序应该是()A. ●④B.④ ●C.●④D. ●④13《我的空中楼阁》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14填入下面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
当花瓣微微收拢,。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小屋显得轻灵而自由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B.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那就是夜晚来临了C.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D.那时我带着雀跃的心情那使我增加几分寂寞1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什么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③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④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A.明喻反问拟人明喻B. 明喻拟人设问明喻C.暗喻反问拟人明喻 D.明喻设问拟人暗喻16.下面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C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B.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C.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17小屋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②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④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⑤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⑥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1)如何理解“层山”的“后退”?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参考答案:微光笼罩,视线模糊;破晓,光线逐渐明亮,远处的景物次第显现,“层山”给人的距离感就清晰起来,“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这是由于光线变化造成的。
(2).小屋的光线有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破晓由暗而明,入暮又由明而暗。
(3).第一段共6句话,层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第①句说白天的光线,②③④⑤句说“破晓或入暮”时的光线,第⑥句是总结,先分后总。
答案:D(4).“独立的,安静的”环境就是“享受”“清福”,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追求?参考答案:寄托了对独立的、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喧嚣的现实生活的厌弃。
(5).小屋所处的环境是偏僻的,出入极不方便,为什么说“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呢?参考答案:山路虽然出入不便,但远离喧嚣的“人境”,远离烦恼、嘈杂,能够过上理想中的独立、自由、宁静的生活,因此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6).“空中走廊”“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这种借小屋来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远离尘世的、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自由、宁静的生活环境托物言志18、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第一段中的“绽开”和“收拢”写出了怎样的景致?有何妙处?写出了朝阳升起与夕阳落山时,山中光线、景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