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铁路枢纽历史时期示意图

成都铁路枢纽历史时期示意图

都西城成都铁路枢纽历史时期示意图

By HX D 1D0268 2016年8月21日制图

对应历史时期:遂成线、成花线、成灌线开通前,西环线、昆西联开通后,约为2001-2007年。灰色线条为目前已废弃的线路,后期新建线路未表达在图上。因资料缺乏,部分线路可能出现时间逻辑错误,欢迎指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线路:成都北环线、北编疏解线。

所有车站,无论站场数量,均表达为一个站场,且不表达站内情况。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 2003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张照片上的“中国火箭号”与中国保存的那张照片上“中国火箭号”有明显地不同之处:机车的烟囱一个细而高,一个粗而矮;机车两侧水柜前,一个有鞋形块,一个没有;司机室上,一个是№1的标记,一个是圆形标记……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之谜依然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真相大白。 目前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专家考证后认为唐胥铁路通车后,“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号),参加运行。”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18个省市修筑了铁路计9137.2公里。这些铁路有的是官办,有的是商办,有的是官商合办,还有一部分是中外合办,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修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成都铁路局体制

铁路局是中国铁路管理体制的特色产物,是中国铁路四级(现在为三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有18个铁路局(公司),分别是: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上海、南昌、广铁集团、柳州(2007年已搬迁至南宁)、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青藏铁路公司、太原、西安、武汉。 改革实施时间:2005年3月18日 改革主要内容:撤消铁路分局,减少管理层次。由原来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此次改革要撤消10个铁路局下属的41个铁路分局。 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宣布:撤销全路所有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同时新成立太原、西安、武汉三个铁路局。调整后,铁道部共有18个铁路局(公司),全部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 成都机务段(成局成段)注:原达成铁路公司被成局合并以后,南充机辆段(成局南段)中的机务部分合并给成都机务段,车辆部分合并给成都东车辆段;重庆西机务段(成局重段),贵阳机务段(成局贵段),六盘水机务段(成局六段)。成都铁路局成都机务段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海滨湾支路,现有职工6800余人,配属机车402台,下设13个科室,13个车间。该段主要担当着宝成线成都至广元客货运,成渝线成都至内江货运、成都至重庆客运,成昆线成都至攀枝花客货运,成都枢纽西环线、北环线、成昆线(小运转)以及渡口、广普、德天、广岳、成汶、资威6条支线的客货牵引任务,以及成都枢纽地区及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沿途31个站场列车编解调车工作,运营里程共计2007公里。同时,该段还担负着电力机车Ⅰ、Ⅱ级修、中修、换件修,内燃机车小修、中修、换件修,铁道起重机中修、大修,变压器大修、轮对大修、增压器大修、机车空调大修等工作,是成都铁路局主要电力机车中修基地和唯一的内燃机车中修基地。 目前全路共有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下辖33个客运段。成都铁路局3个:成都客运段、重庆客运段、贵阳客运段; 成都局车务段:成都、重庆、江油、凯里、西昌、内江、六盘水、贵阳、涪陵、遵义。 全国118个工务段,成都铁路局工务段9个:成都工务段、重庆工务段、遂宁工务段、涪陵工务段、西昌工务段、贵阳工务段、绵阳工务段、凯里工务段、六盘水工务段; 全国48个供电段,成都铁路局供电段4个:成都供电段、重庆西供电段、贵阳供电段、西昌供电段; 全国44个电务段,成都铁路局3个:成都电务段、重庆电务段、贵阳电务段; 全国51个车辆段,成都铁路局4个:成都东车辆段、贵阳车辆段、成都车辆段(客车段)、重庆车辆段(客车段);

(完整版)铁道机车发展史

世界机车发展史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希克改进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一台货运 蒸汽机车。这台蒸汽机车,在结构上初步具备了早期蒸汽机车的雏形。后来, 他又把这种蒸汽机装在铁路马车上,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蒸汽机车。他的这一 发明,被称作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发明创造。 理查德·特里维希克 1810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蒸汽机车,到1814年 他的“布鲁克”号机车开始运行,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个 2.5米长的锅炉,装有凸缘的车轮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6.4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在 以后的10年中,史蒂文生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 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他以经预见到火车时代即将到来。 “布鲁克”号 1825年9月27日,乔治·斯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动力”1号 机车,拉着550名乘客,从达灵顿出发,以24千米/时的速度驶向斯托克顿, 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用蒸汽机车牵引,在铁路上行驶的旅客列车。 乔治·斯蒂芬森

1878年, 河北开滦煤矿开工, 为了运输煤炭, 清政府决定修建唐胥铁路, 并于1880年动工, 1881年通车, 铁路全长10千米, 后来, 有凭借英国人的几 分设计图纸, 利用矿厂的起重机锅炉﹑长井架等设备, 装配制成中国第一台蒸 汽机车──“龙”号机车。 “龙”号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虽然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比如他运 送的煤的1/4被他自己“吃掉”了, 他每行驶80千米~100千米就要加水, 行 驶200千米~300千米就要加煤, 行驶5000千米~7000千米还要洗炉;他在行驶中要排放黑烟, 污染环境, 尤其是在过山洞时, 浓烟难以散出去, 影响旅客和 车上工作人员的健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曾经辉煌一时的蒸汽机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逐渐被新一代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所取代。 1879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一台小型电力机车, 由150负直流发电机供电,能运载20名乘客,时速12千米,同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西门子驾驶 这辆电力机车首次成功运行。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电 力机车从此发展起来。1890年, 英国的电力机车正式用于营业; 美国于1895 年开始将电力机车应用于干线运输; 以后德国、日被相继研制出了实用的电力 机车。 1879年西门子在柏林展示第一辆小型电动机车 1903年7月8日,德国首先运行了由钢轨供电的动车组,由4节动车和2 节拖车编成。同年8月14日,又运行了由接触网供电的动车组,这是世界上第一列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 1904年, 瑞士又架设了单向交流电压1.5万伏的高压电线, 为500马力的BB型电力机车供电, 从此, 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组装了一辆汽油机车,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在通过发电机带动电动机,推动机车前进。柴油机发明后,由于它的经济性好,很快在铁路上得到广泛应用。1925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央铁路使用了第一辆

全国10大铁路枢纽详解

全国十大铁路枢纽 在铁路网中,几条铁路干线相交或衔接的地点,由若干个车站、站间联络线、进站线和信号等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我国铁路枢纽约有500多个,一般也是全国或者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业基地和水陆联运中心等,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有: 1:北京铁路枢纽: 是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2:天津铁路枢纽: 是北方最大的海陆交通中心,京沈、京沪两大铁路在此交汇,并与塘沽新港相连,是北京的外港和门户。 3:上海铁路枢纽: 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 4:哈尔滨铁路枢纽: 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过境运输量很大。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 5:郑州铁路枢纽: 地处我国中原地带,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是全国铁路网的“心脏”。 6:武汉铁路枢纽: 是京广、襄汉、汉九(江)铁路和长江、汉水航运交汇的交通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以水陆中转联运为其特色。 7:沈阳铁路枢纽: 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肿心。有哈大、京沈、沈丹、沈吉等干线交汇,过境运输量为东北之冠。 8:广州铁路枢纽: 是我国华南的水陆交通中心,京广、广深铁路与珠江航运在此汇合。黄埔港是广州的外港,经这里的海内外旅客和进出口货物流通量很大。 9:兰州铁路枢纽: 位于全国的几何中心,有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客货周转量很大,是直接内地与边疆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0:重庆铁路枢纽: 在成渝、襄渝、川黔、遂渝、渝怀五条铁路干线以及长江和嘉陵江航线的交汇处,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中心。 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四纵、三横、三网和关内外三线为骨架,联接着众多的支线、辅助线、专用线,可通达全国的省市区的铁路网。四纵是指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三横是指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三网是指东北铁路网、西南铁路网和台湾铁路网;关内外三线是指京沈线、京通线、和京承—锦承线。 八横八纵 “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铁路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改造“八纵八横”铁路主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 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

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工建型蒸汽机车工建型蒸汽机车又称工建型工矿及调车用蒸汽机车,多用于调车,由大连机车厂设计,太原、成都机车厂于1958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产,共制造122台。机车全长9735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35公里,模数牵引力144千牛,轴式0—3—0。跃进型蒸汽机车1958年济南机车厂在PR2(ㄆㄌ2)型机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并制造,命名为跃进型,代号YJ。1961年停产,唐山、牡丹江、武昌、济南等工厂共制造202台。机车全长1832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60公里,模数牵引力137千牛,轴式1—3—1。星火型蒸汽机车星火型蒸汽机车由大同工厂1960年设计,长春工厂试制成功,代号XH。1961年停产,长春、牡丹江工厂共制造48台。机车全长13480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25公里,模数牵引力75千牛,轴式0—4—0。“巨龙”号电传动

《铁路站场与枢纽》习题三2016年第三次作业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 课程作业

作业说明: 1、请下载后对照网络学习资源、光盘、学习导航内的导学、教材等资料学习;有问题在在线答疑处提问; 2、请一定按个人工作室内的本学期教学安排时间段按时提交作业,晚交、不交会影响平时成绩;需要提交的作业内容请查看下载作业处的说明 3、提交作业后,请及时查看我给你的评语及成绩,有疑义请在课程工作室内的在线答疑部分提问;需要重新上传时一定留言,我给你删除原作业后才能上传 4、作业完成提交时请添加附件提交,并且将作业附件正确命名为学号课程名称作业次数

《铁路站场与枢纽》习题三 一、填空题 27.编组站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可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 28.若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设两个或以上编组站,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可将其分为主要编组站,辅助编组站。 29.按各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编组站布置图型可分为横列式编组站,纵列式编组站和混合式编组站三种。 30.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的主要缺点是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业效率低。 31.为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可采取增加尾部调车机车台数,出发场向后移,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 尾部牵出线上设小能力驼峰,调车场尾部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调车场内设编发线,直接发车。 32.调车驼峰可分为大能力驼峰,中能力驼峰,小能力驼峰三类。 33.调车驼峰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峰顶平台。三部分。 34.驼峰调车场头部一般采用 6 号对称双开道岔或三开道岔。 35.车辆在驼峰溜放中受到的阻力可分为机车的推 力、车辆本身重力、和车辆溜放阻力、制动力四种阻力。 36.高速铁路的修建模式有改造既有线模式、自成系统,新建高速客运专线模式、与既有线并行修建客运专线模式。 37.高速铁路中间站的布置图型有主要有设维修基地、不设维修基地两种。 38.客运站的作业包括客运服务、客运业务及旅客列车技术作业三大项。 39.客运站的布置类型分通道式客运站、尽端式客运站及组合式客运站三种。 40.货运站按办理货物的种类分为综合性货站、专业性货运。按服务对象分为公用货运站、换装站、港湾站、工业站。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图为吴淞铁路(上)与唐胥铁路(下)资料照片。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 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唐胥铁路胥各庄站(1882年)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图为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第三人)与同事合影。 图为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 字型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乘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 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

复杂山区贵阳铁路枢纽总图设计及站点布置

四川建筑 第30卷6期 2010.12 复杂山区贵阳铁路枢纽总图设计及站点布置 严 峻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综合贵阳枢纽内各条铁路线的通道走向及行车组织方案,根据各城市组团位置,结合贵阳市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在整个勘测设计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原则,在不引起铁路工程大量增加的前提下,绕避不良地质及环境敏感区,确定便于旅客出行的站点布置及线路走向。 关键词 复杂山区; 市域铁路; 选线 中图分类号 U 212 3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0-11-01 [作者简介]严峻(1965~),男,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铁路选线设计。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市域面积8034k m 2,2007年市域人口356 77万人。境内山峦重叠,峡谷深幽,地质复杂,地形起伏大,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m,最低506m 。按照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将以贵阳主城区为核心,形成中心城区、五个卫星城市、11个中心镇、14个一般镇的城镇体系结构。在如此复杂的困难市域山区,在不造成引入各线走向方案及标准产生较大的变动前提下,修建便于各城市组团旅客出行、沟通,又不引起工程大量增加的铁路,选线及站点布置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效益,如果方案选择不当,甚至影响到项目的可行性。 1 贵阳铁路枢纽概况 枢纽现衔接渝黔、沪昆、湘黔、黔桂四条铁路干线及枢纽南环线、湖林支线、艳山红支线,既有客站为贵阳站,编组站为贵阳南站。 1 1 枢纽在建工程概述 (1)新建龙里~贵阳客车外绕线,同时改扩建龙里站和贵阳站;改扩建贵阳南编组站,同时改建大土经谷立至贵阳南区间形成上下行双线通道(图1) 。 图1 在建客外线及贵阳客站示意图 (2)贵广线:自枢纽东南面引入,货车在麻芝铺车站疏解下线经湘黔线引入贵阳南站,客车线新建龙里北站后经在建客车外绕线串接并扩建贵阳站后引入新建贵阳北站。1 2 枢纽中长期路网规划 根据 全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 ,贵阳铁路枢纽近期将开工建设成贵客专、长昆客专、渝黔客专、贵阳市域快速环线、贵开线,林织线。并规划预留了贵郑、贵南、贵六客专铁路引入贵阳枢纽。 2 枢纽路网总图设计 随着 全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 的逐步实施,各条高铁相继引入,枢纽衔接路网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枢纽内既有客货运布局,结合路网通道系统建设及地方城市规划,合理调整、完善枢纽内客运系统、解编系统、客、货车径路、机辆及动车设施等布置,完善和加强干线间沟通交流,联络城市外围组团,服务旅客出行,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调整枢纽总图格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 1 与路网规划相结合 在枢纽总图方案研究时,首先应结合 全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 及城市规划与地方各部门一起,明确主要客、货运中心站,货运编组场等客、货运控制节点的位置及各条引入枢纽干线的线路走向,使拟建线与规划线衔接好,既要使远期路网客、货流向顺畅、作业量小,又要避免地方和铁路,因规划线路引入产生太大的废弃工程。例如:贵广铁路在可行性研究中,引入贵阳枢纽方案为:利用既有黔桂客车外绕线工程,接轨于既有贵阳客站,先期工程投资最省。但考虑到远期规划的渝黔、长昆、成贵及贵南等干线铁路引入,既有贵阳客站的规模、改扩建环境及地理位置等均不能满足相关铁路引入及便于贵阳市域旅客出行,不能作为主客站继续使用。规划另行选址的主客站,是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的新建贵阳北站,虽然贵广线引入新建贵阳北站,先期投资有所增加,但预留了将来相关干线引入条件,并且满足城市规划及发展的要求,便于旅客出行。避免了因贵广线前期在贵阳客站接轨引起既有贵阳客站大规模改建,将来贵阳北修建完毕后,贵广线再引入贵阳北站造成贵阳客站前期投入的改、扩建工程报废问题。 2 2 与既有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既有资源 既有的铁路、车站、维修保养基地等设施,在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充分利用,不得轻易废弃,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例如:既有贵阳客站,位于贵阳市老城区西南方向,为既有贵阳 81 铁路与公路设计

全国各大铁路局简介及分布图

全国各大铁路局简介及分布图 [align=center]中国铁路局[/align] 1、哈尔滨铁路局 位于全国路网东北端。管辖范围地理坐标北纬43°53′(斗沟子站外)至北纬52°58′(漠河县站,全路最北端车站),东经117°40′(满洲里站外国境线)至东经133°6′(前进镇站,全路最东端车站)。本年管内最高气温36.5℃(黑河),最低气温-43.5℃(漠河),年均气温2.97℃,年均降水量498.8毫米。 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陶赖昭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2、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经营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境内的铁路运输及相关产业,运输业务辐射全国各地,是中国特大型运输企业。路局下设蚌埠、南京、上海和杭州4个分局,并与有关地方政府合资组建了合九、新长、宁启、萧甬、金温、芜湖长江大桥等合资铁路公司。全局以津浦、沪宁、沪杭、浙赣、京九等大干线和青阜、淮南、皖赣、宣杭等主要线路为框架,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华东铁路网,营业里程(含合资铁路)达4768公里,全局员工14.6万人。 上海铁路局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近年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用心经营、精细管理”思路,坚持面向市场,不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运输经营实现持续高位增长,并在改革、科技和管理等方面保持全国铁路领先地位,连续5年在铁道部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企业”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2位。 3、沈阳铁路局 沈阳铁路局地处关东腹地,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改革开放,又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有32.75万全民职工的国有特大型铁路运输企业。沈阳铁路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铁路局之一,下设沈阳、长春、大连、锦州、通辽、吉林、通化七个分局(公司),管辖33条铁路干线、23条铁路支线,线路总延长18008.28公里,营业里程9299.1公里。纵贯辽宁、吉林两省全境及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省(区)的部分地区:东至边境城市丹东、集安、图们,与朝鲜接壤;西跨山海关,达隆化,入河北省境内;南抵海滨城市大连,越海路与世界各国相通;北于黑龙江蔡家沟、泰来、鹿道与哈尔滨铁路局接壤。吸引区内共有212个市(盟)县(旗),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全局共有营业站731个,年均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和运输收入分别约占全国铁路总量的16%、11%和8%。全局每日开行快速、特快、旅游、直快和普通旅客列车182.5对,其中,沈阳北—北京的K54/53次、T12/11次,大连—北京的T82/81次、长春—北京的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2、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 名的蒸汽机车“火 箭号”而造成的,并 把它命名为“中国 火箭号”。因为中国 工人在机车两侧各 刻一条龙,于是把它 叫做“龙号”机车。 3、清政府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 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 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 4、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 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 路收归国有。 5、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6、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7、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1975年7月完成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陇海铁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 8、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9、2003年10月12日, 秦沈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专线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10、2006年4月27 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 试运,正式投入营运。这 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 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电力机车)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简介 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始于1958年。当时的铁道部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产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研制电力机车。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研制成功,命名为6Y1型。 1968年,经过对6Y1型近10年的研究改进,将引燃管整流改为大功率半导体整流,试制出韶山1型,代号SS1。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高速度90KM/H,车长19400mm。 1969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出SS2。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1978年研制出SS3型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1989年批量生产至今。

株洲电力机车厂于2002年制造的SS3B型12轴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株洲电力机车厂1984年研制的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 SS4改是在SS4、SS5和SS6电力机车的基础上,吸收8K机车技术改进的。 SS5型电力机车生产了2台,为准高速试制的样车。

SS6型机车持续功率4800KW,最大速度100KM/H,长20200mm,是国际招标的中标机车。 SS7型电力机车由大同电力机车厂生产,填补了国内小曲线区段客货运电力机车的空白。 大同生产的SS7B型重载货运电力机车 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成都机车车辆厂联合研制的SS7D型客运电力机车。

SS7E型电力机车,用于客运。 曾创造中国机车第一速的SS8行客运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 SS9型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持续功率4800KW,最大速度170KM/H。 1971年引进的罗马尼亚的6G型电力机车。

成都铁路局概况

成都铁路局概况 成都铁路局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全局管辖四川、贵州和重庆“两省一市”及云南省(部分)、湖北省(部分)境内的宝成、成渝、襄渝、成昆、川黔、沪昆、黔桂、内六、渝怀、沪蓉(渭沱至成都东)、万凉11条国家铁路干线和10条国铁支线,以及贵广、达成、广巴、成灌等13条合资铁路。营业里程7350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1088公里)。 目前,全局职工约11.7万人,共有运输站段60个、15个非运输企业、15个建设单位、12个其他单位,共计102个局属单位。路局在四川服务业企业50强中排名第一,在四川“百强企业”中排名第四,资产总额排名第一。路局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成都铁路局成都西南铁路物资有限公司 公司机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驷马桥路4号,下设职能部门7个、生产经营部门9个、子(分)公司6个。主要在成都、重庆、贵阳、峨眉等地区开展钢材、水泥、油品、粉煤灰销售,道岔及道岔附属产品生产销售,铁路基本建设物资供应及清算,500米长钢轨焊接,道砟、防护网、机车车辆配件、工务电务配件、接触网金具件等高速及普速铁路用物资设备生产,50吨以下桥(门)式起重机、集装箱生产和维修,铁路机车出租,废旧物资及设备处置业务。

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生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机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34号附28号,下设6个职能科室和2个生产经营机构、18个生产车间。主要在川、黔、滇、渝“三省一市”的宝成、川黔、渝怀等12 条线上从事43个行车公寓和其它生活设施的管理;子分公司主要经营:酒品销售、保险代理、茶叶经销、粮食商贸、餐饮住宿、资产出租等业务。 成都铁路局贵州铁路房建工程公司 公司机关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富源南路白马井巷 61号。下设10个职能部(室)、5个生产车间3个子公司。主要在贵州境内承担运输生产生活房屋设备维护、部分新建和更新改造,管内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物业管理工作。成都铁路局重庆华建铁路工程公司 公司机关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铁路四村26号,下设10个职能科室,4个生产车间。管辖遂渝线、渝怀线、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南涪线、渝利线、高南线等共计十二条干线,以及宜珙支线、菜梨线、铜西线、小梨线、三万线共五条支线。负责以上铁路的房建设备大维修及资产管理工作,管辖里程共计2394公里,设备总量878万换算平方米。 成都铁路局什邡瑞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机关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经济开发区珠海路东三段。下设6个职能部门、6子分公司。主要从事捣固机、起道机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史

电力机车的发展史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今交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机车在交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在当重要的作用。电力机车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中的电力机车给,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 关键词;韶山系列电车中国电车发展 一·电力机车相关历史背景 1835年荷兰的斯特拉廷和贝克尔两人就试着制以电池供电的二轴小型铁路车辆。1842年苏格兰人R.戴维森首先造出一台用40组电池供电的重5吨的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由于电动机很原始,机车只能勉强工作。1879年德国人W.VON 西门子驾驶一辆他设计的小型电力机车,拖着乘坐18人的三辆车,在柏林夏季展览会上表演。机车电源由外部150伏直流发电机供应,通过两轨道中间绝缘的第三轨向机车输电。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实验。电力机车用于营业是从地下铁道开始的。1890年英国伦敦首先用电力机车在5.6公里长的一段地下铁道上牵引车辆。干线电力机车在1895年应用于美国的巴尔的摩铁路隧道区段,采用675伏直流电,自重97吨,功率1070千瓦。19世纪末,德国对交流电力机车进行了试验,1903年德国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2公里的高速纪录。 二·电力机车在中国发展历史 中国于1914年在抚顺煤矿使用1500伏直流电力机车。干线铁路电力机车采用单相交流25000伏50HZ电流制。1958年制成第一台以引燃管整流的“韶山”型电力机车。1968年改用硅整流器成功,称“韶山1”型,持续功率为3780千瓦。 1957年中国组织了电力机车考察团,于1958年到苏联考察。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在H60型铁路干线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样机为基础,1958年试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 近年来干线电力机车向大功率、高速、耐用方面发展。 DJ3天梭号电力机车有北车集团大同机车厂与2002年自主研发200KM/h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机车采用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具有恒功率,轴功率大,粘着特性好,效率高和功率因数高等特点,为我国铁路跨入高速运输行列提供了保证。 各国制造的电力机车电压制较复杂,不便于国际间铁路联运过轨。近年来国际上已定出几种电力机车用标准电压。直流电压为600伏(非优先选用)、750伏、1500伏和3000伏。单相交流电压6250伏(非优先选用)、工频50或60HZ,电压15000伏、工频赫,电压25000伏、 中国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凤线(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93km)建成通车。到1978年,中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1033km,电力机车保有量210台左右。经过20多年的初创阶段,到1980年初,中国铁路电气化和电力机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88年中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达5737正线km,电力机车保有量1224台,完成运量的13.4%。据统计,到1997年末,中国电气化铁路已经达到11637.7正线km(不含香港34km和台湾498km)[1],电力机车保有量2870台,完成运量的27%左右。

火车的发展史(英语)

火车的发展史 很久以前,只有马车,没有火车,人类的生活节奏很慢,所能到达的地方很近,世界的流动性很小。 PART 1 蒸汽时代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窄轨)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的蒸汽机车(机车总重量1420kg)时速为24—32公里,为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 1881年11月8日,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热效率高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代替。195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其后,四方、大连、唐山、大同等机车车辆厂陆续生产了近万台蒸汽机车。蒸汽机车一度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1988年12月21日,大同机车厂停止蒸汽机车生产,标志着中国蒸汽机车制造史的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车已被内燃、电力机车、动车组取代。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主要有: 解放型 胜利型

FD型 前进型 上游型

PART 2 内燃机时代 “巨龙号”内燃机车 制造年份:1958年火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 制造年份:1964年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程度铁路GIS

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 1 概述 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又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将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储、输出,并对多要素数据进行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GI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地域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管理、灾情预测、人口控制、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成都铁路枢纽包括成都市内铁路地区、西环线、北 王昕:成都铁路局土地房产管理处,科长,四川 成都,610081黄鹤:成都铁路运输学校,讲师,四川 成都,610081 成都铁路枢纽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环线等,如图1所示。该枢纽的大部分地区处在成都市区内,涉及大量铁路土地、房产,并且具有很强的地理或空间属性。而传统的数据信息很难准确描述管理对象的基本状况和位置关系,不能提供准确的专业信息,无法进行高效管理。2006年,根据成都市政规划建设要求,成都市提出对成都铁路枢纽地区进行统一治理整顿。同时《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对铁路运输生产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改变目前的管理现状,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2007年,成都铁路局立项开发了“成都铁路枢纽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基本设计思路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首先要收集原始数据,然后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铁路土地、房产管理需要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型。其数据源主要有地图、统计表格、遥感影像、实测信息、各种数字化信息以及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文件等形式。由于铁路土地、房产管理工作的特点,需要从高精度的电子地图上获取相应信息,也可以利用相关数据查询相应的图形信息,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对该地图所包含的各种属性数据进行查询、录入和修改。

高速铁路枢纽的布置

高速铁路枢纽的布置 我国既有铁路枢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运营,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运营设施和良好的管理体系。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高速铁路在建设标准、服务对象等方面有别于既有铁路线路。高速铁路的出现对既有铁路客站及枢纽的运营效果、运能的发挥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高速铁路与既有铁路枢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引入既有铁路枢纽意义重大。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铁路枢纽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高速线引入的具体位置及线路走向、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的分布与分工、高速铁路动车段(所)等设备的布局等。 1.高速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的原则 (1)高速线的引入要与枢纽的总图规划相适应。 (2)高速线的引入要与城市发展规划密切配合。 (3)高速线引入后要与城市的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 2.高速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的方式 (2)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合设时设备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①高速列车的接发作业、调度指挥都是自成体系的,且使用的沿线设备也不同,普速列车不能进入高速系统;反之亦然。因此,在划分客站车场线路时,要将高速车场与普速车场分开,不能混用。 ②当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时,车站的高速车场与普速车场间应利用渡线或实行立体疏解,以保证列车顺利转场和接发作业的机动性。 ③当共用客运站房时,为便于旅客换乘,避免高速客流与普速客流在站内的交叉,高速客流的通道、候车室等要与普速客流明显间隔开来。 (3)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合设时车场的布置及特点。 ①高速车场与普速车场等高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尽端式车站等高合设车场。该站型为高速线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既有尽端式客

运站。 通过式车站等高合设车场。该站型为高速线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既有通过式客运站。 ②高速车场设在既有客站上方。该站型为高速线高架引入既有客站,在其上方高架设置高速列车车场,负责接发高速列车。车站下方的地面站则作为普速列车车场,承担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和需停站通过的各项作业。上、下两车场通过联络线相连,便于高速列车上、下既有线。 ③高速车场设在既有客站下方。该站型为高速线从地下引入既有客站,在既有客站的地下新建高速车场,用于接发高速列车。既有客站被改造成为普速列车车场,用于承担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和需停站通过的各项作业。两车场间也设有联络线,方便高速列车上、下既有线。 (4)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分设。当铁路枢纽采用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分开设置的方式时,新建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之间的关系是:高速线只引入高速铁路车站,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站间不设联络线,两类车站之间没有列车的交流。 3.动车段(所)与车站的布置 (1)动车段(所)的布置原则与要求。 ①动车段(所)应该设在有较多列车始发、终到的车站附近,以方便动车出入段。 ②动车段(所)出入高速铁路车站要有独立、便捷的通道,通过联络线与车站合理衔接。 ③动车段(所)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减少拆迁量和工程施工量。 ④动车段(所)的设置地点、规模应根据列车开行方式、配属的动车数量、外段派驻的动车数量及所担当的修程任务等因素来确定。 ⑤动车段(所)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应尽量修建在荒地、旱地上,少占或不占用农业用地。 ⑥动车段(所)的场地选择要结合城市用地的整体规划。 (2)动车段(所)的布置图及特点。 ①尽端式车站与段(所)呈顺向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