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阅读指导课一等奖】《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一等奖】《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一等奖】《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背景分析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二年级的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拓展型任务群关于整本书阅读要求二年级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童话深受儿童的喜爱,它能让儿童带着幻想的钥匙,打破现实的羁绊,开启一扇扇想象的大门,激励儿童向往美好的未来。

通过阅读指导课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读书的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教材简析《小鲤鱼跳龙门》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中所推荐的书目。

市面上《小鲤鱼跳龙门》不同的出版社所包含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本次二年级阅读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本书由多篇童话故事组成,包括《蝴蝶有一面小镜子》、《小猫钓鱼》、《骄傲的大公鸡》、《狐狸打猎人的故事》五个篇目。

《小鲤鱼跳龙门》是金近的重要作品,故事讲述了一群听奶奶讲述了祖先跳龙门的故事的小鲤鱼,踏上寻找龙门的路途。

它们游过大江和急流,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龙门面前,面对高高的水库和湍急的水流,小鲤鱼们没有灰心退却,而是运用智慧和协作,成功地一起跳过了龙门水库,见到了美不胜收的新世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二年级是儿童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也是由图画版的绘本阅读过度到文字阅读的关键期,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指导或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也提出教会学生读封面、读题目、猜内容、了解作者等读书方法。

结合以上三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人民文学出版社《小鲤鱼跳龙门》教学目标1.认识书籍各部分名称,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1.教案一:《小兔子乖乖》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细节的捕捉能力。

教学流程:1.热身导入:通过谈论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读讲解: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3.示范阅读:老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

4.破解生词: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并进行操练。

5.理解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细节的问题,鼓励他们回答并解释答案。

6.分享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喜好。

7.拓展阅读:布置类似主题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相关的故事。

2.教案二:《小狗找骨头》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小狗找骨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情节的把握能力。

教学流程:1.热身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些他们和小狗一起发生的有趣故事。

2.导读讲解: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让其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3.示范阅读:老师适当地朗读故事,并加强对重要事件的语调和表情。

4.破解生词: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并进行操练。

5.理解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6.角色扮演:分角色让学生演绎故事中的情节,鼓励他们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达。

7.拓展创作: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编写自己的故事,可以以小狗为主角。

3.教案三:《小鸟教妈妈飞》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小鸟教妈妈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主题和m细节的把握能力。

教学流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飞行图像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导读讲解: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题和鸟妈妈的特征。

3.示范阅读:老师朗读故事,并注意强调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4.破解生词: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并进行操练。

5.理解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故事中主题和细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6.群策群力: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互相分享观点。

7.拓展学习: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鸟类的书籍或文章,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的知识。

4.教案四:《小鱼跟波波学游泳》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小鱼跟波波学游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动作描写的理解能力。

二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8个一类字,认识6个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创新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夸父这种坚忍不拔,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重难点:用恰当的方法创新识记8个一类字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实物投影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习生字3、指导书写教学过程:一、画图谈话导入(师画一太阳,一向前奔跑的人)老师这里有幅画,谁能说说这个人在干什么吗?他的名字叫夸父,谁来介绍夸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二、看动画片,读神话,理解大意。

1、看动画片。

2、师范读,生听字音。

3、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画出一二类字。

4、你看懂了什么?5、指名分段读6、全班齐读。

7、生领读生字三、学习生字1、生领读生字2、组内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例:(1)数笔画:追:追赶追问追求巨:巨大巨人巨浪巨款充:充实充当充分充电尚:还,且,高尚崇尚和尚(2)、数字记新字法暗:①不亮,暗淡、阴暗、黑暗、②不公开,反义词明,暗杀,暗号。

胃:人和动物消化食物的部分,肠胃胃口四、复习巩固:(1)小猫钓鱼 (2)猜字游戏五、指导书写追、巨胃的笔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生字2、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听写生字2、分组分段读课文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自由读,提出问题:夸父追日:(1)读1自然段,可以看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2)怎样追日?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3)结果:你从夸父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2、生自由大声练读课文三、复述故事讲故事方法:准备时要认真读理解大意,用自己话讲有感情。

四、作业:1、搜集有关太阳用处的资料。

2、找故事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处理课后习题教学过程:1、比比说说(1)读读(2)比比发现了什么?(3)心字可做心子底和竖心旁,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走字可做走之旁和走字旁,都与走路有关。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主备人:李仰英执教人: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2.准备读书卡、安徒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平安夜。

师:今天老师要当圣诞老人给同学们送礼物,开心吗?生:开心。

师:在这里老师卖个神秘,下课后揭晓。

看着同学们幸福的笑脸,老师想到了同样在167年前的平安夜,在一年最快乐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都在高高兴兴地装饰圣诞树,舒舒服服烤着火炉的时候,而一个小女孩却拿着火柴,孤零零地走在大街上。

师:她是谁?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让我们怀着特殊的心情一起去走进这个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二、阅读文章好习惯一-------了解作者背景师: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阅读方法。

瞧,了解作者背景就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师:这是安徒生,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到六十岁阅读”的境界。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的生平。

三、阅读文章好习惯二-----概括故事内容师: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完成读书单上的问题,认真思考的同学就会发现读书单上的这几个问题概括了故事内容。

师:下面开始你的阅读,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浏览课文,思考。

)师:看好的同学,请举手!师:请你!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生:大年夜。

师:大年夜。

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不回家了?生: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她。

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在阅读《秋秋找妈妈》的故事中练习说话,并积累三个词语:孤单,伤心,幸福。

学生能对图画书有强烈的兴趣。

2、认识并了解绘本,初步感受庆子凯萨兹夸张、细致的绘画风格,以及充满着温馨与神秘感的创作风格。

3、认识几种动物,并知道它们生活的地方。

在阅读中感受人间真情,学会感恩。

二、读前准备:《秋秋找妈妈》书籍、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上的是什么课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阅读课。

小朋友,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喜欢妈妈?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妈妈的原因。

2、过渡:有妈妈真好呀!可是有一只小小鸟,他没有妈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叫《秋秋找妈妈》板书(学生书空课题,指名读,齐读书名)。

这本书是日本的一位作家写的,她的名字叫庆子凯萨兹。

﹙二﹚、读封面,激发神秘感1、师:看,这就是小秋秋,秋秋长得怎么样?谁来说说?(学生说说:胖嘟嘟的脸蛋,黄色的毛,长着一对翅膀,有条纹的脚 )2、师: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猜一猜,秋秋正在干什么?他依偎在谁的身边?他为什么会睡得这么香甜呢?听完了故事你也许会明白的?﹙三﹚、读故事,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第一部分:没有妈妈1、师:秋秋是一只没有妈妈的小小鸟,没有妈妈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学生说说,板书:孤单)2、现在,谁能读好这句话秋秋是一只小小鸟,过着孤单的生活。

3、看图提问:看看秋秋的表情,看看他的眼睛,你们知道这时秋秋正在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是呀,他好想有一个妈妈,可是谁能做他的妈妈呢?秋秋决定自己去找妈妈。

第二部分:寻找妈妈1、师:瞧,秋秋首先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呢?①师:秋秋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他是怎样跟长颈鹿太太打招呼的呢? 师:让我们学着秋秋的样子来跟长颈鹿太太大声打招呼吧!(生读:秋秋第一个遇到的是长颈鹿太太,噢,长劲鹿太太! 他大声说:你身上的黄颜色跟我一样!你是我的妈妈吗? )②长颈鹿太太是秋秋的妈妈吗?为什么?(生说一说:因为长颈鹿的太太没有一对翅膀)师:小朋友真聪明,长劲鹿太太叹了一口气,说真对不起,可是我不像你那样长着一对翅膀呀。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从《目光短浅的鸫鸟》走进《伊索寓言》——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目光短浅的鸫鸟》这则寓言,让学生走进《伊索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2.掌握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型类别:阅读指导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介绍《伊索寓言》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火眼金睛识价值(一)认识伊索的坎坷经历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看,他来了——课件出示伊索,请学生扮演伊索,做自我介绍:我出生在希腊,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意思;再加上我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我是个疯子。

但是我的妈妈时常讲故事给我听。

母亲去世后,我就跟着曾照料过我的一位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听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我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我被一个牧羊人卖了,从此就变成了一个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是属于主人物品的奴隶。

有一天,我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我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我的嘴里,放松我的舌头。

醒来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我很喜欢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听,我所讲的故事都收集在《伊索寓言》这本书中。

(二)认识《伊索寓言》的价值你对《伊索寓言》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2.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酌情处理)《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周、读书需动笔第二周、自学古诗第三周、读不出声第四周、字典是读书的工具第五周、划读法第六周、正确清楚说图意第七周、书要自己读第八周、课内外结合读第九周、故事会第十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十一周、默读要有速度第十二周、摘录笔记法第十三周、词典是读书的工具第十四周、议读法第十五周、读报的学问第十六周、寓言阅读第十七周、读书要动脑第十八周、体会感情读故事课题 1、读书需动笔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书要动笔,在实践中体会动笔的好处,初步掌握读书动笔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平时读书的情况,准备语文补充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1、谁先来说说默读不出声的方法?它的要求是什么?2、书需动笔就是读书时还要用笔圈圈划划。

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要求是“一不”“两提高”“三到”。

体会总结明确要求师生共同总结读书的体会,提出读书动笔的要求:“一圈”(圈出好词)“二划”(划出好句好段)1.各组讨论,总结动笔的体会。

2.推举代表发言。

3.熟记动笔的要求。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⒈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一对大虾>>训练,请你圈出好字词,划出好句好段.⒉总结读书需动笔体会.1、学生试读.2、圈出好词,划出好句好段.3、交流.4、学生感知读书动笔的方法.5、加强训练,边读边圈划.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读书需动笔的要求进行. 2.组织检查和辅导.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1、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阅读情况..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小朋友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有时间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课题 2、自学古诗课型实践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诗,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兴趣;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正确、自主阅读古诗的习惯。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运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难点:阅读技巧的运用,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进行自由谈话,询问学生们的周末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生词学习(1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运用游戏、分组活动等方式进行生词的复习和巩固。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4. 阅读技巧讲解与练习(10分钟)(1)讲解阅读技巧,如预测、扫描、寻找关键信息等。

(2)运用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运用所学阅读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周、读书需动笔第二周、自学古诗第三周、读不出声第四周、字典是读书的工具第五周、划读法第六周、正确清楚说图意第七周、书要自己读第八周、课内外结合读第九周、故事会第十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十一周、默读要有速度第十二周、摘录笔记法第十三周、词典是读书的工具第十四周、议读法第十五周、读报的学问第十六周、寓言阅读第十七周、读书要动脑第十八周、体会感情读故事课题 1、读书需动笔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书要动笔,在实践中体会动笔的好处,初步掌握读书动笔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平时读书的情况,准备语文补充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1、谁先来说说默读不出声的方法?它的要求是什么?2、书需动笔就是读书时还要用笔圈圈划划。

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要求是“一不”“两提高”“三到”。

体会总结明确要求师生共同总结读书的体会,提出读书动笔的要求:“一圈”(圈出好词)“二划”(划出好句好段) 1.各组讨论,总结动笔的体会。

2.推举代表发言。

3.熟记动笔的要求。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⒈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一对大虾>>训练,请你圈出好字词,划出好句好段.⒉总结读书需动笔体会.1、学生试读.2、圈出好词,划出好句好段.3、交流.4、学生感知读书动笔的方法.5、加强训练,边读边圈划.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读书需动笔的要求进行. 2.组织检查和辅导.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1、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阅读情况..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小朋友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有时间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课题 2、自学古诗课型实践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诗,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兴趣;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正确、自主阅读古诗的习惯。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古诗阅读情况,准备古诗多媒体。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读过哪些古诗吗?把你学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谁能讲讲它的意思?2、揭题:自学古诗。

1、学生背古诗。

2、学生尝试讲古诗意思指导方法喜获新知 1、出示古诗:《登鹳雀楼》2.师组织学生运用电脑进行自学:先读好诗,然后找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词句解释、相关录像资料,认真理解内容,品味诗篇。

⑴学生读诗文。

⑵理解诗句:太阳挨着山头落下,黄河水滚滚向大海流去。

你想望到更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⑶体会语境:配乐朗读,体会意境。

3、总结自学古诗方法: 1、学生读题目1、学生自学古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进行小组交流及全班交流。

学生表演朗读。

4、交流自学体会:读古诗、找资料、想诗意、品意境、吟古诗。

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选择电脑上的其他古诗进行自学。

2、组织自学后的交流。

1、学生自己选择古诗自学。

.2、小组交流自学古诗的成果。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学生回家自选古诗进行自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自学古诗,背诵古诗课题 3、读不出声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了解默读的要求和方法,在实践中体会默读的好处;初步掌握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默读的兴趣,培养默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读书三到情况,准备默读训练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⒈请谁先说说你怎样提高读书的速度?(看书比一比)⒉默读:就是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⒈先看书比赛,后交流读书体会。

⒉初步了解默读。

懂得默读的好处:加快速度,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用处,不影响别人。

体会总结明确要求师生共同总结读书体会,提出默读的要求:“一不”[不出声]、“两提高”[提高速度、效率]“三到”[眼、心、手到] ⒈各组讨论,总结读书体会,推举代表发言。

⒉熟记默读的要求。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⒈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⒉《梧桐树》报时训练说说梧桐树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⒉总结读书体会,讲述提高效率的方法。

⒈学生试读,读完报时。

⒉说说梧桐树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⒊漫谈读书体会。

⒋学生感知提高效率的方法;明确目的,边读边想,以词句为单位,加强训练,多读多想实践体验培养习惯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默读要求进行。

⒉组织检查和辅导。

⒊教师小结上课情况⒈学生阅读。

⒉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学生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习惯。

课题 4、字典是读书的工具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字典是不开口的老师。

初步掌握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提高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培养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比赛激趣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音序查字典.谁来说说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今天老师再教大家另外一种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3、下面我们来开展查字典比赛.4、小朋友,想想字典有什么用?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听老师讲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先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数一数部首的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部首的页数,再数一数剩下的笔画数,在该笔画数中找到这个字的页数学着部首查字典。

字典是读书的工具。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1、出示训练,小黑板上的词语或句子.嘹亮的歌儿,到吭高歌等词语或句子.训练说说加点词的意思.2、总结方法,在读书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不字、词可查字典来认识,来理解. 1、学生试查.2、讨论说说词语的意义.3、学生感知方法。

4、学生自选一篇课文,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来理解.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2、组织检查辅导.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1、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阅读情况.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学生自选一本书,到下节课在小组交流. 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课题 5、划读法课型实践学习法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划读,加深理解内容,拓宽阅读面。

2、掌握划读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前准备理解学生华读的情况,准备华读的内容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1、谁来说说读书需动笔的好处2、划读是什么意思?能圈出好词,划出好句;找到不懂的地方。

划读就是在读书时按要求划出重要和精彩的词、句和不懂的地方,并读一读体会它的意思。

实践训练明确好处 1、师共同总结读书的体会,提出划读法的要求。

用“—”划出生字,用“?”表示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好词句。

⑴用不同符号划出生字、不懂的地方和精彩的句、词,⑵通过读和讨论来加深理解意思。

1、学生自读并用划读法读书。

2、各组讨论,总结划读法的体会。

推举代表发言3、初步弄清划读的要求。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1、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蚂蚁》训练是说说蚂蚁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搬运粮食的?2、总结划读法。

1、学生试用划读法2、说说你划到了哪些字、词、句?3、读读划出的地方,体会意思。

实践体验培养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按划读要求进行。

2、组织检查和辅导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1、学生阅读2、小组交流阅读情况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学生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列下一节可课在小组交流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

课题 6、正确清楚说图意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在实践中正确清楚说图意。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能力,并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礼貌。

课前准备准备〈〈买文具〉〉的长幻灯片。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想要漂亮的文具吗?2、张小雨来到文具商店买文具,(看图)3、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问题。

1、学生看图把握主要内容:张小雨去小店买东西。

看幻灯,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问题。

指导观察引导想象 1、组织学生根据问题看图讲内容:⑴张小雨来到百货商店买文具,他是怎样与售货员阿姨对话的?⑵阿姨又会怎样说?⑶张小雨付钱时又会怎样说?⑷阿姨又会怎样说?2、交流说图后的体会,总结看图的方法:看图中人物,自己提问,然后回答,连句成文。

1、学生对照问题,自己回答,并连起来说一说:⑴先向售货员阿姨说明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⑵请小朋友随便挑,向小朋友介绍文具的品种、相关的知识。

⑶谢谢阿姨,给你钱!再见!⑷小朋友走好,再见!2、学生交流说图的体会实践体验指导说话 1、请来分角色表演?2、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1、同座位练说2、推举代表上台练说3、同座位再次练说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小朋友自选一幅图,到下节课在小组交流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课题 7、书要自己读课型实践训练型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要自己读,只有自己读,才能理解内容,积累好词好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说写能力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总结书要自己读的体会;1、自己读,才能理解意思。

2、自己读,才能积累好词好句。

3、自己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说写能力。

1、各组讨论;书为什么要自己读?2、代表发言。

3、书要自己读的好处。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1、讨论:本学期学了不少读书的方法该怎么自己读?读书要三到;读书要动笔;读书要划出不懂的地方和精彩的地方。

先把书读通,请字典和老师帮忙,再把书读懂,2.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朝霞与日出〉〉请你自己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交流,教师小结。

1、学生试读。

读通文章。

2、圈出好词、好句、好段。

3、交流。

①通过自己读我知道朝霞很漂亮。

②我知道了日出时的景象。

③我知道了彩霞在不断地变幻。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请小朋友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节课交流。

课题 8、课内外结合读课型实践学习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课内外结合读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课内外结合读的好处,激发学生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陈毅爷爷写的的诗。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1.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题目叫〈〈青松〉〉,谁来背?2.这首诗赞美了什么?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陈毅爷爷写的另外几首诗。

1.指导学生背诵。

2.这首诗赞美了青松毫不畏惧。

3.坚强高洁的品质。

出示训练感悟好处 1.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诗?〈〈红梅〉〉〈〈秋菊〉〉2.你理解这二首诗的意思?3.这两首诗与〈〈青松〉〉有什么相同之处?4.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有什么好处?5.总结课内外结合读的好处。

1.学生小组交流。

2.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方法和好处。

丰富语言,提高积累。

3.指名说说意思。

都是赞美了红梅、秋菊毫不畏惧坚强高洁的品质。

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课内外结合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