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八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

八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

八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中秋节作为传统民俗节日少不了相关的传说故事,中秋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吧!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一、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二、玉兔入月宫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

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三、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四、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五、秋暮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神。

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

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勇射手,他精通弓箭技艺,曾救下了人间生活饱受蝗虫之苦的人民。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却因此被一颗仙丹误食,如飞般升上了月亮。

后羿非常伤心,为了怀念妻子,每年中秋节当晚,他都将妻子最爱的水果和糕点摆放在庭院中,希望嫦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爱情,也开始了家人团聚,欢度中秋节的传统。

二、嫦娥与玉兔古代神话中,有一个传说,说嫦娥和玉兔是好朋友,她们常常在月亮上一起玩耍。

嫦娥喜欢给玉兔剪裁月宫中的花草树木,而玉兔则陪伴嫦娥度过寂寞的时光。

据说,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见月亮上有一只悬挂在树上或是兔儿子在嫦娥的身边。

这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美丽传说。

三、吴刚捣药据说,中秋节的月亮背后有一个寂静世界,名为\月宫\,月宫中住着许多神仙。

传说有个叫吴刚的人,他因殴打嫦娥嫉妒心作祟而被宙斯褫夺了神仙的身份。

为了弥补错误,吴刚被迫永远待在月宫里,捣药赎罪。

每年中秋之夜,地人如潮水涌向月宫观赏月亮,而吴刚就在月亮的背后日夜奋力捣碎逃命的桂树叶子,千百年来,吴刚捣桂并未停息,以示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尊重。

四、打败了九头蛇据《山海经》记载,在古代有一只名叫\白蛇\的九头恶龙,它的每个头都有独立的思维和个性,整日猖獗肆虐。

后羿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挑战这只白蛇。

他经过严苛的训练,使自己的箭术更加犀利。

最终,后羿用一箭射死了所有的九个头,救下了人民。

从此,人们在中秋节时都会摆出白蛇的形象,用以纪念后羿的英勇事迹。

五、砍倒了禁果树古代有一位名叫百草仙子的女妖,她隐居在一棵禁果树上,果实负有禁忌。

人们无法靠近此树,因为吃下禁果就会受到惩罚。

传说后羿为了保护人类禁受痛苦,下定决心砍倒了禁忌之树。

在中秋节那天,人们为了纪念后羿的无私付出,也会在家中摆放一棵水果树,并在晚上和家人一起分享水果,以庆祝丰收和团圆。

六、吴山蹲守关于吴山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吴山上富藏无数财宝,人们纷纷前去探宝。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相传起源于古代的中秋祭月活动。

中秋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传统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讲述和传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经典的中秋节传统民间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们苦不堪言。

英雄后羿在众人的请求下,登上西王母仙山,获得神箭后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然而,后羿得到的神仙蜡烛被嫉妒他的人偷走了,他的美丽妻子嫦娥也被贬为人间凡尘。

后羿十分伤心,为了安慰他,嫦娥帮助他找到一个不死药。

可是,后羿不想离开人间,嫦娥认为人间有太多的痛苦,为了不让人们遭受苦难,她偷偷吞下了不死药。

她的身体飞向了天空,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女,终身守护着人们。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就通过观赏月亮,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故事二:吴刚捡月传说吴刚是一个能够在人间与仙界往返的神仙。

一天,他乘坐飞天的仙鹿到月宫拜访仙女嫦娥。

在月宫,吴刚看到嫦娥正在捡拾地上掉落的蓝色宝石,他好奇地问嫦娥为什么要捡这些宝石。

嫦娥告诉他,这些蓝色宝石是嫦娥捡拾地上美好人间思念的心意凝结而成的,每颗宝石都代表着一个思念。

为了帮助人们实现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传达,吴刚向仙女借了一颗宝石,回到人间后,他将这颗宝石埋在了家门前,让每一个思念亲人的人在中秋节时能够用心祝福地一键发送思念,而嫦娥则每年的中秋夜都来到吴刚家,帮助他捡拾这些宝石。

故事三:广寒宫相传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人们通过赏月来向广寒宫的仙女嫦娥祈福。

广寒宫坐落在月亮上,是嫦娥居住的地方。

根据传说,广寒宫每天晚上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人沉醉其中。

而在中秋节那天晚上,广寒宫的门会打开,嫦娥会亲自下凡与人们一起欢度中秋。

她会洒下仙露,将人间的喜悦和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以上是几个经典的中秋节传统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以寓意深远、情节曲折为特点,通过讲述和传颂,代代相传。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如下:1、嫦娥奔月。

传说后羿射下来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

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夫妻非常恩爱。

有一次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了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回家后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三天后,后羿率领弟子们进山打猎,他有个叫逢蒙的弟子却装病留在家中。

原来这个逢蒙是个小人,他偷窥到嫦娥保管的仙丹,想借此机会把仙丹抢走。

嫦娥被逼无奈,就拿出两颗仙丹一口吞了进去,然后身子便轻飘飘地飞出窗口,一直飞到天上,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发现逢蒙早已经逃亡,气得他顿足捶胸,悲痛欲绝,仰天呼喊妻子的名字。

朦胧中看到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便飞一般地朝月亮追去,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2、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还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都称为“玉兔”。

这个玉兔经常拿着一个玉杵跪在地上捣药,然后做出药丸,传说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3、吴刚伐桂传说把守南天门的吴刚与月亮上的嫦娥很要好,因为经常去找嫦娥相会,疏于职守,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树,如果他砍不掉这棵树,就永远不要回南天门,更休想与嫦娥相会。

吴刚足足砍了半年,好不容易快要把树砍光了,玉皇大帝却派了一只乌鸦,把吴刚挂在树上的衣服叼走了。

当吴刚把衣服追回后,发现被砍下的树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刚快把树砍光的时候,乌鸦就会过来,吴刚只要扭头看它一眼,大树就又重新恢复原状,永远也砍不完。

4、貂蝉拜月。

相传三国时期的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出生后,当地的桃花、杏花,三年内都是随开随谢;貂蝉夜里祭拜月亮时,就连嫦娥都自愧不如,匆匆隐身而去,这也是成语“闭月羞花”的由来。

正因为貂蝉的这种美貌,才迷惑住了有勇无谋的吕布,使得王允的连环计得以成功。

5、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各地纷纷起义抗元。

高邮人士张士诚为了暗中串联各地的起义队伍,就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其中夹上一张纸条,约定中秋夜起义。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欢迎阅读。

(一)嫦娥奔月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后羿想长生不老,从崑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售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

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

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台湾并没有专祀月神的庙,都配祀在太阳公庙里。

台北市内湖太阳公庙,八月十五日信徒们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四)推翻元朝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挂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在这一天,月亮最圆,人们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并且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其中,中秋节的传统故事是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个最著名的传统故事。

1. 嫦娥奔月相传在古代,人们有十个太阳在天空中同时出现,严重烧焦了土地,危及人类生存。

于是,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保护了人类,获得了人们的崇拜。

后来,后羿得到了仙丹,变得非常强大。

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立即飞升到月亮上成为仙女。

后羿为了与妻子相聚,悲伤地守在家中,这一天,人们就在中秋节这一天把他最喜欢的食物——月饼供奉给嫦娥。

2. 后羿射日有一个恶龙名叫“十日”,它每天要吞噬掉人类。

英雄后羿决心拯救人们,他向天帝乞求弓箭,并成功击败了十日。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举行射箭比赛,以此表达对后羿的敬仰和纪念。

3. 月宫嫁娶传说嫦娥在月亮上居住,有一个玉兔作伴。

玉兔会帮助嫦娥制造月亮,并且制作各种果品。

有一天,一个来自人间的木匠在月宫偷听到了嫦娥的声音,并迷恋上了她。

他悄悄地来到月宫,与嫦娥结为夫妻。

后来,嫦娥带着丈夫从月亮上飞下来,与他在人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们为了纪念月亮中的幸福家庭,中秋节这一天也常会祈愿和庆贺姻缘,并将月亮视为嫦娥与丈夫的象征。

这些传统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秋节的重要一环。

人们在中秋节的晚上,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品尝月饼,用来纪念这些传统故事中的英雄和仙女。

除了这些故事,中秋节也代表着家人团聚、和谐、团结与祝福,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

总之,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丰富多彩,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这些故事不仅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让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故事和祝福的节日。

无论是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还是月宫嫁娶,这些传统故事都将伴随着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充满快乐和温馨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些故事。

1.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弓,能够射中天上的九个太阳。

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一箭射下了八个太阳,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照耀人间。

这样,人间才得以生存下来。

为了纪念后羿的功绩,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2. 嫦娥奔月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传说是关于嫦娥的。

相传,古时候天宫里有十个太阳,烤焦了人间百姓的农田,因此天帝派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因此被尊为英雄,得到了不少好处。

但是,他嫉妒嫦娥美貌与天仙身份,因此将不朽药丸藏在家里。

嫦娥想得到不朽药丸,因此不小心吃了药丸,便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便在中秋节这一天放空灯笼,希望嫦娥能够看到他们的祝福。

3. 月宫玉兔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月宫玉兔的。

相传,月宫里住着玉皇大帝、嫦娥和玉兔三位仙人。

玉兔是嫦娥的宠物,喜欢吃桂花。

因此,人们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象征着月宫里的玉兔吃桂花。

以上这些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一部分。

无论哪个版本的故事,中秋节都是一个表达团圆、感恩、祈愿的节日,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聚一堂,赏月、吃月饼、祭祖,而除了这些传统的活动外,中秋节还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些故事吧。

1. 嫦娥奔月这是最为著名的中秋节民间传说故事之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嫦娥,她是后羿的妻子。

后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弓手,他一只手举着弓,一只手握着箭,能够射下九个太阳。

可是,他因为过于强大而引起了大地的失衡,于是,玉帝就派了弼马温和轩辕来将他打败,后羿最终被他们打到了月亮上。

嫦娥和后羿十分相爱,但是由于后羿去世,嫦娥十分伤心,最终选择了自己奔月,成为了月中的仙女。

为了让嫦娥能够快乐地度过她的余生,玉帝为她送来了一个叫做玉兔的动物,与此同时,后羿和嫦娥的人形都在月亮中看守着玉兔。

之后,人们在中秋节赏月的时候都能看到月中有一个洁白的兔子挂在月球上,这就是中秋节的传说中的玉兔。

2. 月宫相会据传,中秋之夜,月亮上的玉兔和蟾蜍、后羿和嫦娥会在月宫中相会,打牌、吃月饼、赏月等等。

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燕子的女子,在她的梦中,月亮上的玉兔和蟾蜍、后羿和嫦娥在月宫中相会,并邀请了她一起来参加。

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梦境是如此的美丽,于是,她在中秋节的时候就开始在月亮上到处寻找月宫,最终,她在月亮上找到了月宫,并成功地和玉兔、蟾蜍、后羿和嫦娥相会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3. 嫦娥奉荷还有一个和嫦娥有关的传说,会让人们体会到她的勇气和聪明才智。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升起,造成了炎热的气候,玉帝命令后羿来射下这些太阳,后羿成功地射下了所有的太阳,让大地重现了和平。

然而,由于他的极大功绩引起了许多人的嫉妒,他不得不躲在了一座山山下。

人们赞颂他的同时也对嫦娥又爱又恨。

嫦娥发现后羿的羽毛没有被剪断,就知道这是他的羽箭没有射到自己身上,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奉荷飞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点击看大图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 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 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 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 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 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 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 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 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 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 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 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 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 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 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 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 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 一张纸的由来。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 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 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 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 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
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
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
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 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嫦 娥 奔 月
中秋传说
• ◆推翻元朝 • 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 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 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炎,要避炎者 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將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 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紙, 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 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玩花灯
舞火龙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 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 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 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 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
灯的习俗。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 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
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
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 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
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
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 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