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文本资料精
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建设防洪影响评价分析

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建设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发布时间:2023-03-31T02:53:03.75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3期作者:杨磊[导读] 以雅安市周公河澄清桥建设项目为例,通过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工作中的水文分析计算、壅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等,论证了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建设受洪水的影响程度及对水库、河道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桥梁建设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四川煤田一四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摘要:以雅安市周公河澄清桥建设项目为例,通过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工作中的水文分析计算、壅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等,论证了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建设受洪水的影响程度及对水库、河道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桥梁建设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防洪影响评价1 水库回水变动区域桥梁建设基本原则水库回水变动区为水库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两条回水曲线端点之间的河段,参照《水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防洪法》第二十二条、《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等相关规定,水库回水变动区桥梁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桥梁建设必须征得水库管理单位书面同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有关技术要求,维护水库安全。
(2)两岸桥台不能占用河道行洪断面,桥墩占用行洪断面比例不宜过大,桥梁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不宜过大,且必须进行充分论证,不得改变洪水主流线。
(3)桥梁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防洪应急预案,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指示标志。
(4)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应安排在非汛期进行,施工完毕应将弃土、建筑垃圾全部外运。
2 案例分析2.1 基本情况雅安市周公河澄清桥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东城街道,桥梁横跨周公河。
周公河系青衣江右岸一级支流,河长95.6km,比降25.5‰,流域面积1120km2,控制断面以上集雨面积1116km2。
桥梁采用跨径组合45+66+4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全长168m,桥台长6m,桥面全宽21m。
雅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雅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号:雅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八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及规模 (1)第三章用地布局 (1)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4)第五章地块开发控制 (4)第六章社会生活规划 (5)第七章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 (9)第八章绿地及城市设计要素控制 (12)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14)第十章市政管线工程规划控制 (15)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环卫设施规划及城市防灾 (17)第十二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18)第十三章附则 (18)附表一 (19)附表二 (20)附表三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雅安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特制定《雅安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
规划文本、图纸和分图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2.《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雅安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及其他专项规划。
3.〈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雅安市规划和建设局下达的规划设计条件和红线。
6.有关规划范围开发的相关文件和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资料。
第四条规划原则1.强调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2.景观及人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3.高起点规划,分期建设原则;4.高效率、市场化原则;5、综合开发、协调发展原则;6、现代化与地方特色有机结合原则;7、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多元化原则。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规划区范围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和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不作为任何施工依据。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雅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雅安市实际,制定《雅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各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3条.本《规定》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和特点,划定旧区改建地段(以下简称旧改区)和新建区规划建设地段(以下简称新建区)两个城市形态分区(见附图《雅安市中心城区分区控制图》)。
编制详细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规定。
第4条.城市各项规划技术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规定执行,在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应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参照本《规定》执行。
当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指标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5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重要节点与地段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及城市公共设施承载能力为规划原则实施管理。
第6条.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行业规定执行;当本《规定》与现行技术规范或行业规定有不同要求时,应按规定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执行。
对特殊性、专业性强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规定或专业技术规范,提出专门的规划要求。
第7条.对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厂区等工业建筑或规划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8条.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个人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并应严格按照雅安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9条.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示意图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四川实际,编制《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本规划是引领四川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略)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以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部署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两个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三)四化同步,城乡一体。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传承文化。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要点汇总(二)

十三、城市防灾规划(一)防洪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雅安市区地处青衣江干流两岸,青衣江及其支流周公河、濆江、陇西河萦绕穿越市区。
雅安是全国暴雨中心之一,山洪频繁,河流坡降大,最大流速8.7米/秒。
青衣江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74.13米(1955年7月14日),洪水频率为50年一遇,最大流量114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1983年,低至69—9立方米/秒。
1988年以来,青衣江市区段已修建总长7.4公里的防洪堤及河北片区总长2.2公里的排涝沟。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工程侵占河道、河床淤塞,河床变窄,排水不畅;河堤防洪能力低,已建成的防洪堤设防标准仅为20年一遇,不能满足中等城市设防要求;城市沿山地带大多无截洪沟,存在山洪及次生灾害隐患。
2、城市防洪规划(1)从区域角度,配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加强流域上游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有计划地进行流域梯级开发建设,调节洪峰流量。
(2)结合大兴电站建设,分段完成市区青衣江及其支流各河段防洪堤岸建设和原有堤岸的加固改造,并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即多营坪河堤标高不低于590.1,羌江桥段不低于576.6,大兴段不低于565.2。
对七盘陆王沟泥石流地段加强观测,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治理。
(3)加强河道管理和清淤整治,保证行洪断面通畅,严禁侵占河道建房和向河道倾倒各类废弃物。
对于违章占河修建的建(构)筑物,江河管理部门应责成其限期拆除。
(4)环城各山头、坡地应结合公路修建和工程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建设截洪沟,防止山洪及次生灾害对城市的危害。
(二)消防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雅安市除市公安消防支队外,市区现有公安消防中队1处,普通消防车4辆,另有中竹纸业公司和雅安化工厂两处企业专业消防队,中竹纸业公司有普通消防车1辆,雅安化工厂无消防车辆。
市区有119火警专线2对,消火栓180个,无消防取水码头。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城市消防规划、消防站点少、消防设施缺乏,无登高消防车和特种消防车;消防安全布局不尽合理、部份存在安全隐患的化工厂、危险品仓库尚在城市中心地区,消防通道、防火间距不足,消火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的通知-雅办发〔2018〕42号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的通知正文:----------------------------------------------------------------------------------------------------------------------------------------------------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的通知雅办发〔2018〕42号雨城区、名山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已经四届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0月9日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修改程序,提高控规修改的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经市政府依法批准的城市控规修改及其审批,适用于本规程。
第三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控规修改的主体,控规修改可以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开展,也可依申请主体的申请开展。
申请主体(以下简称“申请人”)是指辖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或个人。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修改调整控规:(一)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规划要求等;(二)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要求的;(三)违反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管理规定;(四)取消或减少经批准的控规确定的绿地与广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用地规模及配建项目;(五)取消经批准的控规确定的快速路、主干道或降低快速路、主干道等级和标准;(六)增加特定限高区域内的建筑控制高度;(七)违反国家、省、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求的,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违反已批复的城市规划环评要求的;(八)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要求的。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雅安市雨城区等8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雅安市雨城区等8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4•【字号】川府函〔2024〕145号•【施行日期】2024.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雅安市雨城区等8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145号雅安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雅安市雨城区等8个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雅安市雨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雅安市名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荥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汉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石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天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芦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宝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将雅安市雨城区建成绿色产业发展聚集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将雅安市名山区建成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核心承载地、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将荥经县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承载地,将汉源县建成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将石棉县建成先进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将天全县建成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重要陆港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旅体验地,将芦山县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将宝兴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性质、职能........................................................................................................................................... 3 城市发展目标............................................................................................................................................... 3 城市规模....................................................................................................................................................... 3
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文本
(意见征询稿)
雅安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
目录
总 则 ................................................................................................................................................................................. 2
第一部分 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3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部分 城市发展战略 ............................................................................................................................................... 4
第三部分 城市发展策略 ............................................................................................................................................... 5
第七章 空间发展策略........................................................................................... 5 第八章 经济发展策略............................................................................................................................................... 6 第九章 社会发展策略............................................................................................................................................... 6 第十章 城市安全与生态保护策略........................................................................................................................... 7 第十一章 政策支持 .................................................................................................................................................. 7
第四部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区域协作发展战略....................................................................................................................................... 4 市域统筹发展战略....................................................................................................................................... 4 城乡统筹战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