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诊治新进展
急性肺栓塞诊治新指南进展ppt课件

• 导管介入疗法包括导管机械破碎、超声波或加压注射。血栓切除或应 用其他技术后可通过负压吸引抽出血栓碎片,近期一项荟萃分析发现 其成功率为87%。 • 局部血栓内溶栓占67%,临床成功率高,推测原因可能是血栓破碎后 其与溶栓剂接触的表面积增加。导管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肺动 脉破裂和大咯血,发生率为2.4%,而栓子碎片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恶化
2. 近期手术、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卒中患者溶栓 2.1 近期术后溶栓 共筛选出25篇相关报道,涉及近期接受较大手术且溶栓的患者64例,
患者术后1周和2周接受溶栓治疗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大于50%和20%。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将近期手术(不包括近期脑部或脊 椎手术以及外伤)作为溶栓的相对禁忌证,术后2周出血风险显著降
• 初始溶栓治疗失败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接受取栓术的死亡率为 7%,而重复溶栓治疗的死亡率为38%。 • 肺梗塞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支持、抗感染治疗和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 若怀疑存在潜在的慢性血栓栓塞,应考虑肺血管扩张剂治疗和肺动脉
内膜切除术。
• 肺血管扩张剂在单纯急性PE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评估。急性PE患者吸 入一氧化氮可改善气体交换;有限的数据表明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可 使患者获益,然而小型 RCT未能证实静脉注射依索前列醇(前列环 素)可使患者获益;动物模型和人类急性PE应用西地那非(万艾可) 有效的报道也很少。
• 推荐治疗方法: 单独抗凝治疗患者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和/或呼吸衰竭日益恶化时应考 虑溶栓治疗。如果溶栓治疗后无改善,应重新评估残留血凝块或PE
并发症。急性肺栓塞持续阻塞时手术取栓优于重新溶栓。
8. 孕妇合并重症PE 已证实非大面积PE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是安全的,同时可有效 预防PE复发,且该药不会通过胎盘屏障。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肺循环障碍。
它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开展,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可以直观显示血管阻塞情况,而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在肺栓塞的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对于高危患者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置入和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则包括肺动脉栓塞切除术等。
除了诊断与治疗,预防肺栓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教、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利用基因筛查进行个体化预防。
综上所述,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将会进一步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肺栓塞的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肺栓塞的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至肺动脉系统,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
其他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变、肿瘤、外伤等。
这些因素可促使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各异,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部位。
轻度肺栓塞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肺栓塞可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严重症状。
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进展

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进展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被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
常见的栓子是深静脉脱落的血栓,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可发生深静脉血栓。
肺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两组血管有丰富的吻合支,当肺动脉的某一分支栓塞后,肺组织因支气管动脉的侧支供血而不发生异常,栓子较小未能完全堵塞肺动脉分支时也不易发生供血障碍[1]。
较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大分支或主干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或心肌梗死而致死亡。
1 临床诊断1.1 临床表现:多数小栓子进入肺循环可引起肺动脉小分支多发性栓塞。
多数肺栓塞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适。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和胸痛。
肺动脉大分支或主干栓塞或广泛的肺动脉小分支栓塞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休克或死亡。
据调查[2],肺栓塞患者中有典型三联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的患者仅占30%,大多数患者仅存在一个或两个症状。
其中呼吸困难在PE患者中占78%,胸痛占45%,咯血最低仅占12%。
PE患者呼吸系统体征最为常见,其中呼吸急促可达到80%以上,约有23%的患者伴有发绀,肺部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罗音,肺野偶可闻及血管杂音;合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时出现相应的体征。
循环系统体征可见心动过速、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有报道称PE患者少见发热,且多为低热[3]。
1.2 实验室检查:(1) 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
部分患者的结果可以正常。
(2)心电图:大多数病例表现有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4]。
较为多见的表现包括V1-V4的T波改变和ST段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II征;其他心电图改变包括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
心电图改变多在发病后即刻开始出现,以后随病程的发展演变而呈动态变化。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完整版)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完整版)一、概述:1、定义:急性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栓塞的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本文探讨的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2、临床意义:①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②易漏诊及误诊-国内对肺栓塞的警惕性不高,正确诊断率低,漏诊率高达80%以上;③不经治疗死亡率高-可高达20%-30%,死亡率占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④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可降至2-8% 。
3 、临床表现:症状多样无特异性。
轻者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它们可单独出现或共同表现。
胸痛有二种类型:胸膜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
胸膜性胸痛较剧烈,部位明确,与呼吸运动有关,是肺栓塞的常见临床表现。
这种疼痛是由于远端栓子刺激胸膜引起。
有些患者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呈胸骨后胸痛,疼痛性质不明确,可能与右室缺血有关。
二、肺栓塞的诊断:1、肺栓塞可能发生的情况,如:(1)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性下肢浮肿和血栓性V炎;(2)原有疾病发生突然变化,呼吸困难加重或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3)晕厥发作;(4)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5)不能解释的休克;(6)低热、血沉↑、黄疸、紫绀等;(7)心力衰竭对洋地黄制剂反应不好;(8)X线胸片肺野有园形或楔形阴影;(9)肺扫描有血流灌注缺损;(10)“原因不明的肺A高压”及右室肥大等。
2、肺栓塞的确诊方法:(1)肺动脉造影术,(2)CT(螺旋CT或电子束CT)肺动脉造影(CTPA),(3)磁共振造影(MRA),(4)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5)超声心动图有PTE的直接征象。
202X年肺栓塞诊治新进展

肺栓塞临床表现
• 具有多种临床表现谱,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常 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烦躁不安、惊恐 (jīngkǒng)和濒死感等,他们可单独出现或共同表现。因此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进 行性呼吸困难应想到PE的可能。体检:体温增高,呼吸变快,心率增加,紫绀 等,可发现肺动脉高压体征(P2亢进、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等),右室负荷增 加体征(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胸腔积液或肺实 变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PE标志, 可见双下肢不对称水肿,深静脉区压痛,浅 表静脉曲张,皮肤僵硬和色素沉着等。
但大块肺栓塞不能替代。
抗凝禁忌证包括:血小板减少。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未控制高血压、近期手术者等。但对确
诊肺栓塞的患者多是相对禁忌证。
如果肺栓塞发生在术后,大手术后12~24h内不能使用肝素。如果手术部位仍有出血, 肝素治疗应延
迟。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抗凝治疗(zhìliáo)
1.溶栓后序贯抗凝:
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癫痫等。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呼吸困难的鉴别 诊断 (jiànbié)
• 一、肺源性 • 二、心源性:心衰、心包积液 • 三、中毒性:酸中毒、药物中毒 • 四、血源性:重症贫血(pínxuè)、大出血、休克 • 五、神经精神性:重症脑部疾病、癔病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jiànbié)诊断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抗凝治疗(zhìliáo)
2.肺栓塞的单纯抗凝治疗:
适应证:在没有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对于有溶栓禁忌证、失去溶栓机会或没有溶栓适应证的肺栓塞患者进
行单纯抗凝治疗:非大块肺栓塞且没有血压下降者;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 临床高度怀疑PE时但又没有条件和时机进行确诊检查时,可以进行单纯的抗凝治疗。
肺栓塞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于肺栓 塞 , 居 全 部 死 因 的 第 三 位 。 未 经 治 疗 的 肺 栓 塞死 亡率 为 2 5 ~3 O , 而 得 到 及 时 诊 断 与 治 疗 后, 死 亡率 可 以降至 2 ~8 。 有 尸 体 解 剖 资 料 显 示, 肺栓 塞 的临床 漏诊 率 高达 6 7 , 假 阳 性 率 为 6 3 , 诊断 正 确 率 仅 9 [ 引。 我 国 肺 栓 塞 的 误 诊 漏 诊率 有可 能更 高 。笔 者 就 肺栓 塞 诊 断 、 治 疗 的 最 新
避 孕药 、 瘫痪 、 久坐、 长 期 卧床 、 静 脉 曲 张 等 。典 型 的
P E三 联 征 , 即 原 因不 明 的 呼 吸 困 难 、 胸痛 、 咳 血 的 患 者不 足 3 O , 因此 , 既要 重 视患 者 的症 状 , 又 要 重 视
患者 的体征 。5 %~ 1 O % 的患 者表 现 突发 休 克 或低
中图分类号 : R 5 6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6 - 2 1 3 4 - 0 3
肺 栓 塞 是 外 来 栓 子 堵 塞 肺 动 脉 所 引 起 肺 循 环 障
碍 的 临床和 病理 生理综 合 征[ 】 ] 。肺 栓 塞 作 为 一 个 严 重 影 响人们 健康 的疾 病 , 已经 引起各 国的普遍 关 注 。
2 1 3 4罔
J ie d T h eo r &P r o c V o 1 . 2 6 , No . 1 6 , Au g 2 0 1 3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1 6 期 隧 尝 垂 8 酲 论筠 舔鼹
肺栓塞的诊断治疗新进 展
肺栓塞急诊救治研究新进展

2013年3月北票市高危人群HIV感染状况流行病学分析孙晓红 (北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2100)【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81-01为了解北票市高危人群HIV感染状况,于2008—2011年对娱乐场所体检人员(824人),看守所、拘留所羁押人员(312人),自愿咨询检测人员(421人),HI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12人)共计1569人进行了抗-HIV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1.1.1 娱乐场所体检人员:北票市洗浴、足疗等娱乐场所从业人员824人1.1.2 羁押人员:北票市看守所、拘留所羁押的卖淫妇女和吸毒者、多性伴人员共计312人。
1.1.3 自愿咨询检测人员:421人。
1.1.4 HI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群:抗-HIV阳性者的配偶和性伴及子女12人。
1.2 调查方法:对各类高危人群设计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每一调查对象单独逐项调查后详细登记。
资料录入计算机保存。
1.3 检测方法:调查同时抽血5ml,分离血清—20℃冻存待检。
抗-HIV采用ELISA法,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提供,初筛试验阳性者,再用原有试剂和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进行重复检测,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
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的血清样品,送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实验室进行确认试验。
2、结果2.1 一般情况2.1.1 824名娱乐场所体检人员,其中19人有多个性伴。
2.1.2 312名羁押人员男性210人,女性102人,年龄18-50岁,平均27.82岁。
其中9人有口交或肛交史。
2.1.3 421名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男性308人,女性113人,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4.65岁。
其中4人有静脉吸毒史,23人有多个性伴。
2.1.4 12名HI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群中,年龄18-32岁。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我深知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这一病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详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在讨论新进展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肺动脉栓塞的病理生理机制。
肺动脉栓塞通常由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
这一病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休克。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V/Q扫描,CT扫描具有更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
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性和速度。
MSCT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肺部的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直观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MSCT还具有一定的无创性,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然而,传统的MSCT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部分碘过敏的患者,无法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CT扫描的辐射剂量问题亦需考虑。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肺动脉栓塞诊断方法。
另一种新兴技术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在活体组织中实现微米级别的分辨率。
近年来,OCT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渐开始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OCT能够直观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程度,且具有实时、动态成像的优点。
然而,OCT的成像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弥漫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可能存在局限。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进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从V/Q扫描到MSCT,再到MRI和OCT等新兴技术,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准确性、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