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管理要点一览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

急性肺栓塞 诊断与治疗
目录
01 急性肺栓塞概述 02 急性肺栓塞治疗 03 急性肺栓塞预防
1
急性肺栓塞概 述
发病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
1 如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 等
血流动力学改
2 变:如血流速 度减慢、血流 量减少等
血管内皮损
3 伤:如血管 内皮损伤、 炎症等
凝血功异常:
4 如凝血因子异 常、抗凝血因 子缺乏等
的风险
抗凝药物的选择: 如华法林、肝素、 新型口服抗凝药
等
抗凝治疗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患 者病情和药物特 性,制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抗凝治疗的监测: 定期监测凝血功 能,调整药物剂 量,确保治疗效
果和安全性
溶栓治疗
01
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等
02
溶栓时机:在发病后48 小时内进行
03
溶栓剂量:根据患者体 重和病情确定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
0 5 增加急性肺栓塞风险
0 6 血栓形成,增加急性肺栓塞风险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控制体重等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适当进行运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长时间服用避孕药或 雌激素类药物
避免外伤或手术后长时间 卧床,适当进行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
1 生活习惯, 如戒烟、控 制体重等
避免长时间
4 服用避孕药 或雌激素类 药物
定期进行体
2 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避免长时间
5 穿紧身衣物 或长时间穿 高跟鞋
避免长时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危害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高达15%-30%。
因此,准确和及时的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为此,中国医学专家普遍认可并制定了《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诊断标准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的配合。
根据《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是诊断APE的标准: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2. 临床体征常见的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低氧血症等。
3. D-二聚体检测检查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
4.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核医学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二、治疗原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情况,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可采取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的方式。
1. 保守治疗轻度或稳定的急性肺栓塞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和镇痛等措施。
- 抗凝治疗: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 溶栓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给予静脉溶栓,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 镇痛:可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
2. 介入治疗对于危及患者生命的高危急性肺栓塞,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
- 肺动脉血栓机械取栓术:将机械器械导管送入肺动脉,通过切割或者吸取的方式将血栓清除。
- 肺动脉支架植入术:将支架导管送入肺动脉,放置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三、并发症与预后急性肺栓塞的并发症包括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等。
预后评估主要依据PESI(肺栓塞严重指数)和sPESI(简化PESI评分)。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考虑基础疾病:一部分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存在明确的原发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治疗时需同时针对原发病。
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

抗凝治疗
01
抗凝治疗的目的:防止血栓形成和进展,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02
抗凝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03
抗凝治疗的时机: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时机
04
抗凝治疗的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如阿 替普酶、瑞替普
定期活动可以降低风险
DESIGN WORKS KEEP
谢谢
注意事项: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抗 04 血小板药物同时使用,注意出血风险
患者教育
01
戒烟:吸烟是急性肺栓塞的 02
控制体重:肥胖是急性肺栓
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降
塞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可
低风险
以降低风险
03
运动:定期运动可以降低急 04
避免长时间不动:长时间不
性肺栓塞的风险
动会增加急性肺栓塞的风险,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进 行鉴别诊断,如肺炎、气胸等
危险因素和预防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 肥胖、吸烟、高血压、糖
尿病、心脏病等
01
02
预防措施:戒烟、控制体 重、健康饮食、定期体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急性肺栓塞
2
的诊断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4
避免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性肺栓塞
4
的预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预防措施
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评估与处理流程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以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具有快速起效、安全性高、无需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 。
溶栓治疗
1 1. 指征
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导致的急性右心室 衰竭或低血压患者,以及有严重并发症 风险者。
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 评估与处理流程
急性肺栓塞 (PE) 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在 PE 的评估和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gh by gdadgsd hrdhad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气促、呼吸急促、胸 痛等。胸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部位不定,可伴有咳嗽、咯血等 症状。
妊娠
妊娠期间,女性的血液凝固性会增加,这会增 加患肺栓塞的风险。
癌症
癌症患者患肺栓塞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癌症 会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加。
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1 1. 定位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肺栓塞,并根 据栓塞的位置和大小评估病情。
2 2. 确定栓塞范围
影像学可以清晰地展现肺动脉和分支血 管受累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栓塞范围, 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
心功能评估
评估方法 心脏超声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磁共振检查 心脏负荷试验
目的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评估心律、心肌缺血等情况 更精细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评估心脏对负荷的耐受性
心功能评估对于判断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
肺通气/灌注扫描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评估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了解急性肺栓塞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疾病和肺部感染等的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选项和管理策略
掌握急性肺栓塞的治疗选项和管理策略,包括抗凝治疗、纤溶治疗、导管介入和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
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工具
掌握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工具,如静态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D-二聚体检测 等,以帮助准确诊断急性肺栓塞。
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
了解评估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指标和方法,如肺动脉收缩压、氧合指数和心脏超声等,以指导治疗和预测预 后。
评估并治疗导致肺栓塞的风险因素
识别和评估导致肺栓塞的风险因素,如肥胖、长时间坐卧不动、手术和妊娠等,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评估
本次演示将为您介绍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评估过程,了解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和治疗策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此疾病。
急性肺栓塞的概述
了解什么是急性肺栓塞以及其引起的原因,掌握其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程特点 对于正确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和 病史
了解常见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肺栓塞,包括呼吸困难、咳 嗽、胸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

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诊治指南。
一、什么是急性肺栓塞急性肺栓塞是指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其中,最常见的栓子是来自下肢深静脉的血栓。
二、急性肺栓塞的症状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心悸、晕厥等。
呼吸困难通常是突然发生的,而且在活动后会加重。
胸痛可以是胸膜炎性疼痛或心绞痛样疼痛。
咳嗽多为干咳,有时可能会伴有咯血。
心悸和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的。
三、急性肺栓塞的诊断1、临床评估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并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检查双下肢是否有肿胀、压痛等。
2、实验室检查(1)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升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
(2)血气分析:多数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3、影像学检查(1)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是目前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
(2)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对于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MRPA。
(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对诊断亚段以下的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4)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右心室的功能,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四、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右心室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将急性肺栓塞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
1、高危患者出现休克或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或血压下降≥40mmHg 持续15 分钟以上),伴有右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2、中危患者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但没有休克或低血压。
3、低危患者既没有右心室功能不全,也没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于治疗开始后每4小时复查凝血酶时间:为基础数值的 5~5倍。 并发症:出血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抗凝治疗 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防止血栓扩大及新血栓 形成,常用药物:肝素。 非血栓性肺栓塞的治疗
年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病因] 肺栓塞为一并发症,而非原发病变,因此只能 从致病栓子的性质和来源,分析其病因。 1:血栓:几乎所有的肺栓塞都来自血栓,其中下 肢深静脉内血栓,是肺栓塞最常见的来源,约 占 80%~~90%;约25%来自右心:如心房纤颤;其 次为盆腔静脉和前列腺静脉丛血栓,女性骨盆静 脉血栓可发生于分娩和手术后或脓毒性流产,前 列腺静脉血栓形成可见于前列腺恶性病变或前列 腺手术后。
07
用溶栓药。48例中存活34例。
0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用的溶栓药有:链激酶,尿激酶和重组型
纤溶原激活药(rt-PA)。不同药物的溶栓效果
大致相同,但相比之下rt-PA可能更易发生颅内
出血;链激酶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和严重低血压
而尿激酶则几乎无过敏或类过敏反应,并已
成为治疗肺栓塞和心肌梗塞的常用药物。因此
在大面积肺栓塞的心肺复苏期间,选用尿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肺栓塞症(pulmonaryembollsin)是
指脱落下来的栓子或异物阻塞肺动脉,肺血
管床的血流灌注急剧减少,肺血管阻力增高
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射血量减少,影响左
心室的充盈(前负荷降低),使心排血量锐
减,引起晕厥,血压下降,缺氧等一列病理
生理过程。
[病情判断]
与堵塞肺动脉的栓子的大小有关,小的肺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相关推荐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介入专业的医生来说,重点关注肺栓塞何时行介入治疗最佳,牢记相对禁忌症及绝对禁忌症。
2 概述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
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
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
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
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www.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
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
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
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3.诊断根据现有指南和临床管理目标,“明确PE”定义为PE的概率高,需针对性治疗的PE,而“排除PE”则是PE的概率低,不需采取PE针对性治疗,且风险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管理要点一览!自2016年上一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和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更新以来,肺栓塞的风险评估、诊断和管理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过去16年间,肺栓塞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尽管病死率下降,但由于亚段肺栓塞的诊断使发病率增加。
那么,肺栓塞该如何进行诊断和管理呢?近日,Salvatore Savona博士等汇总了《2019 ESC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的要点,对此给出了解答。
风险评估1.验前概率评分验前概率评分包括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
基于验前概率评分,在低、中、高风险的患者中,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分别为10%、30%及65%。
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评分适用于验前概率评分较低的急诊科患者,这些患者可不必进行诊断试验。
PERC评分包括8个与肺栓塞显著相关的参数:年龄<50岁、脉搏<100次/分、血氧饱和度>94%、无下肢水肿、无咯血、无近期外伤或手术史、既往无静脉血栓栓塞(VTE)史、未口服激素。
2.D-二聚体a.由于D-二聚体床旁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 POCT)的敏感性(88%)较标准实验室分析(95%)低,因此应仅适用于验前概率低的患者。
b.在低-中度临床概率的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应作为初始检查。
如果为阴性,则不需要治疗。
如果为阳性,应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
c.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应考虑使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年龄x10 mcg/L)来确定低风险患者(IIa级)。
3.明确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定义:a.心脏骤停;b.阻塞性休克(收缩压<90 mmHg,或使用加压素时血压≥90 mmHg 和终末期器官灌注不足);c.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40 mmHg,持续时间>15min,且不是由于其他可识别原因引起的。
4.肺栓塞临床高概率的患者,应首先进行CTPA检查。
影像学检查1.对于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而言,若超声显示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则应接受VTE和肺栓塞的诊断。
2.仅凭超声心动图不能除外肺栓塞。
超声心动图适用于疑似高危肺栓塞患者,若患者无右心室超负荷或功能障碍的迹象,可基本除外肺栓塞为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
3.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a.CTPA较为便捷,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96%),可作为一种替代诊断方法。
然而,其有效辐射剂量为3-10 mSv,尤其是应关注女性乳腺组织的辐射剂量。
此外,在使用碘造影剂时,应考虑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b.平面肺通气与血流灌注(V/Q)显像成本低、禁忌少,辐射暴露相对较低(2 msv)。
然而,其无法进行替代诊断,且在50%的患者中尚无明确结论。
c.V/Q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具有最低的非诊断检查率(<3%),几乎无禁忌证,且辐射低。
然而,其不能进行替代诊断,且无经验证的循证数据结果。
d.肺动脉造影为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操作,辐射大(10-20 msv)。
肺栓塞预后1.所有疑似或肺栓塞确诊患者均应进行初始危险分层(I级)。
预后评估应包括简化PESI评分、右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生物标志物升高等情况。
2.心动过速、低收缩压、呼吸功能不全或晕厥可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短期预后不良。
3.与不良预后相关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包括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例≥1.0,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16 mm。
4.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的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例≥1.0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5倍和肺栓塞相关死亡风险增加5倍相关。
5.高敏感性肌钙蛋白<14pg/ml时,除外不良入院临床结局的阴性预测值为98%。
6.BNP、NT-proBNP和肌钙蛋白预测血压正常的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率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较低。
7.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其它实验室指标还包括乳酸升高、血肌酐升高和低钠血症。
8.在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的临床评分中,包括11种变量的PESI评分已被广泛证实,简化的PESI评分同样有效。
简化的PESI 评分包括7个变量:年龄、肿瘤、慢性心肺疾病、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
9.建议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预后评估:a.低风险(PESI I-II级,简化PESI为0分);b.中低风险(PESI评分升高,伴或不伴右室功能障碍或肌钙蛋白升高);c.中高风险(PESI评分升高,伴右室功能障碍和肌钙蛋白升高);d.高风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肺栓塞治疗1.在等待诊断试验结果的过程中,高或中度临床概率的肺栓塞患者应起始抗凝治疗(I级)。
a. 由于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磺达肝癸钠的大出血风险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风险低,因此应优选LMWH和磺达肝癸钠,而非普通肝素(I级);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等待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
2.口服抗凝治疗a. 目前已证明,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不劣于LMWH和华法林,且出血率显著降低,在适应证患者中可优先选用(I类)。
b.研究得出的给药方案如下:i.达比加群:肠外抗凝≥5天,随后达比加群150 mg,每日两次。
ii.利伐沙班:15 mg,每日两次,3周后20mg,每日一次。
iii.阿哌沙班:10mg,每日两次,为期7天,之后5mg,每日两次。
iv.艾多沙班:普通肝素或LMWH治疗≥5天,肌酐清除率为30-50 ml/min或体重<50 kg时每日口服艾多沙班60 mg或30 mg。
c.当患者进行华法林治疗时,建议与普通肝素、LMWH或磺达肝癸钠重叠使用≥5天,直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5(范围:2.0-3.0),I类推荐。
d.在<60岁的健康患者中,华法林的起始剂量可为10mg,其它患者的起始剂量应为5 mg。
e.严重肾功能损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应禁忌使用DOAC(III类)。
3.高危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患者,应进行全身性溶栓治疗(I类)。
溶栓治疗失败或禁忌的高危患者,可进行导管导向溶栓治疗(IIa类)。
4.不建议常规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III类)。
5.以下情况下,患者应考虑提前出院并在家持续进行抗凝治疗。
a.Hestia排除标准包括12个问题,结合了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合并症、家庭治疗可行性等方面,可在床旁进行检测;b.早期肺栓塞相关死亡率或严重并发症风险低(Hestia标准均为阴性);c.无严重合并症或病情恶化(需要住院治疗);d.有适当进行门诊和随访的基础条件。
抗凝时间1.所有肺栓塞患者,均应进行至少3个月的抗凝治疗(I类)。
2.对于主要因短暂性/可逆性危险因素继发的肺栓塞或DVT,建议3个月后停止抗凝治疗(I类)。
3.与在12-24个月时停止抗凝治疗相比,在3-6时停止抗凝治疗的复发性风险因素相似。
4.延长抗凝治疗时间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可使复发风险降低至≤90%。
5.推荐与主要短暂性/可逆性危险因素无关的复发性VTE患者进行无限期抗凝治疗(I类)。
6.推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无限期抗凝治疗(I类)。
肺栓塞风险增加的群体(>8%/年)1.主要归因于短暂性/可逆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大手术或创伤。
2.弱效的短暂性/可逆性危险因素,或非恶化血栓形成因素持续存在的患者。
3.在无任何可识别危险因素情况下发生指征事件的患者。
4.既往一次或多次VTE,或持续性血栓前状态患者。
5.处于活性期的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1.与华法林相比,LMWH可降低40%的VTE复发风险。
然而,总体来讲,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的VTE复发风险仍较高(7%-9%),且在治疗前6个月应优选LMWH而非华法林(IIa类)。
2.所有合并肿瘤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应接受≥3-6个月抗凝治疗,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患者。
对于尚未“治愈”的肿瘤患者,可考虑无限期延长抗凝治疗(IIa类)。
3.利伐沙班或艾多沙班可用于出血风险低且无胃肠道肿瘤的患者(IIa类)。
4.如果在无肿瘤患者中检测到肺栓塞,则应基于病史、检查、基础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有无潜在的恶性肿瘤,如果未进行CTPA检查,则应进行胸部X光检查。
5.无症状肺栓塞应与症状性肺栓塞应同等对待(IIa类)。
妊娠期女性1.危险因素包括体外受精、既往VTE、肥胖、合并症、死胎、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和剖腹产。
2.LMWH是妊娠期肺栓塞和VTE的首选治疗方法(I类)。
妊娠期应禁用DOAC(Ⅲ类)。
应在硬膜外麻醉前≥24h注射末次LMWH(Ⅲ类)。
3.无论验前概率评分为高、中还是低,伴D-二聚体阳性的患者,均应进行LMWH抗凝治疗。
初步评估后,应进行胸部X光和/或双功能超声检查。
4.CTPA的辐射较低,应作为胸部X光片检查异常者的首选初始影像学检查(IIa类)。
V/Q显像的辐射水平也较低,在胸部X光片正常的患者中可替代CTPA。
5.对于高危患者(近期肺栓塞),应在分娩前≥36h将LMWH转换为普通肝素,并应在分娩前4-6h停止输注。
6.重启抗凝治疗的时机应由多学科团队决定,且不应早于拔出硬膜外导管后4h(Ⅲ类)。
7.分娩后应持续治疗≥6周,总疗程至少为3个月。
8. 哺乳期女性可应用LMWH和华法林进行治疗,禁忌使用DOAC(III类)。
随访1.急性肺栓塞确诊后3~6个月,应使用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评分量表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
2.3-6个月时,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则应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IIa类)。
3.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患者,在3-6个月时应考虑进行V/Q显像,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IIa类推荐。
如果出现异常,应转诊至肺动脉高压或CTEPH专家处(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