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2版)第1章

(5)曲柄连杆机构旳拆装
发动机分解后,应仔细进行清洁,疏通 润滑油道;检验各零、部件是否合格,不合 格旳应更换新件;易损零件、紧固锁止件, 如自锁螺母、弹簧垫片等应全部更换新件; 不可互换配合位置旳零件,严格按装配标识 装配,预防把分解后旳零、部件乱堆乱放。
(8)拆下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拔掉 ECU线束插头。
(9)拆下接地搭铁线和支架。
(10)拆下节气门拉线。
(11) 松开动力转向泵、硅油风扇和多 楔带。
(12)拆下空调压缩机多楔带张紧器螺 栓和空调压缩机多楔带。
(13)拆下硅油风扇带轮。
(14)拆下水泵带轮和多楔带,取下动力 转向泵带轮,拆下起动机,松开发动机悬架 固定螺栓。
(4)拆下散热器上旳防水堵,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拆下冷却管和真空管时,先拆下冷却液螺堵。如下 图1.2所示 。
图1.2 冷却液螺堵位置
(5)如下图1.3所示,拔出前照灯线束插头和风扇 温度传感器线束插头。
图1.3
(6)拔出ABS控制单元前旳防盗报警装置、
空调离合器和喇叭线束插头。
(7)拔掉空气流量计和油箱通风电磁阀线束 插头。
序言
在当代汽车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存在着 约60%旳人为故障。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维修 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旳。所以,正确掌握当 代汽车发动机旳分解和装配操作技能,是确 保发动机维修质量旳关键技术,也是汽车维 修人员必须具有旳基本功。
发动机总成拆装操作规范
因为当代汽车发动机旳燃料系和点火系 多数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它旳附属电子元器 件多,其连接管、线也较多,在拆装过程中, 假如操作不当,将会损坏发动机旳零部件和 油路和电路等。当需要将发动机从车体上拆 下时,不要单独一种人操作,要有助手协同 作业,并按要求程序进行拆卸、吊装、进入 修理工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气缸与活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气缸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曲轴与连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2 教学内容曲轴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章:配气机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配气机构的组成(如: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燃油喷射系统等。
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章节二: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泵、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
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三: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油泵、油底壳、滤清器、润滑油等。
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四: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维修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结构。
2.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学会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和设备。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发动机维修操作。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结构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烧过程排放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3.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扳手螺丝刀压缩测试仪示波器4. 简单维修操作更换机油和机滤器检查和更换火花塞检查和调整发动机间隙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
2. 演示:展示发动机部件和维修操作。
3.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维修操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2. 操作技能:学生进行发动机维修操作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汽车发动机模型或实物部件。
2.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4. 维修手册或教程。
5. 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七、教学安排建议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用于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实践课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具体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穿戴好安全装备。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避免损坏发动机。
3.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防止烫伤、割伤等。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自己或家庭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构造和部件。
3. 练习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如更换机油和机滤器。
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高级技工学校教案
编号: 流水号:
1
授课班级 07级汽修4个班 160 人现代汽车维修专业
章节课题授课教师: 第一单元总论
第一单元总论 (课时:8) 教学内容
课题一发动机总体构造 (课时:4) 及
课题二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知识 (课时:4) 课时安排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和常用术语,熟悉其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了解汽车发动机大修工艺流程。
3、掌握与汽车发动机维修有关的安全知识。
教学目的
4、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5、掌握各种汽车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常用术语,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难点
掌握汽车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本页为每章教案的封面,应与各节教学过程教案装订成册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
通过讲述、讲解教和演示等方法,配合教学挂图、教具、实物、教学课学
件及多媒体设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教学大纲要求的方
法学习内容。
选
教具:选用学校自制的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仪、用
教部分发动机零部件实物、常用维修工具。
具
、
挂挂图:选择适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用的图
教学挂图。
、
演
示
演示仪器:投影仪、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仪
器
意见:
教
案
检
查
记
录
检查人:
3
第一单元总论第1讲 (拟用时间:2课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2、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机构、系统、各零部件的作用、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拆装及检修、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对本课程作业的要求。
4、这一讲课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常用的11种术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讲授新课(68分钟)
课题一发动机总体构造
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汽车发动机概述及常用术语
(1)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主要作用是:将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并通过底盘驱动汽车行驶。
内燃机按活塞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往复活塞式
转子式
(2)常用术语(借助教学挂图进行讲解)(重点)
4
1)上止点:活塞上行到达最高点处的位置。
2)下止点:活塞下行到达最低点处的位置。
3)活塞行程: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的
运动距离,用S(单位:mm)表示。
4)活塞冲程:活塞运动时由上(下)止点到
下(上)止点的运动过程。
5)曲柄半径:曲轴上的主轴颈中心线到连杆轴颈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用R(单位:mm)表示。
6)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一个冲程内所扫过的容积,用V(单位:hL)表示。
7)发动机工作容积: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称发动机排量,用V(单位:L)表示。
L
8)燃烧室容积: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面、气缸盖、气缸壁所封闭的气缸容积,用Vc(单位:L)表示。
9)气缸总容积: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顶面、气缸盖、气缸壁所封闭的气缸容积,用Va(单位:L)表示。
Va , V, Vc h
10)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用ε表示。
ε,Va , Vc
11)工作循环:在发动机内进行的每次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系列连续过程。
2、汽车发动机分类及国产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5
(1)汽车发动机分类,见书第2页表1—1—1。
(2)国产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内燃机型号的排列顺序及符号见书第2页表1—1—2。
(3)举例说明
内燃机产品名称均按照其所采用的燃料命名,如汽油机、柴油机
等。
(用提问与讲解结合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例1:CA6102;
例2:4100Q—4型汽油机;
例3:8E430Z型柴油机;
例4:CA488
3、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
(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播放课件,演示汽油机工作过
程)
6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见书第3页图l—1—2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示意图。
1)进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曲轴带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图1—1—
2a)。
2)压缩冲程
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在曲轴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图1—1—
2b)。
3)做功冲程
进、排气门均关闭。
在压缩冲程终了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并迅速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压力迅速升高而膨胀,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连杆驱动曲轴对外做功。
活塞到达下止点时做功冲程结束(图1—1—
2c)。
4)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
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图1—1—2d)。
废气在自身压力和活塞
7
推动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
排气冲程结束后,排气门关闭,同时进气门再次开启,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师生互动(10分钟):请一位学生出来负责摇动学校自制的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仪上的飞轮,其他学生分层蹲着或站着围观汽油机教学仪,教师提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上止点、下止点位置、活塞行程、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等。
(2)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播放课件,演示柴油机工作过程)
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要经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见书第4页图1—1—3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示意图。
1)进气冲程
进气冲程如图1—1—3a所示,与汽油机不同,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8
2)压缩冲程
压缩冲程如图1—1—3b所示,柴油机压缩的是纯空气,且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
3)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如图1—1—3c所示。
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喷油泵将高压柴油经喷油器呈雾状喷入气缸,与压缩后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此时气缸内温度压力急剧升高,远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柴油便自燃。
在高压气体推动下,活塞下行并带动曲轴旋转。
4)排气冲程
排气冲程如图1—1—3d所示,与汽油机排气冲程基本相同。
(3)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循环不完全相同,见书第5页表1—1—3。
表1—1—3 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不同点
燃料混合气形成方式压缩比着火方式应用场合机器
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外轿车和中、
混合,进入气缸的是可小型货车以汽油机汽油电火花点火 6,10 燃混合气
及军用越野
车
进入气缸的是纯空高压将柴重型货车、矿
气,燃油是在做功冲程油喷入气缸山专用车
开始阶段喷入气缸,在内,靠高温空柴油机柴油 16,22 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气加热自行
着火燃烧
注:汽油机在结构上需有一个专门的点火系,而柴油机则不需要。
(四)小结(3分钟)(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新知识加深印象)
9
1、常用术语(11种)
2、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3、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4、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五)布置作业(2分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习题册)
第一单元总论(习题册第1,5页) 一、填空题:1、2、3、4、5、6、7、8、9;
二、判断题:2、3、4、5、6、7、8、9; 三、选择题:1、2、8、12;
四、问答题:1、2、3、4、7、8。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