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1、课程简介

1. 1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 2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

1. 3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文化》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与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课程的基础。

1. 4 开发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诊断与维修、配气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冷却系的诊断与维修、润滑系的诊断与维修、化油器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柴油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的同时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评价以各项目按比例构成。1. 5 课程特色

1 、任务引领、项目驱动

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发动机中每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维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内容。

2、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本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结合;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

3、手段先进、方法多样课程组制作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仿真模拟实训设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外讲座、开放实验实训室、技能竞赛、车迷协会、课题研究、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

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诊断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熟悉发动机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现象等基础上,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

专业能力目标:

能描述汽车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

熟悉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

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机构或系统进行维修与故障诊断;

能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对汽车发动机综合进行诊断;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胜任汽车维修与检测工作。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学习领域(128学时)

4、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

情境一:(4学时)

情境二:(12学时)

情境三:(3 2学时)

情境四:(16学时)

情境五:(8学时)

情境六:(12学时)

情境七:(12学时)

情境八:(3 2学时)

5、实施要求

1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通过真实施工情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与练习;小组工作;演示法;项目法;演示法。

教师的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具有讲师资格;实训教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实训教师具有技师资格证。

学生的要求:具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材料的选用计算知识;具有识图和绘图知识与能力具有力学与结构简单计算能力;具有工程测量知识和技能。

媒体要求:工作页;幻灯片;录像;计算机。

2. 教材整合要求

根据示范性专业项目建设课程改革的需要,选用人民交通岀版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本教材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 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材的整合采用按实际施工流程进行的,使教材所述内容贴近工程实际的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在符合职业教育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条件下,论述力求通俗易懂,力求职业需要与实用,力求简练、准确、通畅,便于学习。所用名词、符号和计量单位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教材主要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用书。

教材内容安排上,围绕职业需要,结合我校汽车专业设置特色,把汽油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删除,下学期单独开设发动机电控再详细讲解。同时在章节的先后顺序上有所调节,这样做的目的突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在符合职业教育标准。

3. 考核评价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 )注重模型、投影仪、录像、视听光盘、实验设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校际间的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校际间同一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教学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习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的资源进

行产学合作,录制发动机拆装练习录像,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充分利用汽车开放式实训车间,满足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综合功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