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配制原始记录(成品)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三、培养基的贮藏
商品化培养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要 求进行储存。
所采用的保藏和运输条件应使培养基最 低限度失去水分并提供机械保护。
自配培养基应标记培养基的名称、批号、 配置日期并在验证的条件下储存。
1、不得储藏在高压菌器中。
2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 避光的环境。
3 、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可防止水分流失 以延长保存时间。
试验结果的判断
一、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⑴活微生物 ⑵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全面的评 价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内容
⑴实验室环境 ⑵抽样区的防护条件 ⑶样品本身对微生物是否具毒性 ⑷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如果依据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试验
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错误,可判实 验结果无效,如果需要,重新抽样复试.
谢谢,再见!
4、培养基的有效期-是指已通过促生长 试验的培养基在整个有效期内均需符合 这些相应的标准。
5、对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
常用菌种管理和保存
菌种的保存
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菌株可能是最 敏感的,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特性依 赖于合适的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
菌种的保存和处理
1、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 准化,使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 的改变。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影响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1、实验人员在取样或试验过程中污染微生 微。
2 、生物学分析方法本身的误差。 3 、样品中或环境中微生物分布不均匀等因
素在药品检验中,为保证微生物试验数据 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必 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按良好的实验 室规范指导试验。
乳酸菌检验原始记录

乳酸菌检验原始记录(平板计数法)4结果表述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1)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1)计算。
N= --------------------(.+o.ι%)d式中:N一一样品中菌落数;Σ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ι一一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一一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CFU-300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CFU或大于300CFU时,则以最接近30CFU或300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计算过程:方法复核日期报告1 .菌落总数小于Ioe)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2 .菌落总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前2位数字,后面用。
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人”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3 .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m1为单位报告。
报告人报告日期复核人。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谢谢,再见!
试验结果的判断
一、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⑴活微生物 ⑵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全面的评 价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内容
⑴实验室环境 ⑵抽样区的防护条件 ⑶样品本身对微生物是否具毒性 ⑷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如果依据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试验
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错误,可判实 验结果无效,如果需要,重新抽样复试.
重要的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保证
其运行状态正常和受控,同时应有相应 的备用设备以保证试验菌株和微生物培 养的连续性.
3、对于一些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仪器设 备 、无菌器具应有明确标识及标准的操 作规程。
记录
规范化管理 记录档案将充分证明试验规范化和检验结 果的真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人员 2、试验设备 3、培养基及稀释液 4 、试验操作程序
无菌室布局
无菌室应远离交通干道、厕所及污染区,应
选上、下水道及其他安装适宜的位置。无菌室的 配套设施包括洗刷、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灭 菌物品存放和传输、培养间、结果观察、试验菌 实验和办公室等,要集中,减少污染,便于管理 和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
实验室应划分成洁净区、无菌区和培养区 等。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应符合《中国药典》无 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试验环境的要求
4、培养基的有效期-是指已通过促生长 试验的培养基在整个有效期内均需符合 这些相应的标准。
5、对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
常用菌种管理和保存
菌种的保存
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菌株可能是最 敏感的,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特性依 赖于合适的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
菌种的保存和处理
1、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 准化,使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 的改变。
培养基配制原始记录

培养基配制原始记录日期:_________实验室:_________培养基名称:_________配制人:_________复核人:_________实验室设备和试剂:1.电子天平2.pH计3.明胶粉4.葡萄糖5.维生素B16.纯水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洗实验室设备,确保干净无菌。
b.准备所需试剂,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c.检查实验室设备的工作状态。
2.配制明胶溶液:a.称取10克明胶粉。
b.加入100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
c.用0.2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溶液,以除去杂质。
d.得到pH为7.4的明胶溶液。
3.配制葡萄糖溶液:a.称取10克葡萄糖。
b.加入100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
c.用0.2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溶液,以除去杂质。
d.得到pH为7.2的葡萄糖溶液。
4.维生素B1配制:a.取1克维生素B1b.加入10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
c.用0.2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溶液,以除去杂质。
d.得到维生素B1水溶液。
5.配制培养基:a.取明胶溶液10毫升,葡萄糖溶液10毫升,维生素B1水溶液1毫升,加入1000毫升蒸馏水,搅拌混合。
b.用0.2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溶液,以除去杂质。
c.得到最终pH为7.0的培养基。
6.复核记录:a.复核人核对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情况和质量。
b.复核人核对培养基配制的步骤和结果,确保无误。
备注:-配制过程中所有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配制得到的培养基应保存在无菌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
-配制的培养基需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菌落污染。
-配制记录需保存至少3个月作为备案。
微生物检验记录表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检测记录与结果
培养基配制:见培养基配制记录
样品制备:按GB/T 4789 的要求进行
□ 1.固体样品:无菌称取25g样品加225mL生理盐水,均质;稀释倍数:□1:10 □1:100 □1:1000 □ 2.液体样品:需稀释的,无菌称取25mL样品加225mL生理盐水,混匀;稀释倍数:□1:10 □1:100 □1:1000
□ 3.液体样品:不需要稀释的直接吸取样液检验
□菌落总数:检验依据:□GB 4789.2 -2010 □GB/T 5750.12-2006
检验时间: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
□大肠菌群:检验依据:GB/T4789.3-2003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
检验时间:
□总大肠菌群: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
□耐热大肠菌群: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
□大肠埃希氏菌: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检验时间: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依据 GB 317.4-.10-2006
检测人:复核人: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复合膜)
检验人:复核人: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辅料)
检验人:复核人: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铝箔、PVC硬片)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半成品、成品)
检验人:复核人: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辅料)
检验人:复核人:。
培养基和试剂技术性验收原始记录

培养基和试剂技术性验收原始记录
生产厂商
编号/批号
生产日期
有效期
数量
接收日期
接收文件 感官判断
□企业文件 □合格证明 □外包装完整 □粉末 □均匀 □色泽 □其他
检测日期
技术验收 □GB 4789.28-2013
判断依据 □
□标识清楚 □密封完好
□颗粒
□液态
□选择性 □非选择性
对照GB 4789.28-2013表E
备注
检验员:
复核:
□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类型 □液体培养基
□试剂 □其他
目标菌:
划16线G= 形状: 直径: □稠密 □稀疏
验收结果 非目标菌:
划6线G= 形状: 直径: □稠密 □稀疏
标准限值 G1≥6 G2≤1
验收结论
不合格 处理方法
□合格 □不合格
目测浊度值: □0 澄清 □1 略浊 □2 混浊 □接种生长良好
目测浊度值: □0 澄清 □1 略浊 □2 混浊 □接种生长良好
培养基的配制

介质准备1准备水介质大多是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介质的质量。
根据waymouth标准,水的电阻应为200万欧姆双蒸或三蒸可满足使用条件。
2中等有两种媒介,自然的和人工的。
实验室一般采用RPMI-1640粉末介质,由双蒸汽或三蒸汽水配制而成。
当NaHCO3(或HCl)的pH值调整到7.2-7.4时,如果pH值高于7.6或远低于6.8,大多数细胞将无法生长。
RPMI-1640不耐高压灭菌,使用前需用0.22μm孔隙过滤器过滤。
三。
血清培养常用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
血清不能高压灭菌。
血清应在56°C的冰箱中消毒30分钟。
在制备过程中,其含量取决于培养细胞的类型和时间,通常为10-15%。
由于血清成分的复杂性和控制条件的困难,可以选择无血清培养基。
4抗生素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抗生素。
一般剂量与组织培养相同:卡那霉素100单位/ml,或双抗青霉素100单位/ml,链霉素100μg/ml。
5植物血凝素(PHA)非增殖细胞不能产生染色体,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但在PHA的作用下,可刺激其转化为淋巴细胞,进入体外有丝分裂。
培养后有丝分裂高峰分别为44~48h和68~72h。
PHA有两个重要成分:粘多糖和蛋白质。
粘多糖促进有丝分裂和蛋白质聚集。
PHA激活的细胞数量随着PH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所有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被激活但是,如果PHA浓度过高,会引起凝集。
基本制备方法介质配方的选择在不同的作品中,同一介质的配方往往不同。
因此,除采用标准方法外,还应严格按照其规定进行制备。
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收集、比较和核对相关信息,然后根据使用目的进行选择,并记录其来源。
培养基配制记录每种培养基的制备应记录在案,包括培养基的名称、配方和来源,以及各种成分的商标。
应复制最终pH值、灭菌温度和时间、制备日期和制备者。
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重复记录应与准备好的介质一起保存,以防混淆。
称取中等分量的配料必须准确称量介质的成分,并注意防止混淆。
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表(无菌检查)

标准菌种名称及编号
代数 菌液浓度(CFU/mL)
标准菌种名称及编号
代数
菌液浓度(CFU/mL)
培养基性能检查
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无菌检查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3
□大肠埃希氏菌
培养周期(天)
1
FT ( 3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
2
-
无菌试验用真菌培 养基( 23℃)
白色念珠菌 1 -
2
-
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白色念珠菌+ 供试品)
+
+
+
+
+
/
/
生长良好
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
)
/
/
/
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
)
/
/
/
FT(
*** )
--------------
/
/
无菌生长
FT (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品)
+++++
/
/
生长良好
FT (
)
/
/
/
FT (
)
/
/
/阴性对照组ຫໍສະໝຸດ 果: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阳性
受控编号: 检验日期
委托单编号 检测项目
培养基试剂批号 仪器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测试菌种
测试项目
培养基性能检验
培养基无菌检查 阴性对照组
(0.85%无菌生理盐 水)
阳性对照组 (金黄色葡萄球菌)
供试品组
测试成立判断条件 中和剂配方 备注
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表(无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