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
韩国外交知识点总结

韩国外交知识点总结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是一个以半岛统一为首要目标的外交政策,其外交关系纷繁复杂。
韩国作为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和经济强国,其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对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韩国的外交政策有着很高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与邻国的关系、国际组织和机制、全球性议题等方面,本文将对韩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韩国外交政策的方针和原则韩国的外交政策方针主要表现为《新南向政策》、《半岛统一实现前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多元化》等。
这些方针的制定源于韩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区形势,包括保持国家安全与和平、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国家形象与尊严等因素。
这些方针也体现了韩国的外交政策原则,即独立自主、与邻国和平相处、国际合作和维护国家利益等。
二、韩国与邻国的关系1、朝韩关系韩国一直致力于改善朝鲜半岛局势,实现半岛的永久和平。
作为北朝鲜的邻国,韩国采取一系列外交政策,以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包括与北朝鲜进行高层对话、改善与北朝鲜的经济合作、推动南北和解进程等。
此外,韩国还积极推进朝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道援助,以加强南北关系。
2、中国关系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韩国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密切。
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两国也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的协调,共同应对国际和地区性挑战。
3、日韩关系韩国与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和文明古国。
日韩关系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政治遗留问题,但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仍在进行。
韩国一直希望与日本改善关系,但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
尽管双方之间有争议和分歧,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仍保持着合作的基础。
三、韩国的国际合作和组织1、韩美关系美国一直是韩国最重要的外交伙伴之一。
韩国与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合作密切。
韩国一直重视和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两国之间在军事合作、双边贸易和投资、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
1920年日本人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

日本人自导自演珲春事件,是为出兵找借口。
而类似珲春事件的闹剧,在后来日本侵华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珲春事件的历史背景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
珲春东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便可进入日本海,而图们江乃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珲春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1904年12月,日本内阁制定了出兵中国延吉地区的计划,并拟定了间岛“督办厅”和“宪兵队”的编制(珲春所处的延边地区,日本、韩国称之为“间岛”)。
日俄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蓄谋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机构。
同年9月,日本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在延边地区的龙井村非法成立,随后又在各重要地区分别设立了14个日本宪兵分遣所,所属武装人数达270人。
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经过两年多交涉,日本不得不将其武装撤走,但日本仍然取得了一定收获,这就是宣统元年(1909)七月两国签订的《中日图们江满韩界务条款》(《间岛协约》)。
条约中,日本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但享有在该地开商埠、设领事等特权;中国则允许韩国民众在此间居住从事耕作。
自1910年韩国完全沦为日本独占殖民地之后,纷乱多变的时局导致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避居延边一带。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边地区的朝鲜人达26万。
到了1919年,受一战后欧洲和会主张各民族自决的影响,韩国爆发了争取国家独立的“三一运动”。
1919年3月1日,韩国民众在孙秉熙等33人领导之下,向世界各国宣布“韩国之为独立国,韩国人之为自由民”。
对韩国民众争取民族自决、国家独立的行动,日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三一运动”持续了近8个月,被杀害者多达4万余人。
“三一运动”失败后,大批韩国流亡者潜匿在中朝俄三国边境地区,尤以吉林延边一带为多。
这些怀抱复国理想的韩国志士,组织成韩国独立军,在中朝俄三国边境的深山密林里开展武装斗争,不断发动对日本警察署和守备队的袭击。
概论上海时期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韩 国临 时 政 府设 在 上 海较 之 上 述 各 地 有 以下 优 势 : 五 1 、中 国 同盟 会 及 其 后 的 中 国 国 民党 , 同情 与 支 持 韩 国 均 反 日独 立 运 动 , 韩 国著 名 反 日志 士 有 着 很 深 的 友 谊 , 韩 国 与 使 的反 日独 立 运 动 得 到 以孙 中 山 为 首 的 中 国革 命 党 人 的 支 持 、 援 助 乃 至 合 作 , 其 是 上 海 舆 论 界 的 声援 与 支持 。 尤 2 在 法 国政 府 的默 许 下 , 国反 日志 士 在 上 海 法 租 界 的 、 韩 反 日运 动 得 以开 展 , 不 受 中 国政 府 的 干 涉 , 可 避 免 日本 帝 既 更 国主 义 的破 坏 与镇 压 3 、上 海 的西 方 资 本 主 义 思 想 阵地 坚 实 , 克 思 主 义 新 思 马 潮 和 无 政 府 主 义思 潮 相 当活 跃 。 因此 , 国反 日独 立 运 动 中各 韩 派 系 对 于 将 临 时政 府 设 在 上 海 大 体 都 可 接 受 。
二 、 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活动及影响 大
( )临 时政 府 制 定 的 临 时 宪 法 和 方 针政 策 一 大 韩 民 国 临时 政 府 成 立 后 。制 定 了临 时 宪 法 和 一 系 列 指 导 反 日独 立 斗 争 的方 针 政 策 , 布 了《 韩 民国 临 时 宪 章 》 指 颁 大 , 出 “ 韩 民 国 国体 是共 和制 ” 大 。同 年 8月 2 日, 时 议 政 院 颁 9 临 布 了经 过 修 改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韩 民 国 临时 宪 法 》 指 出 国家 主 权 “ 于 全 , 属 体 大韩 人 民 ” 这 种共 和政 体 的提 出 , 明 朝 鲜 半 岛 人 民 已冲 。 表 破几 千 年 君 主 政 体 的 藩 篱 , 择 了资 产 阶 级 民 主 共 和 。 后 两 选 前 个 宪 法 明显 的 区 别 在 于 :宪 章 》 《 的性 质 模 糊 , 《 法 》 具 有 而 宪 则 鲜 明 的 资 产 阶 级性 质 。 1 2 9 0年 1 . 时 政 府 在 上 海公 布 了 月 临 作 为 复 国 运 动 最 高 指 导 原 则 的 《 韩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施 政 方 大
在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抗日历史遗迹梳理

2019年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第100周年。
1919年4月11日,大韩民国政府的前身———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正式成立,从此成为了领导朝鲜半岛民族抗击日本殖民者,追求民族解放独立的重要主导力量之一。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作为一个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流亡政府在中国总共存续了长达27年的时间。
在华期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为了避开日军的镇压和破坏,在国民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曾从上海辗转嘉兴、杭州、镇江、长沙、广州、柳州、綦江、重庆等多地(见表1)。
因此,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地区,目前还保存着一部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抗日历史遗迹。
梳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华期间的抗日历史遗迹,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上海时期:是指从1919年4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至1932年4月虹口公园事件爆发后被迫转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地区秘密从事抗日活动长达13年之久的时期。
“长征时期”:是指自1932年5月离开上海之后,至1940年9月在重庆安定下来之前,在中国南方各地辗转的时期。
由于这段时期需要避开日军的监视和镇压,再加上中国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全面爆发后日军对中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为了安全而不得不经常迁徙转移,跨越数省,曾先后转移到杭州、镇江、长沙、广州、柳州、綦江等地,所以将其比喻为“长征时期”,这一时期前后有8年多时间。
重庆时期:是指从1940年9月到达重庆至1945年11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人员回到朝鲜半岛,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地区公开从事抗日活动长达5年多的时期。
一、上海时期旧址(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旧址1919年,韩国爆发了抵抗日本殖民统治、要求朝鲜半岛民族独立的三一运动。
此后,由于日本当局加强了对朝鲜半岛域内的监视和镇压,众多韩国革命志士纷纷来到中国展开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中国的最大城市上海便成了韩国革命志士的一大聚集地。
自1919年4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1932年4月因上海虹口公园炸弹事件(以下简称虹口公园事件)(2)而不得不离开上海转移到杭州时,韩国革命志士在上海滞留了13年的时间。
韩国的建国年份之谜

韩国的建国年份之谜作者:金惠真王谭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10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到底哪一年建国可不能含糊。
但在韩国,究竟哪一年建国,就连总统的说法也是互相打脸。
文在寅主张韩国是1919年建国,而他的前任朴槿惠却坚称1948年建国。
建国时间已成为韩国进步与保守阵营之间激烈争议的焦点。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曾明确表示,韩国建国的法统之根源便是上海临时政府。
“上海时期”为日后奠定坚实基础1919年,朝鲜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三一”反日独立运动。
此后,大批韩人流亡海外。
1919年4月13日,流亡的朝鲜爱国志士在中国上海法租界宝昌路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临时宪法,由在美国的李承晚任总统,后来金九长期担任临时政府主席。
1919年9月,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吸收了汉城临时政府、海参崴的大韩民国议会政府,组成了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1920年12月,李承晚在上海正式宣誓就任大韩民国临时大总统。
韩国临时政府在华开启了长达26年的抗日民族运动征程。
在这26年间,韩国临时政府共经历了3个不同斗争时期,分别是“上海时期”(1919年至1932年)、“移动时期”(1932年至1940年)、“重慶时期”(1940年至1945年)。
“上海时期”被公认为是抗日成果最丰硕的阶段,这时期制定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与方针,为日后临时政府开展的抗日独立运动奠定了扎实的体系框架与基础。
临时政府成立后,最先着手办理的就是创建两个秘密组织“交通局”和“联通制常设机构”,前者主要负责搜集和处理情报并筹集独立运动资金,后者主要负责团结朝鲜半岛民众开展复国抗日运动。
“移动时期”辗转中国各城市1932年4月29日,日军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天皇生日宴,当天作为韩人爱国团成员的尹奉吉混入活动现场后,向会场投掷炸弹,当场炸死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和日本驻沪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贞次,此举震惊了全世界。
尹奉吉炸死日本高官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开始疯狂报复和打击韩国临时政府,甚至悬赏60万元缉拿金九等韩国抗日人士,致使临时政府从1932年5月至1940年的8年间,不得不辗转中国各大城市,并逐渐将根据地移至中国的西南。
韩国总理李洛渊访问重庆推动多领域交流合作

Politics /时政/聚焦韩国总理李洛渊访问重庆推动多领域交流合作South Korean Prime Minister Lee Nak-yon Visited Chongqing to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文/本刊记者贺煜图/本刊记者唐安冰孙童杰3月28日至30日,韩国总理李洛渊一行访问重庆。
3月28曰至30曰,韩国总理李洛渊出席博鳌亚 洲论坛2019年年会后访问重庆。
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会 见了李洛渊一行。
在渝期间,李洛渊出席了韩国光 复军总司令部旧址复建完工暨对外开放仪式,参观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考察S K海力士重 庆工厂进一步加深中韩两国友好情谊,推动双方 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韩国总理李洛渊来渝访问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陈敏 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会见了来渝访问的韩 国总理李洛渊。
韩国国会议员朴炳锡、金圣泰、柳成叶,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显、韩总理秘书室长 郑云铉,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市委副书记任学 锋,市领导王赋、潘毅琴参加会见。
陈敏尔、唐良智代表市委、市政府欢迎李洛渊 一行。
陈敏尔说,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总统就中韩 双边关系发展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深化地方 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将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共 识,为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多作贡献。
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立足西部大 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 结点定位,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西部内陆地 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推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 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以大数据智能化 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着力重庆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复建完工暨对外开放剪彩仪式。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韩国 高中教科书目录 《 韩国史 》

高中韩国史一.我们历史的形成与古代国家(1)历史的开端(2)古朝鲜与其他国家的成立(3)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在交流与竞争中的发展(4)分为南(新罗国)与北(渤海国)的发展二.高丽与李朝的成立与发展(1)高丽民族再统一(2)李朝盛开的儒教政治理想三.李朝国家的变迁与西欧国家的侵略(1)西欧国家的第一次近代化(2)在朝鲜开始的近代化(3)巨变的十九世纪与朝鲜的当前问题(4)兴宣大院君掌控十年的政权四.东亚的变迁与朝鲜的近代化革命运动(1)清朝与日本展开近代化革命运动(2)开放和不平等条约体制(3)开化政策的推动与反复(4)趋向近代化国家的建立五.近代国家独立运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东亚三国历史的十字路口(2)东学农民起义的发生(3)为建立近代国家而努力(4)开展保卫国家政权运动(5)民权意识的成长与近代文明六.日本殖民地统治与展开民族运动(1)扩张帝国主义与民族的抵抗运动(2)日本的压迫与掠夺是怎么样展开的(3)三·一运动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4)国内展开各种各样的民族运动(5)独立战争的开始七.极权主义的抬头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展开(1 )极权主义国家的产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 )日本是韩国俯首称臣(3 )社会运动变化与民族文化保护运动(4 )国内一步步展开独立运动八.冷战体制与韩国政府的独立(1)以美·俄为中心的冷战体制确立(2)光复以后开展的统一政府运动(3)韩国与朝鲜的独立(4)六·二五运动与战后政治经济的变化九.韩国的发展与国际形式的变化(1)解体和冷战与确立国际秩序(2)民主主义的洗礼和发展(3)高度成长的社会文化(4)朝鲜的变化与为和平统一而努力(5)世界与大韩民国。
韩国历史总结

韩国历史总结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韩国的历史,从西元918年高丽时代到现在的李明博政府,有古至今在这块朝鲜半岛上所经历的各种战争,时代的交替,王国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让我们已全新的面貌认识到了这一国家的发展与建立是多么的不易。
我们了解并学习到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檀君神话。
在神话中讲到:古时,天神桓因的庶子桓雄率领三千之徒下凡,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
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
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
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
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
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
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檀君。
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他在尧帝五十年郧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创立古“朝鲜国”。
这一神话作为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它就象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后来,朝鲜行程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期,进入三国时代,但最后,新罗先后灭百济与高句丽。
904年,新罗僧人弓裔称王,建立了“后高句丽”,但没多久,在918年,弓裔王的不讲王建便推翻了弓裔,定都于开京,定国号为“高丽”,定都于开京。
935年,高丽灭新罗,936年,高丽灭后百济,建立了高丽王朝。
由此,进入了开天辟地的高丽时代。
为了高丽王朝的发展与兴盛,在高丽时代光宗9年(958年),为了通过开始来选拨官吏,高丽效仿唐朝开始实施科举制度,这一制度是融汇了唐,五代,宋,元等诸朝的科举制度而成,也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很长,最为完备的科举制度。
在文化方面,高丽时代有两本代表性著作。
一是在1145年,由高丽历史学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以汉文所著成的正史——【三国史记】,这本史记全50卷,由新罗本纪,高句丽本纪,百济本纪等6个部分所构成,为纪传体的正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作者:PARK JANGCHUN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1期
【摘要】 1910年,在日本合并朝鲜的时期,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朝鲜的独立运动家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实现韩国的独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之诞生,中
国成了韩国独立家们开展独立运动的据点。
本文将考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关系并得到了中国怎样的帮助,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广东护法政府独立运动
1.大韩民国上海临时政府的建立
韩国人为了进行独立运动而流亡中国的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而得到了推动。
武昌起义的胜利消灭了持续了276年的清王朝君主统治。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所以从1911年11月开始韩国有识之士陆续流亡中国进行独立运动已成了时代的潮流。
1919年,韩半岛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运动。
此次的非暴力性民众抵抗运动最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回应而以失败告终。
但“3.1”运动使得独立运动更具组织性,也成了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契机。
当时分散在美国、中国、苏联等国家的韩国独立运用志士门都聚集到上海并在1919年4月13日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将国号定为“大韩民国”,同时制定了临时宪法。
这在韩国历史上为首次实行民主共和制。
从1919年4月开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法国租界正式开始办公,行使了一个政府的统治权。
临时政府公布了政府联系地方的制度并向韩国的各个道、郡、邑派遣官员使其组织反日秘密组织并建立了秘密行政機构,甚至还派遣地方官员试图统治韩国人和领土。
由于该制度的实施韩国国民才得以有机会参与独立运动并为独立运动进行筹款等活动。
2.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对华外交及其成果
1921年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文就任大元帅。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遣特使转达了5项外交国书,孙文事实上承认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同意韩国青年加入中国军官学校,而且通知正在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中国代表与韩国临时政府代表取得紧密的联系,指示要强化宣传并号召韩国独立问题。
之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4月29日,尹凤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的义举成功,日本出现了很多死伤者。
此次义举更加促进了韩国独立运动。
从此以后又打开了中国对韩国临时政府的经济援助,所以韩国临时政府又恢复了从前的活力。
1933年5月,蒋介石与金九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会面,在此次会谈中蒋介石接受了金九的要求,同意大力支持韩国独立运动,接受韩国青年在中国教育机关受教育,支援在满洲的独立运动并保护韩人侨胞。
1935年4月9日,第一届学员毕业。
但,中国军官学校韩国人特别班只培养了这一批学员就中断了。
其原因是在南京的的日本总领事馆察觉了此事,所以威胁国民党政府,称这是对日本的挑战。
要求国民党政府关闭韩国人特别班并停止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支援。
但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被编入到韩国独立军,成了独立军的中心力量。
1938年10月,他们成长为朝鲜义勇队队员,40年代又发展为韩国光复军。
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光复军的建立及其活动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
分散在中国各地的独立运动团体纷纷聚集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开始筹备创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光复军。
但是,创立光复军最大的困难就是受到训练的士兵不足。
所以,临时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韩国青年能在中国的正规军事学校接受军事训练。
中国国民党政府同意了这个要求。
1940年9月17日,分散在各地的独立运动青年们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正规军队-韩国光复军。
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先生的光复军宣言中可以知道光复军的作用。
宣言中写到“光复军的目的是恢复韩、中两国的独立,打击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并作为联合军的一员而抗战。
”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中联合战线已经建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对日本发起了宣战,同时对德国也发起了宣战。
韩国光复军作为联合军的一员开始了国际性的运动,主要活动是与中国军一起在中国各地开展抗日战争。
同时与英国军联合参加了印度,缅甸的战争。
1945年,与美国战略事务局联合促进“进入韩国国内计划”,但由于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此计划没有得到实施。
4.结论
1910年,朝鲜半岛沦陷为日本殖民地,朝鲜人民陷入了无限的黑暗之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朝鲜的独立运动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实现韩国独立。
1921年孙文就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以后,临时政府得到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支持,所以,这里成了独立运动的据点。
在当时,韩国临时政府迫切要得到能够给予支持的政权,所以,孙文的广东护法军政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动力,这对韩国临时政府的鼓舞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两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打击日本军。
韩中两国共同克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共同抗日的关系,这在韩中抗日历史上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 ,, 2002 : 355
[2] [M],, 2002 : 154
作者简介:PARK JANGCHUN,男,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