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东城区2014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一遍。

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一遍。

1. What was the woman disappointed about? A. The weather. B. The hotel. C. The food. 2. What kind of pet does the man want? A. A parrot. B. A dog. C. A rabbit. 3. Who is ill in hospital? A. George. B. Mary. C. Lucy. 4.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film will be like? A. Sad. B. Terrible. C. Funny.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Saving money. B. Writing styles. C. Working arrangements.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分)听下面4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前,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

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题。

6. When did the man buy the watch? A. L ast Monday. B. Last Tuesday. C. Last Friday. 7.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talk to the manager? A. To get the watch changed. B. To get the receipt at once. C. To get his watch back earli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和解析答案

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和解析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英语本试卷共14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A.A newspaper.B.A magazine.C.A book.答案是A。

1. When will the party begin?A. At 7:15.B. At 7:30.C. At 8:00.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afternoon?A. Write an essay.B. Go to see a movie.C. Take a rest.3.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A. Go to the party.B. Wear black clothes.C. Change his shirt.4. Which button is intended for the banking hours?A. 1.B. 2.C. 3.5. Which place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A. The conference centre.B. The gas station.C. The Star Hotel.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

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4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2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作文(50分)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面的□涂满涂黑),按要求作文。

内容不少于700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套作。

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虚拟主持人阳阳,是利用“动作捕捉系统”核心技术制作的。

这一技术目前主要被应用在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特效中,是由归国创业的博士刘昊扬和他的团队研发而成的。

他们的目标是做一家“百年老店”,希望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把“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创造”,赢得世界的尊重。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②我有我的 (付出/幸福/方向)要求:先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2、微写作(10分)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面的□涂满涂黑)。

要求语言精练、态度明确、感情真实、思路清晰,内容不超过150字。

“火星一号”(Mars One )是由国外一家公司主导的火星探索移民计划。

去年曾有科学家公布研究报告称,火星上的环境可能让人类在68天内就死亡。

尽管如此,仍有多达20万人跃跃欲试,申请做火星的第一批人类居民。

最终将有24人接受严格培训,于2024年开始被陆续送往火星。

该项目为“单程之旅”,一旦出发就不能返回地球。

①“火星一号”计划是单程之旅,你如何看待申请者们的这一选择? ②假如你是一位申请人,请描述一下你接到审批通过邀请函时的心情。

2015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理综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物理13.一个氢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14.对于红、绿、蓝三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红光频率最高B.蓝光频率最高C.绿光光子能量最小D.蓝光光子能量最小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要使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外界必须向气体传热D.同种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16.用手按住木块在竖直墙壁上缓慢运动,突然松手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重力发生变化B.木块所受支持力保持不变C.木块所受摩擦力发生变化D.木块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17. 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一个带孔小球连接,小球穿在光滑水平杆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小球可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其平衡位置。

根据图乙所示小球的振动图像,可以判断A. 0t=时刻小球运动到a点B.1t t=时刻小球的速度为零C. 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从O点向b点运动D. 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甲18.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总是指向地心 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C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D .物体对地面压力的方向与万有引力的方向总是相同19.将头发微屑悬浮在蓖麻油里并放到电场中,微屑就会按照电场强度的方向排列起来,显示出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图甲中的两平行金属条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图乙中的金属圆环和金属条分别带有异种电荷。

比较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微屑能够显示出电场线的分布情况是因为微屑都带上了同种电荷B .在电场强度为零的区域,一定没有微屑分布C .根据圆环内部区域微屑取向无序,可知圆环内部电场为匀强电场D .根据圆环内部区域微屑取向无序,可知圆环内部各点电势相等20.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着匀强电场E 和匀强磁场B ,匀强电场E 沿y 轴正方向,匀强磁场B 沿z 轴正方向。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当时有一位颇负胜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日“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为之叹服。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īng)B.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ìng)C.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ìng)D.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īng)(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颇负胜名B.别出心裁C.异曲同工(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

在古代的人际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谦称。

B.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义被广泛引用,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鸿雁是一种“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鸟,它作为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愁。

D.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拆字联”运用汉字的这种特点,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又妙趣横生的一面。

2015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二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北京市东城区届高三二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英语2015.5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again. _____,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A.What’s more B.Th at’s to sayC.In other words D.Believe it or not答案是D。

21. —Did you manage to get in touch with David?—No, I didn’t. I ______ him up, but there was no answer.A. ringB. rangC. will ringD. would ring22. Visitors can see the large diamond, ______ has been kept at the Tower since the 17th century.A. whichB. thatC. whatD. who23. Sparing no thought for her own safety, she dived into the river ______ the child.A. savingB. being savedC. to saveD. to be saved24. I’m continually lo sing my pens these days. I ______ them on my desk, but they disappearsomehow.A. leaveB. am leavingC. was leavingD. would leave25. ______ you know him well, you will find him easy to be around and thoughtful.A. HoweverB. ThoughC. OnceD. Before26. Hotel owners ______ to find new ways of attracting tourists since the sudden drop in tourism lastyear.A. forceB. have forcedC. are forcedD. have been forced27. —What about going by coach? It’s cheap and comfortable.—If we went that way, it would mean ______ more time than going by train.A. to spendB. spendingC. spentD. being spent28. Mother often tells us never to put off ______ we can do today till tomorrow.A. whereB. whenC. whatD. which29. Today’s approach to advertising i s very different from ______ of 20 years ago.A. thatB. itC. someD. any30. This video camera can prevent the picture from jumping as the photographer ______.A. movedB. is movingC. will moveD. has moved31. Janet has worked in the manager’s office for five years, ______ with letters and documents.A. dealB. dealtC. dealingD. to have dealt32. ______ he worked out the problem in such a short time puzzled all of us. .A. WhatB. WhereC. WhenD. How33.Judging from his worried face, we knew that he ______ have had some trouble.A. wouldB. willC. needD. must34. Steam engines are no longer ______ use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s transportation now.A. inB. forC. ofD. on35. I might speak French fluently if I ______ the chance to stay in France for some time.A. am being givenB. were givenC. will be givenD. would be given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2015.4东学堂语文高中组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答案】BC【解析】A选项在文章第1段“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今天北京旧城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在文章中第1段“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所以选项中说“严格遵循了《考工记》中建造都城的原则”是错误的。

C选项在文章中“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部分,内城胡同的长宽比是93:1,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是52:1。

所以“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更大”错误。

D选项在文章中“高宽之比的美学原则“部分,“根据美学原理,当道路的空间尺度,主要是高宽比,在1:1至2:1时,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

北京大多数胡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D选项正确。

E选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北京人的做法是通过形象的名称,表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态度”,所以E选项正确。

2.【答案】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解释:这里的“步”指左右脚各迈一步。

所以在古代作为长度单位的“步”应该是人两脚间距的两倍,正好是0.75*2=1.5米。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古今异义的题。

步,古义:左右脚各迈一步。

今义: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联系过去学过的课本知识即可。

3.【答案】D【解析】从文中“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部分,“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住宅的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所以住宅应该是坐北朝南。

D选项正确。

4.【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阿毛”只是一个称呼,阿没有实际意义。

B选项中的初秋,意为秋季的第一个月,所以B正确。

C选项中的元年,意为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者是帝王改年号的第一年,所以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2015.4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王彬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

九轨,是指九辆乘车。

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

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

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

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

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

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

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

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

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

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

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

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

这样的胡同布局反映了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京位于北纬39度26分至41度03分,东经115度25分至 117度30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北是蒙古高原。

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刮东南风,燠热多雨;春季多风沙。

冬至正午日照的最大角度是27度,夏至日照的最大角度是76度。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北京的住宅以为宜。

这样朝向的住宅适宜采暖通风。

住宅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胡同自然以东西走向为宜,于是根据这个原则在南北干道与次干道之间开辟东西走向的胡同。

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干道之间,□□干道与次干道之间距离过大,不便于居民出行,□开拓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与主干道或者次干道之间,依然按照东西走向的原则构筑胡同。

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的原则基本适用于北京旧城其他地区的胡同。

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胡同是一种狭长的形态,长度超过宽度。

以内城的东四头条到九条为例,其中,头条长193米,宽5米;二条长386米,宽9米;三条长722米,宽8米;四条长726米,宽7米;五条长78l米,宽7米;六条长715米,宽9米;七条长724米,宽9米;八条长717米,宽8米;九条长718米,宽7米。

东四头条与二条,之所以在长度上相对于三条等胡同短了许多,是由于后世在这两条胡同的东部修造了新的建筑物,把它们截断了。

如果不把这两条胡同计算在内,那么三条到九条的总长是5103米,平均长度729米;总宽55米,平均宽度约7.8米。

长与宽的比例约为93:1 。

外城的大栅栏地区,从廊房头条到甘井胡同一带的胡同总长是2159米,平均长度167.6米;总宽41.6米,平均宽度3.2米。

长宽比例约为52:1。

高宽之比的美学原则胡同两侧基本是单层建筑物。

街道的立面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临街地平至建筑檐下),胡同的宽度一般在3米到6米之间,如果是6米,二者之间的比例是2:1,如果是3米,二者的比例是1:1。

在外城的商业区,两侧的商业性建筑往往采取传统的两层木构架的形式,其檐口高度一般在6米左右,如果胡同的宽度以6米计算,那么高与宽的比例是1:1,如果胡同的宽度是3米,那么,二者的比例是2:1。

根据美学原理,当道路的空间尺度,主要是高宽比,在1:1至2:1时,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

北京大多数胡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超过这个限度,胡同的聚合感与幽深感便会加强,过于强烈,便会产生一种压迫的、如同穿越峡谷的感觉。

一些狭窄的小巷(比如夹道、廊下之类的胡同),会产生压迫感的原因就在这里。

空间形态的变异北京的旧城格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区域:长安街以北,是元大都遗存,在这个范围里的胡同基本是认真规划的产物。

前门东大街与前门西大街以南,是明代的外城,没有经过认真规划,而且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胡同多弯曲、偏斜的形态。

具体到某一个小的范围,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比如,受河流影响,那里胡同的走向也难以遵循人为的约束。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口的激增,使得许多胡同被挤占,导致胡同的宽度缩小。

②而新出现的胡同也难以遵循原来的规划。

③一些新建筑的出现,往往使原本畅通的胡同变成死巷。

④这些胡同与元大都对于胡同空间的规划产生了颇大的偏差。

对此,北京人的做法是通过形象的名称,表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态度:如“斜街”——不是正规的街道;“弯”——不是笔直的胡同;“耳朵眼”——形容胡同的窄小;“闷葫芦罐”——一种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器物,告诉行人这里是死胡同。

(摘自《北京微观地理笔记》)【附】南锣鼓巷一带道路示意图【注】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

这一带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的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1.下列对《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元代都城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B. 元大都严格遵循了《考工记》中建造都城的原则。

C. 内城的胡同宽于外城,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更大。

D. 北京大多数胡同的高宽比保持在1:1至2:1,不会给人以压迫感。

E. 对异形胡同的形象称谓,体现了北京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思考。

2.今天一个成年人迈出一步,大概是0.75米左右。

本文中却说“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一步约合1.5米左右,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劝学》中相关的句子加以解释。

(3分)3.填入“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第三段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坐东朝西B.坐西朝东C.坐南朝北D.坐北朝南4.东四头条的“头”表示序数排列的“第一”。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这个意思的一项是(2分)A.阿.毛B.初.伏C.元.年D. 正.月5.依次填入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却B.不是而是才C.即使也要还D.如果或者则6.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3分)7.南锣鼓巷一带的道路系统体现了北京胡同空间形态的哪些特征?请分条陈述。

(5分)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题。

(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取材于唐·陆羽《茶经》)链接材料: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注】①呿(qū):张口。

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酒之作,尚矣。

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

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

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

麴糵气消,皆化为水。

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晋人嗜酒。

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

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

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

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

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

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

(取材于宋·朱肱《酒经》)【注】①醪(láo):浊酒。

②麴糵(qūniè):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

③礌磈(lěi kuǐ):此指心中块垒或不平之气。

④污樽:凿地以代酒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伐而.掇之B. 岂以善.酿得名翼而.飞善.乎,酒之移人也C. 酒所以..醉人者 D. 岂特.浇其礌磈者耶黄帝所以..治疾耶特.戏事尔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苦茶久食,益意思长期饮用苦茶,有助于提高思考的能力B.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你既然不能发扬我的品行,为什么还要浪费我平时的积蓄呢C.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后世的人们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D.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到酒中的意趣10.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既爱酒,又爱茶。

下列诗句没有..表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B.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C.看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D.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浆、酒、茶这三种不同性质的饮品,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