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粘土的主要特征
红黏土及其特征

红黏土及其特征一、红黏土的定义与分布1.定义我国红黏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不同研究阶段对红黏土有过相应的描述和定义,最新的研究认为:红黏土是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过更新世以来在湿热的环境中,由岩变土一系列的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黏土。
其土性特征是液限wL大于55%,湿度状态的垂向变化有明显上部硬下部软的规律,失水后具有较大收缩性,土体中裂隙发育等。
已形成的红黏土,经后期水流搬运,仍然保留着红黏土的基本特征,其wL一般大于45%,称为次生红黏土。
早期研究对红黏土的特征概括为:红黏土成土母岩是碳酸盐类岩石,系由化学风化或残坡积而形成,塑性指数IP大于20,天然含水率接近塑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饱和度Sr大于85%以及土的压缩性低等。
在以后的研究中,是基于一些考虑才予以调整的。
关于成土母岩,鉴于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内,经常夹杂着一些非碳酸盐类岩石,它们的风化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风化物是混杂的,都构成了这些地段红黏土成土的物质来源,因此,定义红黏土的成土母岩时,把由碳酸盐类岩石扩大为碳酸盐岩系岩石更确切。
提出红黏土是红土化作用的产物,是考虑到“红土化”一词在第四纪地质学、土壤学中早已赋予固有的含义,用它来概括红黏土的成因,既表征了红黏土成土的介质环境、由岩到土的一系列地球化学过程及成土之后新生黏土矿物再演变的全过程,它较之笼统地称之为化学风化或残坡积成因要明确全面得多。
红黏土虽然塑性高,但其中有一部分土的液限和塑限都很高,以致塑性指数与一般黏土、老黏土相近,相关分析表明,液限在反映红黏土特征上比较敏感,故而用wL 取代IP作为反映土性的特征指标。
从wL—e相关图中,对应于wL为45与50时的孔隙比e值为0.9与1.0,因此,只要确定了液限wL值,也就无需再提孔隙比e。
统计表明,红黏土的湿度状态大部分为坚硬与硬塑状,但仍有占总量25%者为可塑、软塑以至流塑状态。
红粘土

红粘土 -
形成原因
1.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气候潮湿,有利于岩石的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的结果便形成红粘土。
2.岩性条件:主要为碳酸盐类岩石。
3.构造条件:当岩层褶皱、断层发育时、岩体破碎,易于风化时,更易形成红粘土。
红粘土 -
成土环境
红粘土 -
物理性质
红粘土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其裂隙发育,液限一般大于50,具有明显的收缩性,但压缩性低。经坡、洪积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液限大于或等于45但小于50的红粘土为次生红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并含一定量的蒙脱石和石英颗粒等,含水率为10%左右,孔隙比为0.5~0.7,干容重为16~17 kN/m3,塑性指数为1l~16。但是随隧洞开挖其含水率不断增加,一般为15%~22%,甚至有的洞段土体含水率达到塑限,天然压缩系数a1-2=0.09-0.1 MPa-1,饱和压缩系数a1-2-0.1~0.15 MPa-1,自由膨胀率为5%~20%。
土壤利用
该土种多为荒草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缺水易旱。实行乔、灌、草结合,发展林、牧业生产。对宜垦为农用的要修筑梯田,或修埂筑堰,进行土地深翻,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并实行等高种植耐旱植物,增施有机肥、磷肥,实行粮-豆,粮-肥间作,养用结合,培肥地力。
西华红粘土
归属与分布
属积钙红粘土亚类火红土土属。分布于甘肃省天水、临夏、平凉、定西、庆阳、陇南、兰州、白银等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残塬、梁、峁及山坡地上。面积271.8万亩。
红粘土 -
组成性质
土壤化学组成
发育在第四纪老黄土的红粘土富含钙质和硅质,发育在第三纪红色土层的红粘土,则具脱钙少硅的区别。发育在第三纪红色土层上的红粘土,土体氧化硅含量较少,而铝、铁、钛的含量甚多,钾含量明显减少,磷的含量较高。发育在第四纪老黄土(红色条带)上的土壤,氧化硅的含量仍较高,钙和镁的含量也较高,二者在化学性状上仍有很大的差别。
红粘土(PPT)

大浏高速
(2)红粘土的矿物成分与结构
1)次生的具有晶质结构的粘土矿物
其含量一般占红粘土的40%~50%,其中主要包括高岭石、绿泥石、蛭石
、伊利石等,有时还可见到少量的蒙脱石。由下表可知,红粘土中的粘土 矿物以水稳定性矿物高岭石、绿泥石为主,其次为亚水稳性的伊利石、蛭
大浏高速
3.1 红粘土的工程分类
3 红粘土工程地质勘 探要点
(1)安土的成因分类 按地质成因可分为: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次生红粘土的状况比较复 杂,在成分上由于迁徙过程中掺和了一些其他成分和较粗粒度的物质, 固结度也较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物性指标,次生红粘土的 承载力只及红粘土的3/4。它成可塑、软塑状态的比例在总量中也明显 增高,压缩性也普遍较红粘土高。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将 不同成因的两类土区别开来,单独予以研究。 (2)按土体结构状态分类 天然状态的红粘土为整体致密状,土中形成网状裂隙,使之变成了由 不同的延伸方向、宽度和长度的裂隙面与其间的土块所构成的土体。 致密状少裂隙与富裂隙的土体,它们的工程性能有明显差别。根据土 中裂隙特征的描述与量测以及天然与保湿扰动状态土样的无侧限抗压 强度之比St,提出土体结构的分类,见下表
大浏高速
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3 ~4m,已见最大深度8.0m,裂隙面光滑,
有的带擦痕,有的被铁锰质浸染。裂隙的发生和发育甚快在干旱气候条件
下,新挖路堑坡面数周甚至数日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地表 水易于浸入,土的抗剪强度降低,造成边坡的变形和失稳破坏。而在雨季
湿润气候条件下,裂隙又可因红粘土的吸水膨胀而闭合,如此反复胀缩,
红粘土处置方案

红粘土处置方案背景描述红粘土是指一种红色的粘性土壤,通常由粘土、黏土和氧化铁等成分组成。
由于其坚硬耐磨的特性,红粘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道路等方面。
然而,由于其特殊结构和成分,红粘土在处理和处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红粘土的处置方案。
红粘土的特性红粘土是一种复杂的土壤类型,其主要特性如下:1.含水量高:红粘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表面显得比较湿润。
2.粘性强:由于含有粘土成分,红粘土具有很强的粘性和延展性。
3.细腻性:红粘土颗粒极细,平均直径约为0.0025毫米,超细颗粒的质量也比较轻,不容易被水冲走。
4.酸碱度低:红粘土的PH值通常在7左右,处于中性或略多的碱性。
5.硬度高:红粘土较坚硬,常用于道路和建筑材料。
红粘土的处理方法由于红粘土的特殊性质,处理和处置需要特别的方法和设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红粘土处理方法:湿法处理湿法处理是指将红粘土和一定量的水混合在一起,通过搅拌和分离的方式,去除其中的无用物质,提取有用的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红粘土中有贵金属或其他重要成分的情况下。
常用于金矿开采等工业生产中。
干法处理干法处理是指在没有水分的情况下对红粘土进行处理。
通过一些特殊的机械装置,对红粘土进行破碎、分离和干燥等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红粘土的回收利用和处置。
堆肥处理堆肥处理是指将红粘土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产生堆肥。
通过农用堆肥的方式,将堆肥施入农田,使农田得到肥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可有效的解决红粘土对固体废弃物的掩埋问题。
结论综合来看,红粘土处理的方法和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将红粘土等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尽量采取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红粘土的名词解释

红粘土的名词解释红粘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名称源自其颜色和质地。
它具有红色或棕红色,并且有着极高的黏性和粘性。
红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如膨润土、伊利石和蒙脱石,并与砂、石英、铁氧化物等物质混合。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成分和性质,红粘土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红粘土在建筑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其较高的粘性和黏性,红粘土在砖、瓦、瓷器等制作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和加水等方法进行成型,并在干燥后保持其形状和坚固性。
此外,红粘土还可以被用来制作天然染料,以为建筑物增添一种独特的红色调。
红粘土也是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土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其极高的保水性和养分保存能力。
红粘土可以吸收并保持大量的水分,从而为庄稼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地储存并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除了在建筑和农业领域的应用,红粘土还在其他许多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红粘土可以为产品提供所需的可塑性,并且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烧结性能。
此外,在地质科学领域中,红粘土的颜色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研究和分析地质历史和环境变化的指标。
然而,红粘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其高黏性和粘土成分,红粘土具有较高的收缩和膨胀性。
这可能导致在干燥时土壤表面出现裂缝,并且在潮湿时土壤容易较多地膨胀。
在建筑和土壤管理中,这些性质需要被考虑和解决,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
综上所述,红粘土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建筑、农业和许多其他行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红粘土具有独特的颜色、粘性和黏性,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虽然红粘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的应用和研究仍在不断扩展,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关于红粘土的叙述

关于红粘土的叙述红粘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土壤类型,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陶瓷等领域。
它的独特性质使得红粘土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红粘土具有较高的粘性和塑性。
由于其含有较高比例的黏土颗粒,红粘土在湿润时能够吸附水分并形成黏土胶体,使其具有出色的粘结能力。
这使得红粘土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能够用于制作砖块、瓦片、陶器等。
同时,红粘土还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红粘土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
红粘土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它所含的铁氧化物,这赋予了它独特的红色。
同时,红粘土中还富含有机质、硅酸盐等成分,这些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红粘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作为一种优质的肥料和改良土壤的材料。
此外,红粘土还具有一定的保温和吸湿性能。
由于其较高的含水量和颗粒结构,红粘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湿度,并在干燥时释放出来,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
同时,红粘土还能够阻挡热量的传导,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因此,在建筑领域中,红粘土被广泛应用于墙体、地板等部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能。
此外,红粘土还具有一定的医疗和美容作用。
由于红粘土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它能够吸附皮肤上的杂质和毒素,具有一定的排毒作用。
同时,红粘土还能够滋养和保湿皮肤,并具有一定的消炎和抗菌作用,对于皮肤问题的改善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红粘土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红粘土的开采和加工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次,红粘土在干燥后会出现收缩和开裂的情况,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干燥速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红粘土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
综上所述,红粘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陶瓷等领域。
其独特的性质使得红粘土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粘土

场地内普遍发育的红粘土(少量次生红粘土),厚度变化大。
常见水平距离相差1.0m,土层厚度相差3.0m 或更多,场地红粘土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天然竖向剖面上,湿度有上部小下部大的变化规律,基本具有地表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向下逐渐变软的规律,因此天然土层地基强度具有随深度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②自然状态下的红粘土无层理,表层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一定的地基强度及抗变形能力,但场地红粘土具有弱膨胀性,受大气影响失水后土体易收缩,土体中出现裂隙接近地表的裂缝呈竖向开口状,往深处逐渐减弱,呈网状微裂隙且闭合。
由于裂隙的存在,土体整体性遭到破坏,总体强度会受到削弱。
③场地红粘土具有高含水量、高液限及塑限、大孔隙比等特征,孔隙比大致使土的湿密度及干密度低,其压实性能较差。
④红粘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在保持原状结构下其强度较高,一旦结构遭到破坏,强度迅速降低,其水稳定性较差,遇水浸泡后强度迅速降低,压缩性增大。
红粘土对本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场地红粘土、次生红粘土厚度大,导致下部软塑~可塑状红粘土在上覆高填方荷载作用下沉降大;同时红粘土、次生红粘土厚度变化大,易产生差异沉降②由于红粘土、次生红粘土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当作为填方区原地面地基时,若对深层软弱红粘土进行处理,则穿越上部硬层的难度较大。
③红粘土、次生红粘土具有大孔隙比、高含水量的特征,易失水干裂,遇水强度急剧降低,当作为填料时,施工时不易压实和含水量控制困难。
④红粘土作为挖方边坡土层时,一旦暴露于地表,很快失水收缩开裂,进而发生崩塌等边坡稳定性问题。
⑤场区局部地段红粘土膨胀率大于40%,具弱膨胀性。
昆明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 4.50~5.00m,急剧层深度为2.10m,而场地的红粘土分布于地表,处在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
虽然多处于填方区,对填方后填筑体影响较小(有荷膨胀率小)但对于施工期间和坡脚部位在水的渗透作用下,将发生胀缩,对施工和坡脚稳定有一定影响。
7.2 红黏土

四、红粘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红粘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应避免跨越地裂密集带或深长地裂地段; 2.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大于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炉窑等高温设备的基础
应考虑地基土的不均匀收缩变形;开挖明渠时应考虑土体干湿循环的影响;在石芽 出露的地段,应考虑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面变形;
2.红粘土地区勘探工作量的布置 红粘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应取较密的间距,查明红粘土厚度和状态 的变化。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50米;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对均 匀地区宜取12~24米,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米。厚度和状态变化大的 地段,勘探点间距还需加密。各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可按一般土对各类岩土 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布置。对不均匀地基,勘探孔深度达到基岩。 对不均匀地基、有土洞发育或采用岩面端承桩时,宜进行施工勘察, 其勘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深度根据需要确定。 3.试验工作 红粘土的室内试验除应满足常规试验项目的规定外,对裂隙发育的红 粘土应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可进行收缩试 验和复浸水试验。当需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宜进行重复剪切试验。
红粘土的一般性质可以归纳为: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较高,一般分别为30%~60%和1.1~1.7。且多处处于
饱和状态,饱和度在85%以上。 2.含较多的铁锰元素,因而其比重较大,一般为2.76~2.90。 3.粘粒含量高常超过50%,可塑性指标较高;含水比为0.5~0.8且多为硬塑状
态和坚硬或可塑状态;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压缩系数一般为0.1~0.4MPa-1,固结 快剪的C一般为0.04~0.09MPa-1,内摩擦角一般为10°~18°。各指标变化幅度大, 具有高分散性。
红粘土的复浸水性特征分类
类别
Ir 与 Ir′关系I来自Ir≥Ir′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液限(wL)大于50%、孔隙比(e)大于
1.0。
2、沿埋藏深度从上到下含水量增加,土质由硬到软明显变化。
3、在天然情况下,虽然膨胀率甚微,但失水收缩强烈,故表面收缩,裂隙发育。
4、红粘土经后期水流再搬运,可在一些近代冲沟,洼谷、阶地、山麓等处堆积于各类岩石上而成为次生红粘土,由于其搬运不远,很少外来物质,仍然保持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wL)大于45%,孔隙比(e)大于
0.9。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地区,在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也有局部分布。
地貌一般发育在高原夷平面、台地、丘陵、低山斜坡及洼地上,厚度多在5米~15米,天然条件下,红粘土含水量一般较高,结构疏松,但强度较高,往往被误认为是较好的地基土。
由于红粘土的收缩性很强,当水平方向厚度变化不大时,极易引起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建筑破坏。
红粘土的一般性质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较高,一般分别为30%~60%和
1.1~
1.7.且多处处于饱和状态,饱和度在85%以上。
2.含较多的铁锰元素,因而其比重较大,一般为
2.76~
2.90.
3.粘粒含量高常超过50%,可塑性指标较高;含水比为
0.5~
0.8,且多为硬塑状态和坚硬或可塑状态;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压缩系数一般为
0.1 MPa-1~
0.4MPa-1,固结快剪的C一般为
0.04 MPa-1~
0.09MPa-1,内摩擦角一般为10°~18°。
各指标变化幅度大,具有高分散性。
4.透水性微弱,多为裂隙水和上层滞水。
5.红粘土的的厚度变化很大,主要有基岩的起伏和风化深度不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