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评述-5页word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评述-5页word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评述一、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Prabhu,N.S.在印度南部Bagalore 地区的小学主持进行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教学改革试验,揭开了交际教学法研究的新篇章,他的“做中学”的观点为我们认识语言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任务型教学在理论上已经日趋成熟,不少语言学家为任务教学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语言学习是学习者的积极建构。

除此之外,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等,也都给任务型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从而使得任务型教学法发展成为现今人们最为关注的教学法之一。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

任务型教学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

“任务”一词原指语言课堂上的练习,就是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活动,最终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1、任务的定义和分类Nunan根据任务相似的程度,将其分为“目标任务”和“教学任务”。

前者指那些在生活中有类比对象或原型,即通过客观考查后,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旨在使学习者有能力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类似任务;后者包括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未必直接反应客观实际的任务,只限于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运用。

Richards把任务定义为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

他还认为任务的不同方面会影响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使用。

这些方面包括:目标、步骤、顺序、进度、产品、学习策略、评估、参与情况、资源、语言。

他将任务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列举型任务(Listing tasks);(2)整理型任务(Sorting and ordering);(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Iem―solving);(5)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6)创造型任务(Creative tasks)。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连毓荣(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㊀㊀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西方英语教育领域中逐渐衍生出来一种新的教育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㊂任务型教学法在当下的教育界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㊂本文主要概括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并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带来一些启发㊂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特点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G63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226-02㊀㊀刘珣(2000)认为: 20世纪初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许多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我国目前对外汉语的教育模式反映出来的依旧是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教育水平㊂ 因此,许多研究者就将研究重心放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索上㊂从2008年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也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的教育历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步入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阶段㊂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概括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内近十年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外的研究现状㊂一㊁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法因为吸纳了其他教学法的优点,有着四项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而有效的体现㊂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一项一项的任务,让学习者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积极地自主思考,以独立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任务设计者和学习者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指导者,在整个课堂当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是教学任务的主要目的㊂第二,凸显信息的共享与沟通㊂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就是要抓住学习者对于信息共享与沟通的心理,教师有计划㊁有目的地设计出具有信息差的教学任务,引起学习者的好奇与兴趣,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让其全身心地投进到任务的完成当中㊂第三,教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效果得到提升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在生活当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而在教学中设计的各项教学任务大都是利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课堂就留给了学习者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学习者的知识实践性得到提高㊂第四,凸显任务的真实性㊂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含量与实践经历为前提,利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将学习者学习中或者工作中常见的真实事件设计成教学任务,由此锻炼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实践能力㊂二㊁国外相关研究现状Prabhu,N.S.(1979 1984)在印度进行了交际教学实验的指导,这就是任务型教学法最初的形态㊂他在进行这项实验的时候,十分注重 做中学 ㊂Skehan(1998:116-117)对国外学者在1984年至1997年进行的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成果和发现进行教学任务㊁教学任务的熟练度㊁教学任务设定的目标以及相关参与者这四方面的概括总结㊂近几年时间里国外的学者对任务教学法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㊂PeterRobinson(2001)论述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中进行任务设定时要认识到任务的认知复杂性等难题㊂GlennFulcherandRosinaMarquezRetier(2003)论述了口语考试中任务难度设定对考生的影响,并且就此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㊂CynthiaLee(2004)探讨任务型教学法中,对中国学生在语言产出以及交际任务㊁策略的关系上进行细致探究,除此之外他还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就他们的话语方面研究了第二语言习得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关系㊂DavidNunan(2004)编著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从语言教育的八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分别是概念㊁架构㊁任务组织㊁相关教学经验基础㊁任务整理集合㊁形式聚焦㊁教学评价㊁教师和任务㊂RodEllis(2005)编著了论文集 PlanningandTaskPerformanceinaSecondLanguage ,当中的文章着重探究了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时的任务设定本质以及任务设定对任务表现的重要影响㊂三㊁国内研究现状(一)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外语教学界的发展2001年,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中国的英语教育当中㊂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成为英语教育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也由此涌现了许多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论著㊂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论文有蔡兰珍(200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邓秋萍(2005)‘外语教学之分组活动研究述评“等等㊂当下的外语教育领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究仍在进行和深入,并跳出理论阶段,在实践当中向前发展㊂(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对外汉语教育领域的发展起初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育领域的流行度并不太高,相关的文献也不充足,对其的探究层次还不太深,不过在对其应用和介绍的时间上和外语教学领域是一致的㊂自2005年以后,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领域的受重视程度逐渐增高㊂现在有些对外汉语的教材已经把任务型教学法融入其中,与此同时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章以及与课程结合的相关研究论文㊂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论文中,王燕(2005)的‘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㊁王青(2009)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的应用“这两篇论文都是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了对外汉语的初级阶段;史凌(2013)‘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在对外汉语的初级词汇教学中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㊂(下转第225页)622现代交际㊃2018年3期㊀㊀作者简介:连毓荣,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㊂学生,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来与音乐做朋友,来培育自身的多维度思维的能力㊂比如说,在开展乐器教学时,可以朗读张子谦老先生所创作的‘操缦指法歌“,让学生们认识到飞扬的文采是能够成为曼妙的音乐的底蕴的,文学与音乐可以结合,文化的各个门类之间是能够互相兼容的,这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㊂再比如说,可以把谭维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感受摇滚与中华传统音乐的有机结合中,获取醍醐灌顶的感受,认识到 中西合璧 的无穷魅力㊂也可鼓励学生通过创作音乐来感受和欣赏音乐,鼓励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放飞自己的音乐想象,根据自己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开展天马行空般的创作,这样的做法对于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力和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都很有必要㊂无论学生自创的音乐水平高低,教师都应该给予赞赏,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创音乐进行交流和欣赏,再由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来自学生自己的音乐作品往往更受学生们的喜爱,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㊂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祖先在音乐领域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财富㊂以深厚的民族音乐底蕴来充实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会激活学生血液中本就有的 音乐基因 ,既能够滋润学生的音乐灵性,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获取感,又能够让学生在优秀民族音乐的感召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坚强的历史步履中得到激励,并在其中生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㊂四㊁结语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这句出自苏霍姆林斯基的哲言对开展好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极富启迪意义,值得中职音乐教师细细品味㊂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要把培养教育学生的美育素质放在第一位,端正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法,在学生美育水平上进一步提高㊂参考文献:[1]李跃红.论大学生的美育作用与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2):83-84.[2]王怡雪.浅析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祖国,2017(16):190.[3]周午,赵靓.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及处理[J].青年文学家,2011(21):85.责任编辑:刘㊀健(上接第226页)㊀㊀不同类型的课程与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其中有关口语方面的论文有吕婷婷(2007)的‘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等;有关综合课方面的论文有黄洁(2013)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案例 你在哪儿学习“等;有关听力方面的论文有陈钰(2006)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任务的设计研究“等;有关写作方面的论文有张笑难(2004)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应用“等㊂总体来看,最近几年,对外汉语领域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热情越来越高㊂整体来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着眼点大多是对外汉语的学习程度,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各层级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㊂任务型教学法针对语言技能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汉语口语课方面与综合课方面,在汉语写作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对少一些㊂四㊁结语本文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坚持学习者是课堂的中心,认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运用学习者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生活的贴合性;任务型教学法还具有凸显信息的共享与沟通㊁教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得到提升的特点,此外还有带动学习者的课堂热情和积极性的作用㊂任务设计上坚持的原则是可行性㊁协助性㊁系统性㊁实践性㊁创新性相结合,这样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㊂参考文献:[1]BachmanLyleF.Somereflectionsontask-basedlan⁃guageperformanceassessment[J].LanguageTesting,2002(19):453-476.[2]DerwingTraceyM.SecondLanguagefluency:Judg⁃mentsonDifferentTasks[J].LanguageLearning,2004(54):4+655-679.[3]EllisRod.PlanningandTaskPerformanceinaSec-ondLanguage[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5.[4]EllisR.Task-basedResearchandLanguagePedago⁃gy[J].LanguageTeachingResearch,2000,4(3):193-220.[5]JohnsonK.WhatTaskDesignersDo.[J].LanguageTeachingResearch,2000,4(3):301-321.[6]Dornyei,Zoltan|Kormos,Judit.TheRoleofIndi⁃vidualandSocialVariablesinOralTaskPerformance[J].LanguageTeachingResearch,2000,4(3):275-300.[7]陈作宏,田艳.探索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08(4):93-98.[8]蔡兰珍. 任务教学法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41-46.[9]杜欣.对外汉语任务型听力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10]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11]吕婷婷.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7.[12]彭莎莎.汉语存现句任务型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2.[13]全素贤.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14]王虹亮.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B版),2009(12):136-138.[15]张宇.基于‘体验汉语.生活篇“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16]张笑难.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应用[J].海外华文教育,2004(2):13-18.责任编辑:韩㊀丹522基于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谈中职音乐教学。

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王文欣

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王文欣

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王文欣发布时间:2023-05-27T14:53:59.91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王文欣[导读] 文章概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了国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概况与成果,并将近10年国内外语核心期刊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文章著作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475001摘要:文章概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了国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概况与成果,并将近10年国内外语核心期刊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文章著作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外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0引言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

它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它既注重语言的显性或陈述性知识的输入,又重语言的隐性或程序性知识的输出和交际,是一种语言学习的理想状态。

1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的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它是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他在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同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对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还特别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之间的互动性。

而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是“任务”教学。

[1]20世纪70年代,Prabhu在印度主持了一项语言教学改革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他从交际教学法的实践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综述摘要:2001年我国不仅将任务型教学法写入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标准,而且将其作为唯一的外语教育教学途径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中大力贯彻、执行。

由此,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几乎都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所有的外语课堂教学过程都是: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所有的外语课堂教学环节都是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其他的外语教学方法体系不被外语课堂教学所采用,或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1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接受广大英语教师的意见之后,将提倡任务型教学法的文字从英语课程标准中删去。

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是很常见的,也有很多学者对不同语境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这篇综述文章将着重于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发展和特点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实际应用;教学特点引言: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设定任务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促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手段。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观点是通过任务的设定在教室产生一个可以进行交际的学习氛围,由此,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机会在真实和有意义的情境中运用目标语言,因此能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达到一个理想的流利水平。

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方法的出现,被认为是ESL课堂中传统的展示-实践-产出这一教学方式(PPP)的替代品,这使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前景进行了研究,将任务型教学法与课堂实践的相关性和实践性,以及对任务型教学法整体有效性进行了衡量。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观点首次出现在20 世纪60年代Vygotsky发表的《思维与语言》一书中;之后,珀拉胡(Prabhu) 于1979年至1984年在印度开展交际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会更有效率。

(完整版)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完整版)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一、前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学生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现,1998 年 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 1979 年到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任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任务的设计与评估、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等。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和实践。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任务难度和任务的连续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情境模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真实任务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基于2001-2020年CNKI数据库文献内容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基于2001-2020年CNKI数据库文献内容分析

第4期2020年8月No.4 August,2020任务型教学法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基于建构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布朗(BROWN H D ,1994)对任务型教学法有以下表述:“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中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饱受社会诟病,被称为投入时间最长、投入资金最大而又收效最小的教育[1]。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全面推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决定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近20年的英语教学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用于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

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根据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有必要总结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促使我国英语教育走向成熟。

1 研究现状“CNKI 总体学术趋势”图显示,任务型教学法的学术总体关注度分为3个阶段:2001—20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为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6年高而平稳,为稳定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关注度呈直线向下趋势,关注度不断降低,整体发展趋势类似“梯形”状态。

1.1 检索条件此次检索范围限定在2001—2020年现有的相关文献。

首先,分别以“关键词”“主题”“题名”或“篇名”进行预检索,对比检索结果,选取其中所获得的最大值为检索目标,确定为“主题检索”。

对获得的共2 645篇学术论文进行“核心期刊”与“其他”分类,分别检索到“123篇(核心)与2 522篇(其他)”。

人工检索排除无关文献后,最终共获得2 600篇文献。

1.2 数据分析1998年夏纪梅[2]首先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帮助学生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2000年有学者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论著—《任务型教学是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该书第一次详细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结构、步骤等。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研究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案设计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任务型教学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具体任务在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授一篇古文时,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古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篇现代散文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借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一篇诗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表演的方式,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

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能够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由特定的交际和语言任务贯穿教学过程的实用型教学法,它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深受教学者的欢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定位、设计、教学者角色转换难等原因,时至今日我国高校的任务型教学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分类、发展、步骤、教学原则、评价等内容,并指出教学者角色的成功转换是任务型教学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分段设计发展教学原则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14-03任务型教学法利用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语言和知识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在“做”中学,“用”中学,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和分类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教学和设计核心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活动任务当中,学习者通过表达、交流、沟通、解释、询问、合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掌握学习目标。

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由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等因素组成,因此,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具有四大明显特征:(1)突出信息沟通。

任务型教学法利用学习者对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心理需求,有目的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任务中去。

(2)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以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资源和学习经历为平台,通过课程模拟或现场教学使学习者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常见任务,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习者的主体和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展示。

任务型教学法以一个个的任务作为线索,让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因此,学习者需要充分发挥个体和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并通过师生互动或团队的沟通和交流,使任务得以完成。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学者只是扮演任务的制定者和过程的指引者的角色,而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发挥过程为课堂任务的主要过程。

(4)知识的实践性得以提高。

学习者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能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和操作,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大量任务都是通过小组或者团队合作完成的,于是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会留给学习者,使其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1996)根据任务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把任务型教学法分为六种类型:列举型(listing)、整理型(ordering)、比较型(comparing)、解决问题型(problem solving)、经验分享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项目型(project)。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nunan(1989)将任务分为以下六种形式:(1)预测型任务(prediction tasks)。

在学习者执行任务之前,如在没有听或者读一篇文章之前,要求根据文章的标题、文章关键词或所配图片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2)排序型任务(jumbles)。

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学者把文章段落、段落关键句或相关图片的正常顺序打乱,然后要求学习者根据所了解的文章内容和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3)比较型任务(comparison tasks)。

教学者要求学习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材料中找出异同点,或者教学者把多余或错误的知识点从文章中去除,让学习者在逻辑关系,句法结构等方面找出不妥之处,并与原文章进行对比。

此种任务可以使学习者更加精确地掌握知识点,并能举一反三,以此类推。

(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

此种任务要求学习者根据现有的知识资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5)挑战记忆型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

教学者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然后总结或叙述文章的主要知识点。

(6)创造型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通常是由两人或多人合作表并在课外完成,对团队合作要求甚高。

此种任务通常是进行资料搜集、安排顺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某一问题等类型的任务,可以激发学习者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运用能力、合作精神、创造性思维等。

2 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的教育学家普拉布(n.s.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实验(bang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主张让学习者“在用中学”,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习者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进行学习。

普拉布的这项实验被看作是把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设计的第一次尝试,是近3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路的一种发展态势。

任务型教学法在此后的10年间,相继由candlin与murphy(1987),nunan (1989),crookes与gass(1993),willis(1996),foster(1999)等人倡导,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影响全球的教学模式,引起了语言教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关注,并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接受和认可。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学者指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和任务安排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利用,进行积极自主探索和小组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习者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的课堂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者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国外探讨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论的有“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desig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nunan,1989)),研究教学模式的有“语言教学的挑战和变化”(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willis,1996))、“语言学习的认知方法”(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skehan,1998))以及“以任务为驱动的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nunan,2004))。

90年代任务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渐成热点,甚至被称为“任务的年代”(the age of tasks,johnson,2001)。

国内的任务型教学实例最早出现在香港。

内地的外语教学界,最早涉足任务型教学研究的一批学者是吴旭东(1997)、夏纪梅等(1998),陈慧媛等(1998)、程可拉(2000),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理论讨论。

主要是从宏观上讨论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背景、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启示。

(2)实例分析。

结合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和案例分析,讨论语言技能培养方面(特别是写作和口语)以及在语言形式面的应用。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任务型教学的某些常见应注意的问题开展研讨,学会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协商问题、分组活动方式、任务的难度、分类和具体设计步骤。

(4)教材。

国内陆续编写、出版(或引进出版)了一些任务型教学英语教材。

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步骤jane willis(1996)在其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学习框架》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任务后(post-task)。

(1)任务前。

在“任务前”阶段中,教学者提出任务,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初始阶段就明确学习内容、目的和层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因此,整个过程便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2)任务环。

“任务环”可谓是学习者个人或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性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的主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①任务。

学习者执行教学者提出的任务,并通过查阅、讨论、分析等方式达到目标。

②计划。

学习者个体或团体准备向整个班级汇报任务完成状况及达成的结论。

③报告。

学习者个体或团体进行交流和沟通,将个体或团队完成任务的方式、步骤及结论向其他个体或团队进行报告。

(3)任务后。

“任务后”是为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评价。

①分析。

学习者个体或团队对其他个体或团队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操练。

通过分析和评价,学习者在教学者指导下进行疑难知识点的练习和操练。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通常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设计情景练习,并要求学习者再次进行练习。

③答疑。

任务后的最后阶段为教学者的答疑环节。

学习者就所学的知识点如有疑问,可向教学者进行现场提问。

4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原则(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和实践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任务所处的场景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加工甚至创造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其实际生活中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操作。

因此,设计的任务要与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要提供给学习者尽可能自然和真实的场景,使学习者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沟通和交际不断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做合一原则。

我国著名学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只注重书本不注重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学习者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学者指导下的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习者应该是通过完成各项目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和使用语言,借助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体会与内化来建构知识的意义。

(3)形式和功能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语言练习的最大缺陷在于语言脱离语境和功能,学习者也许掌握了不同的语言知识点,但不会用理论知识点表达实际意义。

此原则就是在任务型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重在学习者实操能力的提升,并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使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理解如果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4)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中每个阶段的连贯和递进以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