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适用性和优势。

3. 掌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重点:1. 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习资料和教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入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任务型教学法,了解他们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解。

步骤二:讲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1.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实践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任务型教学法特点包括: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合作和交流,注重实际应用等。

步骤三:讨论任务型教学法的适用性和优势1. 与传统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贴近实际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步骤四:示范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选择一个适合的任务,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进行示范教学。

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五: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和具体效果,总结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步骤六:巩固和拓展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完成指定任务,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步骤七:结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和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Yang Xinru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界定1、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的人给任务下了不同的定义。

Prabhu 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室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

”Nunan则指出“交际任务是涉及到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操作、运用或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其中学习者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Richards则是这样下定义,“任务是使用语言而执行的一项活动或目标,如解决疑难问题、看地图并发指令、打电话、写信或读一套指令集合玩具等。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做这样总结,这里的任务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这一活动。

而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使学生在使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当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渊源任务教学法(TBA, task-based approach)全称为“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这一教学法思想为指导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叫做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起初属于交际法(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中的一种(Richard & Rodgers 1986:74)。

因此可以说,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法是同源的。

交际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较为盛行的教学思想,其观点是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交际。

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y)(Richard & Rodgers 1986),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

在交际法的思想旗帜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大纲也相继被提出。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任务型学习法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任务型学习法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任务型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语法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任务型学习法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任务型学习法强调“在做中学”,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任务型学习法的理论基础任务型学习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任务型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语言习得理论强调语言的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实现的。

任务型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

二、任务型学习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语法讲解和练习相比,任务型学习法能够让学生在更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法。

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调查报告等,这些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型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促进合作学习任务通常需要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完成,这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任务性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 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任务”, 简言之, 就是“做事”。

[2 ]在做事的过程中, 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 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为了完成任务, 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 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 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

它源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在有意义的语言任务环境下, 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对意义的沟通至关重要, 而这恰恰促进了语言的习得, 因此通过任务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即认知理论与社会互动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们接收信息, 经过信息处理并赋予实践的一个过程。

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它包括: 输入、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输出(Skehan 1998: 49)。

Skehan [3 ] (1998: 95) 还认为任务包括五个特征: (1) 意义至上; (2)有问题需通过交流加以解决; (3)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4) 完成任务优先; (5) 对任务的评价是看任务完成的结果。

任务是输入的一部分, 它是目标语的载体。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意义的协商, 并保持对形式的注意, 使语言得到平衡的发展。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动(P ica1993:11)。

[4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 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确或不熟悉的输入, 或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他们的中介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时, 他们需要就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

任务在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语境。

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也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呈现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具体的任务,并清楚地说明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2. 建立情境: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讨论等。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实施任务:学生在小组内按照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实际
操作,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6.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
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7. 总结归纳:通过对任务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
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和深化。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习更加有意义
和有效。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下面我就从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以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等谈谈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即做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把学生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一种由语法训练转向交际训练的机会。

它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为任务(task-based),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没有失败、没有他人纠错的情况下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

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培养。

“活动、任务、操作”是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三要素。

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是优化交际性教学的具体手段,在设计上应当高于单纯的用于解释语言认知意义的直观手段。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1、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主题的理解。

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必有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所以任务型教学所探究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一、任务型教学的形式:1、真实性即学生能在外部世界中碰到并能完成的任务(real world)2、教学性(pedagogic)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任务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一是真实性,现实性。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任务设计必须给予学生恰当的信息,也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差距,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信息三是设计的任务应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各种语言形式的过程。

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几个阶段: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材料,也为导入课文作准备。

让学生从课堂教学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新课的学习。

执行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巩固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课例一:Friends (4A M2 U3) (Story: The lion and the mouse)本课的任务是挖掘教材的内涵,生成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和思考。

重点是通过故事的学习来理解故事的寓意。

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文化,如选取关于“友谊”的谚语作为活动内容,达到知情合一的远景目标。

根据主题,教师设计了四项任务:Task 1: Who is your friend1.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friends.Do a survey about friends.2. Report: My good friend3. Listen and match.任务铺垫,引出话题Task 2: What is a friend?1. Listen to a story. Play a guessing game. (What animals?)2. Look and read. (the self instruction of the lion and the mouse)3.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animals in the story)进行新词句的教学Task 3: Why do you need a friend1. Idioms2. A song3. Match the sentences语言活动,练习巩固Task 4: How to be a friend?1. Listen to a story2. Reading宽度拓展,强化基础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立意较新,学习任务和真实任务相互结合。

任务型教学法解析

任务型教学法解析
19
Design: Syllabus
传统大纲 功能 主题 能力 语言结构 语篇类型 词汇目标 听、说、读、写
20
Design: Syllabus
Nanan对任务的分类:
(1)真实性的交际任务 观点: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 学习、工作等任务。
(2)教学型的交际任务 观点: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11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2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
1. 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
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Swain: 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 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 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 得以成倍地增长。 其他观点:“意义的交流”,把它作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基础。 “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表达,因此可被看成是语言 习得的刺激因素。
要求:安排多种任务帮助学生意识到目的语的特征 26
任务改编者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困难 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任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 任务完成后以何种方式呈现结果最具直观性和展示性
27
Design: The role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
1
Definition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 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它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 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用目的 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 各种事情),完成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17
3. 学习困难可以被克服,任务难度亦可调整。
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解决。 设计任务时,应对认知过程和焦点形式加以权衡。 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和学习某一语言方面,如
果任务较为容易,那么就要特别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强调 语法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任务较难,那么语言的流利性便 是第一位的。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语言知识的掌 握和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
16
2. 围绕任务开展活动并获得成就是学习的动力。
任务可以促进学习,其原因在于它要求学习者使用具体生 动的语言。任务往往范围明确且有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因 此,学习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搭档 并且密切配合。无论学习者属于哪种性格,TBLT都能予以包 容,予以鼓励,这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0
(3)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 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 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 性的。 (4)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如根据所听天气 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根据火车和汽车的时 刻表选择哪几班车能快捷地赶到某地开会。而练习总 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
2
任务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 成功。换言之,这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 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
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 教 材 不 是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罗 列 或 介 绍 语 言 项 ( Linguistics 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 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 务。
任务教学法重视意义在语言使用中的中心位置。
2. 语言的多种模型促进任务教学法的进程。
任务教学法=结构模型+功能模型+交际模型 (1)结构模型:确定语言的复杂度 (2)功能模型:划分任务类型
教育目标+社会目标 人际目标+描述目标+决策目标 (3)交际模型:人际活动+交际目标
13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3

Background
任务型教学法原本是英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技巧之 一。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 将研究的中心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领域。他 们认为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可以给学习者 提供学习情景和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进程,较好 地习得目的语。
4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 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交际 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 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 力)。
5
Feez(1998:17)就任务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焦点在过程上,而不在结果上。 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
彼此产生影响。 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课堂教
学特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 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
11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2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
1. 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
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Swain: 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 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 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 得以成倍地增长。 其他观点:“意义的交流”,把它作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基础。 “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表达,因此可被看成是语言 习得的刺激因素。
3. 词汇单位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 词汇单位=词汇短语+句子主干+固定搭配 在人际交际的过程中,大脑对语流的处理过程主要是是
对词汇单元的加工处理过程。
14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 —教育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
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 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 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
15
Approach: Theory of learning—语言学理论
1. 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
习经历,任务的复杂性,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以 及能否得到鼓励等。
6
任务是什么?
7
任务是什么?
8
任务 vs 练习
9
“任务”VS “练习” (1)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 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例如找工作需要填一些表格、听 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打电话来预定房间。二是 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 具有教学目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 (2)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 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 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 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而练习大多是单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形 式转化练习、许多由教师带领的问答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