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与传统PPP教学法的差异

合集下载

PPP教学法和TBLT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与对比探究

PPP教学法和TBLT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与对比探究

PPP教学法和 TBLT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与对比探究1.引言在当今语言学习与教学领域,任务型教学(TBLT)已经成为讨论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被该领域众多学者认为是交流语言教学(CLT)方法的有力版本(Ellis,2003;Nunan,2004)。

然而,虽然TBLT是外语教学的推荐方法,它并没有充分引入到课堂实践中。

演示-实践-产出(PPP)在语言教学方面有较长的历史,但最近的研究相对较少。

虽然PPP在激励机制方面似乎不如TBLT,但教师往往不确定TBLT的效果。

本文将试图比较和对比TBLT和PPP两种教学法。

2.PPP与TBL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PPP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被推荐给语言教师。

该领域的许多学者,如Byrne(1986)探索了PPP的实施步骤。

首先,老师提出新的语言项目;然后学习者重复练习;最后学生自己产出语言表达。

Byrne还指出,顺序不必严格遵循,根据学生的水平、需求和教学材料,也可以从产出到演示再到实践。

Richards和Rodgers对TBLT的定义如下:“基于任务作为语言教学规划和教学核心单元的方法(Richards&Rodgers,2001,p.223)”。

它被视为交际语言教学的新发展,因为它建立在许多原则之上,比如,TBLT涉及真正交流的活动,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任务的目标通常与现实世界中语言使用的特定领域有关,即学术、专业、社会、商业、技能。

更具体地说,一些任务是为了发展参与学术学习所需的技能。

一些任务试图帮助学习者用目标语言进行社会交流。

除了上述列出之外,某些任务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能够阅读目标文化的文献。

TBLT中的输入数据是学习者在任务开始时所面对的初始文本(口语或书面文本)、指令、图表、地图、图片。

难度是根据文本类型和文本结构进行分级的。

活动或程序是学习者必须完成的实际任务。

重要方面包括信息的分发,如群体中有多少成员能够获得关键知识;信息交换是任务的核心;是关注机构互动或社会互动的任务。

PPP教学及两种任务式教学的二语课堂词汇习得效果之比较

PPP教学及两种任务式教学的二语课堂词汇习得效果之比较

2009年9月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6卷第5期Sep.2009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Vo1.16No .5收稿日期:2008-12-22作者简介:刘岩(1981-),女,博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PPP 教学及两种任务式教学的二语课堂词汇习得效果之比较刘 岩(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北京100083)摘 要:通过实证研究对以3P 教学法为代表的传统语法教学方法和两种任务型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其中最能促进学生在二语课堂中词汇习得的教学方式。

在对即时及延时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三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即时记忆的影响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后任务阶段添加语法教学法形式练习及讲解的方法要优于传统形式教学以及不加入此类后任务环节的典型计划性聚焦于形式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果说明,语法教学法与计划性聚焦于形式两种形式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

关键词:3P 教学法;语法教学法;计划性聚焦于形式;词汇习得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 uses an e mp irical study t 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teaching methods in students ’vocabulary learn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 oom ,i .e .the PPP method,p lanned fo 2cus on f or m without post -task for m -f ocused exercises and p lanned f ocus on f or m p lus post -task for m -f ocused exercis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i m mediate and delayed vocabulary tests shows that the three methods have no i m pact on i m mediate retenti on of target words,but reveals signifi 2cantly higher scores f or the gr oup with post -task for m -focused exercises,which is PTP gr oup.There 2fore,both focus on f or m s and p lanned focus on f or m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bi 2nati on of the t w o methods is most effective .Key words:PPP;f ocus on for m s;p lanned f ocus on f or m;vocabulary acquisiti on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09)05-0072-09一、引言上世纪80年代,Krashen (1982,1985)提出了著名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则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演示、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

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最后进行作品的要求。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其次,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再次,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

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仿、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实现。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

最后,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因为任务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是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所以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任务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研究综述摘要:语法知识体系的系统习得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

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围绕两类,一是传统的PPP教学模式,另一类是任务型教学模式。

前者重语言知识的掌握,轻交际能力的培养,后者则恰恰相反。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两种语法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试图论证结合二者优点的折中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PPP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文献综述一、ppp教学模式研究关于PPP语法教学模式基本步骤,学者们一致归纳为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呈现阶段(Presentation),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向学生呈现本课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为后面的练习阶段做铺垫;二是练习阶段(Practice),对上阶段介绍的语法知识进行强化练习,主要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练习,力求使学生达到对语言形式的准确理解和记忆;三是产出阶段(Production),这是学生综合运用新学到的语法知识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观点以达到交流目的的过程。

[1]PPP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缺陷,有学者认为PPP流程呈现出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特性,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反映语言的特点、不符合学习的规律等。

[2]还有学者认为PP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程序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以及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以PPP为代表的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侧重形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反复的练习,以语法或词汇为出发点,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和一定的操练,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PPP教学模式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学者赵红认为PPP教学模式有利于中学生扎实准确的掌握语言知识形式,构建基本语言框架,准确使用英语。

[4]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任务型语法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法学习材料,学生通过感知、合作、探究等语言交际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习语法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浅谈PP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异同及联系

浅谈PP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异同及联系
参考 文 献
[ 1 】 H a l l i d a y, M. A. K . .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F u n c t i o n a l G r a m ma r [ M]
v i l l a g e t o u s e c o m p u t e r , w e t i r e d . We w e r e h a p p y t h a t d a y . 该例子第 一小句 陈述 花 了很 多时 间教村 里 的孩 子学 习 电脑 ,很累 。第 - -d , 句 陈述 我们很 高兴 。从上下 文可
文章主 要是从 小句关系角度 分析大学 生英语作 文 中
方 法 出 来 之 后 都 会 受 到 很 多 重 视 及 研 究 , 而 早 期 的 一 些
方 法 相 对 被 忽 视 或 刻 意 降 低 了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的应 用 。 佤
的不连 贯现象 。经过分析 与研究初步 认为大学 生英语作 文不连 贯和逻辑 性不强 的原因是作者 不能合理 、有 效地 安排利用 小句 的关系 。一般表 现为相邻 句子 间漏用 、少 用或误 用小句关 系逻辑联 系语、话题顺 序倒置 等。这些 原 因 导 致 了 大 学 生 的 英 语 文 章 即 使 没 有 出现 语 法 错 误 , 但 是 当读 者 读 起 来 时 就 是 不 通 顺 、不 紧 凑 。要 摆 脱 这 些 关系 ,使用恰 当的小句关 系逻辑联系 语,从而增 强语篇 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
口 谢皖 吉
西安 交通 大学 城 市 学 院
以看 出两个 句子是 明显 的对照 关系 ,应在 其间使用 逻辑 关系语 “ b u t ” ,这 样就 会 明确地 表达 作者 的写 作意 图 ,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及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任务型教学和“3P”教学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的分支,其教学步骤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研究其联系与区别、优点与缺点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3P”教学法英语教学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便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由于“3P”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也已有十多年的历程。

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反思,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作者:史中慧李文娟杨晓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1期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被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定义对于任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有“二语习得之父”之称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罗德•艾莉丝(Rod Ellis)在2003年提出的“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的体现,是英语教学的崭新理念。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教学任务功能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实现真实的互动,融入情感因素,训练策略意识,重组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利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

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这种语言教学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指的是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操练、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3P”教学法便于课堂控制,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设计和控制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