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发物”究竟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中医说的发物是什么

中医说的发物是什么

中医说的发物是什么作者:郭旸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20期日常生活中关于各种发物的禁忌实在太多,身上起疹子,医生让你忌吃“发物”:术后康复阶段,医生告诫你别吃“发物”:一个人体质不好,医生也会说少吃“发物”。

在患病期间,很多人听得最多的忠告可能就是不能吃发物,原因是发物会导致伤病不易痊愈。

那么问题来了,“发物”到底是什么?常见的发物有哪些?“发物”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

所谓“发”可以理解为“诱发、引发、助发”,是指食用某种食物后,可能会诱发新的疾病,或使有病初愈者旧病复发;抑或是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加重病情的食物,都可以称之为发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指流行性传染病,古时又称时疫)、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

又说:“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

”中医认为,原本患有某种疾病的人,在病情还没有完全大好的情况下,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使原有的慢性病死灰复燃,再次发作。

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发物”具有激荡人体气血的作用,容易导致人体气血失常,使疾病恶化或反复发作。

通常泛指辛辣、燥热、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筋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油炸食物等。

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患者应忌口。

2.动风发物多为生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等。

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患者不宜吃。

3.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

如糯米、糟、酒、大枣、肥肉、面食等。

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不宜食用。

4.积冷发物多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5.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连米、芋头、薯类等。

发物大全名单

发物大全名单

发物大全名单发物,又称为发财物,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中送给他人以示祝福的物品。

发物的种类繁多,每种发物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物是一种表达祝福和情感的方式,也是人们传递友谊和感恩的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发物大全名单吧。

1. 红包。

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发物之一,通常在春节、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中赠送。

红包寓意着送财运,也代表着对受赠者的祝福和关怀。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示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在婚礼上,亲友们也会给新人送上红包,祝愿他们新婚快乐、幸福美满。

2. 福字。

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物。

福字通常以红色或金色为主,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人们常常会在春节期间将福字贴在家门口或室内,以求得家庭平安和幸福。

此外,将福字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也是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

3. 年画。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色艺术品,常常作为发物赠送给亲友。

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丰富的图案,代表着对受赠者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将年画送给亲友,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4. 对联。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物。

对联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将对联送给亲友,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5. 饺子。

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传统食品,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物。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将包好的饺子送给亲友,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6. 花卉。

花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常见的发物,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不同的花卉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比如牡丹代表着富贵,桃花代表着爱情,兰花代表着高雅。

人们常常会将花卉送给亲友,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7. 茶叶。

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常见的发物,也是一种常见的礼品。

患病期间吃“发物”有哪些讲究

患病期间吃“发物”有哪些讲究

患病期间吃“发物”有哪些讲究作者:李艳鸣来源:《科学养生》2010年第09期“你还在生病,这个东西是‘发’物的,所以你千万不能吃。

”这一观点流传已久,至今仍被一些人当作是“教条”来说。

那么究竟“发”是什么意思?哪些食物是“发”的?这一“教条”有科学依据吗?中医师对此的解释是:中医上并没有“发物”一说,但发物的性质,与中医所说的“反病”有类似的地方。

因为“笋”=“损”,所以不能吃阳女士曾经患有妇科肿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

她说,给她开药的中医师告诫她不要吃酸笋,至于理由,阳女士猜想可能是因为“笋”和“损”同音,吃了会耗损人体的正气,不利于肿瘤的化解。

其实不管是肿瘤患者还是其他慢性病的患者,都不适合吃酸笋。

因为酸在中医里有收敛的作用,而笋是寒性的食物,肿瘤或慢性病人吃了之后,邪气不出,被收在体内,从而加重病情,或延缓疾病愈合。

至于“笋”和“损”的说法,中医师认为不太科学。

“发物”是指可使病复发之物按我国民间的传统经验,海鲜、羊肉、猪肉、猪蹄、鹅等食物是大家公认的“发物”。

中医师认为,民间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羊肉性大热,感冒发热者,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愈,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

《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

”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均忌食。

猪蹄有发乳、托疮之功效,但疮疡初起者忌食。

可是祖国中医并没有对于发物有确切解释,只有一些服药时的禁忌。

比如元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介绍桂枝汤时提到,服用桂枝汤的时候,“当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因为这些食物会使病情反复,这大概是最初关于发物的记载。

目前认为,摄食某些食物后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都属于发物,发物的范围很广,有时将所有荤腥食物都看作发物。

“发物”可细分为六大类根据中医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的分类,将能促使这六淫发病的发物分为六大类。

一是发热之物,如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中医讲的“发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中医讲的“发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那些大夫们说过的话:外科大夫常常会说:“鸭肉、鹅肉等性寒凉食物,多食易凝滞血脉,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外科疮疡等疾病的恢复。

”皮肤科大夫常常会说:“湿疹、银屑病、皮炎等皮肤病,辛辣刺激、鱼肉海鲜、羊肉等,这些食物都不能吃。

”肿瘤科大夫常常会说:“肿瘤晚期常常阴阳气血虚,病人常常会食补,但是海参不能吃,牛羊肉尽量少吃,发物一定要避免食用。

”这些,就是大夫们口中的“发物”,那么,“发物”究竟是怎样一类食物呢?中医是如何认识发物的呢?一、先讲一个关于发物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功臣。

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朱元璋却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

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

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为什么呢?因为鹅肉性寒凉,中医理论中有“寒性收引”、“寒性凝滞”之说,而疮疡初起,多因气血壅滞肌肤或皮肤膜外,有的挟风挟湿,多食寒凉之物,一方面使邪气不易透达外出,甚至留邪内陷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寒凉之物易伤脾胃阳气,脾胃为生化之源,阳气受损致运化失健,气血生成不足,不利于疮疡后期创口的恢复,严重者难于生肌收口,创口延迟愈合,甚至会出现逆证。

二、中医是如何认识发物的呢?在中医的角度上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如果不懂食性,那么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加重已发疾病,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三、常见“发物”有哪些?1发热之物指使人体产生火热性现象的食物,如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温热、辛辣易助热上火的食物。

中医说发物

中医说发物

银屑病患者的饮食的主要原则是:忌酒、忌海鲜、忌辛辣。

1、蔬菜水果类:银屑病患者忌吃如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尖椒等,建议多吃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梨、香蕉、橙子等新鲜绿叶蔬菜、豆腐、苦瓜等清淡饮食。

2、肉食类:银屑病患者忌吃如牛肉、狼肉、驴肉、骆驼肉、羊肉、狗肉、鸡鸭肉、鸽子肉、鸟肉及其汤,还有各类海鲜如各种鱼类(包括鳖等)、螃蟹、虾等;建议食用猪瘦肉、鸡蛋、牛奶等。

3、调料类:银屑病患者忌用大料、花椒、胡椒、孜然、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酱、火锅调料、方便面调料等。

4、银屑病患者忌喝各种酒类参考资料:大连武警医院牛皮癣治疗基地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35号食物“发性”的概念食物“发性”是食疗学的一特殊概念,正常情况下,每食物都有其特有的性味,而食疗营养师正是运用些性味,通过辨证施膳,来达到治病、防病、调养的目的。

如果忽略了食物的这些特性,就能诱发疾病,引动宿疾;如果在生病服药、或病后调养期间,进食了与药相反或与病性相因的食物,就能削弱药力,加重病情。

这就是食物的“发性”,这种具有发性的食物,又叫“发物”。

这里的“发”有“与身为害”意思。

食物“发性”的本质宋代著名食疗学家陈直在谈及食物的性能时说:“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这也是食物之所以能治病的基本原理。

我们从《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饮膳正要》、《随息居饮食谱》等药物和食物的专著里,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其给食物列出了性能,而且根据不同的性能明确了不同的适应证。

食物“发性”的本质,实际就是食物性能被非常态运用时所产生的“与身为害”的作用。

按食物性能“与药无殊”这一原理,如热性之体的人长久、大量食用热性食物,“以热益热”。

这种食物的热性,就成了非常态性的“发(热)性”,而之于寒性人来说,这热性食物正好发挥出了它“寒者热之”的纠偏矫弊的功能,也就成了常态性的“食(药)性”。

可见食物“发性”最终取决于食物的性能是否常态:非常态时为“发性”,常态时为“食(药)性”。

中医学说的发物的介绍

中医学说的发物的介绍

在中医上,“发物”是指吃了之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某些疾病的食物。

一般来说,“发物”分为以下几种:
激素诱发:如羊肉、公鸡肉、鹅肉等含有大量动物激素的食物,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患有癫痫病史、高热、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少吃。

致敏引发:如海鲜、河鲜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有活性物质的果蔬,如竹笋,蘑菇,芥菜,韭菜等,容易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有哮喘病史,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刺激促发:如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及加重炎症。

患有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此外,“发物”与药性相关,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忌口不同的“发物”,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发物”,应科学客观地看待,对于其是否需要忌口或者如何使用等具体内容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中医对“发物”的正确理解

中医对“发物”的正确理解

中医对“发物”的正确理解【中图分类号】r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00-01中医对“发物”的理解,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热论篇》中提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再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

”,《证治要诀?丹毒》中讲到:“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獐钱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

”《医学心传全书》中指出:“毒病忌海鲜、鸡、虾发物。

”《随息居饮食谱》中有:鹅“动风发疮”;鸡“多食生热、动风”;猪肉“食助湿热”;杨梅“多食动血”;芥菜“发风动气”;胡椒“动火”;黑大豆“性滞壅气”;荞麦“发痼疾”。

以上这些记载均表明,食物会影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中明确指出:“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

”但具体什么是所谓“发物”,又怎么来理解和判定呢?这就必须先从食物的性味归经说起。

祖国医学有“药食同源”一说,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古时候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因此,中医认为,食物同中药一样,有不同的性、味和归经;性是指食物的四气,味是指食物的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

五味是指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而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食物不同的性、味、归经会产生不同功效。

如辛味(辣味)食物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多用于治疗表症,如生姜、葱、白萝卜、洋葱、芹菜、辣椒等。

发性食物的概念

发性食物的概念

发性食物的概念发性食物指的是对人体产生发性反应的食物。

所谓发性反应,是指摄入某些食物后,会在身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口腔溃疡、咳嗽、皮疹、消化不良、头痛、疲劳等。

虽然发性食物的概念在西方医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但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发性食物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性食物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食物有寒热之分,寒食会导致体内寒凝,而热食会导致体内火旺。

因此,过多摄入寒食或热食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综合各种古籍文献的记载和实践经验,人们总结出了一份关于发性食物的清单。

这份清单由数百种食物组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治疗和饮食疗法中。

发性食物的分类主要基于食物的性质和所含的营养成分。

根据传统医学的观点,食物分为寒、热、温、凉和平五性。

对人体来说,寒性食物主要具有降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如柠檬、苦瓜、藕。

热性食物则具有温阳、助火的作用,如羊肉、辣椒、葱姜蒜。

温性食物有温中、补气的作用,如猪肉、大米、山药。

凉性食物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绿豆、黄瓜、西瓜。

平性食物则是指性质中庸,不含有过多的寒热成分,如大白菜、茭白、红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发性食物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

尽管一些人可能存在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过敏反应,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就是发性食物。

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与食物本身的温度无关。

而发性食物的概念更多的是基于传统饮食习惯和经验总结而来,缺乏科学的临床证据支持。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发性食物的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湿疹、口腔溃疡等问题的人群来说,通过避免或减少摄入发性食物,可能能改善他们的症状。

此外,在中医食疗中,发性食物还被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如火热症、湿热症、痰湿症等。

总的来说,发性食物是一种传统的概念,它主要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总结而来。

在现代医学中,尽管对发性食物的概念存在较大争议,但对某些人来说,避免或减少摄入发性食物可能有助于改善某些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中医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

那“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但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刘喜明主任医师介绍。

1.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卤制品、油炸物等。

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2.动风发物——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蘑菇等。

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3.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

如糯米、醪糟、米酒、大枣、肥肉、面食等。

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5.动血发物——多活血散血,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

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6.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等。

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易成为过敏源,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

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蒜极易引起炎症扩散,伤口难以愈合。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物品成分发物中如鸡、蛋类、猪头肉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这种异体蛋白就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

鱼、虾、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诱发皮肤病,如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发热等。

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对大米、小麦、玉米等都可产生过敏反应。

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理论牛肉、羊肉、公鸡、虾、螃蟹、无鳞鱼等肉类食品,及蔬菜中的韭菜、香菜、茴香、葱、姜等辛香发散之物。

但目前现代研究在这一领域上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吃了这些所谓发物是否一定会导致肿瘤的复发。

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日常吃的就是牛肉、羊肉,他们患了肿瘤怎么办?就不能沾肉了?所以关于“发物”的问题不是很有科学证据,应该说只要没有过敏反应,吃了没有不良反应,这些东西可以少吃。

只要控制一下吃的量,比如一个月只吃1、2次,每次少吃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
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

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二)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作品等。

急性肝炎,病人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膨胀满、纳差不食、小便黄赤,这是湿热重之象,应忌吃油腻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补燥热之品;肚腹胀气的病人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卵、骨髓等;好发疮痛、疖疔者,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凡肥腻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按照民间的经验,羊肉、猪头肉、猪蹄、鹅是大家公认的“发物”。

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往来寒热,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

关于鹅《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

”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应忌服。

猪蹄有发乳、托疮之效,但疮疡初起忌服。

(三)致病原因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

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

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

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致病特点一般有发热、发疮、上火、动风、生痰、胀气、便秘、腹泻以及诱发痼疾等。

像现代医学所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食入性食物过敏症的某些表现,如过敏性紫癜、皮炎、湿疹、肠炎、荨麻疹等,都包括在内。

注意事项当食物影响疾病的治疗,助邪伤正、添病益疾时要忌口。

如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疖、中风、头晕目眩等症症,不宜食用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鸡蛋等。

又如各种出血性疾病: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疮等病症,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

又如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豆类、薯类等。

当食物易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要忌口。

当进食食物的作用与药物产生的作用一致时,就会减弱、抵消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妨碍疾病的治疗。

如《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不无道理。

如食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枯梗等忌食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中医忌口侧重于此。

当食物对病后调整康复不利时要忌口。

大病初愈,消化力弱,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疾。

如鱼、虾、蟹、贝、椿芽、蘑菇以及某些禽畜肉、蛋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

又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后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油腻厚味之物。

发物优点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

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