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中“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文其做代词的用法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初中文言文其做副词的用法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其”字的用法(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口技》)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3、“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用法: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如果, 表假设的连词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人称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 的。” 例如: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我们)”“我(我们)的”或者 “你(你们)” “你(你们)的” 自己(自己的)。 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 说赵太后》)
四.用作副词,又分几种情况:
(四)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 乎?(《游褒禅山记》) (五)“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 译为“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六)加强感叹语气,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用作连词 (一)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 是……” 。 其然乎?其不然乎?(《祭十二郎文》) (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 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用作副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加强期望或劝告的语气,相当于“一 定”,“千万”。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二)表示商量,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三)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 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师说》)
其
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 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 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 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 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 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 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 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 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 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 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 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 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 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 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 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 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 ,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 与狼就离开了。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2、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3、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唐雎不辱使命》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大家一起来读下面的短文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
得饱其(4)口福。”狼 曰:“其(5)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
数詈君,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 无闻邪?其(8)畏
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
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
山记》 5、指示代词远指,那,那个,那些 例: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四、做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 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文言文“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译为“他(她、它)”“他(她、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④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第一人称代词。
译为“我”“自己”。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3.指示代词。
译为“那(些)”“这(些)”。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那中间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副词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岂”。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2.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不概”。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可”。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4.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如: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
其无知,悲不几时
精选课件
7
4.用作副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表示期望、劝告或祈使的语气,相当于“一定”,“千万”。
如: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孤家寡人
8
(《游褒禅山记》)
何其:多么 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⑴ 鲜乎!君其⑵有意, 叼其⑶一而啖之,得 饱其⑷口福。”狼曰: “其⑸如猛犬何?”狐 间于犬曰:“羊数詈言 ,其⑹言不堪入耳, 君乃无所怒,其⑺无 闻邪,其⑻畏主人邪 ?及其⑼嬉逐,愿为 一雪其⑽耻。君其⑾ 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⑿无辞乎 ?”护羊愈谨。狐与狼 遂去。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二)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 的。”
例如: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 自己(自己的)。
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1)(2)(3)(4)(5)句中的“其”均作领属性定语,
(1)译为“她的”,(2)(3)(4)(5)皆译为“他的”,
(6)(7)(8)句中的其均作兼语(6)(7)译作“他们”
,(8)译为“她们”。
精选课件
13
(二)代词的特殊用法—第三人称代词的活用。
(9)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10)诚知其如此,虽万事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二)表示商量,相当于“还是”。 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举例

高中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举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做代词(3、4、6、9、10)
• 1、用作第一人称,表领属,用在名词前,代人或 物,可译为“他的,它的等”。 • 2、可表直接指代意,相当于“他、它、它们等”。 • 如:“秦王恐其破璧。” 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作主语。 • 3、可活用为指代自身做第一人称。 •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我也后悔我自己给随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 的乐趣。
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 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如叼一只(羊) 吃吃,饱饱口福。” 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 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 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 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 是怕你的主人呢?等到哪一天它们追 逐嬉戏(于外)的时候,我也愿意为 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 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 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 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
(1)其:副词,表揣测语 气,“大概”、“可能” 的意思。 (2)其:连词,表假设, “如果”的意思。 (3)其:代词,“其中 的”。 (4)其:代词,“自己 的”。 (5)其:副词,表肯定语 气 (6)其:代词,“它的”。 (7)(8)其:连词,表选 择,“是……还是”。 (9)其:代词,“它”。 (10)其:代词,“这个”。 (11)其:副词,表祈使语 气,“一定”。 (12)其:副词,表反问,
“其”字的用法和意义总结
• 一、做副词。(1、5、11、12) • 1、表揣测,“大概”、“可能” 的意思。 • 如:“其真不知马也”。 • 2、表祈使,“一定”的意思。 • 如:“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3、表反问,“难道”的意思。 • 如:“其真无马邪”。
二、做连词(2、7)
• 1、表假设,“如果”的意思。 • 如:“其如是,孰能御之?”。 《孟子· 梁 惠王》 • 2、表选择,“是……还是”。 • 如:“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 文》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①古义:这里是“松动”。
• 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②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 ①古义:多少。
• ②今义:几何学。
六、文言句式
• 1、惟兄嫂是依 • 惟……是,宾语前置 •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 介词结构后置 •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 宾语前置 •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 • 省略句 • 5、吾又罢去 • 被动句
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世间,天下,名词
12、其: (本文中“其”的用法 比较典型,故另行总结)
其
• 1、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代词,她的 • 2、其后四年 • 代词,那 • 3、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 4、其信然邪? • 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 5、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连词,表选择
6、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其……其,固定格式, 表选择,是……还是 7、未可以为信也 省略句。“以”之后 省略宾语“之”
8、吾念,汝从于东 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9、何为而在吾侧也 宾语前置
10、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 状语后置
七、文学常识
•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 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 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 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 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 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 《师说》等。
•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 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中的“其”的用法
1、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c )
2、其后四年( d )
3、请归取其孥( b )
4、诚知其如此( c )
5、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e )
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k )(g )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 )
8、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 )
9、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g )
10、呜呼!其信然矣!
1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c )
1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 )
13、不克蒙其泽矣!( c )
1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e )
15、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 l )
16、又可冀其成立耶?( c )
17、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e )( c )
18、其然乎?其不然乎?( k )
19、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 d )
20、然后惟其所愿。
( c )
21、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2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 加强语气)
23、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加强语气)
24、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f )
25、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 )
26、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c )
27、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