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一、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概述在文言文中,虚词“其”是属于代词类的一个字。

它能够指示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或人,并起到连接作用,使上下文更加连贯。

虚词“其”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样,能够出现在主语、宾语、定语等不同成分之前,根据上下文的需要变换使用。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介绍文言文中“其”的常见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其”作为代词使用1. 代替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事物或人在很多情况下,“其”代指前文提到过的名词或动词短语,起到重复的作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演义》)这里,“其”就代替了前面提到过的“臣”,表示皇帝对臣子的尊重。

2. 表示某种属性或状态有时候,“其”可以表示被修饰名词或动词短语所具有的属性或状态。

例如:“建章立制,惩罚奢侈讲究节俭,喜好笃实。

”(《汉书》)这里,“其”表示的是节俭、笃实这样的品质。

3. 作为复合代词修饰名词“其”还可以与其他成分组合形成复合代词,一起修饰前面的名词或动词。

例如:“夫风雅士,世之辩仕也。

”(《二刻拍案惊奇》)这里,“世之辩仕”中的“之”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们”,而“其”则是修饰该复合代词。

三、“其”作为连词使用除了作为代词使用外,“其”也可以作为连词使用,用来连接上下文,表示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

1. 表示因果关系在一些文言文句子中,“其”常常用来表达因果关系。

例如:“穷者宋儿以吝啬称楚留香侠义事行损财助人。

“(《楚留香传奇》)这句话中,“因穷者吝啬”的原因,通过“以”的连接,“造成了助人行损财”的结果。

2. 表示所举例证有时候,“其”也可以用来引出例证,支持前面所提到的观点或论述。

例如:“曹过命郎午于彤堂之上饮,而不得管仲为驱也。

”(《战国策》)这句话中,“其”引出了“曹过命郎午不得为驱”的例证。

3. 用于复合句中在复合句中,“其”可以连接主句和从句,起到衔接的作用。

例如:“父母之年,正当养育子女之时。

”四、“其”使用注意事项1. 注意代词一致性在使用“其”时,要注意保持代词的一致性。

文言文“其”的用法

文言文“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译为“他(她、它)”“他(她、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④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第一人称代词。

译为“我”“自己”。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3.指示代词。

译为“那(些)”“这(些)”。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那中间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副词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岂”。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2.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不概”。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可”。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4.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虚词其的用法及例句一、虚词"其"的定义及常见用法在文言文中,虚词"其"是一种常用的指示代词,具有广泛的用法。

它可以作为形容词性或名词性的定语,用来修饰人或物;也可以作为动词的宾语,表示动作所及之处。

本文将详细介绍虚词"其"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并提供相应例句以加深理解。

二、作为名词性定语的例句1. "其人贤者"(《论衡·谗辞》)这个例句中,“其”作为一个名词性代词,修饰“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

2. "刺其司連吏於車前者四十馀人而去之"(《战国策·秦策三》)这个例句中,“其”修饰“司连吏”,表示该士兵所属的职位。

类似地,在其他情况下,“其”也可以修饰其他名词,表示属性关系。

三、作为形容定语的例句1. "恶卢壮以杀伯服?”(《左传·荀公五年》)这个例句中,“卢壮”的意思是勇猛、强壮。

其中,“其”作为形容代词,修饰了“卢壮”。

2. "蒐卉仞其蓼"(《诗经·采薇》)这个例句中,“其”修饰了“仞”,表示这个高度的大小。

四、作为动词宾语的例句1. "喜多辨以让天子,卒身不能用者三舍之"(《左传·庄公二十五年》)这个例句中,“其”作为动词宾语,表示距离甚远的意思。

2. "与人布糟粕於近者,去之斯无益也"(《论衡·变匿》)这个例句中,“其”也作为动词宾语出现,表示方向或范围。

五、总结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虚词"其"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

作为名词性定语时,它修饰人或物;作为形容性定语时,它描述特征和属性;而作为动词的宾语时,它表示方向或范围。

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应注意上下文,并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理解并使用虚词"其"。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多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句,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虚词其的用法和例句

高中文言文虚词其的用法和例句

高中文言文虚词其的用法和例句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

”(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

(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他:她们的。

)2、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

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

(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其:我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

(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

(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

(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其: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

(其:那。

)②怀其璧。

(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

)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其:一说如果。

)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

(其:那样。

)7、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

(此其:这种。

此、其同义连用。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文中其作为生僻含义的用法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例: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屈原·涉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屈原·离骚》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

——《诗·邶风》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

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

——《诗.小雅.庭燎》文言文中其作为连词的用法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②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文言文中其作为副词的用法1.其,岂(岂)也。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④其为死君乎?——《左传·肴之战》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战国策·魏策四》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抚之。

(其: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

)——《与妻书》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 个”“这些”。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总结“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
“其”的用法:(二)用作副词
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三.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四.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①吾其还也。 (《烛之武 退秦师》)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的用法:(四)用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总结“其”的用法: (四)用作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可不译。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A
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
之谓也。
B
D
A B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 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 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 间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 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 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 其⑩耻。君其⑾许之!”犬笑曰: “欲加之罪,其⑿无辞乎?”护羊愈 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 逞,悻悻离去了。
小结: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常见的的介词有: 由于、通过、经过、随着、为了、对于、当、在、 从、对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 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语序不当——多层定语顺序不当
☆花园里的那朵盛开着的美丽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他是我校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 教师。
小结: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 (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 (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 (名词性短语(什么)

古文中其的用法及例句

古文中其的用法及例句

古文中其的用法及例句古文中"其"的用法及例句一、"其"的基本含义和词性在古代汉语中,"其"是一种常用的代词,表示指示或关系。

它可以作为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多种词性出现。

在古文中,"其"常常用来引导一个修饰性成分或补充说明。

二、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的例句1.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如夫大块也者,脂肪滑糙其上。

”这句话描述了肉类表面的特征,其中的 "其上" 修饰了前面提到的 "大块"。

2. 《庄子·大宗师》:“盘石之下非甄圃也,独立不危者未之有也。

”在这个例子中,“盘石”被"非甄圃也”和“独立不危者未之有也” 进行限定和解释。

三、作为代词引导同位语从句的例句1. 《红楼梦·第五回》:"尚内相主事当早云住。

臣等惟恐效颦效曦家训, 故特备奏." 这里的 "效颦效曦家训" 是古代皇帝的家规,而 "其" 引导了同位语从句 "当早云住" ,用来解释和限定前面提到的内容。

2. 《左传·庄公十一年》:"臣闻狗不祠之言,吾不与也。

" 这里的 "狗不祠之言" 表示某人对于社教制度不满,而 "其" 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吾不与也" 解释了前面所说的话。

四、作为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例句1. 《庄子·徐无鬼》:“存焉如渊。

”这里,“存”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深厚、深远。

"其如渊" 用来补充说明“存”的程度。

2.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林黛玉睁开眼,拿起脸盆问道:'谁折翠绿丝缎子㧟花?'姊妹们道:'是那人送来的。

'" 这个例子中,“拿起脸盆” 是动作,“其问道” 表示方式和状态。

文言文中其字的用法归纳总结

文言文中其字的用法归纳总结

文言文中其字的用法归纳总结一、文言文中其字的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殊的用词习惯。

其中,"其"字是常见且重要的一个字,在文言文中起到了多种作用。

下面将对它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1. "其"字作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在句子中, "其"字可以作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表示所指事物的所有者或与这个事物相关联。

例如,“君子以义自修己而后修人,以至于及天下之民”。

在这句话中, "己"和“人”分别属于君子,“己”表示自身,“人”表示他人,并通过"其"字与君子相关联。

2. "其"字作为动词副词性修饰成分在文言文中, "其"字还可以作为动词副词性修饰成分,用来修饰动作或状态的发生方式。

例如,“曷为孝悌之不忘也?”这句话中,“不忘”表示不忘记,而 "其不忘" 则强调了孝悌之行为的持续性和坚定性。

3. "其"字作为连词除了上述两种用法外, "其"字还可以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同类事物,并表示前后两者的相似性或对比关系。

例如,“酒肆之中,飘然独舞……以其丧乱非常。

”这句话中,“丧乱非常”与“酒肆之中”的对比衬托了其异常的状态。

二、文言文中其他常见用法除了"其"字之外,文言文还有许多常见的用法,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1. "兹""兹"字在文言文中多用于表示所在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此处”或“此地”。

例如,“兹事体大”,意思是此事关系重大。

2. "卜""卜"字在古代是用来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文言文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件事情会发生或不会发生。

例如,“卜舍火,则救焚;卜食盗贼,则辟堕焉。

”3. "若""若"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假设、将来或愿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其”字用法及其意义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

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

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

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

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

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

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

如: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

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

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

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

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

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

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

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

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

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

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

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
(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

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

“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

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

“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

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

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

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

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

“其”解释为“将要”。

(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

如: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

“其”相当于“如果”。

②句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古汉语中的“其”字可谓功能多多,你了解并能掌握吗?
下面是两则训练。

一、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⑵我持白璧一双,欲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鸿门宴》)
⑶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⑷场主积薪其中。

(《狼》)
⑸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⑹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对楚王问》)
⑺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

”(《战国策·楚策》)
⑻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
⑼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
说》)
⑽诸将以其故不亲附。

(《陈涉世家》)
⑾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⑿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

(《左传》)
⒀其济,君之灵也。

(《左传》)
⒁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⒃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去私》)
⒄诸君其筹之。

(《方腊起义》)
⒅我自来东,零雨其蒙。

(《诗经·东山》)
二、下面一段话用了12个“其”字,试翻译并分析“其”字的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⑴鲜乎!君其⑵有意,叼其⑶一而啖之,得饱其⑷口福。

”狼曰:“其⑸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⑹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⑺无闻邪,其⑻畏主人邪?及其⑼嬉
逐,愿为一雪其⑽耻。

君其⑾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⑿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参考答案:
一、⑴他,代寓公⑵他们,代“项王和亚父” ⑶他的,指项庄的⑷它,代麦场⑸第一人称代词,我的⑹意思是: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使我能够把我的话说完。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⑺意思是: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你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了。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⑻指示代词,那个⑼指示代词,这种⑽指示代词,这个⑾其中⑿意思是:将尽力拼命作战,没有二心。

将、将要⒀意思是:如果成功,那是由于你的威灵。

表假设,如果⒁表选择,是……还是⒂表反诘,难道⒃意思是:国家没有尉,大概由谁能够担当它?表测度,大概⒄意思是:诸位可要考虑这件事。

表期望,可要⒅助词,无义,可不译
二、⑴表测度,大概⑵表假设,如果⑶指示代词,其中⑷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⑸加强疑问语气,又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⑺⑻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⑼第三人称代词,它们⑽指示代词,那种⑾表期望、要求,可⑿表反问,难道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