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小论文
辛亥革命的论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个人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辛亥革命的论文

辛亥革命的论文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背景分析: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衰落、国家命运危机的时期,可以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景,探讨清朝的基本矛盾和内外因素。
2. 革命的动因:辛亥革命动因复杂,可以从清朝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3. 革命的过程:可以分析辛亥革命从各地爆发到全面胜利的整个过程,探讨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战略布局、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对比革命的胜利因素和失败因素。
4. 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国家主权和民主发展的启示。
5. 辛亥革命的评价: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客观评价。
分析革命的成果和进一步的不足之处,探讨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论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以探讨革命的历史背景、
动因、过程和影响。
同时,需要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进行深入思考和论证。
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怎么写

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怎么写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辛亥革命近代史论文篇一:《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丰碑》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哪些因素催生了辛亥革命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尤其是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中国的势力。
他们在华投资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提供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华利益竟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
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
在日、俄相斗之时,英国也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十几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次被追加,巧立名目,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中饱私囊,以致民怨沸腾。
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
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
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辛亥革命小论文

辛亥革命,伟大的起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对近代中国具有非凡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这场革命已经是必然会发生的,它体现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愿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振兴中华。
无数爱国人士投入其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了无数不平等的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的瓜分中国。
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签订《辛丑条约》后也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内外交困,在人民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清政府为了摆脱困境,在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在其中清政府删去了对皇权限制的条款,这本质上也是清政府为了继续其统治而发布的。
在其发布后,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激起了更大的人民矛盾。
事实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革命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
在那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起了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发生在1911年4月21日的广州起义,它是第一次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虽然起义没有成功,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意识,和爱国情怀。
1911年5月清政府正式发布“铁路国有”上谕,清政府借“国有”的名义把铁路的权利出卖给了帝国主义,这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愤慨和反抗。
5月13日,长沙市面就出现保路运动,第二天长沙发生万人游行请愿,18日,第一次衙门请愿爆发,在川汉线的宜昌到万县的铁路本已动工修筑,清政府迫令停工下令停工,引发宜昌商人、民众聚集与清政府斗争,清廷调集军队镇压,双方发生冲突,死伤20多人,这是保路运动的第一次流血事件。
辛亥革命—论文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学院姓名班级学号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内容提要: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资本主义扩张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外国的侵略和优秀思潮等共同作用,相互推动而诱发的一场革命。
他是中国封建与民主摩擦的必然产物,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辛亥革命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与促进历史之必然引言: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次偶然事件吗?辛亥革命的汹涌势头是那样随随便便就能开展了吗?凡事必有因,作为一场浩浩荡荡气势宏大的革命,纵先不讨论其成败,因为历史会给出答案用充满智慧善于洞察的双眼探寻歌名爆发之疑也必是一项非常重要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就用列举与联系的方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尽自己的知识来论证一代革命巨变正是大势所趋!正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他的功绩与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任何一件事情,一样的变化是很难推动一个局面的形成的。
所以,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总结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促使其产生的内在联系,而线索也是围绕“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趋势的必然”展开。
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历史趋势的必然,从宏观上说,它是国际与国内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以及中国资产阶级与资本积累提升与增加的产物。
首先,从国际局势入手,分析其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发时间为1911年,这一时期对于欧洲来说,早已不是东方“沉睡的时代”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转入应用的时代。
在经济上各国相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是议会制君主制或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等,而且也相继步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
同时,在南美、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划分也基本定性,于是资本就在世界范围运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经济的基础地位也推动了中国向辛亥革命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上文说到欧洲的两次工业革命已完成,那么作为殖民地的中国必然要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的原始积累。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篇一:《浅析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
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专政;民主;孙中山;成功;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894年初,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医学事业,面对中国的各种苦难,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这年,他拟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了改革的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
”这年六月他在天津没有得到李鸿章的借鉴,上书也没有被采纳。
为此说:“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1、民族矛盾加深1894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俄国占领东三省,不久,日俄利益发生冲突,由日俄瓜分东三省。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各项权益,加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妄图从精神上统治中国人民,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2、“新政”的失败1901年一月,清政府颁布所谓“整顿政事”的上谕,为了适应国内改革力量的强烈要求。
但是新政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一些名族资产阶级心怀不满,还有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到无可忍受,对清政府不抱任何幻想。
3、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篇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摘要: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经济思想;社会基础时光流转,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就近代中国经济来说,辛亥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晚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中国自进入封建专制社会以后,重农抑商和政府主导就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重农抑商是农业社会在经济思想上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导则是专制体制的题中之义。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
从1840年到1911年,即我们常说的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例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允许私人设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
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倡导振兴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试办银行章程》、《筹办矿物章程》、《铁路总表》、《奖励公司章程》等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法规;对私人业主按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与政府主导的经济传统在政策层面逐渐地为振兴工商、允许并鼓励私人自由发展实业的思想所代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逐渐发展。
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学生课题小论文7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信丰二中谭秋冬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第一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但是辛亥革命荏苒存在很大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所以在这方面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下,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怀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湖北新军第八营驻地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在熊秉坤的一声枪响后辛亥革命开始了。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埋葬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民族共和的新纪元。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的中国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制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它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次革命对亚洲的觉醒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伟大的列宁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的世界意义。
”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他的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革命精神,与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共同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的苦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和90年前相比,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从四分五列到强大统一,从战乱频繁到国泰民安,从一贫如洗到繁衍荣富强,从受人凌辱到扬眉吐气,新中国成产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壮丽前景清晰地展现在人民面前。
抚今思昔,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投身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尤其不能忘记祖国的近代史、现代史。
要善于从近代史、现代史上灿若群星的民族英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愈挫愈勇,再接再砺的坚强意志,最求真理、不断进取的赤子之心。
放眼世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可谓万志楷模,革命烈士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永
远值得弘扬和光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必然会遭到种种困难和挫折。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民族英雄的革命精神,坚持民族气节,树立民族自信心。
坚忍不拔齐心协力地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回顾过去,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不仅对辛亥革命的英雄们充满了敬意,我们还要继续发扬和学习革命前辈的英勇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要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振兴中华,创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宏图伟业,必须依靠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奋斗。
只要在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这个大目标上一致,不论属于哪一个党派团体,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不论抱有哪一种信仰,不论居住在何地,全体中华儿女都应携起手来,共同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