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概念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及其多样性指数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从基因、细胞、物种到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每一级生命实体都不止有一类,也就是说都具有多样性。
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又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差异性,包括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遗传的多样性发生在分子水平,并且与核酸的性质有关。
种内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以上水平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惊人的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另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研究也受到普遍重视。
此项研究对于在实践中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区域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表现在各个组织层次上的,是相互关联的,都具有其各自特点和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它们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们已经了解的程度和想象。
2、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措施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的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概念,所以,其研究内容也是极其多种多样的,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应从下列几方面考虑: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区域性的生物区系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或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物种受威胁的情况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通过对各个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区系研究,就应对物种受威胁的现况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编写和充实红皮书,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更是如此,以维护其生存,发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③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植物园、动物园(养殖场)网来完成。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它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它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丰富、栖息地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1.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起连锁反应,影响下一层级的物种的存在条件和数量分布,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2. 改善环境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存在可以有效改善环境。
比如,植物的种类丰富可以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微生物的种类丰富可以有效净化水体。
3. 保护基因资源生物多样性还包括了生物遗传多样性,这是生物种类独特的财富。
保护这些基因资源不仅可以让这些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长期保持,也有利于人类的农业、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人类活动产生了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城市化和土地开垦等问题,导致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
同时,人类环境破坏也使很多物种受到天然灾害的摧残,导致这些物种的死亡和灭绝。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社会的环保意识。
2. 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对重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其生存环境,防止物种的灭绝。
4.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对违规、非法无序开垦土地行为进行惩罚,减少环境破坏的行为。
结论: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而长期的过程。
我们必须积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保意识和管理力度。
尽我们所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环境。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概念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涵盖了从微观的基因组变异到宏观的生物群落组成的范围。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人类福祉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涉及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它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部的基因差异。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基因组,这将决定它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基因多样性对于物种的适应和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较高的基因多样性可以增强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使其更能应对环境变化和威胁。
2.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与其他物种相互依赖。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也可以提供食物、药物、纤维材料等重要的生物资源。
3.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描述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变化和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
较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提供一系列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等。
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生物多样性的几个重要方面:1. 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
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和生态位的分配,这些作用有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并且能够提供平衡的生态功能。
2. 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物、建筑材料等。
许多传统草药和医药品的原料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
此外,农作物和养殖业也依赖于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来提供食物和经济资源。
生物多样性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即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差异性。
它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之间遗传性状和基因型的差异。
生物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物种进化和适应性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可能导致基因库的丧失,进而使物种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界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参与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功能的维持。
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功能丧失,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程度。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特征,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生态功能的丧失,进而影响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很多生物提供我们所使用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此外,生物多样性也对人类的文化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最后,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它为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和数据。
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不断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将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
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才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
据估计,地球上现存800万到1000万个物种。
我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八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举足轻重。
如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省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
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但可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保证生物种群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要。
比如,野生动植物中还存在各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巨大的基因库。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各种亚类型599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目前尚无统计数据。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具有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它有如下特点: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上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
有:
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种类的多样性和彼此之间的互补性、生存和交互的复杂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未来的健康、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提供着多种形式的实质性收益,如水污染净化、灾害减灾、空气净化、医疗保健、新物种开发、禽兽经济、娱乐休闲等。
3. 生物多样性的危害: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其中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砍伐森林、改变植被分布、直接捕杀动物、环境污染等,因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未来的健康都受到了威胁。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要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保护和移植濒危物种,加强国家和社区对环境质量检查的监管,以及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等。
生物多样性概念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二、生物多样性(biolog icaldivers ity,biodiv ersit 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1、保护生物学概念四、简单说,保护生物学(Conser vatio n Biolog y )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所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生物有机体、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也包括生物的栖息地。
五、1、遗传多样性(geneti c divers ity)六、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物种多样性(Specie s Divers ity)指生物群落中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丰富性(或称丰富度)和异质性(或称均匀度,或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客观指标。
◎基因(等位基因)频率:指某一特定类型的等位基因,在群体内出现的概率。
它是基因多样性研究的基本参数。
◎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
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
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
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
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
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
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
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
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
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
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
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
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
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
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
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
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
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3.间接价值;
4.选择价值;
5.消极价值。
(3)
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
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
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
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
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
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
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
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
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
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
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
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
(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
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
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
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参考资料:(1),(2)百度论坛
(3)联合国环境署中相关材料
(4)中国食品产业网
(5)百度论坛
(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