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

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
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目录

摘要.................................IV 第一章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2)

1.1国内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2)

1.2云南省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3)

1.3古城镇衍生的民居客栈 (4)

第二章古城镇民居客栈比较分析 (4)

—一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 (4)

2.1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4)

2.2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的现实意义 (5)

2.3三地客源市场状况分析 (6)

2.4三地客栈营销方式及展望 (10)

第三章思考与建议 (11)

3.1自助化 (11)

3.2民族化与外来化 (12)

3.3持续化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

—以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

摘要

近年来,古城镇旅游不断升温,民居客栈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居民直接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民居客栈开始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民居客栈在大理、丽江、寺登街三地的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希望对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居客栈古城镇开发利用

Ancient town houses Inn Development Research

——the three board “dali lijiang sidengjie” as an example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been heating up in ancient cities and towns,residential areas inn has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as residents directly involved in tourism as a way of economic activity, residential inn began to be given a new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residential inn in Dali, Lijiang, Temple Street, receiv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places to do som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ope that their benefit.

Key words

residential inn,ancient urban,development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再加上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大大增加。根据马斯洛需要层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安全的低级需要后,就会追求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的满足,而外出旅游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并且他们不再只停留在简单的观光上,而讲求的是一种体验,出现了所谓的体验旅游形式。旅游者队伍的这些变化,导致了旅游者对住宿饭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住宿价格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和青少年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每晚100-200元以上的住宿费让他们望而生畏,而民居客栈低廉的价格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需要。据了解,目前民居客栈的价格大多都在10—100元之间。二是对住宿环境的要求。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外出旅游除了讲求享受外,也特别重视体验, 古城镇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往往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蕴涵独特而珍贵的古韵氛围,由于文化性、新奇感的需求,旅游者迫切希望能亲身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饮食,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因此在住宿方面希望能住得有特色,能更深的融入到旅游地之中去真正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民居客栈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不同时期旅游需求的变化造就不同时期旅游相关产业的滋生,客栈在现代的兴起亦非偶然,可以说客栈业的复兴顺应了时代对旅游发展的要求。

第一章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1.1国内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民居客栈在古城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民居客栈的经济效益,加上民居旅游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修民居、建民居如火如荼。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古城镇有200多个,潜在的具有这种资源可能性或者能开发古城镇旅游的同类项目还有1000多个,这说明民居客栈的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有一个大的扩展空间,特别是在湖南广西山西云南几个省份,由于古城镇开发相对较早,民居客栈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有的甚至达到了饱和状态。开展民居客栈使当地居民从中尝到了甜头,更激发了居民搞民居旅游民居客栈的热情,但是由于开发经营者对古城镇旅游发展理论、内涵、规划了解甚少,只考虑旅游带来的效益,存在着短期行为和盲目开发现象,客栈的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也较低,民居卫生和周围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一部分人投资建房或改造旧房,投资额较大,甚至贷款建设,对效益风险考虑不多,存在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一定的隐患。还有一些客栈主对客源市场了解肤浅,缺乏有效的市场促销手段和策略,等客上门者居多。另外,对于民居客栈如何在古城镇旅游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方面的深入研究也还很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地形象的建立,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在这样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不会对民居客栈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而只是对已有模型一再复制,忽视了对附属产品的更新与开发,也忽视了对客栈其他功能的开发及对客栈文化的发掘。

当前对于如何开发、经营和发展民居客栈,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

1.2云南省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目前云南省民居客栈还主要集中于滇西大理丽江古城一带,零星分布于其他仍在开发中的小镇中,利用率不高。云南真正意义上民居客栈的出现是在丽江古城,而古城内面向游客,服务于旅游的客栈,大量出现是在近几年的事。古城内第一家民居客栈开办于1995年,起初,客栈数目增长并不快。根据1998年12月24日的一次调查,当时古城内有11家民居客栈,总客房数为175间,总床位数为421个。此后,为缓解99′昆明世博会期间旅客大增的压力,当地政府动员有接待能力的古城居民在此期间开办家庭旅馆,并向他们提供一些优惠条件。至1999年8月3日,在县工商局注册的已达27家,总客房数364间,总床位数1048个。世博会后,丽江旅游业虽在2000年春节期间有短暂的徘徊,但总体上仍在快速发展, 除了这类大型活动常常带来剧增的游客外,2007年以前的休假制度也在客观上形成了每年三次的旅游高峰,此时,游客的数量往往是平日的好几倍。古城的民居客栈随之增长。据宋晓莲《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思考》中对2001年6月底的不完全调查,古城已有民居客栈66家,总客房数643间,总床位数1565个.近年来这个数量仍在飙升.而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快速发展也与丽江成辉映之势,然其虽具一定规模,还有待在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另外,作为大理近年新兴的又一古镇寺登街,倚仗宣传力度的进一步提升和WAF的硬件支持,其开发潜力同样巨大。三地客栈发展差距虽然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尚在开发中的旅游小镇来说更具优势,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目前云南省民居客栈业的发展应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寺登街三地为主,间接带动其他旅游小镇民居客栈的开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1.3古城镇衍生的民居客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城镇旅游逐渐兴起。随着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领导人到周庄考察旅游,古城镇旅游迎来了开发的热潮。古城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随着古城镇旅游的飞速发展,许多古城镇景区在旅游高峰期都出现了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大量投资兴建旅游接待设施,又会造成淡季旅游接待设施的更多闲置,致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同时,建造宾馆、酒店的造价很高,运营费用也不菲,客观上不可能以高峰期的游客量为标准修建足够多的宾馆、酒店。景区在获得可观旅游收入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住宿压力,而造价相对低廉的民居客栈恰到好处的缓解了这一压力,解决了高峰期住宿难的问题,弥补了旅游接待地房源旺季时的不足,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房产资源、人力资源。在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民居客栈的经济实惠也满足了我国广大工薪阶层的旅游消费需求,而这一部分的消费者在近年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民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会不断变化,它不仅仅是作为对宾馆酒店客房的补充,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服务方式而存在。民居客栈所在地怡人的景色、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客栈浓郁的地域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满足了渴望体验异地风情的游客的需求。

另外,民居客栈作为古城镇古村落中特有的住宿接待设施,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出现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这也是客栈在古城镇中蜂拥而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城镇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也使得民居客栈的发展更经得起推磨与考验。

第二章古城镇民居客栈比较分析

—一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

2.1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丽江古城客栈业自1997年起开始迅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规模和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数量上已趋于饱和,客栈的质量在三地中居于较成熟的位置,软硬件设施相对完善, 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相关理论也初具规模,在全国古城镇民居客栈经营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客栈类型多种多样,融合了当地的,外来的,乃至国外的许多客栈经营方式, 对后两者客栈经营有极大的启发借鉴作用.大理古城紧跟丽江步伐,居民祖屋自建客栈的比率正不断升高,居民投入旅游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 客栈经营已成为一部份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一些硬件设施上还明显不足,大多数只限于简单的吃住接待, 缺乏参与性强、特色性强的娱乐项目,游客没有真正达到休闲度假、淋漓尽致的全面体验异域风情的目的,还处于客栈的发展期。寺登街则更是近一两年来才开始发掘的一个古镇,位于通往剑川石宝山的岔道上,2001年被选入世界濒危建筑基金会,但2005年前几乎没有人关注。与以上两地一样,寺登街也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后,成为如今幸存在茶马古道上的唯一古集市,近年来基金会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寺登街进行了整修,2006年开始,关于寺登街的旅游宣传渐入正轨, 其硬件设施及经营状况固然不尽人意,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声名,客栈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寺登街目前只有两三家居民祖屋自建的客栈, 政府也在积极招商引资,极有可能成为继丽江,大理古城之后云南的第三个古镇品牌。

三地有着相似的历史作用及民族融居的历史,处于成熟阶段的丽江客栈业可以为后两个古镇客栈开发提供参考,同样也可以借鉴后者的一些优势因素,减小硬件及服务质量上的差距,共谋发展。

2.2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寺登街在投入旅游开发前都属于相对贫穷的民族地区,财政收入单一,以现在旅游发展已比较成熟的丽江古城为例,在1990年以前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到了1994年,旅游开发进入后,丽江地区经济才依靠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和70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281.2万人和16.36亿元,2005年则达到404.23万人和38.58亿元,该年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63.95%,而1994年时该比例仅为3.57%。大理也极为相似,旅游业占据经济主导的地位。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旅游的创收带来了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民居客栈作为一种居民直接参与的旅游经济活动业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同。从三地居民的角度来说,开办民居客栈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与其他投资相比,民居客栈投入小、回收快,且市场风险小、有保障。因而,与开店卖旅游商品相比,居民更愿意办客栈。同时,居民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经营方式。居民开办客栈、加入旅游业的过程,也是他们参与新的市场经济的过程。此外,游客是古城居民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住到家中的游客,更拉近了地处偏远的古城居民与外面世界的距离,有助于人们更快、更深地了解外面世界、外来文化。

从游客角度来说,到丽江古城的大部分游客都希望能住到最能体现纳西族文化特色、纳西人生活风貌的庭院里,在与主人同吃同住亲密接触中,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直接感受、触摸到丰富独特的纳西文化内涵。在消费上,与宾馆、酒店相比,民居客栈收费不高,这也正适合于来丽江的大多数旅游者。此外,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的文化含量、个性和特色,而安宁静谧、雅致休闲、文化氛围浓厚的纳西族庭院式客栈正能满足这个不断增长的旅游群体的需求.同样,到大理的游客也希望能够住宿到可以体验大理浓郁的白族风情和有着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的客栈里去感受古城的文化,大理良好的区位优势让大量去往滇西北的旅游者都会将大理纳入行程安排当中,这就为古城内民居客栈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同样是民族融居的地方,同样处于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两地民居客栈的发展自然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汲彼之长避己之短,充分发挥自身民族优势,打造地方特色的客栈品牌成为两地提高旅游经济水平的共通措施,总的来说,民居客栈作为三地居民直接参与旅游业的一种方式,不但对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居民参与旅游、关注旅游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三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古城中有形文化(民居等)、无形文化(民族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的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古城的民居客栈本身就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因而民居客栈可以也应该发展为三地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古城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2.3三地客源市场状况分析

通过对客栈区位、客源、竞争和客栈定位几个因素的分析,确定三地客栈需把握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市场方向。

2.3.1三地客栈区位

基于古城镇特殊的旅游性质,区位因素对客栈经营状况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旅游地住宿设施来说要小,但同样是民居客栈经营者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区位条件好的客栈往往会更具优势。

民居客栈一般集中于人流量较为集中的中心广场向外辐射的一公里范围内,如丽江古城的民居客栈在四方街附近较为集中,这也沿袭了旅马店的布局传统.以四方街中心为辐射点,古城几个主干道上都设有客栈,并且依照丽江老城的房屋布局模式,顺水入逆水出,古城中客栈大多沿河布局,即满足了游客对于小桥流水人家住宅的心理体验,也符合传统纳西民居的布局。大理古城客栈也主要在洋人街一带集中分布,或靠近古城主干道或靠近旅游景区景点,都是为了争取更多潜在的客源市场。筹划中的寺登街比邻石宝山,游玩石宝山后转入寺登街住宿的游客将增多,在旅游开发初期应抓住这一区位优势所能带来的客源,加强在这一线上的宣传力度。

2.3.2三地客栈客源市场分析

市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而狭义的旅游市场就是指旅游客源市场,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和旅游购买权利.本文以第一要素旅游者为分析对象,对三地客栈客源市场作一个简单划分:

按照地区划分,丽江和大理古城的旅游者主要来源于上海、北京、湖南、四川等地和本省滇中一带,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高,闲暇时间的安排以出外旅游为主,人们也较容易接受新的旅游观念,特别是对于古镇旅游情有独钟,丽江和大理古城的集中分布更是让他们趋之若鹜,在古城中入住客栈也成为绝大部分游客的必有安排。另外,外国游客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一度成为国内许多古城镇的最先进入者,像大理洋人街和阳朔西街就是因外国游客的大量涌入而闻名。丽江四方街一带酒吧也多以外国旅游者为主要客源,他们同样喜欢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客栈居住,共同组成了古城客栈客源的两大部分。寺登街目前的客源还仅是石宝山分流的极少部分或是慕名直接到访的游客,客栈利用不充分,但随着旅游宣传的深入,客栈数量增加,其预计游客来源也与上述两地相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似。

按照职业划分,随着修学旅游和毕业旅游在国内的发展,青年学生越来越多的投身到了旅游活动中来,而偏于一方世外的古城镇毫无悬念的吸引住了充满浪漫幻想的年轻人,虽然这一部分游客能支付的旅游花费相对较低,但却是客栈不可小觑的客源市场,因为客栈的价格定位一般就是在这类旅游者所能承担的价格上有所浮动。另一类大的客源是城市白领,这类人群虽然能够接受较高的旅游花销,却也对民居客栈情有独钟,客栈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整日在写字楼间奔忙的白领感觉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白领人群同时又为古城镇注入了小资情调的新鲜魅力,像丽江古城就曾被称为小资胜地,足见这一类型的旅游者所占分额。

按照另外一种没有明确定位的分法来看,背包族,情侣和已婚无子女的家庭也是大理和丽江古城的主要客源市场,约占其三分之二的比例,其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背包族包括了许多类型的旅游者,其用于旅游的可支配收入不尽相同,但大都无一例外的会选择入住客栈,这也是背包族这一旅游群体的特点。情侣和已婚无子女家庭因为家庭负担小,闲暇时间也多,出外旅游机率大,选择古城镇旅游的比率与选择其他旅游地的比率要高,入住客栈套间的比率更大。从这种分法看,民居客栈的目标市场还应放在寻找合适的休闲度假场所、对价格敏感、有体验异地文化需求的背包旅游者、散客、情侣和无子女家庭旅游者群体上。

总之,民居客栈的经营是否成功与客栈客源市场密切相关,对客源的分析有助于客栈更好的找准目标,把握客源市场的心理消费情况,对客栈的装修布局及成本投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对客栈的定位上也能提供绝对的参考意见.

2.3.3三地客栈竞争与合作

只要存在市场就会存在竞争。作为市场主导者的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的随意性强,需求更新快,客栈又是一种可代替性很高的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而难于推新,加上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旅游旺季游客对客栈的选择余地会相对较小,以能入住为基准,但在淡季,特色新颖的客栈就明显显现出其竞争优势,虽然古城镇淡旺季区分较其他旅游景区来说相对不明晰,属于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情况,但国内实行较统一的休假制度所形成的小规模旅游潮还是会造成古城镇客栈一段时期的供应紧张,客栈爆满,而在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淡季却留有空房,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大理丽江的古城镇旅游来说,淡季对住客的竞争是客栈竞争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把握好淡季客源是客栈发挥协调竞争能力的关键。淡季往往会出现某一客栈爆满还有游客超额预定而另外一些客栈却门庭冷落的现象,导致超额预定不能实现而其他客栈空房也只能闲置;或是打价格战,恶性循环。笔者认为针对丽江大理古城旅游的实际情况应该形成一个规范的客栈管理体系,特别是针对淡季价格的浮动应该有明确限制,防止恶性竞争,客栈之间应有一个竭诚的交流,找寻经营理念服务特色相似的客栈互动合作,做到在客栈间转移过剩住客而又不至影响客栈形象,促进共同发展,互赢共利。

另外,三地存在的三种客栈经营类型也间接的促成了客栈市场的竞争。目前,三地民居客栈经营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当地居民利用租屋自建,自己经营;还有一种是租居民房屋改建成客栈;另一种是完全重建,即仿民居客栈。在丽江,第一种客栈经营类型的比例正逐渐减少,而第二第三种客栈经营类型呈继续增长趋势, 2007年,丽江客栈主中外地与本地客栈主的比例甚至达到了5:2,丽江居民自己经营客栈的情况不是很好,相反外地经营者却能把握好经营状态,因为在分享旅游经验的时候外地客栈主与游客往往能达成共识,而且外地客栈主也会根据自身的旅游经验去管理客栈,从而满足客人的实际需求。大理古城居民自主经营客栈的比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大理本土文化中居民安土重迁的一面有关,寺登街也是居民自主经营客栈的情况较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游客进入量还少,没有形成规模,暂时不存在住宿压力,现有的几家客栈已能满足其住宿需求。针对这种客栈主之间的竞争,笔者认为应该以加强客栈主的交流为主,交流经营理念,本地客栈主吸取外来文化的“游客文化”而外地客栈主加强客栈基于当地民族文化的构建,这样两者才都能在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古城镇旅游中获得成功。

2.3.4三地客栈定位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推陈出新,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成为客栈经营的决胜的关键,而这些因素的考虑最终归结到客栈的定位问题上,客栈的定位包括上文提到的区位选择、客源定位等方面的因素还包括了价位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这一点除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控制指导下制定外,也要结合客栈自身能力及成本估算等方面来确定客栈等级,完成客栈定位。本文所述的客栈定位是指通过市场分析,对客栈的基本价值量有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一个清晰的估算和认识,最终确定客栈房间的价格区间。

价格是调节市场需求诱导市场消费的重要手段,定价是否合理,对客栈经营将起到强化或削弱的作用.客栈的定价以客栈成本投入和政府相关规定为基准,结合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状况和利润目标决定现实价格。目前大理丽江古城客栈的价位一般在40—130之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较低价位的房价会呈现增长趋势,100元左右的房价基本保持稳定并会有一定的降低幅度,130元以上的房间需求会有增幅但不会太大,客栈经营者应该看清这一形势,控制经营初期的投资额,规划在客栈的开发利用上表现得更为成熟。

2.4三地客栈营销方式及展望

传统的客栈宣传局限于口口相传的渠道,等客上门,缺乏主动。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网络制作简单的客栈宣传广告和网页已不是难事,如何将网络宣传客栈的效果做到最佳是现代客栈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网络市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客源市场,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客栈营销方式,客栈网上预定已具规模,但大都难以突破销售瓶颈,网页制作和网络广告的宣传风格单一,没有特色,建议多加入一些客栈的视频资料和收集的住客反馈信息,并突出对客栈特色项目的宣传。

另外,寻求政府支持,与旅行社旅游公司加强联系也是现代客栈对外宣传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旅行社所能带来的旅游团对于客栈主来说无疑是一剂缓和良药,在淡季不至门庭冷淡而旺季也能做到有的放矢,还能通过旅行社对外宣传。入住客栈的旅行团人员同样也是一个潜在的宣传团体,这样潜在的宣传市场也应积极把握。寻求政府扶持则需要客栈主们的共同努力,如争取与政府部门协商互动,政府部门推出倾斜性政策,如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或政府补贴,鼓励开办民居客栈,帮助完善客栈的内部接待设施;又如统筹协调好各个机关部门,简化客栈的开办申请手续等。最后,政府眼光前瞻,做好区位环境、周边环境的规划开发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请建筑专家、美学专家设计符合本地特色的建筑标准,保证环境的和谐,这些都能为客栈经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一部分的考虑因存在许多主客观上的可能而相对较难控制。还有一种是在客栈与客栈之间营销,选择硬件及服务特色类似的客栈作为合作伙伴,相互之间转移客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在保持客栈自身入住率的同时也间接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

第三章思考与建议

目前我国民居客栈大部分还停留在开发初期的阶段,建筑外古内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跟风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复制品,客栈开发既缺乏新意也缺乏古意。大理、丽江等地的情形虽然相对较好一些,也还是存在客栈风格单一化的问题,停滞在机械复制环节,不能满足旅游者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结合三地客栈实际情况和国内民居客栈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三地客栈应朝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3.1 自助化

笔者认为借鉴比较成功的青年旅舍在国内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借鉴符合云南客栈发展特色的民族地区经营管理模式,对提升三地民居客栈的发展高度,从而间接的提升三地旅游发展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年旅舍在民族地区的经营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首先,青年旅舍是本着一种入乡随俗的理念打开中国市场的,在多次实践中更加固了这一理念,已经能把经验应用到实际的经营中而游刃有余。注重古意的发挥而不搞外古内现的空架子,让游客觉得真正抛离现代钢筋水泥森林,进入到古色古香的小镇生活中去是中国青年旅舍经营者所持有的理念,这也是民居客栈经营者应该持有的理念。其次,青年旅舍提供的是一种很简单而又很实用的体验方式,自己洗衣,自己做饭,每家青年旅舍都有一个很大的公用厨房与操作台,各种锅碗瓢盆刀叉随意取用,厨房的四周是各种炉灶和若干个供住客们使用的大容量冰箱。你可把从菜场、超市买来的食物自己加工,既经济又卫生。服务以自助为主,备有洗衣机、自助餐厅,还有康乐室、公共活动室等,住客需要自己铺床叠被,少有服务员打扰,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而同时又享受生活在别处的乐趣。这种DIY即do it youself‘自己动手做’的形式正好契合了时下流行的体验式旅游。

历经了这些年的发展后,旅游者对于旅游本身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种在“到此一游”心理影响下,将一半钱花在路上,另一半花在住宿上的走马观花式的昂贵旅行,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质疑,人们开始寻找旅行本身的乐趣。很有那么一批人认识到旅游的最大收获在于游历过程中用心去对自然、环境、生活甚至于生命进行体验。也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本身的意境之美越来越注重通过旅游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受,而对于在此过程中人的生理需求则只要求有必要的物质保证即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一种在家之外的家庭生活方式,渴望真正的融入到旅游地的文化和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在别处的乐趣,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制造旅游中的惊喜,那些能为他们的惊喜制造条件的客栈自然成为首选,大理和丽江古城一些客栈配备了公共厨房,就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虽然大理和丽江已有提供这些自助服务的民居客栈,但毕竟还是少数,需要鼓励发展。除了借鉴以上的自助服务措施外,笔者认为在客栈房间的布置上也可让客人自己动手设计,房间内可以提供一些让客人能够带走的特色玩意,真正让游客感到身在古镇而如在家中的自由感。客栈还应安排一些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让住客在客栈中就能体会到古镇的文化精髓。

3.2民族化与外来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借用在民居客栈的发展上同样适用。三地有着相似的民族地域历史背景,发挥民族民居优势依然是三地未来客栈发展的根本,没有了民族性而与宾馆酒店相差无疑,自然也就少了吸引游客的本底,所以三地客栈主要坚持的依然是建立有民族民居文化特色客栈的理念。另外,笔者认为三地客栈发展在互相及向外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还应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深入发掘客栈乃至整个古城的文化精髓,取众家之长而博自身之彩,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打造自己的客栈文化,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已然出现了这种趋势。上文提到丽江被誉为小资胜地,说明白领文化在古城内的传播和影响之广,这样的特色在其他古城镇中鲜有,也就是丽江客栈需要发掘的潜力,在保持了客栈民居文化的基础上添加入了一丝小资情怀,制造一种处于热闹城市而又完全绝缘于紧张生活状态之外的氛围,给人一种庸懒的栖居感,抓住这种感觉的丽江客栈也一定能在客栈经营上取得大的进步。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虽然需要无条件的保护,一些外来文化的加入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些文化早已无法阻止的入侵了,关键的是如何控制外来文化进入当地文化的比例,做到了这一点,也就离真正的旅游和生活成一家的旅游文化理念不远了。与丽江的热闹相比,大理更多的是一种坐看云起的恬淡,一切作息正常得像从未被打扰过一样,这份平和不能被别的地方复制更不能自己去破坏它,而是要继续保持它。一个种着山茶的庭院,简单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而洋溢热情的三道茶,不添加太多杂质的东西,这才是大理民居客栈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大理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完全自我的特质,所以大理民居客栈需要寻求的也是这种一种“淡”的文化,寺登街在这方面体现的还不明显,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应该抓住这一点找出自己的特色。

3.3持续化

民居客栈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与当地生态环境的相通相容,在对生活垃圾,用水用电的处理上,真正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是现代普遍关注的问题。《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战略》中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概念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外来游客和旅游接待地区当地居民的需要,在旅游发展中维护公平,它是对各种资源的指导,以使人们在保护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和美学需要”。民居客栈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有天然的耦合关系。一方面,客栈根植于当地,其家庭建筑形式和外观风格沿袭传统民居特色,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融洽和谐,保证了当地旅游资源的本真自然和文化的完整性,并且实现了和谐的美学要求;另一方面,民居客栈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加强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文化交流,实现经济社会的需要,极大地减轻旅游景区的承载力,避免因建造专门的现代化旅游设施而破坏了景区的和谐,降低了各种现代文明对旅游区的污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地民居客栈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更民族化,自助化和持续化化的形式发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参考文献

[1]宋晓莲.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思考.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7.

[2]陈永华.试析宋代的旅馆业.杭州师范学院.2001,5.

[3]潘立勇主编.人文旅游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4]胡志毅.世俗的仪式:浙江民居之旅的多重阐释.2004,3.

[5]林轶.浅谈民居旅馆开发中传统居住文化的应用.桂林高等旅游专科学校院报.2003,10.

[6]严国泰编著.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8.

[7]黄玉理.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平遥古城为力.北京第二

外国语学院.2006,2.

[8]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2005,5.

[9]蔡东洲,于富业.论中国古代驿站和邮传对旅游业的影响.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5.

[10]马健.中国古代饭店业.威海职业学院.2003,5.

[11]于萍.中国青年旅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2007,5.

[12]叶全良.世界饭店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1.

[13]栾坤.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5,9.

[14]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html/60/n-1560.html.

丽江客栈的特色

丽江客栈的特色 丽江地处滇西北。地处青藏高原的南端,海拔2400米左右。旅游是丽江的支柱产业。作为以纳西族、彝族、白族和汉族主要聚集地的丽江,文化多元,民俗民风也是多不胜数。这就必定影响到建筑领域,也就是客栈建筑风格。所以丽江古城不论是客栈还是民居有一下显著特点。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所以丽江客栈参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这种布局,显得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纳西的建筑风格。 丽江现有的四千多家客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纯粹的纳西建筑风格,没有改动,完全复制了纳西的文化、民俗,典型的纳西民居式客栈。处在古城五一街和七一街的部分客栈就是这样。第二种是现代性的商务型的客栈。客栈设计和布局完全按照现代流行元素建造而成,充满动感和时代气息。第三种是纳西风格和现代元素结合的客栈。客栈把纳西的文化、习俗和现代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客栈既充满古朴的纳西风味,又不失现代的情调,是入住的游客游离于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之间,十分的惬意。比如地处五一街的丽江逸景湾客栈就是典型代表之作。

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是什么样的

[键入文字] 白族建筑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是什么样的 三房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由四栋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栋房屋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开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常以“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房一耳又称两向两房,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房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 1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指的就是当地建房取材的特点。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正是沿袭南诏时的建筑方式。大理白族民间俗语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恰好是千百年来,白族人适应环境,善于总结的真实写照。大理点苍山出产的大理石便是大理的建材特产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作用,自古以来就因晶莹细腻的石质和绚丽多姿的天然画面而蜚声海内外。大理石最早名为“点苍石”、“苍山玉”,又因多用来制作砚台、笔架、笔筒、镇纸等书房用品,故人们又称之为“文石”,至清代才统称“大理石”。大理石上天然美丽的花纹给白族民居增添了无数韵味,民间百姓也为上天赐予的这份礼物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 传说王母身边有一个专门织五彩云锦的仙女,叫玉女。一只领略过苍山洱海风光的凤凰飞到天宫里,把绮丽的风光讲给玉女听,玉女听得入了迷,她多想亲眼看一看那不曾见过的人间仙境呀。 机灵的凤凰给玉女出了个主意:“你只要对王母说,你要把苍山洱海的景色描摹下来带回天宫,作为织造云霞的图纸,她一定会答应你去的。”果然,王母答应了玉女的要求。于是,玉女驾着一片白云,由凤凰引路来到了苍山中和峰上。每天不是伴着洱海的碧波描摹苍山十九峰俏丽的山峦,就是披着苍山上的彩云俯视洱海中的点点白帆。 这天清晨,玉女和凤凰来到应乐峰下的隐仙溪旁梳洗,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人在一锤一凿地开挖石头。玉女呆住了,说:“凤凰,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人在受苦呢?”“玉女啊,这些人都是因为交不起国王的租税,只能采石过日子呢。” 玉女和凤凰正说着,却看见一个采石的年轻小伙子晕倒了。她们上前扶起小伙子,原来小伙子叫白郎,自小没了母亲,后母教唆父亲把他赶出家门,他只好到苍山上采石度日,又累又饿,就晕倒了。 玉女见白郎是个勤勤恳恳的好小伙子,就鼓起勇气,说愿意和白郎一起过日子,白郎喜出望外。他们成了亲,一起在应乐峰上开采石头。玉女走过的地方,普通的石头都变成了

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 巷道纵横,密如蛛网,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有致;苍山上流下来的汩汩泉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旁七拐八弯的巷道淙淙流淌, 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飞檐翘角的白墙青瓦楼房,整齐、庄重、轩昂、精致、大方。

它们都是白族传统的石墙土木结构建筑,精雕细刻,千姿百态,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 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 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

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 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 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成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和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丹青翰墨的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风民俗

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 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 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 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 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 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 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 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 皮)”。南诏王室及清平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 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民族民居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 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 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 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 “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 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 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 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 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 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 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 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 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 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_以桂林阳朔为例_谢雨萍

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3-0418-04 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 ──以桂林阳朔为例① 谢雨萍1,李肇荣2 (1.中南林学院,中国湖南株州 412000;2.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乡村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城市居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需求而出现。文章通过对阳朔乡村民居旅馆的的实地调查与了解,分析了其乡村民居旅馆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发与经营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民居旅馆;开发与经营;阳朔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民居旅游是以乡村民居为中心而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是乡村旅游开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居旅馆则是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城市居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需求而出现的。 民居旅馆是指居民将自己家庭多余的房间出租给游客,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的一种旅馆经营方式。目前的民居旅馆根据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民居旅馆和乡村民居旅馆。一般民居旅馆是指地处城镇,由当地城镇居民建设经营的旅馆。乡村民居旅馆是指地处乡村,有闲置接待能力的农户,通过向游客提供食宿等服务而获得一定收入的一种小型的接待设施。这类民居旅馆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据了解,价格大多都在10—100元之间。 阳朔县凭借其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及桂林市和阳朔县20多年旅游开发的基础,目前乡村旅游十分兴旺,由此带动了乡村民居旅馆的发展。笔者于2004年8月8—10日在桂林阳朔对乡村民居旅馆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间接触了当地旅游局的政府官员、民居旅馆的经营者、当地居民及部分游客。由于阳朔县城很小,骑自行车从县城中心出发,不出2—3分钟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乡村田园风光,因此本文探讨的乡村民居旅馆也包括了位于县城的民居旅馆。 1 阳朔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阳朔以“山青、水秀、峰奇、洞巧”而甲天下,更以优美绝伦的乡村田园风光著称于世。近年来,阳朔县根据中外游客的特点和客人的需求,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悄悄兴起的乡村旅游,就是其中之一。中外游客一到阳朔,即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探胜寻幽于山村古居之旁,进而入住当地农民家中,观察了解农民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与农民做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或与少数民族同歌、同舞、同欢乐,优雅休闲,其乐无穷,成了阳朔旅游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游客也由原来的“住桂林,游阳朔”转变为“住阳朔,游桂林”。据统计,2002年,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约为5,000多人,接待乡村旅游者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000万元。主要特色旅游项目有竹筏漂流、自行车游、洞穴探险、洗泥巴澡、参观古建筑、体验农家生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攀岩、乘热气球观光等,形成了多条专项乡村旅游线路,分布在阳朔镇、高田镇、兴坪镇、杨堤乡等,比较典型的是高田历村和兴坪渔村。乡村旅游者为阳朔的乡村民居旅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2 阳朔乡村民居旅馆发展概况 伴随着阳朔乡村旅游的发展,阳朔县的乡村民居旅馆也飞速发展起来。阳朔建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位于县城中心的西街,以其古朴、典雅、地方特色浓厚而闻名遐尔,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天堂,被誉为洋人街、地球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西街的房屋进行了保护性整治,恢复了阳朔明清时期桂北民居建筑风格,据统计,西街上的民居旅馆将近有30家。此外,阳朔农村中房屋亦古朴典雅,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最为著名的是曾有两位总统到过的兴坪渔村,高田的朗梓、龙潭,白沙的旧县等。而乡间朴实无华就地取材建造的泥瓦房、石头屋等也极具特色。阳朔民居旅馆自1996年就有经营,当时主要还是在阳朔县城的西街,后来才逐步向农村发展,主要分布在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到2002年,民居旅馆60多家,有床位2,000多张,从事餐饮的居民300多户。 3 阳朔乡村民居旅馆开发的特点 3.1 位置及建设特点 第25卷第3期2005年5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5,No.3 May.,2005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桂北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桂科攻0133009-1)资助。本文的数据由阳朔县旅游局莫志鸿业务股长提供,在 此表示感谢。 收稿日期:2005-02-10;修回日期:2005-03-10 DOI:10.15957/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 ki.j jdl.2005.03.030

各具特色的民居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闽”“粤” “奇葩”“营垒”“夯筑” “八卦”等词语的意义。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式,解决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疏通文意。 2.根据导语中的学习要求,画出两地民居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3.搜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并对民居的建材、外观、整体布局、内部结构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资料的整理。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将民居的特点整理成文。 教师: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一、感知“民居”的意义,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民居。 师:你知道“民居”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出示:民居的解释。 2.理解词语:安居乐业。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再解读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这个词语的解读感知民居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一个安定的家,才能够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3.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民居图片,感知各具特色的民居特点,导入新课。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民居。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两地民居的特点。 1.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本课介绍了哪里的民居?板书(客家民居,傣家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白族民居建筑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

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 格, 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

中国各地民居的地方特色

中国各地民居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 恬静舒适的北京四合院最具有北方住宅的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规整式住宅是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以采取中轴对称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是华北、东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四合院的走向一般是坐北向南,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厢房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办法建筑成。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安静的日子,享受着家庭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感觉。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已经出现。但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于清代时期(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筑,现在仍然在沿用。 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因地制宜、冬暖夏凉 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 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等多种,靠山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世界特色民居 一览

世界特色民居一览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887573.html,/118685880.html 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茅屋(民居)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珊瑚岛群,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茂密的雨林所覆盖。当地的居民以图腾划分部落和村庄,以母系血统划分家庭。一个家庭一个茅屋——茅屋就是他们的住宅,众多的茅屋整齐地排列成直线构成村庄,村庄中心是用于跳舞的空地,当然这些舞蹈都具有特殊的庆典和仪式意义。A形茅屋,高度可以达到25米,上半部装饰着抽象的图案,下半部用编织的草席做墙,后部逐渐倾斜到达地面,屋顶覆盖茂密的茅草。

美国北部黑脚族印第安人——圆锥形帐篷,顶端木棍呈放射状刺入天空 居住于美国北部大平原的黑脚族土著印第安人原本是一个以种植农业为主的部落,大约16世纪时开始习惯使用猎枪捕杀美洲野牛,从而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移动性极强的圆锥顶帐篷就是对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适应。这种帐篷使用木棍扎捆搭建成框架,表面覆盖野牛皮,搭建和拆卸、搬运都非常方便。圆锥的形状有利于抵御寒风,并且方便出烟。在圆锥的顶端木棍呈放射束状刺入天空,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有审美价值。黑脚族人在美洲土著居民中以英勇好战闻名,同时也是技艺非常高超的艺术家。他们用各种具有象征意义——通常是宗教意义——的颜色和图案装饰他们的帐篷外部,受到民俗学家和现代艺术家的称赞。 印尼婆罗洲萨丹脱拉亚人民居——马鞍形屋顶,高10米,北向,牛角挂柱子上 很少有住宅像萨丹—脱拉亚人的房屋这样予人深刻印象。他们从远古起就使用这样的住宅。萨丹—脱拉亚人居住在婆罗州南部的高地上,种植稻米,把稻米储藏在和一样形状、大小略小一些的谷仓里。它具有一个马鞍形的屋顶,大概有10米高,甚至更高,其形状象征着野水牛。他们一律朝向北面,按照等级高低排列,对面面对谷仓。屋顶用竹竿捆扎编织而成,上面覆盖茅草。内部房屋有几层,以厚木版作为地板。最下层是家畜栏,里面有水牛。这种沉重的结构用柱子和横梁支撑,前面的山墙上有丰富的装饰图案,主要为红、黑、白3色。水牛被作为圣牛祭献给上天,留下成排的牛角挂在柱子上,其多少标志着主人的身份地位。

白族民居的大理石之缘

张家花园的大理石之缘 张建春撰 中国因瓷器而得名,大理由石头而闻名于世界。 横断山脉星星点点的山峰横列如屏,从蓝色天空中俯看,白雪披鳞的大理苍山十九峰,酷似书法家笔下点染的山峰,故又名点苍山,苍山发育于二亿年前,别名又曰灵鹫山。 十九山峰下高山杜鹃南北横带成林,野生茶花争奇斗艳,山谷兰花幽香,翠鸟常鸣花谷,山崖横断,苍松亭亭玉立,十八溪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涌入洱海母亲湖,造就了大理名符其实的风花雪月大花园。 苍山雪冰川的尽头,马樱花的红色,紫色,高山杜鹃和龙胆花的花色,报春花的菊黄色,用花的生命本色造就了山基土下的汉白玉,用亿年造山运动的岩浆造就了世界的五彩奇石…大理石。 早在原始公社时的大理先辈用大理石造就了石器时代,大理石在点苍山穴居的时代用来打造精美的生活用器皿,青石用来打造生产工具石斧、石铲之类,就在人们寻找生产和生活器皿石头的时候,在两种石材的交接地带,意外的发现了带有天空五彩云霞,百鸟奇兽,江河湖海,奇花异草,杜鹃茶花森林的汉白玉和青石五彩尽染的奇石,它就是大理石。 大理石因珍贵稀少,而被用作古建筑的柱基,并雕饰鱼虫花鸟,作为大理白族民居廊柱的基石,用其美观的石质,

坚固的质地而在大理有一个别名叫础石。 点苍山峰峰有石,要看苍山蕴藏什么石头只看十八溪清澈的山泉水的鹅卵石就知道了,郭沫若先生有名句“苍山蕴风月,奇石吐云烟”,苍山大理石风情万种,包罗万象,有讲不完的故事,有看不尽的画图,因而全世界把酷似大理云纹的汉白玉演化石材统称为大理石。 白族的灶台板是大理石的,因为我们每天上学前都要吃在大理石上糅的面,这样看到在云海上江河中的糅情,口感更好,最主要是矿物通过大理合到面中而产生对食物的诱惑,所以大理人精明。 古城街巷的传角处,天才蒙蒙亮,二盆梨木碳火,一块清爽的大理石,花生辣醤,烤出大理白族的香味,每当一个夹馍饵块成饼之前,大理石板上的千般蹂躏总是最精彩的。 十年前,大理张家花园横空出世,2008年8月开辟成大理白族民居旅游景点,大理石随着八年磨砺的张家花园走进被称为“六合同春”的白族民居,加工成了础石柱基,雕刻成了大理白族人喜欢的大理石图案,画成了大理石屏画,那星星点的颜色被画面构巧成图,屏门,棂窗一概被大理石点染,天棚地面尽显奇石吐云烟之象,花园因大理石的大量应用,而成为大理白族民居云石博物馆。 进入张家花园的大门,门前横穿一条明清时候的大理石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 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 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 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 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门面根据受力特点和地方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基本呈拱形,门口往往是具有名族特色的窗格。 七.西南民居: 西南民居主要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典型住宅,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和造型两方面。由于地区环境十分潮湿闷热,房屋修缮和重建的次数较多,且注重通风和散热,故采用轻质材料作为建材,底层架空,且为及时排挤雨水而将屋顶坡度加大。典型的有杆栏式建筑。八.蒙古民居: 蒙古民居指草原上为了适应游牧民族放牧需要而形成的毡房,俗称“蒙古包”。主要特点是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携带,且由兽皮、毛毡等材料制作,有利于保温。 九.新疆民居: 新疆地区的传统民居称为“阿以旺”,常以土坯作原料,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屋顶,用以晾晒衣物和风干葡萄。建筑有伊斯兰风格,常出现拱券式的门斗和窗户。十.西藏民居: 西藏传统民居主要有碉楼和帐房两类。碉楼为石木结构,下部敦实,常用作饲养牲口的用房,上部供人居住,利于保暖。帐房分两种,冬帐由牦牛毛编织,夏帐由布料编织。

白族民居建文化初探

白族民居建筑文化初探 摘要: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民居建筑无论从选址、房屋格局、建筑构造和特有的建筑形式,还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都展示出了白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了白族悠久的建筑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映射出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关键词:白族民居;建筑特色;装饰艺术;构造;格局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文化的民族,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姿的民族风采,特别是白族的民居建筑,既与自然和谐发展,又融入了白族的特色文化,充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名族风格。对此,通过过导游的介绍、走访白族民居以及书本文献的阅读,对白族民居建筑作了初步的探析。 1 白族民居建筑的基本格局 白族民居是一个独立封闭式的住宅,多为二层楼房,主要由门楼、照壁、正房、左右厢房、耳房(正房的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和天井组成。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因此,一般以西房为正房,正房正对面砌有一堵照壁,照壁左前侧开有大门,房和照壁围成的院心称为天井。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正房厢房、门楼及照壁相互搭配、映衬、对比,使整个庭院显得富有层次。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和楼上楼下全部贯通的“走马串阁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坊一照壁”。 1.1“一正两耳”、“两房一耳” 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正两耳”、“两房一耳”式。“一正两耳”即一幢三开间的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两房一耳”式又称两向两坊,即由两坊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向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坊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1.2“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坊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

古镇居民客栈经营管理规范

关于古镇民居客栈经营管理规范化问题 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饭店管理) 年级:2010级 姓名:邓唯迪 学号:20100515335 指导老师:周刚杨渝红续嵩 引言: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和体验旅游的出现,民居客栈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在旅游业的作用开始不断突显。它不仅拥有能为大多数旅游者接受的价格,而且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和体验式的旅游需求,其自身的文化特色也使其成为了一种旅游吸引物,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和众多学者的关注,是目前旅游界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开办了民居客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客栈业开办的现状,以及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客栈的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客栈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城客栈经营管理发展 1、关于民居客栈文献综述:民居客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居客栈,国外一般有两种称谓,一种叫Guesthouse,另一种叫Bed Breakfast [1]。国内对民居客栈的称谓,多数称之为民居客栈,其它也有民居旅馆、农家旅馆、个体旅馆、青年旅馆等称谓,对于民居客栈的概念,在国内很混乱,人们处于不同的角度,称谓也是多种多样。最早有宗晓莲[2](2002)写过一篇“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中,称之为民居客栈。 先阐述客栈的起源:客栈、旅馆的产生是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出现应运而生

的。相传欧洲最早的住宿设施约始于古罗马时期[3] (另一说法是最早的饭店出现在古巴比伦王国)当时的旅店、客栈主要是在沿途由政府所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路行者的人数不断增多,官方又在沿路开设民办的客栈,更多的私人客栈(民居客栈)也因此发展起来,便分化为专门为邮政和政府官员服务的邮站和主要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客栈”两类。16世纪晚期,英国已有了6000家客栈[4] 在饭店业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和新型饭店时期等阶段,而其中客栈时期是经历时间最长的,在这一时期的客栈,经营规模小、设施简陋、声誉差,同时客栈业只是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 在国内,旅客、行商等出门在外投宿安顿之处,从中国商周到清末,有驿站、候馆、路室、传舍、逆馆、客栈、旅馆、旅店、旅舍等称谓,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方言习惯的不同,名称运用并不一致,如进入近代前后,直隶、山东称之为“店”,广东称为“寓”,金陵、吴门称为“行台”,而上海一带却普遍叫为客栈。然而,当西洋旅馆进入中国后,却翻译成了与旧时客栈可加区别的新通名,这在全国好像形成了一种格式,即,在北方多被称为“饭店”,在南方多被称为“酒店”。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许多古镇的个体旅馆,为体现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及一种怀旧与回归情结,更钟情于用“客栈”这一称谓。 古镇见习:现代民居客栈的功能性随着游客需求的日渐多样化,“看风景”的“眼睛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要,从最初的观光浏览到追求休闲体验式旅游,再上升到寻找另类感觉的个性化旅游,这是旅游的三个不同层次。在中国始于是1997年广东中“体验式旅游”旅推出的穿越罗布泊探险游而后,体验农家田园生活、探险漂流、入住民居客栈体验当地民间文化及民情风俗等旅游方式,当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响应。民居客栈适应旅游者的这一要求,由最初单纯的住宿功能逐步地向能满足游客追求一种探索、一种感受、一种心理上的彻底放松、一种休闲时光的享受等体验式旅游的方向发展,正如越来越多的游客所感悟到的:在游憩观光的时候,由表及里从“心眼”中领略到一点儿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