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

合集下载

古镇发展民宿可行性分析

古镇发展民宿可行性分析

古镇发展民宿可行性分析引言古镇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资源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成为古镇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将对古镇发展民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帮助古镇管理者做出决策。

市场前景1. 强大的旅游需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游客的涌入,他们对独特、舒适的住宿体验有着高需求。

2. 民宿的受欢迎程度:与传统酒店相比,民宿更具独特性,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住宿体验,这正符合现代旅游方式的发展趋势。

古镇发展民宿的优势1. 地域优势:古镇作为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游客、发展民宿的优势。

2. 文化特色: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民宿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3. 住宿需求:游客在古镇游玩时需要找到合适的住宿,发展民宿能够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为他们提供独特的体验。

挑战与解决方案1. 竞争激烈:随着古镇间民宿数量的增加,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解决方案是提升民宿的独特性,例如结合古镇文化特色设计民宿装修,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早餐等。

2. 保护历史文化:古镇作为历史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是重要任务。

解决方案是在发展民宿时要尊重历史文化,不破坏原汁原味的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古镇的干扰。

3. 法律法规:发展民宿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解决方案是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配合相关审批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风险与预防措施1. 自然灾害:古镇发展民宿时需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例如洪水、地震等。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地理位置较为安全的地区建设,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等。

2. 管理问题:民宿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与游客的沟通等。

经济效益1. 经济拉动效应:民宿的发展将带动古镇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增加游客停留时间:由于民宿提供更好的住宿体验和周边景点的便利性,游客停留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带来更多的消费。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兴起,古城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正在成为开发的热点。

然而,如何在保护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基本生存权益,不破坏自然和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不耗尽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

在古城镇的开发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该尊重和保护古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镇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因此,保护古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古城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体现文化特色。

其次,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古城镇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古城镇的开发中,可以考虑采用垂直建筑、地下空间利用、集约化开发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应该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

古城镇的开发需要满足人民对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开发不能仅仅为了赚钱而忽略人民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四,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古城镇的开发往往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周围环境,保障生态平衡,让古城镇的生态文明得到充分发挥。

综合以上几点原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规划管理。

在古城镇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管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开发工作。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

在古城镇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更加珍惜古城镇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镇。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作者:朱冬冬·奇创规划师点击: 1170针对国内旅游现状,旅游群体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旅游观光转型为旅游度假的模式,而中国民居在这个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民居的价值保留还是舍弃对于旅游开发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本文由人性化的引导下回归老屋的精神需求对旅游开发的尺度、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引言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由于中国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人文背景不同,各地民居多种多样,材料和结构更是不同。

民居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成为城市直接的景观资源,比如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等等。

在乡村,民居犹如开在山涧水畔的花朵,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它强调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

比如湖南的凤凰古城、江南水乡、北京的爨底下……民居可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传统民居的价值“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民居更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民大众的住所,是最直接地反映着各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及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也是最充分地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它与人文、民俗等密切而不可分。

因而也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最为尊贵,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贵宾的地方,各个房间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体现,但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非常理想的居住、生活空间。

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民居布局重视防晒通风,也注意防火,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所以出现了天井民居,以徽洲民居为例,其基本单元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者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也起着拔风的作用,有利于通风,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见天日,阳光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也起着拔风的作用,有利通风;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见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风水学说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的寓意。

古建筑在民宿中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在民宿中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在民宿中的保护与利用摘要:目前,我国仍然保存着许多古建筑,这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岁月的更迭,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征用改造,因此也面临着相关的保护和利用等问题。

而在我国民宿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古建筑的资源优势,将其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和景区内涵进行有效的体现,从而促进我国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民宿;保护;利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雨过建筑文化的强势入侵,一些新兴的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了传统民宿建筑。

古建筑在我国的岁月长河之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

对此,我们必须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有效的利用,使其在民宿建筑当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意义(一)古建筑保护的历史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一些古建筑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保护便已经遭到了损毁,这样让我们意识到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等方面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使我国的古建筑具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无比珍贵、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它往往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重要记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所以保护古建筑,同样也是在保护历史,这是为以后子孙后代在对历史进行探索时的重要依据和一笔珍贵的财富[1]。

(二)古建筑保护的文化意义通过有效的保护我国的古建筑,并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充分的了解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所能达到的技艺水平,同时也能对这座城市长久的文化沉淀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而如果对古建筑不加以保护和利用,会使后人无法了解古代的历史典故和美术工艺,虽然通过书籍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够直观和真实,缺少直接观看那种深切的艺术性和生动感。

二、古建筑的利用功能类型(一)社区服务对于近现代建筑,例如祠堂、会馆、书院等,可以将其作为社区书屋或者公益讲堂,在其中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古建筑发挥出自身的服务功能。

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探析

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探析

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探析作者:刘丰宁杨琳蕴陈凌燕郑佩钦江蔚莹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11期摘要:古镇是优秀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在形态上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孔庙、塔等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等,在文化上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的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开发古镇的旅游项目可以让人们最直观地贴近历史,深入感受其带来的魅力,研究古镇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加强对于古镇的保护,合理调配古建筑价值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对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沙湾古镇为研究主体,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当前沙湾古镇旅游资源的现有问题以及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研究,希望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其价值利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沙湾古镇中图分类号:K879.1;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古建筑现状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古建筑现状不容乐观,其存在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力、思维固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究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工程。

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

但人们对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往往认识不足,在对其进行开发时不注重保护其原有的价值,任其被风化侵蚀,导致对古建筑的破坏;人们不重视古建筑的保护,缺乏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全面的认识,使古建筑所有的价值意义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深入研究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从而使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就变得尤为重要。

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栾 坤(广西财经学院,南宁 530003)Ξ[摘要] 在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并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的今天,发展民居旅馆具有新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民居旅馆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居旅馆[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232(2005)03-0018-04 在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中,许多地区依据乡村特有的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及自然风貌,开发了特色乡村旅游。

目前,乡村旅游不仅在国际旅游中成为热门,国内也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时尚。

在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并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的今天,民居旅馆已蓬勃兴起并日益得到重视。

一、对乡村旅游、民居旅馆的理解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活动总和,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及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民居旅馆则是在有地理位置优势的景区附近的乡村或城镇中,一些住房面积大、独立房间多的居民或农户,将家中闲置的房间稍加整理,添置简单必备的设施出租给游客,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获得一定利润的一种小型旅游接待设施。

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旅游开发者就开始重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开发者和旅游者,目前乡村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随着越来越多已实现了温饱,正朝着小康乃至富裕方向奋进的中国城市居民来说,休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乡村旅游业在我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1999年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的节假日管理办法,每年增长了两个假期,形成了三个黄金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促成了一种爆发性旅游现象。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众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它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

建设古镇开发好处

建设古镇开发好处

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古镇综合反映了历史城镇旅游地各个方面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和文化品味,以其浓郁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情吸引着千万游客。

那么,建设古镇开发好处有哪些?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首先,它们是历史的遗存。

上述四类古镇,中国现在遗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都是先人留下来的。

其次,数量有限。

因为没有完整的统计,大体估计,全国古院上万、古村上千、古镇上百、古城上十,但是在历史上,全国22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是一个古城,现在留下来的也就10—20个。

第三,良莠不齐。

有的古城非常完整、非常有味道,古城体现了传统的文化风貌,展示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但多数古镇是新的和老的混在一起,甚至新的压倒了老的,老的呈现出残存状态。

所以很多古镇牌子打得很响,很多古村牌子也打得很响亮,但是大家去了之后一个普遍的感觉,失望,包括江浙六大古镇在内。

第四,消亡迅速。

对古村、古院、古城、古镇破坏最厉害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这28年工业化过程,这个时期破坏的程度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只是破坏了一些皮毛,28年工业化的发展破坏了机理,破坏了根本,现在这个破坏过程仍然在发展之中。

所以也就意味着,这四“古”,或者统一叫做古镇,现在消亡迅速。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

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合更新、智慧模块建筑、城市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区域环境研究和景观工程、特色酒店跨界组合运营规划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才及成功的案例。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探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共同追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长期幸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而古城镇开发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有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一、古城镇的意义与价值古城镇是指在封建时期及以前的城市和城镇,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古城镇形成了独特的城镇格局和建筑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成为一些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

古城镇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保护好古城镇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化智慧的继承与发扬,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古城镇开发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城镇的开发和保护已经成为困扰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许多古城镇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古城镇的建筑、文物等历史遗产面临破损、流失和污染等问题,许多古建筑被毁坏或改建,使其历史价值缩水,甚至失去魅力。

古城镇开发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问题。

古城镇的保护往往需要牵涉到文物、历史建筑等各种问题。

因此,对于古城镇的开发,如何保护好其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

目前,许多古城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过度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导致原有的文化和历史资产被破坏或流失,这使得古城镇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更加孤立无助,丧失了历史和文化的真正意义。

3. 环境问题。

古城镇的开发也会对其环境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面貌的改变,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

三、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的古城镇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友好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IV)第一章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2)1.1国内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2)1.2云南省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3)1.3古城镇衍生的民居客栈 (4)第二章古城镇民居客栈比较分析 (4)—一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 (4)2.1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4)2.2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的现实意义 (5)2.3三地客源市场状况分析 (6)2.4三地客栈营销方式及展望 (10)第三章思考与建议 (11)3.1自助化 (11)3.2民族化与外来化 (12)3.3持续化 (13)参考文献 (14)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古城镇民居客栈开发利用的意义—以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摘要近年来,古城镇旅游不断升温,民居客栈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居民直接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民居客栈开始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民居客栈在大理、丽江、寺登街三地的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希望对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居客栈古城镇开发利用Ancient town houses Inn Development Research——the three board “dali lijiang sidengjie” as an exampl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been heating up in ancient cities and towns,residential areas inn has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as residents directly involved in tourism as a way of economic activity, residential inn began to be given a new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residential inn in Dali, Lijiang, Temple Street, receiv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places to do som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ope that their benefit.Key wordsresidential inn,ancient urban,development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再加上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大大增加。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安全的低级需要后,就会追求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的满足,而外出旅游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并且他们不再只停留在简单的观光上,而讲求的是一种体验,出现了所谓的体验旅游形式。

旅游者队伍的这些变化,导致了旅游者对住宿饭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对住宿价格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和青少年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每晚100-200元以上的住宿费让他们望而生畏,而民居客栈低廉的价格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需要。

据了解,目前民居客栈的价格大多都在10—100元之间。

二是对住宿环境的要求。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外出旅游除了讲求享受外,也特别重视体验, 古城镇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往往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蕴涵独特而珍贵的古韵氛围,由于文化性、新奇感的需求,旅游者迫切希望能亲身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饮食,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因此在住宿方面希望能住得有特色,能更深的融入到旅游地之中去真正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民居客栈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不同时期旅游需求的变化造就不同时期旅游相关产业的滋生,客栈在现代的兴起亦非偶然,可以说客栈业的复兴顺应了时代对旅游发展的要求。

第一章民居客栈发展现状1.1国内民居客栈发展现状民居客栈在古城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民居客栈的经济效益,加上民居旅游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修民居、建民居如火如荼。

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古城镇有200多个,潜在的具有这种资源可能性或者能开发古城镇旅游的同类项目还有1000多个,这说明民居客栈的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有一个大的扩展空间,特别是在湖南广西山西云南几个省份,由于古城镇开发相对较早,民居客栈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有的甚至达到了饱和状态。

开展民居客栈使当地居民从中尝到了甜头,更激发了居民搞民居旅游民居客栈的热情,但是由于开发经营者对古城镇旅游发展理论、内涵、规划了解甚少,只考虑旅游带来的效益,存在着短期行为和盲目开发现象,客栈的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也较低,民居卫生和周围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

一部分人投资建房或改造旧房,投资额较大,甚至贷款建设,对效益风险考虑不多,存在一定的隐患。

还有一些客栈主对客源市场了解肤浅,缺乏有效的市场促销手段和策略,等客上门者居多。

另外,对于民居客栈如何在古城镇旅游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方面的深入研究也还很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地形象的建立,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并且在这样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不会对民居客栈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而只是对已有模型一再复制,忽视了对附属产品的更新与开发,也忽视了对客栈其他功能的开发及对客栈文化的发掘。

当前对于如何开发、经营和发展民居客栈,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

1.2云南省民居客栈发展现状目前云南省民居客栈还主要集中于滇西大理丽江古城一带,零星分布于其他仍在开发中的小镇中,利用率不高。

云南真正意义上民居客栈的出现是在丽江古城,而古城内面向游客,服务于旅游的客栈,大量出现是在近几年的事。

古城内第一家民居客栈开办于1995年,起初,客栈数目增长并不快。

根据1998年12月24日的一次调查,当时古城内有11家民居客栈,总客房数为175间,总床位数为421个。

此后,为缓解99′昆明世博会期间旅客大增的压力,当地政府动员有接待能力的古城居民在此期间开办家庭旅馆,并向他们提供一些优惠条件。

至1999年8月3日,在县工商局注册的已达27家,总客房数364间,总床位数1048个。

世博会后,丽江旅游业虽在2000年春节期间有短暂的徘徊,但总体上仍在快速发展, 除了这类大型活动常常带来剧增的游客外,2007年以前的休假制度也在客观上形成了每年三次的旅游高峰,此时,游客的数量往往是平日的好几倍。

古城的民居客栈随之增长。

据宋晓莲《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思考》中对2001年6月底的不完全调查,古城已有民居客栈66家,总客房数643间,总床位数1565个.近年来这个数量仍在飙升.而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快速发展也与丽江成辉映之势,然其虽具一定规模,还有待在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

另外,作为大理近年新兴的又一古镇寺登街,倚仗宣传力度的进一步提升和WAF的硬件支持,其开发潜力同样巨大。

三地客栈发展差距虽然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尚在开发中的旅游小镇来说更具优势,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目前云南省民居客栈业的发展应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寺登街三地为主,间接带动其他旅游小镇民居客栈的开发。

1.3古城镇衍生的民居客栈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城镇旅游逐渐兴起。

随着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领导人到周庄考察旅游,古城镇旅游迎来了开发的热潮。

古城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随着古城镇旅游的飞速发展,许多古城镇景区在旅游高峰期都出现了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

然而大量投资兴建旅游接待设施,又会造成淡季旅游接待设施的更多闲置,致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同时,建造宾馆、酒店的造价很高,运营费用也不菲,客观上不可能以高峰期的游客量为标准修建足够多的宾馆、酒店。

景区在获得可观旅游收入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住宿压力,而造价相对低廉的民居客栈恰到好处的缓解了这一压力,解决了高峰期住宿难的问题,弥补了旅游接待地房源旺季时的不足,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房产资源、人力资源。

在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民居客栈的经济实惠也满足了我国广大工薪阶层的旅游消费需求,而这一部分的消费者在近年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民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会不断变化,它不仅仅是作为对宾馆酒店客房的补充,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服务方式而存在。

民居客栈所在地怡人的景色、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客栈浓郁的地域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满足了渴望体验异地风情的游客的需求。

另外,民居客栈作为古城镇古村落中特有的住宿接待设施,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出现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这也是客栈在古城镇中蜂拥而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城镇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也使得民居客栈的发展更经得起推磨与考验。

第二章古城镇民居客栈比较分析—一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剑川寺登街为例2.1三地民居客栈发展现状丽江古城客栈业自1997年起开始迅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规模和数量上已趋于饱和,客栈的质量在三地中居于较成熟的位置,软硬件设施相对完善, 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相关理论也初具规模,在全国古城镇民居客栈经营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客栈类型多种多样,融合了当地的,外来的,乃至国外的许多客栈经营方式, 对后两者客栈经营有极大的启发借鉴作用.大理古城紧跟丽江步伐,居民祖屋自建客栈的比率正不断升高,居民投入旅游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 客栈经营已成为一部份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一些硬件设施上还明显不足,大多数只限于简单的吃住接待, 缺乏参与性强、特色性强的娱乐项目,游客没有真正达到休闲度假、淋漓尽致的全面体验异域风情的目的,还处于客栈的发展期。

寺登街则更是近一两年来才开始发掘的一个古镇,位于通往剑川石宝山的岔道上,2001年被选入世界濒危建筑基金会,但2005年前几乎没有人关注。

与以上两地一样,寺登街也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后,成为如今幸存在茶马古道上的唯一古集市,近年来基金会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寺登街进行了整修,2006年开始,关于寺登街的旅游宣传渐入正轨, 其硬件设施及经营状况固然不尽人意,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声名,客栈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