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手册(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V平t=V o t+at2/2=(V t+ V o) t /2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 o)/t 只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 t=V 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V平t=V o t+at2/2=(V t+V o) t /2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 t=V o-gt (g=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一、基本物理量长度:L,国际单位制为米(m)时间:T,国际单位制为秒(s)质量:M,国际单位制为千克(kg)电流强度:I,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热力学温度:θ,国际单位制为开尔文(K)物质量:n,国际单位制为摩尔(mol)光强度:I,国际单位制为坎德拉(cd)二、运动学1. 路程(S)S = vt其中,v为物体的速度,t为所需时间2. 位移(Δx)Δx = x₂ - x₁其中,x₁为初始位置,x₂为末位置3. 平均速度(v)v = Δx / Δt其中,Δx为位移,Δt为所需时间4. 瞬时速度(v)v = lim Δx / Δt其中,Δx为瞬时位移,Δt为瞬时时间,lim表示时间间隔无限趋近于0时的极限值5. 加速度(a)a = Δv / Δt其中,Δv为速度改变量,Δt为所需时间6. 速度-时间关系式v = v₀ + at其中,v₀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所需时间7. 位移-时间关系式x = v₀t + ¹/₂at²其中,v₀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所需时间8. 速度-位移关系式v² = v₀² + 2aΔx其中,v₀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Δx为位移9. 自由落体运动a = g = 9.8m/s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10. 抛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满足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三、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化,或者运动状态改变时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于其他物体的力与所受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合成若两个力F₁和F₂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作图法和三角函数法计算得到。
5. 摩擦力(f)f = 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docx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12F222F1 F2 COS F F2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F2 sin αθF1tg =F2 cosF1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 x=0F y=0推论: [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 M=FL(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N说明: a、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 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Vg(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万有引力 =向心力Mm 2V 2m 2( R h) m42Gmh) 2 2 ( R h)( R h)( RT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mg = GMmg = GR 2R 2c 、 第一宇宙速度V 2V=gR GM/Rmg = mRq 1 q 2 8、 力: F=K(适用条件 )r 29、 力: F=qE(F 与 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 力:( 1) 洛 力:磁 运 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手册(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手册(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物理国际单位制(7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公式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上面没有加括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由RUI 得U =IR =……”)。
● 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
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
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 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
● 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
● 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
用kg/m 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 3”。
● 注意g 的取值。
● 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
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
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
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常数精确值粗略值应用真空中光速 c=2.99792458×108m ▪s -13×108m ▪s -1标准引力加速度 g=9.80665m ▪s -29.8m ▪s -2, 10m ▪s -2万有引力常数 G=6.67259×10-11N ▪m 2▪kg -26.67×10-11N ▪m 2▪kg -2静电力常量 k=8.9880×109N ▪m 2▪C -29.0×109N ▪m 2▪C -2基本电荷e=1.6021733×10-19C1.60×10-19C电子静止质量 m e =9.1093897×10-31kg m e =9.1×10-31kg 电子电荷与质量之比 =1.75881962×1011C ▪kg -11.76×1011C ▪kg -1质子-电子质量比 =1836.152672471836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21367×1023mol -16.02×1023mol -1,摩尔气体常数 R=8.314472J ▪mol -1▪K -18.314J ▪mol -1▪K -1玻尔兹曼常数 k==1.3806504×10-23J ▪K -1 1.38×10-23J ▪K -1法拉第常数 F=N A e=9.648453399×104C ▪mol -1 9.65×104C ▪mol -1普朗克常数h=6.62606896×10-34J ▪s 6.626×10-34J ▪s里德伯常数R ∞=1.0973731568527×107m -11.10×107m -1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2212122F F F F COS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Φ=212sin cosF F F ,当090=θ时tan φ=12F F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 2-V o 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 平=(V t +V o )/24.末速度V t =V o +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V t 2)/2]1/26.位移s =V 平t =V o t+at 2/2=(V t +V o ) t /27.加速度a =(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 =aT 2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 ):m/s;加速度(a):m/s 2;末速度(V t ):m/s;时间(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 -V o )/t 只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 =gt 2/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 =V o t-gt 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m/s 2≈10m/s 2)3.有用推论V t 2-V o 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 =V o 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2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 vx = v 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 1 g t2 2
竖直分速度: vy= g t
Vy
tg =
Vo
V y = V otg
V o =V yctg
V=
2
Vo
V
2 y
V o = Vcos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 2Vo g
(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一 1 g t2 2
V t2 一 V o2 = 一 2 gS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
2R
V= R=2 f R=
T
Vt = Vo 一 g t ( S、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2
角速度: =
2f
tT
v2
向心加速度: a =
( 3 )独立性 (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V0+ a t
S = vo t + 1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2
(1) V t2 - V 02=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
V0 Vt s
V t/ 2 =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国际单位制(7个)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重要的物理常数
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物理量及其单位
物理公式
● 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 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
上面没有加括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由R
U
I =得U =IR =……”)。
● 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
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
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
●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
●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
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
液体)和“△kg/m3”。
●注意g的取值。
●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
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
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
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
常数精确值粗略值应用
真空中光速c=2.99792458×108m▪s-13×108m▪s-1
标准引力加速度g=9.80665m▪s-29.8m▪s-2, 10m▪s-2
万有引力常数G=6.67259×10-11N▪m2▪kg-2 6.67×10-11N▪m2▪kg-2
静电力常量k=8.9880×109N▪m2▪C-29.0×109N▪m2▪C-2
基本电荷e=1.6021733×10-19C 1.60×10-19C
电子静止质量m
e =9.1093897×10-31kg m
e
=9.1×10-31kg
电子电荷与质量之比
=1.75881962×1011C▪kg-1
1.76×1011C▪kg-1
质子-电子质量比
=1836.15267247
1836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21367×1023mol-1 6.02×1023mol-1,摩尔气体常数R=8.314472J▪mol-1▪K-18.314J▪mol-1▪K-1
玻尔兹曼常数
k==1.3806504×10-23J▪K-1
1.38×10-23J▪K-1
法拉第常数F=N
A
e=9.648453399×104C▪mol-19.65×104C▪mol-1普朗克常数h=6.62606896×10-34J▪s 6.626×10-34J▪s
里德伯常数R
∞
=1.0973731568527×107m-1 1.10×107m-1
求F 1、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2212122F F F F COS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
角: tg Φ=
212sin
cos
F F F ,
当0
90=θ时tan φ=
1
2F F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Φ F 2
F
F 1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