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2014

合集下载

猪的生物行为学特性

猪的生物行为学特性

猪的生物行为学特性一、猪的生物学特性1.致殖力强,世代间隔短猪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

小母猪I岁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

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阔外品种早3个月。

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可排卵12-20个,产仔数为10头左右。

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

猪的繁殖周期短,妊娠期为114天,仔猪哺乳28-35天,断乳后7-10天即可发情配种。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2胎,若缩短哺乳期,或对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2年5胎。

猪性成熟早,妊娠期短,生长发育快,因而世代间隔短。

如果从头胎中选择优良个体做种用,则世代间隔可缩短到1年1个世代。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国的许多地方猪种其有卓越的繁殖品质,表现为产仔多、母性强、繁殖利用年限长、性早熟和发情征状明显等,这一独特的优良繁殖性状.在将来进一步提高养猪水平时会显示出更猪由于胚胎生长期短,同胎中仔猪数又多,使得出生时发育不充足。

例如,头的比例大,四肢不健全,初生休重低,仅占成年体重的1%,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低。

猪出生后,为补偿胚胎期发育不足,生后2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I月龄的体重为初生体重的5-6倍,2月龄为I月龄的2-3倍。

断乳后到8月龄前,生长迅速.在满足营养需要的条件下,160-170日龄体龟可达到90-100 kg,相当于初生体重的90-100倍,而牛、马只有5-6倍。

生长初期骨骼生长强度大,以后生长重点转移到肌肉,最后强烈沉积脂肪。

脂肪是晚熟组织,猪于6月龄后在体内强烈沉积脂肪,表示生理早熟。

同时,猪利用饲料转化为体脂能力较强。

3.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是杂食动物,牙齿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当动物的复杂胃之问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够利用各种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各种加工副产品。

但猪不是什么食物都吃.而是有选择性的,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甜食。

家畜育种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家畜育种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疆农业大学姓名:***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学号:*********家畜育种学试题(2014年12月5日)一、名词解释: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畜牧业的动物遗传与遗传改良

畜牧业的动物遗传与遗传改良
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连锁定律、性连锁遗传等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 遗传标记:DNA标记、RNA标记、蛋白质标记等 遗传改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染色体和细胞分裂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主要方式,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无丝分裂:是一种快速的细胞分裂方式,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细胞,如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法律法规:相关法律 法规对动物遗传改良 的监管和限制,如欧 盟的转基因生物法规 等
食品安全和环境影响
遗传改良可能导致食物过敏和不耐 受
遗传改良可能增加抗生素耐药性和 环境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遗传改良可能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
遗传改良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 信任
社会和经济影响
克隆技术:通过细胞 核移植技术复制出相 同的个体或细胞群体, 实现遗传资源的保存 和复制。
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提高动物品种质 量、增加生产效益 、保护濒危物种等 。
面临的挑战:技术 难度、伦理道德问 题等。
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
基因组学:研 究动物基因组 的结构、功能
和进化
分子育种:利 用分子生物学 技术进行动物
伦理问题:转基因动物育种实践涉及伦理问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
动物遗传改良的 伦理和社会影响
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
动物福利:关注动 物的生理和心理健 康,提供适当的生 活环境和照顾
伦理问题:动物遗 传改良可能涉及到 的伦理问题,如基 因编辑、克隆等
社会影响:动物遗传 改良对社会、经济和 环境的影响,如食品 安全、生物多样性等

表观遗传学:家畜遗传育种的新挑战

表观遗传学:家畜遗传育种的新挑战

表观遗传学:家畜遗传育种的新挑战赵海谕;蓝贤勇;雷初朝;陈宏【摘要】表观遗传变异是在DNA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调控发生了可遗传性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基因功能甚至个体表型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目前,表观遗传学正渗透到家畜遗传育种领域,论文着重探讨了表观遗传学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所面临的新挑战.【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表观遗传学;家畜;遗传育种;DNA甲基化【作者】赵海谕;蓝贤勇;雷初朝;陈宏【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随着DNA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家畜遗传育种研究正经历着基因组时代的黄金时期[1-4]。

海量的遗传信息为家畜育种值的预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1,3-4],增加了准确性和可靠度,也极大地促进了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迅速发展。

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层出不穷,家畜遗传育种学家们将主要精力聚焦在了重要家畜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上[5-7],如:猪、牛、绵羊、山羊、鸡、鸭等,以争取进一步提高基因组选择和QTL定位的准确性[3,8-9]。

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个崭新而且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未能在家畜遗传育种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有效的应用,即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领域[10-13]。

为此,论文重点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及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表观遗传学是英文“Epigenetics”的中文翻译,在“Epigenetics”这个英文单词中,“Epi”源自于希腊语,表示“越过、超出、在…之外”之意[13-14]。

畜禽繁殖技术4(质量性状的遗传)

畜禽繁殖技术4(质量性状的遗传)

因能够抑制另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作用称为上位
作用。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
因称为下位基因。上位基因如果是显性,则只要有
一个上位基因即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上位基因是隐
性基因,则必须纯合时才能发挥作用。
• 例如,影响狗毛色的显性白皮基因(I)对显性黑皮 基因(B)有上位显性作用。在两对互作基因中, 其中一对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作用。称 为隐性上位作用 。
讨论
• 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 性状就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讨论
• 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 性状吗?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讨论
•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 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讨论
• 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 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
• 如牛的脑积水,软骨发育不全。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4 伴性性状
• 在性染色体上,除了有决定性别的基因 外,还携带着一些控制性状的基因。由性
染色体非同源部分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
状称为伴性性状,这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 有关。(色盲X)
• 迄今发现的伴性性状均属于质量性状, 利用伴性遗传的原理,可培育雌雄自别品
• (3)性状一般可以描述,而不是度量; • (4)遗传关系较简单,一般服从三大遗传
定律;
• (5)遗传效应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二、质量性状的类型
• 1 表征性状

动物许多外貌特征,诸如毛色、有无角、鸡的冠
型、皮肤颜色和蛋壳颜色等,均是典型的质量性状。

畜禽主要性状的遗传讲解

畜禽主要性状的遗传讲解
30
牛的毛色基本上可以分为红色、黑色、褐色、灰色、 白斑等类型
牛 的 毛 色 遗 传
牛的毛色基因主要包括鼠灰色基因A、褐色基因B、白 化基因C、白斑基因S、褐斑基因M、白色基因W等
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或肉乳兼用牛多 带有不同程度的白斑,例如:
荷斯坦奶牛:黑白花,花斑由ss决定,花斑 大小受修饰基因影响 海福特牛:毛色大部分为暗红,下肢及腹部 等白毛由SG决定,白面白头由SH控制
马的毛色基因较多,主要包括鼠灰色基因A、褐 色基因B、淡化基因D、扩散基因E等 A使毛纤维有两个色带,呈刺鼠毛型 aa是非刺鼠毛型,呈全褐色或全黑色 B是黑毛、bb是褐色毛 D不完全显性,dd淡化其它毛色 AB是骝毛 aabb为栗毛
E是显性黑,促使黑色素扩散
不同毛色基因互作,形成多姿多彩的毛色,例如: 白毛A_bbddee,黑毛aaBBDDEE,黄栗毛aabbDDee
阈性状的遗传
5
染色体上一段有 功能的DNA片段 基 因 DNA transcription RNA translation 表型性状 PROTEIN
6
P= G + E
表型 = 遗传 + 环境 家畜育种的目的
改变畜群的基因构成 改进畜群的目标性状
7
畜禽主要性状
1、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
3、阈 性 状
被毛为 白毛散生 有两种, 黄色或 在黑毛、 一种是 红褐色, 骝毛或栗 白化, 长毛及 毛中。有 毛和皮 四肢下 两种沙毛,肤均无 端毛与 一种沙毛 色素, 被毛同 终身不变,为隐性。 色,只 另一种随 另一种 是稍淡 年龄增加,是显性 白毛逐增,白色, 也称青毛 存在色 素
29
马 的 毛 色 遗 传
43

家畜育种学——精选推荐

家畜育种学——精选推荐

绪论家畜育种: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第一章1.品种:是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主要性状的遗传性相对一致和稳定、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畜类群。

2.品系:狭义的品系是指来源于同一头卓越公畜(系主)、具有与该公畜(系主)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

广义的品系是指具有独特优点、彼此间有一定亲缘关系、遗传上有相应的稳定性、育种上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群体。

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维持一定的异质性,因而有人称品系为小品种。

3.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来源相同。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④有一定的结构。

⑤有足够的数量。

⑥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4.品种的分类按改良程度划分1)地方品种(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第二章1.生长:指家畜经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家畜整体的体积及其重量都增长的过程。

即生长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同类细胞的增加或体积的增大的量变过程。

2.发育:指由受精卵分化出新的不同的组织器官,进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和机能的过程。

发育是生长的发展与转化,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又反过来促进生长并决定生长的发展与方向。

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

4.生长的计算与分析方法:(1)累积生长:对家畜的某次测定以前的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2)绝对生长:家畜某器官或组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量。

反应家畜在该时间内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G=W W T T 10 10--(3)相对生长:考虑家畜某器官或组织的测定起始值的作用而求得的生长速度可反应该测定时间段内的相对生长强度。

其计算公式为:R=(W1-W0)/W1*100%(4)分化生长:也称为相关生长或异速生长,是指家畜个别部分与整体相对生长间的相互关系。

家畜育种学13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家畜育种学13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 山羊
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
◆ 我国羊品种中,生态适应性特别良好的蒙古羊、 哈萨克羊和藏羊,以独特二毛裘皮闻名的滩羊, 繁殖力高、适于舍饲、羔皮品质优良的湖羊,皮 优良的中卫沙毛山羊,以及著名的辽宁绒山羊和 内蒙绒山羊等。
我国家禽品种资源
家禽: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
引言
➢1998年以来,农业部将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列 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以来,家畜品种资源保护提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高度。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畜牧法》,对畜禽遗传 资源保护利用作出了全面规定,明确了了 法律保障。
需求的足够应变能力。
二、家畜种质特性的评估
种质特性(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即遗传特性 (genetic characteristics),作为遗传资源的某一 种群所特有的、能稳定遗传的特性,是家畜品种的固 有属性。 种质特性的具体表现 · 表型特征 · 生长、胴体及产品品质特征 · 繁殖特性 · 适应性与抗性 · 解剖学及生理生化特性 · 特色性状及其相关基因
➢与此同时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也受到严重的威 胁,家畜品种、类群等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濒 临灭绝。
引言
由于为数不多的品种的良种化推广和杂交改良的普及, 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了当地固有畜禽品种,使地方畜 禽遗传资源日趋贫乏,遗传变异性愈来愈窄。 全球畜禽品种资源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2004 年,FAO估计全球有35%的家畜品种和63%的家禽品种面临 灭顶之灾,世界上畜禽品种以每周减少1-2个的速度消失, 其中灭绝速度最快的畜种是马、牛和猪。 欧美等国家在认识到畜禽资源的重要性之后,纷纷加强 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组织与管理,以及生物技术保种 的科学研究,并广泛实施了常规保种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口感等(Sellier, 1998)。
肉质性状的遗传力 肌内脂肪含量
性 状 平均值
0.30 0.30 0.30 pH值 滴水损失 肉色
肌内脂肪含量
嫩度评分
0.60
0.26
4、毛色 猪的主要毛色类型:野猪色、全黑、全红、全白、 多米 诺(Domino)黑斑及达尔马提亚(Dalmatian)花 斑,黑或红花斑、黑色带白点。
因此有:G
= A + D + I;P = A + D + I + E.
表型值 P = 育种值 A + 剩余值 E
其中,D 与 I 不具有可加性,合称为非加性效应。
遗传方差分解
由于群体遗传变异有三种类型,其遗传方差也可进而
分解为三种方差分量:
加性方差(VA):个体间加性效应差异导致的群体变异方差; 显性方差(VD):个体间显性效应差异导致的群体变异方差; 上位性方差(VI):上位性效应差异导致的群体变异方差。
物学意义或经济价值,其表现呈非连续型变异,与质
量性状类似,但是又不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般认 为这类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其遗传 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通常称这类 性状为阈性状(threshold trait)。


例如,家畜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表现为 发病或健康两个状态,单胎品种的产仔数表 现单胎、双胎和稀有的多胎等。
微效多基因与主效基因

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或微效基因(minor gene):
控制数量性状遗传的一系列效应微小的基因; 由于效应微小,难以根据表型将微效基因间区 别开来; 近年来,借助分子标记作图技术已经可以将控 制数量性状的各个基因位点标记在分子标记连锁图 上,并研究其基因的效应。

猪的毛色至少受7个基因位点控制
外貌特征的遗传
毛色 野生型
Olliver和Sellier(1982)对野生型的描述: 野生型毛色,与啮齿动物的刺鼠相似,以在黑 色背部毛发上有一黄色亚端部带纹为特征,而 且不同身体部位的颜色深度不一样。野猪的特 性在于初生时仔猪出现纵向条纹,这种条纹在 日后逐渐消失。
物质、消化性
加工因子 系水力、坚实性、 烹调损失、肉量、pH值、肌 肉糖原含量、导电性
感觉因子 肉色、形状、味道、 口感、大理石纹、嫩度、多汁性 卫生因子 微生物、贮藏环 境、残留和污染
肉质的定义
猪肉品质是指鲜肉中物理和化学特性的 综合体现,包括肉中各类物质的含量、与人
类有关的一些性状、安全性、营养性和人们
因此有:
VG = V A + VD + V I;
VP = VA + V D + V I + V E .
此时,VD +
VI 为非加性方差。
几组概念对照表
变异 variation 表型 phenotype 基因型 genetype 表型变异 phenotypic ~ 遗传变异 genetic ~ 效应值 value 表型值 phenotypic ~ 基因型值 genetypic ~ 加性效应 additive effect 显性效应 dominance effect 上位性效应 epitasis effect 环境 environme nt 环境变异 environme nt ~ 环境效应 environment effect 方差 variance 表型方差 phenotypic ~ 遗传方差 genetypic ~ 加性方差 additive ~ 显性方差 dominance ~ 上位性方差 epitasis ~ 环境方差 environme nt ~ 非加性 nonadditiv e
基因座位:
7对基因座控制毛色
A座位:控制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的分布位
置,野猪的鼠灰色(Agouti) 基因座对其他毛 色基因座呈上位关系 B座位:产生黑色素的种类 C座位:黑色素合成的数量和强度 D座位:淡花基因,控制色素表现程度 E座位:黑色素的扩展程度 I座位:白色 S座位:色素连续分布或不规则分布
外貌特性
毛色
全黑
英国大黑猪、法国加斯科尼猪、德国科恩沃尔猪
和伊比利亚猪的某些变种。全黑被毛是来自中国
和越南的大量地方品种内存在最为普遍的类型
外貌特性
毛色
全红
有三个代表品种:杜洛克、太姆华斯和明尼 苏达1号。我国云南大河猪也大多为红色, 另外, 曼格里察和Iberian 猪的一些类型, 地中海和非洲 本地猪以及源于Iberian(伊比利亚) 的美洲当 地品种, 毛色大多为红色。
主效基因/主基因(major gene):
控制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对或少数几 对效应明显的基因; 可以根据表型区分类别,并进行基因型推断。
数量性状遗传机制的发展

传统观点:
基于多基因假说认为数量性状均受微效、等效的微 效基因控制。
采用分子标记对基因效应的研究发现,数量性状:
可能是受微效基因控制; 也可能受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加上环境作用而 表现连续变异; 有时由少数主基因控制,但另外存在一些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的修饰作用。
外貌特性
毛色
“多米诺”黑斑
黑斑一般出现在白色背景上,但不定数量的 红毛可能混在白毛中间,直至形成全红背景。波 中猪、皮特兰、中欧和俄罗斯的一些地方品种中 都可以找到。它也分离形成了伊比利亚源的各种 地方种群。
外貌特性
毛色
黑色或红色花斑
斑块图案由主要位于头部和臀部的少量大 块黑色或红色斑块组成,在背脊上还可能有着 居中的斑块
此时基因型与环境间无互作效应,其中:
VP 为群体表型方差(phenotypic variance) (由性状资料计算); VG 为群体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方差,称为遗传方 差(genetic variance),也称为基因型方差; VE 为 环 境 因 素 所 引 起 的 变 异 方 差 , 称 为 环 境 方 差 (environ-ment variance) ; 无 互 作 时 为 机 误 方 差 (Ve, error variance).
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 、背膘厚、眼肌面
积、内脂率、腿臀比率、瘦肉率、肥肉率
肉质性状
肌肉颜色、系水力、pH值、肌内脂肪、营养物
质的含量、卫生状况等





猪育种者 ↓ 猪生产者 ↓ 屠宰者 ↓ 肉类加工者 ↓ 批发商/销售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
营养因子 蛋白质及其组成、
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
4 5 6
生产实际中出现异常毛色的分析
1、引进白猪(丹麦长白、大白):在纯繁中后代出现黑斑 分析:在 I 位点上有 IP 基因。 2、大白、长白♂黑猪♀F1应全白,但有时出现黑斑、黑 皮斑(蓝斑) 分析:可能与E位点有关,即大白、长白等在 E位点大多为EPEP型,形成黑皮斑。 3、杜♂长大♀— 应为白色,但有时出现红毛斑块或毛梢 红色 分析:①长大杂母猪不典型,至少在 I 位点上可能为 IP ,E位点可能为EP,此种基因型与杜洛克杂交后 代可能出现红毛。如红毛曼格利察猪的E位点基 因型就是E+/EP。 ②长大杂母猪不纯,可能本身就是杜长大。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特性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s)--由单基因或简 单的几对基因的互作影响的遗传性状,其变 异是不连续的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变异是连续的, 从最小到最大的范围内连续变动
质量性状—例子
鸡的冠形:玫瑰冠、胡桃冠、单 冠、豆冠; 猪的毛色:白色、黑色、红色、 蓝色(斑点)、花色 羽速:快羽、慢羽 羽毛形状:丝羽、片羽
E 为环境效应值(environment value),当无基因型与环境互 作 时 , E=e 为 随 机 误 差 (random error) 符 合 正 态 分 布 N(0,σ2)。
表型方差分量(variance component)
表型方差分量根据性状效应值分解可得:
VP = VG + VE
经济性状分类(猪)

繁殖性状
主要:总产仔数、断奶时仔猪数、断奶窝重 次要:初生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断奶个体重

生长肥育性状
达到经济成熟时的日龄
ADG
饲料利用率 活体背膘厚
出栏率% =
×100 年初或上年末存栏数
全年出栏数
饲料利用率 =
总增重
总饲料消耗
经济性状分类(猪)
胴体性状
对于状态过多的性状,是不宜作为阈性 状来处理的。例如,鸡的产蛋数、猪的窝产 仔数等。这一方面是由于状态过多的阈性状 分析太复杂;另一主要原因就是状态过多的 表型分布可近似地作为连续分布来处理。
质量、数量及阈性状的比较
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
1. 多基因假说(Multiple Factor Hypothesis)
隐性淡化
显性淡化 黧色 季节性黑斑 显性黑斑
W n, w n
W p, w p Br, br B s , bs Ps, ps
不同毛色杂交时的显隐性表现
显 1 2 3 性 隐 性 举 例
白色(约克夏、长白等) 暗灰(野猪) 黑色(大黑猪、汉普夏、 中国黑猪) 白肩带(汉普夏) 黑色六白(巴克夏、波中 猪) 棕色(杜洛克)
有色(黑、棕、斑色)长、大黑毛猪F1白毛 长、大杜(棕)F1白毛 黑、棕 棕、红(太姆华斯、 杜洛克)黑斑 (皮特兰) 黑色六白、红色 棕色(F2黑底红斑) 白色黑斑(皮特兰) F1红底黑斑点 (达尔马提亚斑点) 野猪巴克夏F1暗灰色 野猪色棕色F1复合毛色 黑猪杜F1黑色 桃源黑猪杜F1黑毛 汉杜F1白肩带 汉巴F1白肩带 巴杜(棕)F1黑色六白 杜皮F1红底小黑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