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意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第三章幼儿的注意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1、名词解释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它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在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

2、注意是人们任何实践活动都不能缺少的一种心理活动。

我们在清醒是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它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

3、注意对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1)注意对活动的意义:①注意是幼儿活动开展的保证;②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①注意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②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发展有重要意义。

凡是幼儿注意到的事物,幼儿对该事物的感知最清晰也最容易记住。

③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4、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克服困难。

5、案例分析: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并阐述老师如何组织教学。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①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②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

(2)无意注意占优势①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②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a.客观条件: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b.主观条件: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情绪和精神状态有关系的事物。

③教学措施(教学中怎样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a.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要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b.教师说话清楚,符合儿童特点,抑扬顿挫;c.恰当安排、布置教室环境,既避免繁杂干扰,又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d.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能够引起幼儿注意的因素;e.凡是不需要幼儿注意的对象,就不应该过于鲜艳、突出和多变。

第3章 注意

第3章 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一、两种研究范式: 追随作业 双耳分听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一) (二) (三) (四)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实验一) 刺激物的语义联系(实验二) 作业的相似性 作业的熟悉性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一
用双耳分听范式,让被试听3对词,如7-3 4-2 1-5.其中7.4.1, 依次呈现给左耳,3.2.5依次呈现给右耳。每对数字达到两 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队数字之间的间隔是0.5s。 要求被试按自己选定的顺序把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结果大 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如果要求被试按时间呈现的顺序报告数字,结果准确率降低, 间隔0.5s 是正确率20%;2s时正确率50%。 即物理特性惹人注意的占优势。
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只 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信 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的 信息。
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Anny…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追随耳 3 AUNT 4 DEAR 5 JANE
实验结果p124图结果的解释第一个字母出现之前之后的时间资源分配的策略?持久性倾向新异刺激?临时性意向当时注意的任务?对容量要求的评价分配的合理性?唤醒水平高低情绪状态anderson等1987的实验被试35岁儿童程序看电视中屏幕上插入声音和图片干扰结果儿童凝视时间越长越抗干扰
第三章 注 意
本章内容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二:语义联系对注意选择的作用。
Gray等人用双耳分听范式,两耳接受的单词可以构成一个有 意义的句子。如呈现给左耳是:6——老鼠——2,呈现给 右耳的是:吃——9——奶酪。 要求被试把自己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 结果:老鼠吃奶酪;6——9——2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 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 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新事物、突然巨响)。无意注意是任何动 物都有的初级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声音、颜色相对强 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 动静特点等);(3)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奇的刺激容易吸引人 的注意,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习惯化刺激不易 吸引和维持注意)
根据刺激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刺激物的强度对注意的影响,教师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 和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并辅以必要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无 意注意,如果上课时学生的注意涣散,不注意听课,教师可以暂 停讲课,这种暂停讲课的行为比责备学生更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 注意。根据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注意的影响,教师讲述教材是每次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变更讲述的方式,同时,讲述新内容又 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 样,不仅可以从外部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长时间的维持注 意。 2.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也取决于人本 身的状态。同样一些刺激物,由于感知他们的人本身状态不同, 可能引起有的人注意,而引不起其他人的注意。属于人本身的状 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和兴趣: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机体的、物质的、)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 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最早进行注意范围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Hamilton,1859)。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 布刺激物的广度。一般来说,刺激物的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 判断的错误就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 注意的范围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 也会有很大变化。即,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 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第三章 注意与组织教学

第三章 注意与组织教学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三、两种注意交互转化的 规律及应用
(一)两种注意的交互转化
(二)巧妙地利用两种注意交互
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两种注意的交互转化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
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
2. 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
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
作用。
注意的外部表现
在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
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四、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孤立地 存在,它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开端,又与整个 心理活动相始终。它总是参与到感知、记忆、 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之中,并 以心理过程的反映内容为自己的指向对象。
2.人的主观因素:
1) 人的需要、兴趣和情 感
3)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 2) 已有的知识经验。 系 4)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3) 人对事物的期待 4) 人的身心状态。
二、有意注意规律及应用
(一)什么是有意注意
(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三)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 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 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 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B、指向性和集中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课后练习
二、选择最佳答案:
3、如果活动的任务复杂,注意的范围就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 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由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会将 注意转向另一耳朵,表现出对意义的追随。
二、注意的衰减模型
该模型是Treisman(1964)年根据 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信息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 加以改进的结果。
(一)基本思想

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
(三)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1.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2. Cherry 的双耳分听实验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设计: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 耳同时放音,但每只 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 息是不一样的。如右 图所示。通过实验考 察被试反应信息与双 耳接受信息的关系。 从而了解被试注意的 特点。
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 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 奋阈限很低的信息。

追随耳
非追随耳
物 理 特 征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 。。 。。 。。 。。
意 义 分 析
反 应
衰减模型简图
(二)衰减模型与过滤模型的不同点:
对刺激信息 的加工方式
Broadbent过滤器模型
感觉
登记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容量有限的高级 心理加工(知觉)
反应
长 时 记 忆
(二)过滤器模型的特点:
1. “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即信息 加工的初级阶段; 2. “过滤器”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3. 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决定它能否通过过 滤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对刺激信息的筛选 并不起作用。
左耳
6 2 7
右耳
4 9 3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通常 采用两种应对策略: 1、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 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 息,如6,4;2,9....正确率为20%。

第三章注意

第三章注意
第三章 注意
请大家看下面的图,看完后请 回答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 的总和是多少?
9
5
3
7
问题: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5,3,7 总和:24
另外的几个小问题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5
3
7
9
为什么在众多的人群中 我们能一下子看到熟悉 的脸?
例如,儿童在看电视时其注意完全被电视 画面与故事情节吸引,预先根本就没有学习的 目的,也不用强迫自己去集中精力,这便是一 种无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 个小脸?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客观刺激物本身如果具有较
强的某种物理特性,那必将是造成人们去无意注 意的重要原因。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 注意稳定性。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如果注意的对象内容 丰富,复杂多变,注意就容易稳定。反之, 如果内容贫乏单调和静止的对象,那么就 难于维持稳定的注意。
2、活动多样化。在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 活动中,必须适当安排变化活动的内容和 方式,才能维持稳定的注意。
为什么在琳琅满目的书 籍中我们最先发现喜欢 的图书?
我们的大脑能够在众多 的事物中进行选择,对 事物分配不同的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 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方向)

心理学复习题第三章心理状态-注意

心理学复习题第三章心理状态-注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第三章心理状态注意知识重点: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练习题一、填空题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和。

二、选择题1、正在上课,有人突然推门进来,大家都去看他,这是()现象。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分配2、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问题,这是( )现象。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3、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需要集中注意到课堂上,这是()现象。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三、名词解释:1、注意:2、不随意注意:3、随意注意:四、简答题1.简述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2.简述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五、论述题材料: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

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

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

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

22。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
在不同范畴条件下,被试从字母中搜索出数字或从数字中 搜索出字母------自动化加工
采用加工方式得不同导致判定速度得不同
被试在不同范畴条件下所进行得自动加工,就是在长期得 实践中分辨字母和数字得结果
Schneider & Shiffrin,1977b
– 实验方式:给被试视觉呈现一系列字母; – 被试任务:要求被试搜寻目标字母,目标字母得
两种注意模型得比较
知觉选择模型——早期选择模型—— 知觉选择——觉察/识别之间
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识别/反应之间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得比较
不同点:
(1)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得位 置
(2) 注意得知觉选择模型研究得就是集中性注意,而注意 得反应选择模型则反映得就是分配性注意
争论仍在继续。。。。。。。。。
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Treisman,1960,1964)
内容: 1、 Treisman认为,过滤器不就是只允许一个通道得信息
通过,其余通道得信息也可通过,只就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2、 已贮存得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得兴
利用追随程序双听技术
实追随耳和非追 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得事先规定(即复 述追随耳所听到得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实验推论: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得信 息都能通过得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 注意两个通道得刺激
两个模型得比较
相同:
出发点: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需要过滤器来调节; 过滤器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得意义分析之间; 过滤器作用: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得知觉分析水平
两种加工过程(Schneider & Shiffrin, 197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及功能,能够分析
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品质,并且能够在教学中正
确运用注意规律。
父母和教师最大的苦恼是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
据心理学家统计,上课时心不在焉,或做小动作,或总想与旁人 聊天,做作业时十分拖拉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中学生中的 比例达50%之多,严重不集中者也有5%~6%。这样长期下去, 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是指人在单位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 的对象的数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 • • •
黑色圆点 外文字母 几何图形 汉字
8~9个 4~6个 3~4个 3~4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知识经验 (3)个体的情绪状态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哪些字母?
•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是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 特性。 • 注意是打开智慧的天窗,是学好功课的必 要条件。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请看以下的三副图
注意其中的英文字母
在上面的图中除了英文字母外,你还注意到了什 么东西? 对字母的注意和对其他事物的注意有什么不同?
活动一
请约在1分钟内数出下面文章中共有多少个“的”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 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 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NESPAPER
返回
(四)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 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 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注意转移的好坏在于转移的快慢。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
二者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有意地根据 活动任务的需要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 对象;而后者则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不 随意地改变了注意的对象。
第二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避免消极的,利用积极的。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 织教学
• ①在教学环境中,要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 注意力的因素。 • ②教学内容要尽量丰富。 • ③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尽量防止单调 呆板。 • ④教师要正确地维持好课堂秩序,慎重地 处理好偶发事件。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 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 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数出文章中共有多少个“的”字了吗
17个
你数对了吗?为什么你能数对呢?
这一切均源于我们的注意!
第三章 注意
多动症(注意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以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为主,伴有多动不宁、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表现 的综合症。
多动症儿童与多动儿童的区别
• • • • • 1、注意力能否集中 2、多动行为的目的性 3、自控能力:陌生VS熟悉 4、药物诊断试验结果 巴比妥类药物:顽皮儿童服小剂量巴比妥 类药物后即镇静欲睡;多动症患儿服后却 更加兴奋不宁。
①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②科学组织教学活动。 内容、进度、难度 ;善于设立问题情境 ③培养间接兴趣 。 ④加强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 。 手脑并用 、组织纪律的教育
•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 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 行学习,则容易引起其疲劳;反之,如果只让 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 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 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 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 • • • • • •
在进行以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使用幻灯片时 出示挂图时 板书时 讲课时 教师的着装、语言、语调 讲台教室的设置等等
“小数的性质”
• 例题“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 先在黑板上并排写三个“1”,问:“这三个1相等 吗?” • 接着,教师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1成了10; 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1成了100。然后, 又问:“现在这三个数相等吗? • 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 教师又引导学生统一单位。如0.1米=0.10米 =0.100米,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的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
7-10岁,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 30分钟。 注意起伏 • 相反的状态——注意的分散(分心),由无关刺激干 扰引起 • 注意的分散(分心)严重致多动症(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二、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对图画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 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对字母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有预定目的,需 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三、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留意以下的现象,归纳一些在哪些 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体形大的 苹果容易 引起注意
形状和颜 色不同的 水果更容 易引起注 意
与背景颜 色对比大 的苹果容 易引起注 意
跳动的的 苹果容易 引起人的 注意
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同一件事物,一些人容易注意到,而一些却 不容易注意到; 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有时候很容易注意 到,而有时候却难以注意到。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图中的圆圈有没有转动
(二)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 动。
活动
试试看,两只手各拿一支笔,每次用时15秒,双手同 步进行,不能分先后。
第一次
左手画“\”,右手按顺序写“1、2、 3、4、5、……”
第二次 左手画“Δ”,右手按顺序写“1、2、 3、4、5、……”
第三次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想一想:
哪次更快,哪次更好呢? 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原因是: 。
这对我们上课时注意力的分配有 什么启示?
注意分配的条件 首先,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只有 一种不熟悉,其余的活动都已达到了熟 练的或“自动化”的程度。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 立了一定的联系。
(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作业
一位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1)为了给学生一个好印象,特意改变了发型,换了新衣, 然后直接到课堂中。 (2)走进课堂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 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3)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 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4)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马上停止讲课并提高声 音大声训斥。
主观因素 1.需要、兴趣和态度 2.心境和情绪
3.身体精神状态
四、引起或加强有意注意的条件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人格特征
3、活动的组织性
4、知识经验 5、间接兴趣
五、注意的品质
什么样的注意水平就是好的呢?
• 上课能够持续的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 一边听课,一边记下重点的内容。
• 不要遗漏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