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

选择性注意
01
02
03
定义
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同 时呈现多种刺激时,有选 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 其他刺激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选择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 刺激特征和任务需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双耳分听实验、视觉分心 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选择性 注意的存在。
集中性注意
定义
集中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刺 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集中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难度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实验证据
持续注意任务、警觉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集中性注意的存在。
分散性注意
定义
分散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力分散到多 个任务或刺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分散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多任务处理实验、干扰任务等实验证明了分散性注意 的存在。
注意在工作中的应用
任务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员工需要 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避 免分散注意力,以提高工 作效率。
团队合作
在团队工作中,成员之间 需要相互关注、协调配合, 以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领导力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需 要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 关注团队的整体状况,以 发挥领导力。
注意在教育中的应用
课堂学习
04 注意的应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驾驶
人际交往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 力观察路况、判断交通状况,以确保 安全行驶。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需要关注他人的 言行举止,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 影响,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 身体状况,注意饮食、运动和休息, 以保持身体健康。

第3章 注意

第3章 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一、两种研究范式: 追随作业 双耳分听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一) (二) (三) (四)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实验一) 刺激物的语义联系(实验二) 作业的相似性 作业的熟悉性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一
用双耳分听范式,让被试听3对词,如7-3 4-2 1-5.其中7.4.1, 依次呈现给左耳,3.2.5依次呈现给右耳。每对数字达到两 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队数字之间的间隔是0.5s。 要求被试按自己选定的顺序把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结果大 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如果要求被试按时间呈现的顺序报告数字,结果准确率降低, 间隔0.5s 是正确率20%;2s时正确率50%。 即物理特性惹人注意的占优势。
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只 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信 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的 信息。
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Anny…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追随耳 3 AUNT 4 DEAR 5 JANE
实验结果p124图结果的解释第一个字母出现之前之后的时间资源分配的策略?持久性倾向新异刺激?临时性意向当时注意的任务?对容量要求的评价分配的合理性?唤醒水平高低情绪状态anderson等1987的实验被试35岁儿童程序看电视中屏幕上插入声音和图片干扰结果儿童凝视时间越长越抗干扰
第三章 注 意
本章内容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实验二:语义联系对注意选择的作用。
Gray等人用双耳分听范式,两耳接受的单词可以构成一个有 意义的句子。如呈现给左耳是:6——老鼠——2,呈现给 右耳的是:吃——9——奶酪。 要求被试把自己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 结果:老鼠吃奶酪;6——9——2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它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点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她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3.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4.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5.近因效应现象:在一个长的刺激系列中,最后的项目回忆的最准确。

简答论述1.试分析认知心理学简史答:①19世纪:内省法(冯特):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的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特别指出,像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威廉•詹姆斯的记忆理论②20世纪:行为主义: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她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行为之一者很少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③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2.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①脑损伤病人研究:脑损伤研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对大脑组织的理解②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像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③磁共振成像(乂区1):研究者让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的头部。

这种技术为脑解刨学提供了详细的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只需5秒钟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要90秒。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注意2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注意2

• Hardwick(1969):
– 实验方式:双耳同时呈现刺激,左右耳随机呈现特定的靶子词; – 被试任务:不管是哪个耳朵里听到靶子词,都要做出反应; – 结果:左右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了50%,双耳的结果十分接 近。
– 能不能用能量分配理论来解释这两种实验结果?
– 如何用能量分配理论来解释前面提到的三种现象?
(作业的相似性、材料的难度、被试的经验)
Johnson & Heinz(1979):
– 实验方式:双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 被试任务:追随靶子词(不固定在某一只耳朵中出现),即复述他听 到的靶子词,但实验结束后要求他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
• 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的呈现方式:
– 低感觉可辨度:都由同一个男性声音读出; – 高感觉可辨度:靶子词由男性声音读出,非靶子词由女性声 音读出;
– 相同点:
– 都承认几个通道信息同时受注意;
– 都认为注意机制受一些因素影响;
– 都承认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
中枢能量分配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进行两种活动,观察他们完成情况。
双手互搏术
周伯通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百无聊赖中创出此术。 常言道:“心无二用。”又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则不能 成规矩。”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为二用,一神守内,一 神游外,双手使不同武功招数。临敌之时,将这套功夫使出来, 分进合击,那便等于以二对一。
这两个实验为什么结果不一致?
– 从实验条件上讲… – 从实验结果上讲…
• Norman和Bobrow等(1975):
– 资源限制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
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 便能够顺利进行;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时,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和讨论这些知识点,并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知识点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而知觉则是大脑对这些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感觉阈、注意力、知觉机制等。

知识点二: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技能和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到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等。

学习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动机、注意力等。

记忆则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过程进行。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对于大一学生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知识点三: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则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机制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点四: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格研究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对个人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规律。

了解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总结:大一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由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会将 注意转向另一耳朵,表现出对意义的追随。
二、注意的衰减模型
该模型是Treisman(1964)年根据 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信息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 加以改进的结果。
(一)基本思想

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
(三)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1.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2. Cherry 的双耳分听实验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设计: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 耳同时放音,但每只 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 息是不一样的。如右 图所示。通过实验考 察被试反应信息与双 耳接受信息的关系。 从而了解被试注意的 特点。
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 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 奋阈限很低的信息。

追随耳
非追随耳
物 理 特 征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 。。 。。 。。 。。
意 义 分 析
反 应
衰减模型简图
(二)衰减模型与过滤模型的不同点:
对刺激信息 的加工方式
Broadbent过滤器模型
感觉
登记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容量有限的高级 心理加工(知觉)
反应
长 时 记 忆
(二)过滤器模型的特点:
1. “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即信息 加工的初级阶段; 2. “过滤器”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3. 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决定它能否通过过 滤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对刺激信息的筛选 并不起作用。
左耳
6 2 7
右耳
4 9 3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通常 采用两种应对策略: 1、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 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 息,如6,4;2,9....正确率为20%。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布劳德本特认为人的 两个耳朵分别是两个相互分隔的信息通道,同 时只能让其中一个的信息输入,“过滤器”在 信息加工的初级阶段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及. 试比较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共同点和不 同点。
4.反应选择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5. 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的不同 之处是什么?
6.Kahnman的能量分配理论有哪些成分构成? 如何用这一模型解释双作业操作?
追随耳
感觉登记
非追随耳
知觉分析
反 应 选 择
组织输出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二)实验证据
• • Hardwick (1969) Shiffrin (1974)
P 58
• 注意研究的焦点问题:
• 注意选择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的根本不同在于两者认为注意发生的位置不同。 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发生在觉察辨识之间,反 应选择模型则认为注意发生在辨识与反应之间
双耳分听实验 Johnson和Wilson(1980)
事项规定的范畴:衣着 非靶子词 靶子词
sock
(1)短袜 (2)痛击
smelly 适宜 hit 不适宜 Tuesday
中性
材料呈现方式: 集中性注意方式:靶子词只呈现给左耳,并告知被试 分配性注意方式:靶子词不定呈现给哪只耳朵
双作业操作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不同通道的作业会优于同一通道内的作业 追随作业越容易,非追随作业完成得越好
生手比专家的双作业操作要差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Schnerder和Shiffrin(1977)提出 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受 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 的环境。 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工, 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成难予改 变。
• 资源限制过程与材料限制过程
长期倾向
注意的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理论 (也称POC曲线)
1.资源限制的认知活动 2.材料限制的认知活动
资源限制 被 试 的 操 作 水 平
材料限制
最小资源需要点 图 注意的资源限制和材料限制模型
资源
(二)理论的验证: 1. Johnson & Heinz, 1979 2. Johnson & wilson, 1980
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一)基本思想 P 53
该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 但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 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调节, 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被识别、存 储和加工,而其余信息迅速衰退。
注意的作用就象过滤器一样,通过它的过 滤,使输入通道的一些信息能够通过内部容量 有限的通过进入高极中枢过程,而其它的信息 则被过滤掉。因此,注意的工作是以全或无的 方式进行的。
Fox Tango quick
Jump Red one
追随耳
Jump Red one
Cherry 的双耳分听实验
(四)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 鸡尾酒会效应
P 55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追随耳 3 AUNT 4
P 91

刺激信息
觉察 辨识
复述与反应
选择确定
反应
知觉选择
反应选择
对知觉选择与反应选择模型的验证
• Treisman & Geffen对各模型的检验 • 感受性与判断标准的区别实验 • 皮肤电反射的研究
目前,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注意的知 觉选择模型,他们认为反应选择模型太不经 济了:高级分析过程对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加 工,再择重反应,如果这样,大脑加工的负 担显然太重。 已有实验似乎表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能较好地说明集中性注意,而注意的反应选 择模型更能说明分配性注意。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
实验表明,被试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的活 动效果,依赖于两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 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技能等因素。这些现象 即产生于同一感觉通道信息加工之中,也存在 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之中。
二、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一)特点
• 是一种单一能量模型 • 存在着能量的分配方案
第二节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 选择模型
一、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一)基本思想
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并不在于选择知 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该理论认为,输入到感觉通道的刺激信息 都能进入到高级水平分析阶段。中枢则根据一 定的法则进行加工,对重要的信息才作出反应。 而不重要的信息可能很快被新的内容冲掉。
7.名词解释:
双耳分听技术
追随技术
资源限制加工和材料限制加工
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
第三章 注 意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第二节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第四节 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
9
7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DEAR 5 JANE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3. Treisman 的实验 (1964)
Knowledge of on a hill
P 93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追随耳
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过滤模型 全或无
衰减模型 衰减
信息通道
单通道
多通道
(三)衰减模型与过滤模型的共同点:
1. 都认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容量有限,必须有
过滤器加以调节和选择;
2. 这两种过滤器都位于信息的初级加工和高
级加工之间;
3. 都认为过滤器的作用是选择刺激中的一部 分信息进入知觉的高级阶段,因此,它们 都属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