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西安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市政府已出台多项举措,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及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文章介绍了西安文理学院作为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在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提出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近年来,以知识密集型为代表的服务外包业正在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经济增长模式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世界制造中心”即将过渡为“世界办公室”,服务外包产业带来的新变革,新机遇正在向我们大踏步走来。西安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共计17个,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是其中之一,要做大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出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 1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背景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是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扩大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也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西安经过几年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IT企业重要的研发基地,美国的Oracle,日本的NEC、富士通,中国的华为、神州数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纷纷在西安建立了分支机构。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于2006年10月共同认定西安等城市为第一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09年1月,西安等20个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标志着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率先发展的新阶段。 2官学结合组建专业培训机构 据统计,西安现有服务外包企业800家,从业人 员7.6万人,西安市政府决定2009—2011年,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规模发展的关键。为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进一步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2007年8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意见》,确定西安文理学院为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07年9月3日由市长亲自为我院授牌。随后又于2009年3月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西安市教育局和西安文理学院共同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服务外包(JEE 方向) 培养方案 (三年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既掌握有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 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 用型技术人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熟悉 IT 英语的应用和国际软件行业及软件 外包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掌握主流编程语言( Java )、开发平台及数据库技术,具有团队合 作精神,了解行业业务知识,能按照发包企业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测 试等工作,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需求 软件服务外包业“人才荒”已成为一种全国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到 市服务外包业从业人员要达到 30万人以上,而目前该市服务外包人员还不到 1万人。目前, 江苏省软件业人才缺口有 20万至30万。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业从业人员已达 年内要达到20万人,人才缺口 14万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对欧美,日,韩等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页设计、数据 库管理、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 技术流程就业:银行数据、信用卡数据、各类保险数据、保险理赔数据、医疗体 检数据、税务数据、法律数据(包括信息)的处理及整合、信息工程及流程设计、管 理信息系统服务、远程维护、承接技术研发、软件开发设计、基础技术或基础管理平 台整合或管理整合等; 业务流程就业:内部管理服务,包括后勤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工资福利服务、会计服 务、财务中心、数据中心及其他内部管理服务、技术研发服务、销售及批发服务、产品售后 服务(售后电话指导、维修服务)及其他业务流程环节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为客户企 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库/库存整体方案服务等。 知识流程就业:专业策划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培训服务、政策法规调研、 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规划等 四.人才规格具体描述 (1)知识要求 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外语、数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具有计算机应用及维护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常用游戏程序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 经过扎实的技能操作实训, 具有良好 的动手操作技能; 2015年,青岛 6万多人,但5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目的要素、内容要素和方法要素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协同项目驱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并建设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经过部分专业的实践,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工业竞争能力[1,2]。我国确立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4]。同时,我国地方高校约占整个高校的90%,工程人才培养又约占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半左右[5]。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6]。 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5,7,8]:1)人才培养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基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叠加造成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多,教会学生的越来越少;灌输的知识量越大,学生离实际工程应用越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按照传统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直接经验越来越少;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不良。 3)教学科研脱节,科研干扰、弱化本科教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普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越高,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越少,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亟待强化。 4)教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协同的工程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普通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承担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1 本文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TS12509)”、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3BZ42)”和“高等学校基于“教研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3BY69)”、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种培养软件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创新模式

一种培养软件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9-10-15 文章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作者:范辉、姜宗建、楚旺责任编辑: sharry 1. 软件服务外包与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中国要在目前形势下抓住跨国企业服务外包扩大的机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外贸结构,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机遇。 产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缺乏足够的软件人才; ? 节约成本; ? 专注于核心业务; ? 缩短开发周期。 其中,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短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计算机科学相比,软件工程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软件工程教育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软件服务外包的主要客户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从事服务外包的国家或组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拥有丰富的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熟练掌握英语、日语、韩语的软件人才。包括:经验丰富的开发工程师、质量保证工程师、软件项目经理等等; ? 较低的工资水平和开发成本; ?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等。 印度是软件服务外包的成功者之一,自从1985年Texas Instruments在Bangalore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服务外包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软件出口的平均增幅达到40%,使印度

一举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软件出口国之一。印度的成功经验表明:科学完善的软件工程教育体系是培养优秀软件人才的前提,良好的软件过程能力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 中国被看作是继印度之后具有巨大潜力的软件出口大国,目前软件业从业人员为120万左右,每年有十几万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软件产业收入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与印度、爱尔兰等国相比,中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 尽管开发组织众多,但规模太小。在上万家软件公司中,超过3/4的公司规模不到5 0人。没有相应的规模就无法吸引大的国际客户,一般来说,小的公司缺乏可靠的合作伙伴,容易流失关键人才,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 市场单一,大部分外包业务来自日本; ? 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软件开发方法没有与国际接轨,软件质量难以保证; ? 公司的管理水平不高,员工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 软件人才的素质不能满足要求,只能承担一些价值链低端的工作,如:编程,而不是价值链高端的工作,如:分析、设计、咨询等。 上面所述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起步晚而且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高端人才缺乏。为了更好地参与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软件外包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烟台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008年以来,随着烟台市对外开放进入新的战略调整期,以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业摆到了突出位置,烟台市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未来支柱产业培植。目前,烟台市共有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200多家,有3家企业通过CMM3资质认证,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烟台市共有11家培训机构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年培训专门人才4000人。与先进省市相比,烟台的外包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企业规模小。烟台市百人以上的企业仅有几家,规模最大的创迹软件公司有1000人,难以承接国际大型外包项目。二是高端人才严重短缺。既懂外语又精通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外包企业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外的大型IT企业落户烟台或将大型的外包项目交给烟台的外包企业。三是缺乏高端人才的培训能力。ITO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做大做强软件外包产业的基础,国内一些软件园的成功运作,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大都依托当地高校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目前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是软件编码(Coding)和软件测试(Testing)之类的价值链低端的业务,要想在高端领域展开竞争,就必须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在烟台的培训机构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 程的总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 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

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裴红霞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1、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仅占总数的4.2%,是美国的1/10。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5%左右。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缺少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具有创造能力和国际水平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很有必要。 从诺贝尔奖来看,英国剑桥大学拥有8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拥有40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过8位美国总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1000名毕业生出一个诺贝尔奖。8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的华裔,除了2位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其他6位均在美国读完中学和大学。百年历史的清华、北大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我们不能因为拿不到诺贝尔奖就矮化我们的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考试分数高但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2、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振聋发聩!当今教育前所未有地被提高到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领域,尽管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应试教育”倾向仍没有根本好转,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在中西教育比较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从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传统教育对比看:从《孔子讲学图》中可以看出孔子总是居于高台或中心位置,学生们则凝神静气,倾听着老师的点拨,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是唯师、唯书、唯上。从油画《雅典学派》中看出在画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的手势一上一下,表明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性分歧。培养出的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构建良性校企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及政治地位等各方面都与IT产业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作为IT产业支柱行业的软件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产业之一。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控制和减少企业成本以满足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需求,欧美发达国家选择了在本国以外开发软件,即产生了软件开发的离岸外包业务。所谓外包,即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部分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目前全球软件业的三分之一是通过软件外包完成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是我们软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的重要途径。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杭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这几年,我国软件外包出口年均增长50%。据预测,到2011年我国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208亿美元。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但目前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远远不及印度,专业化人才匮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成了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探索有效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良性校企合作软件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谢红标 章芸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018 一、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缺乏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当前教育体制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缺乏实际工作技能,与用人企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和企业由于观念问题,缺乏教学和生产相结合 处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都在争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硕士研究生都在大量从事行政性工作,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在生产一线的今天,还继续抱着精英教育的“封建”老思想,不着眼于培养生产一线人才,那是误人子弟。同时进入大众化时代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分析其原因,质量问题、需求适合问题才是就业难的关键。目前部分高校虽然也开始培养生产一线人才,但由于对企业需求缺乏及时地了解,培养的人才还是无法满足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需要。 近年来软件外包企业和IT培训机构也开始培养软件外包人才,但是收效甚微,软件外包行业是一个面向业务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软件外包企业自身无暇培养优秀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同时IT培训机构,因为培训周期等问题,只关注对学生某一门技术课程或某一项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整体知识面和整体素质的关注,培养的学员也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2、高校和企业由于体制和模式的不同,阻碍产学研相结合 高校传统的体制造成教学和科研脱离生产实际,教师孤立地搞科研,同时科研成果多被束之高阁,没有应用于生产。 同时企业专注于生产,加之缺乏高学历科研人才和高尖端科研设备,对生产和产品的改善缺乏科研推动力。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企业因为效益、商业因素等原因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很少。 多数企业跟学校的合作只是停留在实 习基地的提供、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不够深入。 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各方的认识和工作上的问题,导致产学研活动缺乏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产、学、研互相脱节,专业教育和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与短期行为的矛盾凸现,高校追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构建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和企业各自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两者之间很难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外包人才,要解决此问题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高校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开放的办学理念,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全面拓展和发挥高校的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企业也要认识到高校在科研和人才综合能力、人才素质培养上的优势,放眼长远利益,改变利润第一的思想,与高校深入合作建立共赢。 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导向型的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双赢驱动方式,核心是解决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问题,从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两个核心层面促使高校和软件企业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的合作。 2、建立正确的校企互动和运行机制进行资源整合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利用双方的优势,整个双方的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要建立起保证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环境下IT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Y200804138)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新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和总结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软技能及外语、就业体系的建设。 标签:服务外包;培养模式;软件;校企合作 目前,服务外包在全球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巨大。为践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结合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好形势,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新的课题和使命,本文以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软件工程专业为依据,对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以阐述。 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背景 全面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服务外包产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对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基础人才总量不足;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兼具语言、技术、管理,能与发包商实现良好沟通的实用性、国际性、复合性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革新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模式。 1.1国家积极鼓励校企合办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国家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要加快推进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任务之首,其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001年至今,国家先后設立了57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和40余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又相继建设了百余所软件学院。明确提出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目标:“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所以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将有效提高服务外包人培养的实效,为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学以致用的服务外包人才并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1.2传统计算机专业与服务外包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_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1期 12 刘智运,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刘智运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 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改革势在必行。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方向,其核心就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今天,在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21世纪,对人才素质及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着理念、内容、制度、技术等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四个,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在这四方面下工夫。高校必须在深刻认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深入思考,制订出适合学校发展且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方案,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使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 二、明确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要求,也是大学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培养目标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