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
“人是万物的尺度”及其当代价值

“人是万物的尺度”及其当代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往往被工具化,被机器替代。
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科技发展再快再强大,人类仍然是核心,是决定一切的主体。
只有人类能够理解和创造,只有人类能够赋予万物以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不断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让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是万物的尺度”提醒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导致了数不胜数的环境问题。
这句话告诫我们,人类应该把自己放在自然的尺度上,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珍爱自然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够永续发展,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人是万物的尺度”提醒我们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甚至忽视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句话告诫我们,人类应该牢记自己作为万物的尺度,应该担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只有人类能够建立良好的道德和社会秩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人是万物的尺度”提醒我们人类的价值观念和文明进步。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这句话告诫我们,人类应该以人类自身的尺度来审视和理解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尊重个体的差异,倡导多元文明的共存和发展。
只有人们彼此尊重、包容、理解,才能够建立起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在当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它提醒我们应当以人类自身的尺度来看待世界和生活,理解人类的地位和价值,尊重自然,担负起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促进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类观念,尊重人的主体性和尊严,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哲学名言的辩证解读

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哲学名言的辩证解读作者:王晓芸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摘要】公元前5世纪,西方哲学由自然本体论走向了自然理性人学道路。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拉开了对人主体性评价的大幕,这句论断也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如果从现代社会生活模式来说,它忽视了理性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个体在希腊古风时期,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中心,他们把水、火、气等元素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从自然本体论来解释世界是怎么生成的。
后来的自然哲学家又承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讨论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自然界宇宙生成等问题,直到公元前5世纪,“智者派”的出现,使得研究和争论的问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实现了西方哲学乃至人类哲学史上从“自然本体论”到“自然理性人学”的转变,“人”成为研究的中心。
智者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为了反对传统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哲学论断,认识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的推崇奠定了基础。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时代条件和需要又决定了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希腊古典时期,也是最繁荣活跃的时代,城邦民主制的高度发展使其公民享有政治自由,使他们的才能和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保障。
同时,这种自由活跃的民主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敢于推陈出新,畅所欲言。
二、对名言中“人”和“万物”的理解首先,这里所说到的“人”一方面是指“个体”之人,不仅相对于早期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宇宙之物”、宗教当中的“神”,而且也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群体。
正因如此,普罗泰戈拉主张一切大小事务应该以个人为中心和标准,自己做命运的主宰者,而不应该完全屈从于人类整体和城邦体系,即“以整个人类或城邦国家为万物的尺度”,而是要坚持“以自己为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智者运动分析

苏格拉底 约前469—前309
而灵魂总是以追求善为其自身目的。
美德
美德即知识 〓?
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
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
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
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
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
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
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
≈(希伯莱人的宗教理信性仰+希腊人的理性
思维+中国人的世俗技艺)×日尔曼人的 贵族精神
苏格拉底之死
《 苏 格 拉 底 之 死 》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 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 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 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 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 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 还上这笔债。
生,从而更加纯洁;而血管里被注入别人的血,就意味着违背 了上帝造“我”的本意。乃莉·维加愤怒了,医院自以为是地 亵渎了她的信仰!于是她控告医院侵犯了她的宗教自由权,要 求推翻斯坦福法院的紧急裁决,并禁止医生在未经病人同意的 情况下,违背病人的宗教信仰给病人输血。而医院方面则提出, 医生是得到法官命令才输血的,所以不存在侵权问题。斯坦福 高级法院则维持原判,不予受理。
认识你自己 灵魂
普罗塔戈拉已经提出“人是万物 的尺度”,但在苏格拉底看来,人 之所以为人不能仅仅归结为他有感 觉和欲望,而“有思想力的人才是 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神在人的身体中 安排了能思考的灵魂,人有了灵魂 就知道靠锻炼来获得力量,靠劳动 来获得知识” 。神创造了人,而 人的灵魂是人的最高品质,灵魂指 导着人的身体和行为。所以——。
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首先,我要感谢本次辩论赛给予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探讨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
作为反方代表,我们认为人并不是万物的尺度。
首先,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所有的事物,更不能代表所有的事物。
例如,我们无法感知到一些微小的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
其次,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它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
例如,一只狗能够闻到人类无法闻到的气味,一只蝙蝠能够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
如果仅仅以人类的认知和感知为基础,就无法代表所有的生物。
最后,我们认为“尺度”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主观的,它的定义和标准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观念,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尺度”的定义和标准,因此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并不是万物的尺度,因为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是有限的,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以及“尺度”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主观的,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谢谢大家!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本次辩论赛的第二位反方代表,我认为人并不是万物的尺度。
首先,我们要看到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是有限的。
人类的知识和科技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仍然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所有的事物。
例如,我们无法感知到一些微小的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人类的认知和感知作为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
其次,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它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
例如,一只狗能够闻到人类无法闻到的气味,一只蝙蝠能够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
如果仅仅以人类的认知和感知为基础,就无法代表所有的生物。
最后,我们要看到“尺度”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主观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观念,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尺度”的定义和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11)生于边远城邦阿布德拉,是德谟克利特的同乡。
他在雅典当了40年的教师。
据柏拉图说,他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
普罗泰戈拉以善辩著称,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还有不少著作,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论神》一书的开头,他写道:“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
”由于这段“大不敬”的文字,他被指控亵渎神灵而被驱逐出雅典,著作大多遭到焚毁。
对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后人主要是根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记载来追述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最著名的命题。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后人对这个命题作过许多解释。
柏拉图在其《泰阿泰德篇》中讨论认识论问题时,就曾作过解释。
他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向我显现的样子。
亚里士多德认为,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不过是说,每个人所感知的都是一样确实的。
一阵风吹来,有些人觉得冷,有些人觉得热,而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对于感觉冷的人来说,它就是冷的;对于感觉热的人来说,它就是热的。
这里涉及到对“人”与“尺度”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就“人”而言,一是将其理解为与世间万物相对立的人类,那么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其他人相对立的个人,那么,这句话表达的则是唯我主义观点。
同样,对于“尺度”,既能理解为以自己的欲望,也能理解为以自己的认识为标准去衡量万物。
就以认识为标准而言,还有用感觉还是用理智为标准的问题,等等。
由于这些歧义的存在,对普罗泰戈拉的命题的解释就难免出现分歧。
尽管“人是万物的尺度”带有浓厚的主观意味,如将冷热、好坏等事物性质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事物性质的客观性,应用到认识论中就是把感觉作为知识,但它毕竟一反传统的神是万物的尺度,把人作为主宰万物的力量,抬高了人的地位,贬低了神的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团队,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正确的。
首先,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有思想和情感,能够理解和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发现和研究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环境,创造出各种工具和文化。
这些都是其他生物无法做到的。
其次,人类具有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
我们可以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并且可以根据这些判断来行动。
这种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
最后,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可以组织起来,形成各种社会和文化形态。
我们有语言和文字,可以进行交流和传承知识。
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艺术和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我认为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和行动来改变和影响世界。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二辩,我将进一步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首先,人类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生物。
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存在,探究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这种思考和反思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
其次,人类是有创造力的生物。
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科技和工具,改变和控制自然环境。
这种创造力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
最后,人类是有历史意识的生物。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和总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综上所述,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创造和历史意识来改变和影响世界。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团队的三辩,我将从哲学角度进一步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首先,人类是具有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的生物。
我们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思考,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缚。
这种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
其次,人类是具有理性和思辨能力的生物。
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认识世界和自己,发现和探究真理。
人是万物的尺度解读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命题。
他的原话翻译成汉语大概是这个意思: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这个观点与另一个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是完全对立的。
巴门尼德的看法是“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
近代爱尔兰的一位哲学家和普洛泰戈拉的观点比较相似,他的名字叫做贝克莱。
贝克莱的著名命题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由于这一命题在某些国家的某一时期里“臭名昭著”。
因为他的观点与马克思是截然对立的,于是这位出生于马克思之前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受到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研究者的“特别关照”,批判贝克莱成为一件普遍而时髦的事情。
至于他们是不是驳倒了贝克莱,请读者自己去下结论好了,笔者在此不作评论。
在本文,我并不打算去讨论存在这个话题,只打算分析一下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
这个命题乍一听起来,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完全是不相吻合的。
一个东西,既然是存在的,那么不管谁来观察,都应该观察到相同的情况。
就算没有任何人去感知它,那么它也应该还是它自己原来的那个样子,而不应当有什么不同。
所以,这个命题受到不怎么“哲学”的人的批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普洛泰戈拉的有生之年,他绝对不会想到2500年后人类的技术水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而爱因斯坦在研究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相对论的奠基之作)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想到他用一种极其奇妙的方式给普洛泰戈拉“翻了案”。
说到这里先要谈谈时空坐标的变换。
解析几何告诉我们,坐标系是可以移动的。
坐标轴平移之后,根据新的坐标原点与旧的坐标原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算出每个点的新坐标。
这种数学变换的具体方程这里就不写了。
当考虑时间之后,根据计时零点的变化也可以确定每个时刻在时间轴的新坐标。
在牛顿力学的时代,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一个东西是1米长,不管谁来测量,它都必然是1米。
一个过程如果某个人测量到其时间是1小时,其他任何人来测量,也都必然是1小时。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的启蒙 1.智者运动的兴起 2.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4.智者运动的作用
1.智者运动的兴起 (1)时间: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 (2)原因:
①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②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③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 需要。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3)探讨问题: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 (4)性质: 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
宙 斯 和 赫 拉 的 神 话 故 事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 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 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 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 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 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 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 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 没有产生过爱情。
(3)理论构成 : 物理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和逻辑 学,前两者最重要。
2.哲学主张
• (1)“逻各斯”(Logos)是 最高理性。 • (2)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 (3)人人生而平等。
3.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 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 核心理论。
历史 景: 地理 境、 商业 民主 治
√
3.哪一项思想主张不属于古希腊斯多 亚学派的思想组成部分( ) A、物理学 B、伦理学 C、逻辑学 D、生物学 4.下列观点由苏格拉底提出的是( )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识你自己 ③人 人生而平等 ④美德即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的 核心理论的是( ) A、普罗塔戈拉 B、斯多亚学派 C、苏格拉底 D、智者学派 6.苏格拉底与智者的相同思想有( ) ①强调以人为中心 ②忽视道德 ③否认绝 对权威 ④追求功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林⼦坤(自动化系 自45班 2014011541 linzk14@)[摘 要] 繁荣的雅典城邦诞⽣了“智者运动”的⼈⽂主义新思潮,智者的⼀⼤杰出代表普罗泰⼽拉以“⼈是万物的尺度”⼀⾔作为基础,提出了相对主义与怀疑论。
这种思潮对于客观存在的可感事物、抽象的不可感事物甚⾄其它各种⽅面的认知体系造成了冲击,它对⼈类主观能动性的首次提出也是之后相关思想的基础。
虽然作为⼀个早期哲学思想,它存在着不少局限性,在后世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但这句话在当时历史时期所存在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分深远的。
本⽂依照这个思路探讨对“⼈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并根据理解与论述辩证分析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智者运动 普罗泰⼽拉 感官 衡量 主观能动性在希波战争之后,进入了繁荣时期的古希腊将个人表现力与创造力作为了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
在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和民主的雅典城邦,一批具有古代人文精神的启蒙思想家,又被称为“智者”(σοφιστής),推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被称为“古代的人文主义运动”——智者运动。
而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结束之后,希腊的教育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明确提出了“一个人要全面发展”的主张。
有历史学家总结说,希腊人的生活与思想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充实,它的秘密就在于希腊人认为“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而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正出于智者运动最早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之口。
他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不存在的尺度”。
那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主张?这样的主张对于当时社会与现代社会又分别具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本文将从以上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与分析。
一 智者运动的历史背景从《西方哲学精神探源》的课程内容中,我们对这场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文主义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早在公元前8世纪,雅典就完成了对阿提卡地区的统一,其后又经历了多次政治改革,从而废除了贵族政治,在雅典确立了以平民占主导地位的民主政制。
因此可以归纳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成熟和城邦平民个人地位的提高为智者运动提供了政治与精神保障。
而不仅如此,三面临海的雅典地形少平原多山地,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便于航海和商业贸易。
在世人的心目中,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而雅典则是希腊文化的摇篮。
因此,雅典城邦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频繁的对外交往以及因此促成的文化繁荣也同时为新的人文思潮提供了经济与文化保障。
可以说,当时的雅典城邦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共同发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为新的人文主义运动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历史环境。
二 普罗泰戈拉其人普罗泰戈拉(Πρωταγόρας; c. 490 – c. 420 BC),是智者运动最早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挚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
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在柏拉图笔下,正是普罗泰戈拉开创了“智者”的新概念。
随着时代的推进,普罗泰戈拉的思想由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他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
这也正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他所有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论述的基础。
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内涵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给这句话写下一条直白的理解——万物对我们来说就是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的样子,万物存在形式与价值所在全凭人的感觉标准来衡量。
从而,事物的自身属性取决于人,事物的好坏之分也只有在人的思辨存在时才能判断。
而从我更深入的理解来看,我将这句话的内涵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可感的事物来说,人的感官决定着我们对它属性的描述,事物的属性依赖于人类群体或每一个个体的感知。
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对于人们的声音感官而言,人耳只能接受20至20000赫兹的音频,在此区间之外的音频无法被人的大脑识别。
而在不同人之间,随着不同人人耳的逐渐消耗与疲劳,人与人之间所能够听到的音频区间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于一段特定的音频,“可听”与“不可听”的属性是取决于人的自身感官的。
一段超出人耳接受区间的音频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不可听”的属性,但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可能具有“可听”的属性。
那么这段音频的属性到底是什么呢?即使在人类个体角度上,对于甲具有“可听”属性的一段音频对乙来说可能是“不可听”的。
也就是说,在人类范围内,事物属性的判断也是独特的、依赖于每一个人的个体感知的。
其次,对于超出我们感官的抽象事物来说,人的思维决定着我们对它属性的描述,事物的属性依赖于人类群体或每一个个体的思维认知。
例如,古希腊出现过多次哲学思潮,许多思潮在社会中的评价褒贬不一,人们的认同感大相径庭。
上文中讨论的智者运动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新的先进人文思潮的体现,但也同时受到了许多人的批判。
柏拉图等社会上层人士甚至提出了“智者是自己制造知识拿来出卖,又贩卖别人知识的商人”的批评。
那么,这些思潮具体属性又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呢?对于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观念理念的人来说,这个属性的判断也是不同的。
由此看来,对于超出我们感官的抽象事物来说,人们对其属性的认识具有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
抽象事物的属性对人的个体观念的依赖性更加强烈。
最后,对于所有存在的“万物”,人类以及每个人的个体均具有衡量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完全有能力,也应当不受羁绊地为世间万物,包括其他人类个体,给出自己的判定。
因此,不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价值的认识,亦或是对道德、法律、政治制度等的合理性论断,或者是美学角度上的审美观念,都不取决于判定对象本身,而是取决于判定主体,也就是人。
每个个人对每个个人自身负责,共同的价值标准不具有形成的理论可能。
四 从历史角度看“人是万物的尺度”由上文可以概括出,普罗泰戈拉的这句话并不仅仅是一个以人类与外界事物相比的主观能动性为论述基础的纯哲学命题,它更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法律、思想、教育等观点的综合命题。
它将所有事物与观点整合了起来,并为其制定了一个普世的尺度——“人”。
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也可以对普罗泰戈拉说的这句话产生更加具体的理解,并对其历史意义加以分析。
首先,这句话是人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的一个里程碑。
在雅典社会,思想解放必然要对传统观念形成冲击,而对神的看法就是最大的传统观念。
在这句话诞生之前,“万物的尺度”在不少人眼中是神、是“逻各斯”等虚幻的、想象出的神圣物。
然而在这句话的带领下,人们对神也开始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有人开始提出:“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型相是什么,他们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是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的,而且人生又是那么的短促。
”因此我们也不难想象,这句话的诞生在当时的哲学观念中可谓是一次不小的“地震”,它撼动了之前“神衡量着世界”的观点,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希腊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这句话是希腊人民生活与思想丰富充实的一大源泉。
经过了思想解放运动之后,希腊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首创性地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新概念与新目标。
这和“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言具有很紧密的联系。
因为人类具有衡量万物的“尺度”功能,因此这更要求人们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具有配合这种功能的素质,这正是推崇“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可以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言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这种教育的成功性也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言合理性的现实例证。
再次,这句话是普罗泰戈拉所有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论述的基础。
正如上文所言,这句话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法律、思想、教育等观点的综合命题,以此为基础,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具有破除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由此帮助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最后,这句话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也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它将神置于人标准之下,后人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实用主义”,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这就是他们在“上帝死了”的历史之后重新选择的尺度。
五 争论与局限性虽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言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这并不能否认这句话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历史上人们对这句话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一方面来说,如果人类一直将自己视作万物的尺度,那么人类的行为就很有可能会不受制约地走向极端——所有人按照自己的个性的尺度做事,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受其它因素制约。
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并没有做到非常全面,从而有了个人失控的可能。
例如,在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之前,“经济发展”是大多数人公认的尺度。
然而,只有在极端问题出现之后,人们才对这种尺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认定。
因此,在我们的认知日趋完善之前,我们应该在尺度衡量之前进行谨慎考虑,这也正是这句话的局限性之一。
另一方面来说,参考哲学与文化研究员姜建强先生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谁是人的尺度?这里就生出一种可能,这里就腾出一块空间。
我才是你们群龙之首的首,我才是你们的精神凯撒。
也就是说,我才是你们的终极尺度。
这里的我——极权者诞生了。
”因此,这句话的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产生极权者的一个潜在风险,这正是这句话对人缺少制约的局限性所带来的。
六 辨证地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现实意义虽然这句话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这句话在现实社会中也依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来看,这句话教育我们不应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我们当今生活依然适用。
我们在生活建设中,不能忽视人的主观性和自身的能力所在。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遇到困难时,不能想着这是上天注定的宿命,而应该用主观尺度的观念审视之,并想出一些解决方法。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分析中得出的这句话所存在的局限性也告诉我们应该谨慎考虑这种主观能动性的限度,不能将人的力量过度夸大。
例如在60多年前的中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时代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跃进”,反而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背景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尺度衡量之前进行谨慎考虑,对这种尺度进行重新审视与认定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古代人文精神的一个杰出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言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意义,其对主观能动性的推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也是希腊哲学与之后哲学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对于这些较早的哲学观点,在分析其内涵后,我们应在对其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根据其现实价值给出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指引与应用。
这种分析过程,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