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简介篇一:张九龄简介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2]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
誉为“岭南第一人”。
[2]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
中文名张九龄别名子寿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出生日期 678年(戊寅年)逝世日期 740年职业宰相信仰道教要成就为开元盛世做成重大贡献代表作品十二首官职中书令封爵始兴开国伯谥号文献追赠荆州都督、司徒篇二:张九龄简介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
因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景龙,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岭南地区(现在的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张九龄对岭南地区的贡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张九龄的政治贡献1. 作为官员的贡献张九龄在唐朝历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其中包括刑部员外郎、刑部侍郎、中书舍人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张九龄:•加强法律制度:他努力推行唐律,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
他注重司法公正,打击犯罪行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教育事业: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岭南地区设立了许多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他还改进了教育课程,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授,帮助岭南地区的人民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岭南地区的经济环境。
他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人们加强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此外,他还着力发展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产业升级。
他还积极推动贸易活动,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
2. 政治拓展岭南地区的贡献除了在官员身份上的贡献,张九龄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岭南地区的君主建立了友好关系,扩展了唐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他积极提倡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实现政治的统一和稳定。
3. 维护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张九龄在任期间致力于减轻岭南地区农民的负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发展的政策。
他实行公平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遭受不必要的侵占和破坏。
这些政策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张九龄对岭南地区文化的贡献1. 文化交流张九龄作为唐代文学家,对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与岭南地区的知名文化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唐代诗人张九龄资料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资料简介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
也是一名诗人,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张九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代宰相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字什么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唐代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因此后世人也称他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5《荔枝赋并序》素材 作者张九龄简介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荔枝赋并序》作者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东晋程旼、唐代韩愈,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及明末抗清名将陈子壮齐名。
打印版。
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生平简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思念亲人诗的代表名句,这是张九龄《望月怀远》里面的,那么,写出这首诗的作者张九龄,你了解吗?对于他的成就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张九龄生平简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成就成就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有诗《感遇》12首,名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
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安史之乱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
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
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
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张九龄的简介及诗歌鉴赏正是中国文学之盛始于唐代,唐代文学之盛始于盛唐,盛唐之盛始于张九龄。
张九龄简介

●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 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 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 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遇的 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晋爵,(我)只是担 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 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 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 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 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 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
● 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入拜宰相。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见他果然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 夸奖张九龄“后出词人之冠也”。靠张说的赏识和提拔,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 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体现出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玄宗东巡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 张九龄因此提醒张说选择随行人员要注意选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议。然而张说选定从行登山的官员,许多是官阶较 低且己之所亲者,果然招致一片怨言。张说对玄宗所赏识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多压制不理,张九龄提醒他“不可不备”, 张说没放在心上。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简介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
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
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
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他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
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
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的风度唐玄宗是个很有识人眼光的皇帝,在开元年间,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张九龄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张九龄的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仪容仪表。
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上朝,还是外出办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
不管什么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的样子,而且衣着整洁,温文儒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祖张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郡,唐为曲江人。
父张弘愈,以九龄贵,赠太常卿、广州都督。
张九龄从小聪敏善文,十三岁时,广州刺史王方庆见到他的文章后,大为叹赏。
武曌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秘书省校书郎,于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
为宰相张说举荐,数年中历官礼部、司勋二员外郎、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转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
以母老在乡,改为洪州都督。
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张说卒后,玄宗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再迁中书侍郎。
寻丁母丧归乡里。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二月起复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集贤院令知院事兼修国史。
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
张九龄为相正直贤明,不避利害,敢于谏言,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秋八月天长节,玄宗生日,群臣皆献珍罕,独张九龄上事鉴十章以伸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帝甚嘉美。
张九龄奖励后进,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
由于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的排挤,改任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所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触怒玄宗被杀,张九龄也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召孟浩然于幕府。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请归拜墓,五月七日(6月5日)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1][2],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
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最后一个贤相,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3]。
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唐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
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
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
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4],然而不为玄宗采纳。
廿年后,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辞官返回家乡供养母亲,途中看到家乡父老翻越南岭山脉十分艰难,决心打通南岭,改善进出岭南的交通。
于是上奏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了允许。
开凿梅关通道的工程非常艰巨,所开凿的道路也就是现在距离南雄市区北面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的梅关驿道。
张九龄的墓地在今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
墓室为砖室结构。
墓前祠堂的对联有多副,如“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韶关市内原有纪念张九龄的风度楼,后因失火不存,原楼所在地被取名为风度路。
路上临江建有曲江园,塑有张九龄半身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