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

合集下载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引言—当自主神经反射受损或血管内容量明显不足,在直立时发生血压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晕厥,甚至心绞痛或脑卒中。

站立或进食后出现有症状的血压下降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

不同报告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各有不同,在5%-20%之间。

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后者也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容量不足的症状以及药物(尤其是降压药)的副作用。

一个相关的问题,餐后低血压(餐后15-90min出现血压下降)在较年长个体中也很常见。

慢性直立不耐受(chronic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COI)描述的是发生与长时间站立或直立姿势相关的头晕目眩、头晕、昏眩或晕厥。

有时这些症状伴发心动过速加重,但血压很少降低或不下降,这种疾病称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本专题将总结直立性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其治疗将单独讨论。

POTS也将单独讨论(参见“直立和餐后低血压的治疗”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对站立的正常血压反应—直立姿势使500-1000mL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和内脏循环,引起下列变化依次发生[1]:●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随之心室充盈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和胸腔容积减少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使交感神经系统传出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传出活性降低(即压力感受性反射)。

●交感神经传出活性增加使外周血管阻力、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增加,因此限制了血压的下降。

由于这些代偿机制,在正常情况下,直立姿势引起收缩压发生少许降低(5-10mmHg),舒张压增加(5-10mmHg)、脉率增加(10-25次/分)。

而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一个或多个代偿机制失代偿,导致了直立姿势时血压下降。

(参见下文‘诊断’)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直立性低血压所报道的患病率随年龄和临床情况的不同而变化[1]。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2 眩晕
感觉房间旋转或视野模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1 血容量减少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脱水、药物副作用等导致血容量不足。
影响血压调节的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3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导致血液循环受限。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倾斜试验结果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 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本文将介绍其定义、症状、原因、诊 断以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从躺着或坐着的姿势转变为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引 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
1 头晕
站立时出现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
3 乏力
感到疲倦、无力。
3 穿紧身衣物
穿紧身衣物有助于提高血 液循环,预防低血压。
结论和备注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通过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水分摄入
多喝水可以帮助增加血容量, 预防低血压。
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定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有 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1 缓慢起床
早上起床时先坐起来一会 儿,再慢慢站起来,避免 突然起立。
2 不猛动
避免快速转身或突然改变 姿势,以减少症状发作的 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是指在站立或坐起时血压降低的症状。

常用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血压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特征是站立或坐起后血压明显降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为120/80 mmHg,体位性低血压的血压值低于90/60 mmHg。

症状:体位性低血压伴随有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脱落感等症状,因为血压降低导致脑部缺血。

时间点: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通常在站立或坐起后出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轻或消失。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体位性低血压之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疾病,如心脏疾病、神经性低血压等。

总之,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是血压降低,症状,时间点和排除其他疾病,医生需要通过全面的健康检查来确定诊断。

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低血压是指血压偏低,通常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但是,并不是所有低血压都需要治疗,只有当低血压出现症状或引起其他严重疾病时才需要干预。

因此,正确的诊断低血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诊断低血压。

1. 症状。

低血压通常会出现头晕、眩晕、乏力、虚弱、视物模糊、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测量血压,以确定是否为低血压。

2.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诊断低血压的重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患者坐位或卧位休息5分钟后进行测量。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可以诊断为低血压。

3.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如从卧位到站立位)导致的血压下降。

诊断体位性低血压需要进行倾斜试验。

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然后再站立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压。

如果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更多,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更多,可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4. 血压监测。

有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长时间站立、剧烈运动等)会出现低血压。

这时可以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倾斜试验来帮助诊断低血压。

5. 年龄、性别和体质。

年轻女性通常会有较低的血压,而老年人则通常会有较高的血压。

因此,在诊断低血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

总结,低血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血压测量结果、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血压监测结果以及年龄、性别和体质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后,才能准确诊断低血压,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问题。

体位血压的测量方法

体位血压的测量方法

体位血压的测量方法摘要:一、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二、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1.测量时机2.测量步骤3.正常值范围三、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四、注意事项正文: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人体在从卧位或坐位改变为站立位时,血压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治体位性低血压,下面将介绍其测量方法、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

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如下:1.测量时机:患者应平卧位休息10分钟以上,以确保身体处于平静状态。

测量时应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血压值。

2.测量步骤:a.首先,用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的血压。

b.然后,让患者迅速站立,并在站立的1分钟、3分钟和5分钟时分别测量血压。

c.每次测量时,应确保血压计的位置与患者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以获得准确的血压值。

3.正常值范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躺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

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晕厥、视物模糊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体位性低血压。

在测量体位性低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应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以排除饮食和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2.测量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站立姿势,不要移动身体或说话,以免影响血压值。

3.每次测量血压时,应使用同一血压计和同一胳膊,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建议患者在站立和坐下时多做几次深呼吸,以帮助血压平稳过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测量方法、临床表现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20/10mmHg吗2017-02-11 来源:医脉通作者: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李凯医生相信神经科医生,从实习开始就时不时面对上级的提问: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996年,全球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专家凑在一起,制订了一个诊断标准沿用至今: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is a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 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standing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imilar drop in blood pressure within 3 min, using a tilt table in the head-up position, at an angle of at least 60°.就是站立(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上。

这似乎是一个标准答案已经通行二十年了。

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先看一个不一样的,MSA诊断标准里面,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要求是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 舒张压至少15 mmHg。

要严格一些了,是不是有点让人分裂另外,3分钟就够了吗2015年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的一个欧洲多中心研究,一共入组了349名MSA患者,54%的患者站立3分钟内满足上面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

如果坚持测量到站立10分钟,72%的患者满足上述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

直立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直立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诊断方法,常见分析如下:
1、诊断标准: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直立时血压比卧位时的血压,其收缩压低20mmHg,或者舒张压低10mmHg,并且经常出现脑灌注不足的症状,如头晕、眼前发黑、心慌、浑身没劲等情况;
2、诊断方法:患者需躺在床上至少5分钟左右,保持比较确定的卧位状态,此时测量血压,如测量右边胳膊的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之后患者需从卧位站起,站起后不要坐下,直立1分钟,此时测量同侧手臂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立位1分钟后,需再保持立位2分钟,即立位满3分钟时测量血压,测量同侧血压,无论是1分钟,还是3分钟的血压,如果达到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说明有体位性低血压。

若患者未到1分钟就出现症状,如30秒时就出现头晕,这时血压开始下降,说明患者有比较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直立时,越早发生血压下降,越早出现相关症状,说明体位性低血压越严重。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体格检查要点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监测 患者从卧位到立位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 体位性低血压。
血压监测与评估
血压测量方法
采用标准血压计在不同体位下多次测量血压,至少包括卧位和
1
立位两个体位,每个体位测量血压至少3次,评估其变化。
血压变化的判断标准2根据国际标准,从卧位到立位,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 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且伴随症状,可以诊断为体位性
1
失调,继发性则与其他疾病相关。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2
准确分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上的盲目 性。
相关生理机制的理解
血管反应性的调节失常
体位变化时,血管对自主神经信号的反应性降低,是导 致血压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脏排血功能的影响
心脏的排血功能受到体位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供血不足 ,进而引起低血压。
20XX
体位性低血压 策划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一、体位性低血压定义及概念 2 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 3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4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流程 5 五、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6 六、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与管理
一 体位性低血压定义及概念
体位性低血压的病理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的干预
一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加剧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
1
生活方式的影响
2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卧床、缺乏适度运动等,可能是 体位性低血压的潜在诱因。
二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血管舒缩反应异常
当个体由卧位变为立位时,自主神经系统应通过血管收 缩来维持血压稳定。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存 在功能障碍,无法有效促进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20/10mmHg吗
2017-02-11 来源:医脉通
作者: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李凯医生
相信神经科医生,从实习开始就时不时面对上级的提问: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996年,全球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专家凑在一起,制订了一个诊断标准沿用至今: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is a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 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standing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imilar drop in blood pressure within 3 min, using a tilt table in the head-up position, at an angle of at least 60°.
就是站立(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上。

这似乎是一个标准答案已经通行二十年了。

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先看一个不一样的,MSA诊断标准里面,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要求是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 舒张压至少15 mmHg。

要严格一些了,是不是有点让人分裂
另外,3分钟就够了吗2015年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的一个欧洲多中心研究,一共入组了349名MSA患者,54%的患者站立3分钟内满足上面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

如果坚持测量到站立10
分钟,72%的患者满足上述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

那么这个时间是不是要松动呢站立第4分钟血压掉下来和第3分钟掉下来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
定义更新
专家们当然也认识到要与时俱进。

于是在2011年,自主神经领域的专家们又开了个会,做了一定的更新。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s a sustained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or head-up tilt to 60° on a tilt table.?
这一句看起来和之前一样吧。

但是,现在对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较前有了更多进步。

很多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其实躺下来的时候血压经常高于正常。

如果一个患者卧位时收缩压170 mmHg,即使站起来掉上20 mmHg,还剩150 mmHg,保证脑灌注不成问题。

这个时候叫体位性低血压,实在是低不起来呀。

因此,下面这句补充很重要:
In patients with supine hypertension, a reduction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30 mmHg may be a more appropriate criterion for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because the magnitude of the 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 fall is dependent on the baseline blood pressure.
就是说如果患者存在卧位高血压,诊断体位性低血压,或许要求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更合适。

这一点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但理念很实际。

确实,僵化在老标准,20/10 mmHg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同时专家们还提出了两个新概念,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起始体位性低血压(initi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iti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s defined as a transient blood pressure decrease (40 mmH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or 20 mmH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ithin 15 s of standing.?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beat to beat实时血压监测应用越来越广有关。

站起来15秒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大于40 mmHg或/和20 mmHg。

由于beat to beat 的血压监测还有很大推广空间,因此这一现象很可能仍然认识不足。

有研究提示起始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是一部分晕厥的原因。

有条件的同道可以在研究中进一步确认。

延迟性体位性低血压(delayed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该共识并未正式的给个定义,只是说3分钟之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这也是一个很有研究空间的概念。

比如前面介绍的欧洲多中心MSA研究,就在实践中证实延迟性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结:考试时最保险的还是经典答案3min SBP下降20 mmHg,DBP下降10 mmHg 的老标准。

如果不放心、或者想要显得逼格高一点,可以把2011年共识的补充
概念,如合并卧位高血压时、起始体位性低血压、延迟体位性低血压也加上,但要注明来源,万一与标准答案不符时有理有据,不致丢分。

参考文献
1.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pure autonomic failur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Society. 1996 Apr;6(2):125-6.
2.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and the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2011 Apr 1;21(2):69-72.
3. New insights into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a European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2016 May 1;87(5):55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