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XX月XX日暴雨受灾情况统计表

XX月XX日暴雨受灾情况统计表
报送单位:镇街/直属学校
序号 镇街/直属学校
受灾单位名称
教学 楼 (栋)
水浸区域
饭堂 (间 )
校园球 场、停 车场等 其他 户外场 (处)
设施设备
教学设备
建筑设备
供水
供电 设备 受损 (台
电器设 备受损 (台)
其他 受损 情况
电脑受 损
(台)
投影仪 况
围墙倒 塌
(米)
教学楼 受损 (栋)
宣传栏 倒伏
(个)
车棚、 雨棚等
损坏 (个)
园林树 木倒伏 (颗)
其他受 损情况
)
预计经济 损失(万
元)
辖区内学 校是否停 停课情况
课
备注
填报人:
备注:填写受损项目数目即可
联系电话: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第一节理论知识考试技巧、重点难点解析及样题一、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考试要求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
其工作领域以自然灾害为主,同时涵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作为一个合格的灾害信息员,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2.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部分复习重点和难点(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2)灾害基础知识: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与减灾基本知识;灾害救助基本知识;(3)灾害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基本知识;灾害信息统计的内容及基本方法;灾害信息报送基本规范和程序;(4)职业安全基础知识:业危害基本知识;急救知识;卫生防疫基本知识;(5)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国家和地方各类灾害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
3.五级灾害信息员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灾害信息收集:A.现场信息采集相关知识:灾害种类的基本划分;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常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B.入户调查:人际沟通常识;访问等直接调查知识;受灾对象自救能力判定知识;受灾对象救助需求判定知识;入户报表填写的原则、方法。
C.信息记录:灾害过程信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现场灾害信息评估:A.现场损失信息评估: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房屋损失评估方法;生产资源和生产设施损失评估方法。
B.应急救助信息评估:人体生命维持基本条件知识;基本居住条件知识;灾害医疗基本特点;基本教学条件知识。
(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A.信息报送:常用通讯工具使用方法;灾害信息报送规程。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 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2020版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
(附表1 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
表号:应急统表3(附表1)
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
填报单位(盖章):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__省(自治区、直辖市)_市(自治州、地区、盟)_县(区、市、旗)批准文号:
年月有效期至:
数1 日月年20 报出日期:填表人:单位负责人:
填报说明:
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填报、汇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厅(局)上报本表时应将分地市、分县、分乡镇报表一并上报。
主要指标说明:
1
同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附表。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2020版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表号:应急统表2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填报单位(盖章):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__省(自治区、直辖市)_市(自治州、地区、盟)_县(区、市、旗)批准文号:国统制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填报说明: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填报、汇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厅(局)上报本表时应将分地市、分县、分乡镇报表一并上报。
主要指标说明:1.本级启动响应时间:指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2.本级启动响应级别:指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级别。
应急响应根据响应级别,按照I级、II级、III级、IV级形式填写。
3.投入救援力量:指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时,投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武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干部群众、社会力量等人数。
4.本级财政已安排救灾资金:指本级政府财政列支的用于本地区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的资金数额。
5.本级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指本级政府已支出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
6.本级已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指本级政府已接收的来自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向本地区灾区捐赠的各类资金数额。
7.本级已支出的救灾捐赠资金:指本级政府所接收救灾捐赠资金中列支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
8.本级安排的帐篷数量:指本级政府安排的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的帐篷数量(不包括上、下级安排)。
9.本级安排的衣被数量:指本级政府安排的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的衣被数量(不包括上、下级安排)。
10.本级安排的其他救灾物资数量:指本级政府安排的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的除帐篷、衣被外的其他救灾物资数量(不包括上、下级安排)。
11.本级搭建的帐篷数量:指本级政府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搭建的帐篷数量(包括上级调拨下发的)。
12.本级发放的衣被数量:指本级政府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发放的衣被数量(包括上级下发的)。
13.本级发放的其他救灾物资数量:指本级政府安排的用于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的除帐篷、衣被外的其他救灾物资数量(包括上级调拨下发的)。
自然资源灾情统计汇总表模板

自然资源灾情统计汇总表模板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资源灾情统计汇总表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展。
序号灾区名称受灾面积(公顷)受灾人口(人)受灾程度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受灾主要原因
:--: :--: :--: :--: :--: :--: :--:
1 地区一 200 5000 重度 1000 洪涝灾害
2 地区二 150 3500 中度 700 地震灾害
3 地区三 100 2500 轻度 500 旱灾、虫害
4 地区四 80 2000 轻度 400 台风灾害
5 地区五 70 1500 无影响 - 无灾害发生
说明:
1. "受灾面积"是指受灾的自然资源总面积。
2. "受灾人口"是指受到灾害影响的总人数。
3. "受灾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重度、中度、轻度等。
4.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灾害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例如农作物受损、房屋倒塌等。
5. "受灾主要原因"是指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或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34 严重损坏房屋户数 35 一般损坏房屋间数 36 一般损坏房屋户数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一般损坏农房间数 50 一般损坏农房户数 51 52 53 54 其中:五保户 低保户 贫困户 一般户 其中: 倒塌农房间数 倒塌农房户数 其中:五保户 低保户 贫困户 一般户 其中:严重损坏农房间数 严重损坏农房户数 其中:五保户 低保户 贫困户 一般户
10 受淹乡镇 11 受灾人口 12 因灾死亡人口 13 因灾失踪人口 14 因灾伤病人口 15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16 17 其中:集中安置人口 分散安置人口
18 需紧急救助生活人口 19 需过渡性救人口 20 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 21 22 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 被困人口
55 直接经济损失 56 57 58 59 60 其中: 农业损失 工矿企业损失 基础设施损失 公益设施损失 家庭财产损失
23 农作物受灾面积 24 25 26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 农作物绝收面积 草场受灾面积
27 毁坏耕地面积 28 饮水困难大牲畜 29 因灾死亡大牲畜 30 因灾死亡羊 31 倒塌房屋间数 32 倒塌房屋户数 33 严重损坏房屋间数 单位负责人:
61 本地区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62 发放衣被数量 63 搭建帐篷数量 64 其它生活类物资投入折款 65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地(市)_______县(市、区)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灾害种类 灾害发生时间 灾害结束时间 受灾区域 台风编号 地震震中经度 地震震级 受淹城区 受淹镇区 年/号 度 里氏级 个 个 个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头只 头只 只 间 户 间 填报人: 项目 单位 数量 代码 项目 单位 户 间 户 间 户 户 户 户 户 间 户 户 户 户 元 万元 万元 套 顶 万元 数量
自然灾害情况报灾统计工作流程

(上午 8 时零 报告制度) (旱灾 10 日
镇一报人) 民 政
(灾害结束
1 日内核定上
报)
府
亡、伤、病人 口台帐;
2、因灾房屋 损失户台帐(1 日内核定上 报)。
死亡(失踪)
突发性自然
突发性自然
自然灾害情
1、因灾死
10 人,其他严
灾害快报表
重损失
(灾后 1 小
(1 小时越级
时上报)
上报县、市、
省、部级灾)害发生(初报)
(初报、零报告收到快报表 2 小时内)
市民政
(省民政厅、财政厅文件)
局
灾害信息确认
应急响应
1、收到快报表 2 小时汇总上报
1、临时安置住所(24 小时
收文 5 日内下拨资金
2、因灾死亡 10 人报省、部级。 内)。
(市民政局、财政局文件)
3、每日 9 时前执行零报告制度。 2、应急生活保障 7~10 天。
报)
审核、汇总 (分市、县数据)
(10 月省20民日政前上厅报)
审核、汇总 (分市、县数据) (1 月 20 日前上报)
审核汇总 (分市、县数据) (7 月 15 日前上
报)
审核汇总 (分市、县数据)
(10 月市15民日政前上局报)
审核汇总 (分市、县数据) (1 月 15 日前上报)
上报春 荒已救 济情况 (一同 上报)
防汛应急演练方案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流程图
国家民政部
审核汇总(分市、县数 据)灾情
在收到报表后 2 小时 内上报
审核、汇总(分市、县 数据)灾情
省在收民到报表后政2 小厅时
内上报
5 日内审核汇 总(分市、县数据) 上报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国家)

目录(一)总则(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三)灾害信息的统计报送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一)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二)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三)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年报表》(四)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五)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六)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七) 《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八) 《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九)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四、指标解释五、附录(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三)附则(一)总则1.为及时、准确掌握自然灾害情况,为救灾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2.自然灾害情况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并接受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的业务指导。
民政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的汇总、发布等管理工作。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报送工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制度的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中有关的自然灾害统计报表格式、指标设置、统计口径等规定。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提高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1.本制度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上报单位。
2.本制度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范围包括农垦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华侨农场中的受灾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报单位(盖章):
表 号:民 统 表1 制表机关:民 政部 批准机关:国 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 统制[2008]29 号
代码
项目
单位
数量
代码
项目
单位
数量
1 灾害种类
28 倒塌房屋间数
间
2 灾害发生时间
29 其中:倒塌居民住房间数
间
3 灾害结束时间
30 倒塌居民住房户数
户
4 受灾区域
31 其中:五保户
户
5 台风登陆地点
32
低保户
户
6 台风编号
年/号
33
困难户
户
7 地震震中经度
度
34
一般户
户
8 地震震中纬度
度
35 损坏房屋间数
间
5
9 地震震级
里氏级
36 因灾死亡大牲畜
头只
10 地震烈度
度
37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11 受灾人口
人
38 其中: 农业损失
万元
12 因灾死亡人口
人
39
工矿企业损失
52
26
农作物绝收面积 公顷
53
27 毁坏耕地面积
公顷
54
说明:1. 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本表时要将分市、分县的报表一 并上报。
2. 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11栏≥12栏;11栏≥13栏;11栏≥14栏;11栏≥15栏;11栏≥20栏;11栏≥2+19栏;24栏≥25栏≥26栏 ;28栏≥ 29栏;30栏=31栏+32栏+33栏+34栏;37 栏≥38栏+39栏+40栏+41栏+42栏;43栏≥ 44栏。
万元
20 被困人口
人
47 县级财政救灾款支出
万元
21 饮水困难人口
人
48 省级政府救灾物资投入折款
万元
22 饮水困难大牲畜
头只
49 地级政府救灾物资投入折款
万元
23 受淹县城
个
50 县级政府救灾物资投入折款
万元
24 农作物受灾面积
公顷
51
救灾工作和其他损失情况(附文字说明)
25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 公顷
万元
13 因灾失踪人口
人
40
基础设施损失
万元
14 因灾伤病人口
人
41
公益设施损失
万元
15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人
42
家庭财产损失
万元
16 其中:投亲靠友人口
人
43 需救济人口
人
17
借住房屋人口
人
44 已救济人口
人
18
租用房屋人口
人
45 省级财政救灾款支出
万元
19 搭建帐篷、简易房人口
人
46 地级财政救灾款支出
单位 负责
填报人:
2010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