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6.28•【文号】•【施行日期】2006.06.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为了解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疫情动态,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考核防治效果和评价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地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附件: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一、背景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在我国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推算感染人数达1.29亿,表明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及时掌握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

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特制订《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一)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

(二)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国家和地方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三、监测病例定义本方案的监测病例是指在人群中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原学检查时,发现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虫卵或虫体者即为土源性线虫病病例。

四、监测内容(一)监测点监测1.确定原则(1)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类布点;(2)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应相当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的平均感染水平;(3)监测点所在县(市、区)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能够主动配合并承担一定的监测任务。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方案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方案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土源性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健康和产量的土传病害,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和粮食安全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土源性线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趋势,科学预测病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健康保护和产量稳定性,建立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监测对象和范围1.监测对象:针对主要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的土源性线虫病进行监测。

2.监测范围:全国各省市县级农田,特别是主要作物种植区域。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土壤样本采集:选择不同类型土壤样品,包括不同农作物连作土壤、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土壤和病害发生地点等;(2)线虫种类鉴定:对土壤样本中的线虫种类进行鉴定,包括有害线虫和益线虫的鉴定;(3)线虫密度测定:测定土壤样本中线虫的数量,以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4)线虫分布情况分析:分析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情况;(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以了解土壤对线虫的影响。

2.监测方法:(1)土壤样本采集:按照一定的采样网格,在不同农田和农田内不同生长期采集土壤样本;(2)线虫种类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线虫种类进行鉴定;(3)线虫密度测定:采用差式计数方法测定单位土壤中线虫的数量;(4)线虫分布情况分析:根据采集的土壤样本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统计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线虫的分布情况;(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并与线虫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四、监测时间和频率1.监测时间: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育期和线虫病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时间安排。

如水稻的监测时间为种子播种前、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

2.监测频率:根据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需求,制定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五、数据分析和评估1.数据分析: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线虫种类组成、线虫密度和分布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

线虫防治方案

线虫防治方案
线虫种类繁多
中国开始重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提倡绿色防治。
防治手段多样化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手段,我国线虫防治效果逐步提高。
防治效果逐步提高
防治线虫的必要性
要点三
保障农业、林业生产
线虫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要点一
要点二
保障人类健康
部分线虫种类能够危害人类健康,如人蛔虫等,因此防治线虫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23
《线虫防治方案》
contents
目录
线虫防治现状分析线虫防治方案总体规划农业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效果评估
线虫防治现状分析
01
全球线虫种类繁多
全球防治手段单一
全球防治效果不稳定
全球线虫防治现状
中国已知线虫种类超过600种,其中部分种类对农业、林业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中国线虫防治现状
做好应急预案
针对线虫疫情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01
03
02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密植可以增加作物之间的通风性和光照度,降低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是指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同时减少线虫病的感染机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量播种技术
化学防治
04
包括有机和无机杀线虫剂,如涕灭威、克线磷、氯唑磷等,可进行土壤处理,控制线虫的发生和为害。
注意安全操作
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药物中毒和污染环境。
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
生物防治
05
使用线虫的天敌

第33期掌握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制定防治策略3

第33期掌握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制定防治策略3

卫生健康工作信息(第33期)得荣县卫生健康局编2023年3月17日掌握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制定防治策略土源性线虫病是我国人体寄生虫感染中分布最广,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病,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及时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对守护居民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及时掌握得荣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得荣县疾控中心于2023年3月16-17号开展了土源线虫病现场监测工作。

我县在10个乡镇内选取5个乡镇开展流动监测,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一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八日乡(东)学巴村、日雨镇(西)二号坝、瓦卡镇(南)子庚村、茨巫乡(北)吉冲村、奔都乡(中)、奔都村共五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整群抽取200名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采集粪便标本,其中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同时各村随机抽取5户,每户采集1份田地或菜园的土样(≥400 g),在相关监测乡镇及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土壤和粪便的采集、送检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制作加藤片,一粪两检,进行寄生虫卵检查。

目前,采样、送检、制片工作已圆满完成,1000份粪便样本与25份土壤样品均已送至实验室集中检测。

通过此次监测,能更好地了解我县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的流行动态,对推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公众对寄生虫病防病意识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为下一步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报:州卫健委办、州卫健委信息办、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送:周权部长、拉西副县长存:(一)得荣县卫生健康局办公室2023年3月17日印。

土源性线虫感染及控制

土源性线虫感染及控制

E. coli 布氏嗜碘阿米巴
E. axnana 齿龈内阿米巴
Iodanoeba buetschlii
E.gingivalis 蓝氏贾第鞭毛虫
人毛滴虫
Giardialan blia 阴道毛滴虫
T. onahoninis 迈氏唇鞭毛虫
T. vaginalis 人肉孢子虫
Chilonastix mesnili 卡氏肺孢子虫
3、宿主未能有效控制寄生虫,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引起 寄虫病。
9、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带虫者 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
寄生现象
多寄生现象 异位寄生(异位損害) 幼虫移行症
10、寄生虫抗原特点
(1)复杂性----化学成分: 蛋白或多肽、糖蛋白、糖脂、多糖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头感器 迟化,尾感器发达。
5.生殖系统 。线虫绝大多数为雌 雄异体,常雌雄异形,通常雄虫 较小,末端卷曲,有的末端还具 有角质伞状构造,称为交合伞或 尾伞、交合刺囊、交合刺,雌虫 较大,末端不弯曲,阴道开口于 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
(2)卵——观察要点 外形 颜色 卵壳状况 卵内容物 特殊结构
节肢动物、人体
3、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
接触感染、经胎盘感染 输血感染、呼吸道感染 自体感染
4、易感人群
12、流行影响因素及特点
(1)自然因素 (2)生物因素 (3)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地方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地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3、寄生虫病的诊断
(1)病史
蠕虫.线虫纲
虫体大多两端略尖,呈细长圆 柱形的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土源性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预警和控制该病害的流行程度和分布范围,制定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建立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及时准确地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病害防控措施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农作物(包括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蔬果类作物)土源性线虫病的发生情况;2.监测方法:a.采样点的选择:根据各省市农业主产区的相关数据和病害流行的历史记录,选择代表性的监测采样点;b.采样方法:采用田间取样、根系处理、土壤分析等综合方法,对采样点进行土壤和植物病原线虫的采集;c.样本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土壤和植物病原线虫样本进行样本处理和分析,运用显微镜观察和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线虫种类和数量,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和流行情况;d.数据记录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起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

三、监测时间和频率:1.监测时间: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的生长规律,确定不同的监测时间段;2.监测频率:除了基础性的定期监测外,在病害高发期和重要农事活动期间,加强监测频率,提高对土源性线虫病风险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四、数据管理和应用:1.数据共享和管理:建立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库,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线虫种类和数量等关键信息,对数据进行实时共享和管理;2.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及时准确地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3.建立预警机制:根据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建立相关的病害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病害的异常情况,并提出防控建议和措施。

五、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1.培训和培养人员:通过组织线虫病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2.技术支持:建立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和支持平台,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提供技术支持。

线虫防治方案

线虫防治方案
2023
线虫防治方案
目 录
• 背景介绍 • 防治方案总体规划 • 具体实施方案 • 方案效果评估与监测 • 结论与展望
01
背景介绍
线虫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线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有根结线虫、胞囊线虫、 茎线虫等。
分布
线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中根结线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分布尤为普遍。
线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殖。
微生物防治
02
利用某些对线虫有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对线虫进行
生物防治。
利用植物提取物
03
某些植物提取物对线虫有毒杀作用,可以用来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
使用经过注册的化学药剂,如杀线虫剂等,对线虫进行毒杀 或驱避。
土壤熏蒸
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熏蒸,杀死土壤中的线虫和虫卵。
农业防治
通过轮作、深耕等农业措施,改善了土壤环境, 减少了线虫的繁殖场所。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向
01
天敌昆虫的引入可能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效果不稳定 。
02
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需要进一步研发低毒高
效的药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业防治措施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更加科
03
学的方案。
对未来线虫防治工作的展望
直接危害
线虫寄生在植物根部,吸取水分和营养,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间接危害
线虫传播植物病毒病,如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使植物发生病害 ,甚至死亡。
线虫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
线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 大面积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土壤线虫防治措施

土壤线虫防治措施

土壤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严重损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线虫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线虫的积累。

将易感植物与抗线虫的植物
进行交替种植,有助于打破线虫的生命周期,降低其数量。

2.土壤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或热处理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线虫。

化学药剂可选
择合适的杀线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热处理可以通过蒸汽、太阳辐射等方式进行。

3.使用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线虫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

一些作物品种已经培育出对特定
线虫具有抵抗力的性状,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线虫的损害。

4.生物防治:利用线虫的天敌或寄生线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例如,某些线虫寄生性真菌和
昆虫可以用于生物防治土壤线虫。

5.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和环境,提高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线虫对植物的损害。

包括增加有机质含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排水性等。

6.合理施肥: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因为过多的氮肥会刺激线虫繁殖。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
以降低线虫的发生和繁殖。

7.土壤调理剂:使用一些具有线虫抑制作用的土壤调理剂,如壮苗灵、硫磺等,可以帮助
控制线虫的数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线虫防治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作物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来控制线虫的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征求意见稿)
土源性线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为贯彻落实《2006 - 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冶工作/特制走本方案。

一、流行区分类及确定
(-)流行区分类。

以县(区)为单位,根据居民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的高低,将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区分为3类:
1. 一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 ;
2.二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N3%且<20% ;
3・三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3%。

(—)流行区确定。

1.抽样调查:以县(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以自然村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500人,共2500人开展调查。

原则上每3年进行1次调查,以确定或调整流行区类别。

2•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各线虫感染率、感染度;采用试管
滤纸培养法以区分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防治策略和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控制传染源、改水、改厕和改善环境卫生的综合防冶措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结合九亿农民健康教育等活动,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人群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以减少感染,提高查病、服药驱虫的依从性。

(二)药物驱虫方案。

1.碍、频次和要求。

(1 )一类地区:对3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春季或秋季服药1-2次”连续3年”每次人群驱虫覆盖率>90%。

(2 )二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2次,连续3 年,每次人群驱虫覆盖率>90%。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抽样调查结果,将感染率较高的年龄组或职业人群确走为重点人群。

(3 )三类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居民自愿查病, 对查出的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需要,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查治工作。

2・常用驱虫药品和用法。

(1 )阿苯达哩:成人400mg z 1次顿服。

12岁以下儿
童剂量减半。

(2 )甲苯达哩:成人400mg z 1次顿服。

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3 ) D1腳定:成A- / 1次顿服。

儿童10mg/kg体重。

(4 )三苯双眯:成人蛔虫感染,300mg ;钩虫或多虫
混合感染,400mg ; 4-14岁儿童200mg e 1次顿服。

3・服药注意事项。

(1 )有发热等其他急性病,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良者,有癫痫史,药物过敏史者等禁服。

(2)孕妇、哺乳期妇女暂缓服用驱虫药。

接种疫苗和服用其他治疗、预防药物期间不宜服驱虫药。

(3)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驱虫,应在其家庭与家人同时进行服药,不要在学校和幼托机构进行集体服药驱虫。

4・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1 )不良反应:个别服药者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口干、乏力、头晕、皮疹等。

(2 )处理原则: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消失,无须特殊处理;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改水、改厕和改善环境卫生。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卫生城镇和爰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和环境改造。

三、质量控制
(-)组织管理。

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是一项群众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负责制走本地区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配合开展防治工作;要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导开展人群药物驱虫防治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技术指导以及突发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二)技术培训。

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开展防治工作前及过程中均要加强对防治人员及参与者的专门培训,并对防治人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三)考核与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科学、走量、随机啲原则,制订监督检查方案,开展走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工作,对实施的措施、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