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话本小说

合集下载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

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

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大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

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

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

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

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便维持生活。

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

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

那刘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

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赎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

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

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

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程。

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

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

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

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

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

话本作者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中国古典文学14宋元话本

中国古典文学14宋元话本

瓦舍
亦称瓦子、瓦市、瓦肆。宋元间市井中游艺性场所的总 称。艺人的“说话”即在此间演出。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其 中有表演各种伎艺的勾栏和棚,范围大小不等。此外,还有 命相占卜、诊方卖药、杂货饮食摊铺等。两宋瓦舍数目众多, 对“说话”伎艺的表演和话本小说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 用。
重故事而不重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让人物服 从故事的倾向。 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传奇化,来增强故事的刺激 性、吸引力。 通过大量的巧合、偶然因素的堆积,使日常生活 题材传奇化。 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因素的插入,使发端 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 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物性格加以夸 张,使其具有传奇色彩。
本,并非供大众阅读。但后来经过文人 润色,或者模拟话本的形式写作所谓 「拟话本」,于是成了供人阅读的小说。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
《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志平话》
何谓「话本」、「平话」?话本何以又称为「诗话」、 「词话」?
一、话本 指说话人说故事的底本或稿本。起源于唐代僧人讲唱佛经的 变文。宋、元时期说话是一种行业,其中的「话」是故事之意。 早期的话本是由说话人将故事的内容记下来,做为以后自己再说 故事时的依据,也有留传给亲人、徒弟参考的意图,后被人刻印 成书出版,仍称「话本」。 二、平话 「平」是「评」的简写,因为它是夹叙夹议,评论古今的缘 故。多指宋、元时期,讲史类话本的集结,如《新编五代史平话 》、《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等 。 三、另名由来 王国维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文中说:「以其中有诗有 话,故得此名,其有词有话者,谓之词话。亦即「诗话」、「词 话」是因为话本中穿插了许多诗词而得名。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小说话本的另一突出内容是公案故事。
这类小说话本如《错斩崔宁》、《合同文字
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等篇 。 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叙事口 语化、声口个性化、谈吐市井化 。
二讲史话本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评话” 。 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
话本小说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与繁荣,是由于北宋的 百年承平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尤其城市的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的兴起,使市民阶层空 前扩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于 是,使用当时白话的说书人,在“瓦舍”、“勾栏” 中,应运而生。 宋代的统治者也爱好并提倡“说话”,这也是话本 小说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原因。“小说起于仁宗朝, 盖时太平日久,国家闲暇,日欲选一奇怪之事以娱 之”(见《七修类稿》)。上述风气,一直延续到 南宋。
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说征战有刘项
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新话说张韩刘岳, 史书讲晋宋齐梁。”其中,“新话”与“史 书”对举,可见“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 貌。 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又有王六大夫, 元系御前供话,为幕士请给,讲诸史俱通, 于咸淳年间敷演《复华篇》及《中兴名将 传》。”
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说 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
宋元“说话”的情形
说话的场所:
“瓦肆(舍)”、“勾栏”、茶楼酒肆: “南瓦、中 瓦、大瓦、北瓦、蒲桥瓦。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 三座。常有两座勾栏,专说史书。” (《都城纪
胜· 瓦市》)
“打野呵”:“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 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南宋市肆记》)
正文:这是话本小说的主体。以散文为主,其中也 穿插一些’诗词。散文主要是讲述故事;诗词则帮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宋元”春色关不住—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研究

“宋元”春色关不住—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研究

“宋元”春色关不住—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研究摘要:情色与文学的二元共生关系是一个一直存在着的现象,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情色叙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探析文学作品的主旨内涵,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窥探人类自身的精神意识以及相应的时代风气。

因此,本文围绕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梳理分析了话本小说中出现的情色叙事,旨在进一步解读话本小说的文学内涵,以及更加全面地了解宋元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宋元话本情色叙事引言:宋元时期,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情色仍是较为禁忌的话题,加之程朱理学兴起,儒学大肆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人们对情色话题仍主要持回避态度;但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值此背景下,勾栏瓦舍以及话本说书等文化娱乐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书会才人在创作时考虑到受众的“媚俗”心理,就像康正果所说的,常“从满足市井听众好奇猎艳的趣味到迎合他们的庸见,直到喂养他们粗俗的正义感”,因而出现了不少情色叙事内容,其文笔之生动已初具审美价值,相关创作主旨也往往带有警戒世人的意图,反映出不少时代的风气与观念。

性爱情色本是人类社会一大永恒话题,但是,国人潜意识里的“谈性色变”使得我们迟迟难以客观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尝试着研究了近现代作品中的情色叙事,然而,在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其实也早已出现了不少这一主题的书写刻画,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内涵等待我们进行挖掘。

本文围绕着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进行讨论,对其中的情色故事及叙事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从相关话本数目、叙事特点、话本主题、叙事角色以及叙事空间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期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进一步窥探宋元时期的社会风尚及审美趣味。

一、宋元话本小说中的情色叙事概况在本文中,笔者围绕程毅中先生的《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整合梳理了40篇作品中包含情色叙事的内容,大致情况如下:首先在数量上,程毅中先生收录的40篇话本小说中,绝大多数作品均有涉及男女情爱,但在提及情色之事时,多以简短、含糊的表达带过,尽管如此,40篇话本中仍有15篇包含明确的情色叙事表达,分别为:《红白蜘蛛》(《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洛阳三怪记》、《西湖三塔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定山三怪》、《错认尸》、《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碾玉观音》、《风月瑞仙亭》、《张生彩鸾灯传》、《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金鳗记》、《勘靴儿》、《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及《刎颈鸳鸯会》,可见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已初现情色叙事的规模,且数量较为可观;其次,关于话本中情色叙事的细节刻画,在上述15篇话本中,大多数作品常以“当即做了夫妻”、“枕席之欢”、“上床云雨”等套话草草带过,但《红白蜘蛛》、《勘靴儿》、《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洛阳三怪》、《错认尸》等几篇话本大胆地对性爱之事进行了描写,从语言、动作、乃至心理等几方面对男女的鱼水之欢进行了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最后,虽是写风月之事,但这些情色叙事的主题,实则大多围绕着“情欲节制”的讨论而展开,尽管存在如《风月瑞仙亭》等话本对男女自由恋爱的传颂,但更多的话本则带有警戒世人克制淫欲的教化意图。

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作者:贺永芳李习馨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3期摘要:盛行于宋元时期的话本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话本是说话人使用的底本,在宋元时期成为具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

本文以《碾玉观音》和《错斩崔宁》为例,分析了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关键词:宋元话本;体制;写作特色话本,是说话艺术的底本。

说话盛行于宋元时期,但在唐代已经萌芽。

话本由只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亦是在宋元时期。

这种由话本加工而成文学读物——小说,就应该称之为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当时市民阶层所喜爱的文学样式。

下面以现存完整的宋人小说话本中最优秀两篇——《碾玉观音》和《错斩崔宁》为例分析一下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写作特色。

一、体制第一,题目。

题目是根据正话的故事来确定的,它是表明故事的主要标记。

《错斩崔宁》则是崔宁无端获罪被斩而的名的。

《碾玉观音》是以碾玉观音这一事件贯穿故事的。

第二,入话诗词。

话本小说通常以韵文开篇,一般是诗或词。

这些诗词,有的是自撰的,有的是引用古人的。

诗词的作用可以是概括全篇大意,点明主题;也可以是造成意境,烘托情绪;也可以抒发感叹,从正面或反面衬托故事内容。

例如《错斩崔宁》的开篇是一首诗: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碾玉观音》的开篇诗词,共有十一首之多,仅引其中三首: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苏小小道:都不干这几件事,是燕子衔将春色去。

有《蝶恋花》词为证:“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王岩叟道: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也不干柳絮事,也不干蝴蝶事,也不干黄莺事,也不干杜鹃事,也不干燕子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它起源于唐代,到宋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说话”主要在勾栏、瓦舍中进行。

宋代“说话”主要有三家:小说,讲史,说经。

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2.现存宋代话本,小说类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类有《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类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3.话本塑造了不少市民形象,揭示了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特别是表现了他们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思想。

讲史类话本则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新的评价。

话本在艺术上以通俗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更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4.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宋元话本,主要是从“说话”至元、明,有人又叫“平话”或“词话”。

“平话”,大概是区别于配合音乐盒舞蹈的伎艺而言,就是不用音乐等伴奏,而光指说唱故事之意。

因为最初的说话是要杂以乐器和舞蹈表现的,此时发展至不用乐器,而光指说唱了(或只用简单乐器如鼓来表现)。

“词话”就是指带说带唱而言,词是唱的,话是说的。

说话、平话、词话名目虽有异,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举其特点,实则是同一个东西。

“说话”这种讲唱艺术,始于何时?在文献资料中有清楚记载的是唐代。

说话艺术的大为盛行则在宋代。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在某些大城市里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商人、小业主等,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

他们在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的同时,在文化娱乐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

宋代的“说话”艺术,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点:一是在当时北宋和南宋的京都都有瓦舍或瓦子或瓦肆,二是说话艺术不但职业化,成为一种专门技艺,而且已经专门化。

当时说话主要有三种,这就是所谓说话的家数:“讲史”、“小说”、“说经”(另有“合生”,恐非完全说书)。

说经,是说佛经故事,佛教的通俗宣传,亦是唐代最早的所谓“说变”、“俗讲”或“讲经变”等。

“讲史”,是说讲《通鉴》、汉唐、历代史书文传兴废战争之事,其中分有专科,如:“说三分”、“说五代史”等,产生出了讲史的专家翟四究,尹常卖等。

讲史是需要连续着讲的。

在讲史、小说和说经这三大类中,受欢迎的是前两种,而在这而种中,讲史的又难敌小说,即所谓“讲史最畏小说人”,因为小说都讲一人一事的短篇故事,远较讲史的连篇累牍为灵活,题材亦更富有现实性,也就更容易引起群众的兴趣。

“话本”就是这样“说话”艺术的底本。

我们今日习用话本之名是专指短篇——“小说”。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三类匀应称为话本。

上面三大类“说话”,今都有“说话”的底本留存下来。

小说将在下面专门叙述。

关于“讲史”,从现存的作品看,结构散乱,人物性格不清楚,很多故事断断续续前后不连贯,语言有文有白,夹杂在一起。

现存的讲史话话本有《全相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秦併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续集(有名《吕后斩韩信》)和《三国志平话》。

此外,还有清未发现的两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

前者叙述梁、唐、晋、汉、周五代历史,其中梁、汉二史均缺下卷。

后者分元、亨、利、贞四集,先是叙述北宋政治的演变,着重写宋徽宗的荒淫失败和靖康之乱的惨痛经过。

其中有段是写宋江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泺。

在“说经”方面,今存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全书叙述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 (印度)取经的故事。

上述这些讲史话和讲经话本对明代的许多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很早的根据。

如《三国志平话》之对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大宋宣和遗事》之对于《水浒传》和《新列国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对于《西游记》,它们之间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宋元“小说”话本,原是非常繁多的。

仅据《醉翁谈录》等记载,就有一百五十种之多,但流传至今的已不多了。

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明万历时熊龙峰刊印的小说,以及明末冯梦龙所编刻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之中。

《京本通俗小说》,久已散佚无存,辛亥革命时期缪荃孙在上海的亲戚家妆奁中发现,随即刊行流传,这是个残本,共收小说七篇。

另有一篇破残太甚,另一篇因秽未印。

近来许多学者指出此书乃伪托。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编刊,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上下二卷,每卷五篇,总名《六十家小说》。

今存二十七篇,内五篇残缺,后又发现残文二篇。

书中多宋元旧作,也有明人作品。

《熊龙峰四种》是明代印的通俗刻本。

冯梦龙的“三言”印于明末泰昌天启年间,其中有部分是宋元话本。

要严格地区别清楚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并非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如果小说以宋元民间故事为题材,反映的是宋元社会面貌,而且在若干的细节上,如风俗习惯、地名、官名乃至方言土语等又符合宋元社会情况的,大抵可视作宋元话本。

粗略的估计,上述各书中,保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五十篇左右。

宋元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话本小说看,无论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呈现许多新的特色。

通过这些作品,使我们看到了在封建社会中一向是被压迫的人民——主要是被迫脱离土地的市民,意气昂扬地登上了文化殿堂、文艺舞台,以新的文学形式和新的语言来表现自己,提高自己。

从宋元话本中,我们看到了新的主人翁走进文学作品里来了。

他们首先在妇女问题或爱情与婚姻问题上和封建制度或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冲突。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在这方面很有特色。

这篇作品以韵语为主,即唱词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那唱词很像今日的快板,这怕是最早的话本形式。

“说话”的发展是从以唱为主,变到以讲说为主的。

《清平山堂话本》中还有一篇《蒋淑贞刎颈鸳鸯会》,亦是唱词为主,其文体一如鼓子词,且其词注明{商调醋葫芦}及{南乡子}等词牌名,正如南宋赵令峙《元徽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此则证明“说话”还是用乐器配合唱的,这篇内容虽并不高明,但对研究话本形式的发展,是很可贵的资料。

《快嘴李翠莲记》之重要是其中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妇女形象。

篇中以其完全独特的夸大手法和朴素而又惊人的泼辣风格描绘了李翠莲。

如此大无畏,如此粗犷有力,如此生龙活虎,还属罕见。

小说主要内容都是李翠莲一人的唱词,附着唱词加上一些简单的叙说。

这样的处理主人翁,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巨型的英雄画像:轮廓鲜明,形象突出,色彩强烈,富有反封建的内容。

可注意的是,它还保持着显著的民间文学的风貌(在民间故事中至今尚有巧嘴巴媳妇的故事,想来与此有血缘关系)。

小说的场面、故事都非常简单,不像一般话本那样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只是些李翠莲从定下婚事,准备出嫁起至嫁到婆家做新媳妇的短短的一段经历,写她一系列反抗亲长,蔑视封建礼俗的言论与行动,直到她主动要求休了她,削发为尼为止。

篇中描写了当时封建婚姻不合理的习俗与礼节,带着民间故事特有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这些习俗礼节食普通的、共有的,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却被表现得非常的荒唐可笑。

作为着重地写主人翁的是非观念、才华和能干,写她擅长一切粗细的妇女劳动,这些都表现的那样的细致,显出她的虽然许配给了社会上层的市民社会中有习惯的女子。

因此,在她所在的生活的环境中,只有她事勤劳能干,会说会做的,别人都是懒惰无能的,什么也不行的。

比勤劳能干会劳动这点更有意义的是她那种当家作主的态度和气概以及掌握权柄的要求。

她不甘于封建秩序为女子安排的那种本分与命运,不甘心做俯首帖耳的奴隶和没有自己意志的附庸。

她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封建秩序要求于女子的,首先就是温顺、驯服,不言不语,一切听从亲长、公婆和丈夫的摆布和支配。

但李翠莲首先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合社会对抗。

她要说话,要发表意见,拿自己的主张,并且大说特说、无顾忌地说,而且对此百折不饶,坚持到底。

这一性格特征,是全篇描写的主要之点,题目上也特地标举出来“快嘴”。

从小说的开篇到结束,所展开的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就是一方面说话(主人翁),一方面不许说话(生活环境)。

这个斗争贯串全篇的始终,写得极为热闹、极为紧张,真是如火如茶、尖锐激烈。

从这里非常概括、要言不烦地写了构成主人翁的社会环境的人物:她的父母、兄嫂、公婆、姑子、先生、媒婆等人物的庸俗、低能,无办法,无主意,完全处于被动的形态。

从这个社会环境里,就非常有力地反衬出李翠莲的光辉形象:她有封建社会束缚不住的远大志趣,她不留恋世俗的荣华富贵,也一点不考虑封建主义范畴内的是非曲直,而只坚持自己的道理,而且坚持得那样的理直气壮、一点不含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