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话本小说

合集下载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

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

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大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

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

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

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

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便维持生活。

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

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

那刘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

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赎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

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

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

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程。

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

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

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

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

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

话本作者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阶段测试二含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阶段测试二含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选A1、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影响最大。

A.《墙头马上》B.《拜月亭》C.《西厢记》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和《倩女离魂》,其中又以《西厢记》影响最大。

参见教材P141。

B1、《拜月亭记》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简名或作《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所作。

A.高明B.徐渭C.施惠D.关汉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

参见教材P164。

2、不属于“儒林四杰”的是()。

A.虞集B.范梈C.黄溍D.揭傒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范梈是元诗四大家之一。

“儒林四杰”是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

参见教材P175、176。

3、()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

A.小说B.讲史C.元曲D.南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元曲包括杂剧(戏曲)和散曲(或称清曲),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

参见教材P129。

C1、()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

A.《荆钗记》B.《琵琶记》C.《拜月亭记》D.《杀狗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杀狗记》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

参见教材P165。

D1、《窦娥冤》在()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

A.东海孝妇B.赵氏孤儿C.诺亚方舟D.搜神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窦娥冤》在东海孝妇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

参见教材P150。

2、《窦娥冤》的()写张驴儿趁蔡婆生病的机会,到赛卢医那里买了一服毒药,想害死蔡婆好逼窦娥成亲,但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A.第一折B.第二折C.第三折D.第四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窦娥冤》第二折的内容。

参见教材P151。

3、“当初指望谐老,百年和你厮守,谁想我哥哥心改变,把骨肉顿成抛闪”是()中的曲词。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小说话本的另一突出内容是公案故事。
这类小说话本如《错斩崔宁》、《合同文字
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等篇 。 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叙事口 语化、声口个性化、谈吐市井化 。
二讲史话本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评话” 。 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
话本小说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与繁荣,是由于北宋的 百年承平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尤其城市的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的兴起,使市民阶层空 前扩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于 是,使用当时白话的说书人,在“瓦舍”、“勾栏” 中,应运而生。 宋代的统治者也爱好并提倡“说话”,这也是话本 小说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原因。“小说起于仁宗朝, 盖时太平日久,国家闲暇,日欲选一奇怪之事以娱 之”(见《七修类稿》)。上述风气,一直延续到 南宋。
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说征战有刘项
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智。新话说张韩刘岳, 史书讲晋宋齐梁。”其中,“新话”与“史 书”对举,可见“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 貌。 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又有王六大夫, 元系御前供话,为幕士请给,讲诸史俱通, 于咸淳年间敷演《复华篇》及《中兴名将 传》。”
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说 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
宋元“说话”的情形
说话的场所:
“瓦肆(舍)”、“勾栏”、茶楼酒肆: “南瓦、中 瓦、大瓦、北瓦、蒲桥瓦。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 三座。常有两座勾栏,专说史书。” (《都城纪
胜· 瓦市》)
“打野呵”:“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 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南宋市肆记》)
正文:这是话本小说的主体。以散文为主,其中也 穿插一些’诗词。散文主要是讲述故事;诗词则帮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xx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xx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xx之一死救全家》三、xx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xx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名词解释——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志怪传奇小说:志怪小说是指魏晋时代以神仙怪异为题材的文言小说。

至唐代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传奇,从此志怪传奇小成为文言小说的主流。

2.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称之为“传奇”最早见于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以后根据这种小说记叙奇行异事的特点,遂以传奇概称之。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人们对小说也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偏见,一些正统派文人轻蔑地称其为“传奇”,以别于高雅的古文。

3.宋元话本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代,又出现了新的飞跃。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即“话本小说”,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宋元话本散见于《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和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中,在结构体制上由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四部分组成。

4.入话:也叫“得胜头回”、“笑耍头回”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意思相关的诗词或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

“入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5.“三言”:“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收短篇小说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多数是经过作者润色的宋元明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而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较少。

6.“二拍”:是凌蒙初编写的,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集40篇,共80篇。

但《二刻》中有一篇与《初刻》中重复,有一篇是杂剧,所以实有78篇,主要是作者自己的创作。

7.历史演义小说: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樵史通俗演义》等。

8.《全相平话五种》: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均不署作者姓名。

9.《三国演义》嘉靖本:现见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的。

小说话本体裁分析

小说话本体裁分析

小说话本体裁分析一.较可靠的宋元话本:《张生彩鸾灯传》(《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风月瑞仙亭》、《杨温拦路虎传》、《西湖三塔记》、《简贴和尚》、《合同文字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清平山堂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古今小说》);《错斩崔宁》(又题《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醒世恒言》);《碾玉观音》(又题《崔待诏生死冤家》)、《西山一窟鬼》(又题《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定山三怪》(又题《崔衙内白鹞招妖》)、《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警世通言》)等,元“福建建阳书坊所刊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是其增订本)。

二.宋元小说话本体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部分构成。

(一)入话:话本开端部分。

1.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2.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行话是“权做个‘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

3.是为安稳入座者、等候迟到者的特意安排,也有引导听众领会“话意”动机。

(二)正话: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三)正话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

三.题材内容。

(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旨趣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兴奋点”。

(二)爱情故事。

1.表现挑战礼法、追求自由的大胆行动,艺人们以此作为表演内容和体现水平的标志,说明时代创作的趋向。

2.爱情故事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如《碾玉观音》璩秀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周胜仙,表现出平民百姓对封建传统的轻蔑。

(二)公案故事。

1.宋元时官府昏庸、吏治腐败现象是导致产生的主要原因,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社会治安的深重忧虑。

宋元小说话本艺术特色剖析

宋元小说话本艺术特色剖析

2)说话人常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听众的注 意,从头回过渡到正文或提示故事要点
如:《碾玉观音》说:“说话的,因甚说这春归 词?” 《西山一窟鬼》说:“我且问你:这个秀才 姓甚名谁?” 这种插话缩短了说话人与听众的距离,就像 两人对话,有问有答,令人感到十分亲切。
2)说话人为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往往要编造 一些离奇的情节,设置一些意外的波折,借助于 偶然性的巧合。
例如《错斩崔宁》中戏言成巧祸的“巧”,就产生于陈小 娘子巧遇带了十五贯钱的崔宁,而最后又收结于王氏大娘 子巧遇了杀他丈夫的静山大王。这显然是有意的虚构,缺 乏必然性的逻辑。不少话本所讲的故事,尤其是灵怪故事, 从整体上说是虚构的,而某些细节却讲的头头是道,引人 入胜,在现场听话时可以信以为真,但回头一想却是经不 起推敲的,这也是说唱文学难以避免的通病。
宋元小说话本
的艺术特色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
据《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记载,从题材上分为灵怪、 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但 若就旨趣而论,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 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

爱情故事 公案故事
爱情故事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 的主动追求。 例:《碾玉观音》璩秀秀 “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 “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 中?我明日府里去说!”
那女子在茶坊里,四目相视,俱各有情。这女孩儿心里暗暗地喜欢, 自思量道:“若还我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过, 再来那里去讨?”正思量道:“如何着个道理和他说话?问他曾娶妻 也不曾?”那跟来女子和奶子,都不知许多事。你道好巧!只听得外 面水盏响,女孩儿眉头一纵,计上心来,便叫:“卖水的,倾一盏甜 蜜蜜的糖水来。”那人倾一盏糖水在铜盂儿里,递与那女子。 那女 子接得在手,才上口一呷,便把那个铜盂儿望空打一丢,便叫:“好 好!你却来暗算我!你道我是兀谁?”那范二听得道:“我且听那女 子说。”那女孩儿道:“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作胜 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不曾嫁 的女孩儿。”这范二自思量道:“这言语跷蹊,分明是说与我听。” 这卖水的道:“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女孩儿道:“如何不是 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卖水的道:“也不为利害。”女孩儿道: “你待算我喉咙,却恨我爹爹不在家里。我爹若在家,与你打官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它起源于唐代,到宋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说话”主要在勾栏、瓦舍中进行。

宋代“说话”主要有三家:小说,讲史,说经。

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2.现存宋代话本,小说类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类有《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类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3.话本塑造了不少市民形象,揭示了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特别是表现了他们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思想。

讲史类话本则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新的评价。

话本在艺术上以通俗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更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4.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宋元话本,主要是从“说话”至元、明,有人又叫“平话”或“词话”。

“平话”,大概是区别于配合音乐盒舞蹈的伎艺而言,就是不用音乐等伴奏,而光指说唱故事之意。

因为最初的说话是要杂以乐器和舞蹈表现的,此时发展至不用乐器,而光指说唱了(或只用简单乐器如鼓来表现)。

“词话”就是指带说带唱而言,词是唱的,话是说的。

说话、平话、词话名目虽有异,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举其特点,实则是同一个东西。

“说话”这种讲唱艺术,始于何时在文献资料中有清楚记载的是唐代。

说话艺术的大为盛行则在宋代。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在某些大城市里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商人、小业主等,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

他们在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的同时,在文化娱乐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

宋代的“说话”艺术,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点:一是在当时北宋和南宋的京都都有瓦舍或瓦子或瓦肆,二是说话艺术不但职业化,成为一种专门技艺,而且已经专门化。

当时说话主要有三种,这就是所谓说话的家数:“讲史”、“小说”、“说经”(另有“合生”,恐非完全说书)。

说经,是说佛经故事,佛教的通俗宣传,亦是唐代最早的所谓“说变”、“俗讲”或“讲经变”等。

“讲史”,是说讲《通鉴》、汉唐、历代史书文传兴废战争之事,其中分有专科,如:“说三分”、“说五代史”等,产生出了讲史的专家翟四究,尹常卖等。

讲史是需要连续着讲的。

在讲史、小说和说经这三大类中,受欢迎的是前两种,而在这而种中,讲史的又难敌小说,即所谓“讲史最畏小说人”,因为小说都讲一人一事的短篇故事,远较讲史的连篇累牍为灵活,题材亦更富有现实性,也就更容易引起群众的兴趣。

“话本”就是这样“说话”艺术的底本。

我们今日习用话本之名是专指短篇——“小说”。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三类匀应称为话本。

上面三大类“说话”,今都有“说话”的底本留存下来。

小说将在下面专门叙述。

关于“讲史”,从现存的作品看,结构散乱,人物性格不清楚,很多故事断断续续前后不连贯,语言有文有白,夹杂在一起。

现存的讲史话话本有《全相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秦併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续集(有名《吕后斩韩信》)和《三国志平话》。

此外,还有清未发现的两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

前者叙述梁、唐、晋、汉、周五代历史,其中梁、汉二史均缺下卷。

后者分元、亨、利、贞四集,先是叙述北宋政治的演变,着重写宋徽宗的荒淫失败和靖康之乱的惨痛经过。

其中有段是写宋江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泺。

在“说经”方面,今存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全书叙述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 (印度)取经的故事。

上述这些讲史话和讲经话本对明代的许多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很早的根据。

如《三国志平话》之对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大宋宣和遗事》之对于《水浒传》和《新列国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对于《西游记》,它们之间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宋元“小说”话本,原是非常繁多的。

仅据《醉翁谈录》等记载,就有一百五十种之多,但流传至今的已不多了。

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明万历时熊龙峰刊印的小说,以及明末冯梦龙所编刻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之中。

《京本通俗小说》,久已散佚无存,辛亥革命时期缪荃孙在上海的亲戚家妆奁中发现,随即刊行流传,这是个残本,共收小说七篇。

另有一篇破残太甚,另一篇因秽未印。

近来许多学者指出此书乃伪托。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编刊,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上下二卷,每卷五篇,总名《六十家小说》。

今存二十七篇,内五篇残缺,后又发现残文二篇。

书中多宋元旧作,也有明人作品。

《熊龙峰四种》是明代印的通俗刻本。

冯梦龙的“三言”印于明末泰昌天启年间,其中有部分是宋元话本。

要严格地区别清楚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并非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如果小说以宋元民间故事为题材,反映的是宋元社会面貌,而且在若干的细节上,如风俗习惯、地名、官名乃至方言土语等又符合宋元社会情况的,大抵可视作宋元话本。

粗略的估计,上述各书中,保存的宋元话本大约有五十篇左右。

宋元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话本小说看,无论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呈现许多新的特色。

通过这些作品,使我们看到了在封建社会中一向是被压迫的人民——主要是被迫脱离土地的市民,意气昂扬地登上了文化殿堂、文艺舞台,以新的文学形式和新的语言来表现自己,提高自己。

从宋元话本中,我们看到了新的主人翁走进文学作品里来了。

他们首先在妇女问题或爱情与婚姻问题上和封建制度或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冲突。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在这方面很有特色。

这篇作品以韵语为主,即唱词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那唱词很像今日的快板,这怕是最早的话本形式。

“说话”的发展是从以唱为主,变到以讲说为主的。

《清平山堂话本》中还有一篇《蒋淑贞刎颈鸳鸯会》,亦是唱词为主,其文体一如鼓子词,且其词注明{商调醋葫芦}及{南乡子}等词牌名,正如南宋赵令峙《元徽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此则证明“说话”还是用乐器配合唱的,这篇内容虽并不高明,但对研究话本形式的发展,是很可贵的资料。

《快嘴李翠莲记》之重要是其中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妇女形象。

篇中以其完全独特的夸大手法和朴素而又惊人的泼辣风格描绘了李翠莲。

如此大无畏,如此粗犷有力,如此生龙活虎,还属罕见。

小说主要内容都是李翠莲一人的唱词,附着唱词加上一些简单的叙说。

这样的处理主人翁,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巨型的英雄画像:轮廓鲜明,形象突出,色彩强烈,富有反封建的内容。

可注意的是,它还保持着显著的民间文学的风貌(在民间故事中至今尚有巧嘴巴媳妇的故事,想来与此有血缘关系)。

小说的场面、故事都非常简单,不像一般话本那样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只是些李翠莲从定下婚事,准备出嫁起至嫁到婆家做新媳妇的短短的一段经历,写她一系列反抗亲长,蔑视封建礼俗的言论与行动,直到她主动要求休了她,削发为尼为止。

篇中描写了当时封建婚姻不合理的习俗与礼节,带着民间故事特有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这些习俗礼节食普通的、共有的,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却被表现得非常的荒唐可笑。

作为着重地写主人翁的是非观念、才华和能干,写她擅长一切粗细的妇女劳动,这些都表现的那样的细致,显出她的虽然许配给了社会上层的市民社会中有习惯的女子。

因此,在她所在的生活的环境中,只有她事勤劳能干,会说会做的,别人都是懒惰无能的,什么也不行的。

比勤劳能干会劳动这点更有意义的是她那种当家作主的态度和气概以及掌握权柄的要求。

她不甘于封建秩序为女子安排的那种本分与命运,不甘心做俯首帖耳的奴隶和没有自己意志的附庸。

她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封建秩序要求于女子的,首先就是温顺、驯服,不言不语,一切听从亲长、公婆和丈夫的摆布和支配。

但李翠莲首先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合社会对抗。

她要说话,要发表意见,拿自己的主张,并且大说特说、无顾忌地说,而且对此百折不饶,坚持到底。

这一性格特征,是全篇描写的主要之点,题目上也特地标举出来“快嘴”。

从小说的开篇到结束,所展开的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就是一方面说话(主人翁),一方面不许说话(生活环境)。

这个斗争贯串全篇的始终,写得极为热闹、极为紧张,真是如火如茶、尖锐激烈。

从这里非常概括、要言不烦地写了构成主人翁的社会环境的人物:她的父母、兄嫂、公婆、姑子、先生、媒婆等人物的庸俗、低能,无办法,无主意,完全处于被动的形态。

从这个社会环境里,就非常有力地反衬出李翠莲的光辉形象:她有封建社会束缚不住的远大志趣,她不留恋世俗的荣华富贵,也一点不考虑封建主义范畴内的是非曲直,而只坚持自己的道理,而且坚持得那样的理直气壮、一点不含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