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完整word版)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能、CO2(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编码:S22.3/S22.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 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胸心外科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接受手术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肋骨骨折;血气胸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超过65%的肋骨骨折患者合并有血气胸。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如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对肺脏造成压迫并危及其生命。

手术是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主要治疗手段,其通过手术复位以及创口处理对症治疗,并在术后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以促进胸前内积血、积气的排出[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指根据常规护理标准,对某个疾病或某一类患者设定的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项目或诊疗计划为纵轴,严格按护理项目执行的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流程化,是一种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的护理模式[2]。

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手术患者,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胸心外科收治并予以手术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纳入标准为:(1)确诊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接受择期手术治疗;(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4)能配合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护理计划表
姓名病房床号住院号
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日期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O T E—P)效果评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肋骨骨折导致的疼痛、胸廓运动受限、反常呼吸运动有关。

2疼痛
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或胸腔感染。

1.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现场急救:采取紧急措施对危及生命的病人给予急救。

对于出现反常呼吸的病人,可用厚棉垫加压包扎以减轻或消除胸壁的反常呼吸运动,促进患者肺复张。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咳出分泌物和血性痰,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加强呼吸道护理,包括吸痰和湿化。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胸腹部活动以及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1.减轻疼痛遵医嘱行胸带或宽胶布条固定,运用镇痛、镇静剂或1%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封闭。

2.病人咳痰时,协助或指导其用双手按压患者胸壁。

1.维持有效的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量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其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根据血压和心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

2.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胸腔引流液量、色质和性状,若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ml并持续三小时以上,说明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积极做好开胸手术的术前准备。

1.密切观察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因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鼓励并协助病人有效咳痰。

3.对开放性损伤者,及时更换创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通畅。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

专业护士护士长(组长)(日期)。

(完整版)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12.27•【文号】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施行日期】2012.1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我部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非侵袭性胸腺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裂孔疝、肺良性肿瘤、自发性气胸、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肾癌、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县级医院9个常见外科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县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级医院亦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2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2012年版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陈海勇、胡瑞荣、焦雅辉电话:************、68792840邮箱:*****************附件: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12月27日附件: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侵袭性胸腺瘤(ICD-10:D15.001+M8580/0)。

行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臨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0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时间为(14.6±1.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2±2.1)d (P<0.05);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P<0.05)。

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展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肋骨骨折;血气胸;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肋骨骨折是临床胸外科常见疾病,临床数据统计发现约有65%以上的肋骨骨折患者发生血气胸,该类患者的病情凶险,发生时如不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手术治疗是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实践发现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为证实这一实践结果的准确性,本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摔伤29例,交通事故62例,重物砸伤10例,其他原因5例。

其中合并血胸患者27例,合并气胸患者54例,合并肺挫伤患者13例,合并复合伤患者12例。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研究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9±1.3)岁;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1±1.5)岁。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CT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
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血气分析、腹部B超、骨髓瘤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