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监控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旨在确保河道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本文将从施工流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经济效益等方面展开论述,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二、施工流程设计1、施工准备:包括现场勘查、资料收集、施工设备及人员安排等。
2、河道整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如疏浚、护岸工程等。
3、生态修复:在河道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
4、监测与维护:对河道工程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三、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2、安全培训: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质量控制1、施工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材料检验: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各项工艺流程符合规范要求。
4、质量验收:在工程各阶段进行质量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最终输出的产品质量合格。
五、经济效益1、投资预算:根据工程规模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资金投入。
2、节约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工程成本。
3、经济效益评估: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今后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六、总结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河道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通过对施工流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够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所述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地区河道整治工程,河道全长约5公里,整治范围包括河床清淤、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内容。
工程旨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提升河道景观。
二、施工方案设计1.河床清淤(1)采用人工清淤与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先利用人工清淤对河床进行初步清理,再采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深度清淤。
(2)清淤过程中,及时将清理出的淤泥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清淤完成后,对河床进行平整,确保河床表面光滑,便于后续施工。
2.岸坡整治(1)采用砌筑石笼、格宾石笼等结构对岸坡进行加固,提高岸坡稳定性。
(2)根据岸坡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锚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3)岸坡整治过程中,注重生态恢复,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促进生态平衡。
3.生态修复(1)在河道中设置生态岛,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2)采用生态混凝土等材料,构建具有良好透水性、透气性的河床,为水生生物提供生长环境。
(3)实施河道绿化工程,种植沿岸绿化带,改善河道景观。
4.防洪设施建设(1)在河道关键部位设置防洪堤、排水泵站等设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2)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设计防洪设施规模,确保工程安全。
5.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确保施工安全。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施工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1.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粉尘等。
2.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注重生态恢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基坑监测方案1.1.2.1监测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一、二等水准测规范》《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施工相关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1.1.2.2监测目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既有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1)了解围护结构的受力﹑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2)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位等进行监控,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3)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4)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1.2.3监测项目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并根据施工工况,按照监测频率,严格监测分析。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施工监测包括如下内容:(监测手段分为仪器监测和现场巡视)。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1)钢板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2)围堰对口撑轴力监测;(3)围堰腰梁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基坑监测对象表表1.1-1基坑监测对象测量误差(1)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M00.5mm)(2)水准闭合(附合)路线,闭合(附合)差fw=0.3N (N为测站数)(3)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弱 1.0mm)巡视内容表1.1-2巡视内容统计表现场巡视与仪器检测相结合,若监测数据出现较大波动,可通过现场巡视查找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安全。
1.1.2.4监测点的布设测点布置应根据施工阶段,如运输道路、电缆管线、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及回填等情况布置,遇到障碍物可适当做调整,加强点位保护,对顺坏点位要及时更新,与实际保持一致。
检查河道整治工程方案范文

检查河道整治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河道整治是为了改善地区水资源环境,提高水利设施效益和防洪减灾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开展河道整治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河道整治工程方案进行检查,确保方案符合施工规范和环保要求。
二、工程概况1. 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县,沿XX河XX公里段。
2. 工程范围:河道两侧绿化带、护岸工程、水生植物种植、相关设施建设等。
3. 工程规模:总长XX公里,总面积XX平方公里,投资XX万元。
4. 工程目标:提高河道水质,改善河岸生态环境,增加防洪能力,保护周边村庄和农田。
三、整治方案检查1.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工程结构合理、稳定、耐久。
需检查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确保符合国家规定。
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是整治工程中的关键,需确保施工步骤合理、施工方法正确。
比如护坡施工、绿化带种植等步骤要合理可行。
3.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材料质量过关,使用寿命长。
特别是土石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要保证质量。
4. 施工质量:整治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效果,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确保施工质量。
5. 环保要求:整治工程要符合环保要求,确保不对周边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比如施工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和施工废弃物处理。
6. 安全保障: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施工期间对周边村庄和交通影响也要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
7. 工程预算:整治工程投资要合理,预算编制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
四、完善方案检查1. 完善工程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改进不合理之处。
2. 完善施工工艺,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确保施工过程合理、高效。
3. 完善材料选用,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过硬。
4. 完善环保要求,对环保措施进行完善,确保环保标准得到执行。
5. 完善安全保障,对施工安全进行全方位保障,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生产。
监控施工方案设计实用模板

监控施工方案设计实用模板一、施工前准备1.1 工地调查在施工前,首先需要对工地进行调查,包括工地的地形、周边环境、交通情况等。
了解工地的具体情况有助于确定监控设备的布设位置。
1.2 设备准备根据工地的情况,准备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录像设备、监控软件等。
确保监控设备的品质和功能完备,以确保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控点设置2.1 主要区域确定主要监控区域,包括工地建筑物、工地周边环境、施工道路等。
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监控点,确保能够全面监控工地的各个角落。
2.2 盲区处理在设置监控点时,要注意避免盲区的产生。
对于盲区,可以通过增加监控设备、调整监控角度等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监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监控方案3.1 监控时间确定监控的时间范围,包括白天和夜晚。
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调整监控设备的设置,以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均能监控到关键信息。
3.2 监控策略制定监控策略,包括监控设备的布设位置、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等。
同时,对监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控效果的稳定性。
四、应急预案4.1 突发事件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盗窃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处理。
4.2 监控记录保存定期对监控记录进行保存和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对监控记录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确保监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监控效果评估5.1 效果评估定期对监控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监控覆盖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控方案,以提高监控效果和可靠性。
5.2 反馈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监控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
及时反馈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以不断优化监控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以上是监控施工方案设计实用模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

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河道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河道整治措施。
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建模工具,已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
1. 数据采集与建模。
首先,需要对河道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水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利用BIM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河道整体的数字化模型。
通过建立真实、精确的河道模型,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智能设计与优化。
在河道整治的设计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智能设计和优化。
通过对河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并找出最优的整治方案。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多方案比较和快速修改,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3. 协同施工与管理。
在河道整治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协同管理。
通过建立施工进度模型和资源管理模型,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协调。
同时,BIM 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虚拟仿真,提前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运营与维护支持。
河道整治完成后,BIM技术还可以为河道的运营和维护提供支持。
通过建立河道的运营管理模型,可以实现对河道设施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河道设施的智能维护,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保障河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可以为河道整治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支持。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河道整治工程的科学设计、高效施工和可持续运营,为城市河道的改善和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河道整治BIM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河道监控工程设计方案(DOC)

河道改造工程监控设计方案根据****政府及****水务局加强河道防洪监测监控的要求,在汛期能更好地监测和监控洪水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损失,桐梓县水务局需要建立一套河道防洪监测监控系统。
该方案为水域视频监控系统,为能及时了解区内重点区域以及相关站点情况,方便内部人员管理及统一调度指挥。
充分利用移动公司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视频监控平台。
在区内10个重点区域监控部位进行监控,监控中心设立在市区监控中心。
接入方式:光纤接入设计原则➢先进性:整个系统保持一定的先进性,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适应将来的科技发展。
➢实用性:系统性能价格比高,易维护、易使用、运行费用底。
➢扩展性: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能够适应不断增加的扩展需求,当系统扩容时,只需简单增加硬件设备即可。
➢兼容性:整个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语言环境,并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
➢灵活性:系统构成方式简单,功能配置灵活,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能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需要。
➢实时性:系统图象、数据实时传输。
➢可靠性:系统安全可靠性高,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系统实施方案拓朴图及论述系统功能设计依林环卫级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支持领先的视音频编解码算法,具有强大的网络处理及智能整合功能,可提供集图像监控和报警联动于一体的行业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一、 系统架构视频监控系统由中心业务平台、网络录像单元以及终端设备组成。
终端设备包括前端编码单元和客户端单元。
监控现场的视、音频信号经相应外设采集处理后输入前端编码单元,前端编码单元将其编码,通过专用光缆传送到中心业务平台,中心业务平台再将码流根据需要分发至相应客户端、网络录像单元。
1、中心业务平台中心业务平台位于整个系统的中心,通常部署在用户的中心机房。
中心业务平台逻辑上包含以下几个业务模块:接入认证、网络管理、业务控制以及媒体分发。
接入认证模块主要提供对系统设备及相关业务用户的合法性认证、授权以及资源管理功能。
河道监控工程方案

河道监控工程方案1. 引言河道监控工程是为了保护河道环境、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河道监控工程方案,包括监控设备选型、布局规划、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
2. 设备选型2.1 CCTV摄像头CCTV摄像头是河道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
在河道监控工程中,我们推荐选择高清晰度、远程控制和防护功能强的CCTV摄像头。
这些摄像头能够提供清晰的画面,实现对河道不同区域的全天候监控。
2.2 水位测量仪水位测量仪是用于记录并报告河道水位变化的重要设备。
我们建议选择能够实时监测水位、安装方便、高精度的水位测量仪。
2.3 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用于监测河道水质情况,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浑浊度等指标。
建议选择可靠性高、精度较高的水质检测设备,以确保对河道水质的准确监测。
3. 布局规划3.1 摄像头布局摄像头布局是影响监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河道监控工程中,我们建议选择适当数量的高清摄像头,并合理布置在河道的关键区域。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覆盖全长、高密度地区以及水位变化较大的地段。
3.2 水位测量仪布局水位测量仪的布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们建议选择在河道不同位置设置多个水位测量仪,以便实时监测不同区域的水位变化。
同时,应将水位测量仪与监控系统连接,实时接收水位数据。
3.3 水质检测设备布局水质检测设备的布局应根据河道的特点和水质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我们建议布置在河道上游、下游以及水质易受污染地段,以保证对水质状况的全面监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4.1 数据采集河道监控系统需要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将其发送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
为此,我们建议采用无线传输技术,确保监测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
我们建议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我们推荐将数据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库中,以备日后数据分析和维护工作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改造工程监控设计方案根据****政府及****水务局加强河道防洪监测监控的要求,在汛期能更好地监测和监控洪水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损失,桐梓县水务局需要建立一套河道防洪监测监控系统。
该方案为水域视频监控系统,为能及时了解区内重点区域以及相关站点情况,方便内部人员管理及统一调度指挥。
充分利用移动公司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视频监控平台。
在区内10个重点区域监控部位进行监控,监控中心设立在市区监控中心。
接入方式:光纤接入设计原则➢先进性:整个系统保持一定的先进性,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适应将来的科技发展。
➢实用性:系统性能价格比高,易维护、易使用、运行费用底。
➢扩展性: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能够适应不断增加的扩展需求,当系统扩容时,只需简单增加硬件设备即可。
➢兼容性:整个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语言环境,并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
➢灵活性:系统构成方式简单,功能配置灵活,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能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需要。
➢实时性:系统图象、数据实时传输。
➢可靠性:系统安全可靠性高,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系统实施方案拓朴图及论述系统功能设计依林环卫级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支持领先的视音频编解码算法,具有强大的网络处理及智能整合功能,可提供集图像监控和报警联动于一体的行业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一、系统架构视频监控系统由中心业务平台、网络录像单元以及终端设备组成。
终端设备包括前端编码单元和客户端单元。
监控现场的视、音频信号经相应外设采集处理后输入前端编码单元,前端编码单元将其编码,通过专用光缆传送到中心业务平台,中心业务平台再将码流根据需要分发至相应客户端、网络录像单元。
1、中心业务平台中心业务平台位于整个系统的中心,通常部署在用户的中心机房。
中心业务平台逻辑上包含以下几个业务模块:接入认证、网络管理、业务控制以及媒体分发。
接入认证模块主要提供对系统设备及相关业务用户的合法性认证、授权以及资源管理功能。
网络管理模块负责提供对系统设备的远程管理和集中维护,具体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等。
业务控制模块实现整个企业级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功能,具体包括各类终端设备的鉴权和接入、信令的交换处理、媒体分发及网络录像的控制。
业务控制模块支持多级级联,可实现分布式部署。
媒体分发模块实现整个平台的媒体处理功能,包括单级或多级系统下的音视频请求、接收和分发,一路视频通过媒体分发模块可以被复制成多路送给不同的访问方。
媒体分发模块支持多级级联,可实现分布式部署。
2、网络录像单元网络录像单元用于实现网络媒体数据的数字化录像、存储、检索、回放以及管理功能。
网络录像单元可在中心业务平台的调度下进行分布式部署。
3、前端编码单元前端编码单元即视频编码器,通过各种宽带网络接入到中心业务平台,用于实现监控点音视频信息和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辅助设备(如摄像机、云台、矩阵等)的控制。
4、客户端客户端是远程图像集中监控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平台,主要实现客户登录、图像浏览、辅助设备控制、码流分发控制等业务功能。
二、系统功能依林环境级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为使用视频监控业务的用户提供各类功能的操作使用和配置管理。
依林环境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图像监控➢支持单画面和多种多画面模式的实时图像浏览➢支持每幅画面的手动或自动轮询,轮询间隔可设置➢支持监控点摄像机的远程PTZ控制➢支持图像编码、字幕显示等参数的配置和管理➢支持图片抓拍、移动侦测、音频对讲功能的操作与管理2、存储回放➢支持中心、前端以及客户端三种录像存储方式➢支持告警触发、定时/手动等录像启停控制➢可按多种参数实现前端和中心录像文件的检索➢支持录像文件的本地回放和远程回放➢录像回放中提供快进、倒退、拖拉等多种控制功能3、音频通信➢提供监控点音频上传到客户端功能➢提供客户端音频向监控点广播喊话功能➢提供客户端与监控点之间的双向对讲功能➢通信过程中的音量大小可调节➢支持回声消除,保证双向对讲时的效果4、报警联动➢支持前端编码设备的开关量输入告警联动➢支持移动侦测告警联动➢通过二次开发接口与其他系统结合实现告警联动➢支持图像切换、录像、读秒、摄像头追踪等联动操作➢可通过前端编码设备提供声、光、电警示等联动控制5、管理功能➢提供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及日志管理功能➢支持超级管理员、用户管理员和操作员三种用户➢支持用户及用户组的新建、修改和删除➢支持用户及用户组的系统权限和设备操作权限的指定与分配6、电子地图➢可载入电子地图文件,载入时的显示比例可设置➢可在电子地图中添加、删除和移动图元➢支持图元名称、属性及对应前端编码设备的配置➢可通过双击图元实现前端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可实现电子地图的全局或局部放大、缩小三、系统管理1、用户管理➢提供用户的添加、删除以及用户信息的修改➢支持用户对设备操作权限的分配与修改2、认证管理➢实现用户登录信息的认证➢对登录用户进行授权3、权限管理➢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机制实现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可针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系统操作和设备管理权限4、设备管理➢提供设备的添加、删除以及设备信息的修改➢可根据设备的名称、类型等参数进行设备搜索➢支持设备权限的设置和修改5、网络管理➢提供系统配置管理和系统性能管理➢提供告警管理、安全管理和日志管理➢提供系统配置、状态监测、系统备份及恢复功能四、系统特点1、领先的应用架构系统采用领先的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联网架构,可通过高效的视音频编码技术、灵活的网络处理技术以及智能的应用整合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远程监控整体解决方案。
2、开放的设计体系基于开放的设计体系,依林环境级视频监控系统可提供差异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公安、军队、政府、金融、教育、能源、医药、交通、工业厂矿、连锁超市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3、丰富的业务功能系统可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包括图像浏览、声音播放、PTZ控制、录像存储、点播回放、语音对讲、报警联动、电子地图等。
4、系统集中调度系统采用中心业务平台集中调度的方式实现对业务、用户以及设备的统一管理,有效的保障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5、分布式部署中心业务平台的所有功能模块均可配置、可裁减,可集中运行在同一套操作系统和硬件之上,也可任意分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之上,通过分布式部署,实现系统的大容量平滑扩展和多级级联大型组网应用。
6、电信级管理系统具备电信级的用户管理、认证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网络管理功能,可充分保证整个系统在网络、业务以及用户等方面的可管理、可维护。
依林视频监控软件介绍中心控制服务器:由软件和PC架构的服务器组成,部署在监控网络的中心点,用于控制整个监控系统的运行。
主要提供监控图像的浏览、多画面显示、电视墙管理、云台镜头等外设的控制等功能。
在中、小型监控网络中,不仅提供管理功能,还可通过配置码流和控制软件模块,实现远端视频码流的接入、转发、交换功能。
系统内置了Web服务,网络中的PC可通过Web浏览器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设备介绍一体化摄像机DS-2DE7184系列图像传感器1/2.8"Progressive Scan CMOS 有效像素223万像素水平解析度≥1000TVL最低照度彩色:0.05Lux @ (F1.6,AGC ON) 黑白:0.01Lux @(F1.6,AGC ON) 0 Lux with IR白平衡自动/ 手动/ 自动跟踪白平衡/室外/室内/日光灯白平衡/钠灯白平衡增益控制自动/ 手动降噪支持信噪比大于52dB背光补偿支持宽动态支持电子快门1-1/10,000s日夜模式自动ICR 彩转黑数字变倍16倍隐私遮蔽最多2块区域聚焦模式自动/ 半自动/ 手动镜头焦距 4.7-94mm, 20倍光学变倍速度大约3秒(光学, 广角-望远) 水平视角58.3-3.2度(广角-望远)近摄距10-1000mm(广角-望远) 光圈数F1.6-F3.5Smart功能Smart侦测区域入侵侦测、越界侦测、音频异常侦测、移动侦测、视频遮挡侦测海康威视DS-7916HE-E4网络高清录像机基本参数产品简介 DS-7900HE-E4系列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是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最新款高性价比网络硬盘录像机。
它融合了多项IT高新技术,如视频编解码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DS-7900HE-E4系列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可作为DVR进行本地独立工作,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安全防范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安、教育、电信、服务等行业的视频监控。
订货型号HIK/DS-7916HE-E4/-AF-DVR-Ⅱ-B/16-4HIK/DS-7924HE-E4/-AF-DVR-Ⅱ-B/24-4HIK/DS-7932HE-E4/-AF-DVR-Ⅱ-B/32-4主要特性•支持通过萤石云或hiDDNS域名解析服务进行外网访问;• HDMI与VGA输出分辨率最高均达1080p;•支持HDMI、VGA、CVBS同时输出;•第1/5/9/13/17/21/25/29通道支持WD1/4CIF/2CIF/CIF/QCIF实时编码,其余通道最高支持2CIF/CIF/QCIF实时编码;•采用HIKVISION云台控制协议时候,可通过鼠标选定画面任意区域并进行中心缩放;•支持多画面分割下不同通道并行预览与回放;•支持16路同步回放;•支持标签定义、查询、回放录像文件;•支持回放时对录像场景的自定义区域进行智能搜索;•支持按事件查询、回放、备份录像文件;•支持录像文件倒放功能;•支持硬盘配额管理,不同通道可分配不同的录像保存容量;•支持硬盘盘组管理,不同通道可设定不同的录像保存周期;•支持eSATA盘库,可用于录像和备份;•支持重要录像文件保护功能;•支持4个SATA接口;•支持IPv6协议;•支持海康威视DDNS域名解析服务,一键配置上网;•支持网络检测(网络流量监控、网络抓包、网络通畅)功能;•支持SNMP(简单网络管理)、支持UPnPTM(即插即用)、支持NTP(网络校时)、SADP(自动搜索IP地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PPPoE(拨号上网)等协议。
物理接口DS-7932HE-E4后面板图说明:DS-7916HE-E4/DS-7924HE-E4后面板与DS-7932 HE-E4后面板类似,仅视频输入接口数不同。
DS-7916HE-E4报警输入输出接口为4进1出,DS-7924HE-E4报警输入输出接口为8进4出。
具体以实物为准。
典型应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