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3读3练:第12周周1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练(一)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练(一)
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点火后, 城外的
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 的建议。
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 听从,魏
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解析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345678
12345678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 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 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摘编自《明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345678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C 是( )(3分)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
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
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
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
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
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5分) 答案 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魏学曾)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 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5分) 答案 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 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678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潜在考点+特色专题+考点针对练+提升练)第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潜在考点+特色专题+考点针对练+提升练)第

潜在考点一“沿江展开”是“画卷”——扩展语句1.(2006·江苏)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像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天上皓月当空,银河宛然可见。

地上,池塘边长满了蓊蓊郁郁的树,树景婆娑,偶尔传来的一阵蛙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多么迷人的夜色啊!解析要用上“银河”、“树影”、“蛙声”三个词,同时做到情景交融。

2.(2012·浙江)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解析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3.(2011·天津)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

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辣妈点点雷人模仿秀相当给力,嘉宾毕福剑的评点妙趣横生,搞笑功力有增无减,令众多现场粉丝捧腹连连。

解析这7个词语可以分为两组,“给力”“雷人”“粉丝”是伴随时代而出现的新词,而其他4个则是表现人的积极心态的形容词。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含答案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及,比得上”。

A 项又,再/恢复。

B 项凝结/成为。

C 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曰师曰弟子云者..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④⑦⑧B .②③⑤⑥⑧C .①③④⑥⑧D .②④⑥⑦⑧答案 C解析 ①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③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④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⑥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⑧古义:从,跟从;而,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

A 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向下。

B 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D 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英语外研版(全国)一轮复习Book1Module1课件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英语外研版(全国)一轮复习Book1Module1课件
答案
课文语法填空
Li Kang lives in Shijiazhuang,1. the capital city of Hebei Province.Today is his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school.His new school is very good and the teachers are enthusiastic.Every room 2. is equipped (equip) with a computer with a 3. special (specially) screen.
技术 改正;纠正 享受;乐趣 误解 制度;体系;系统 消失 搬家 助手;助理 文凭;毕业证书
答案
30.amazing (adj.) amazed (adj.) 31.embarrassed (adj.) embarrassing (adj.)
令人吃惊的;令人惊讶的 吃惊的;惊讶的 尴尬的;难堪的;困窘的 令人尴尬的;令人难堪的
One day,the teacher asked me to come to his office,and in his office he told me to recite a text.②I recited it fluently.The teacher praised me and told me I would recite it the next day before my classmates.I told
答案
返回
边讲边练 突破核心考点
1. amazing adj.令人吃惊的,令人惊讶的
应试指导 (1)amaze相关派生词的用法;(2)活动类写作高频词汇
(1)amazed adj.吃惊的;惊讶的 be amazed at/by对……惊讶 be amazed to do...做……很惊讶 (2)amazement n.惊奇;惊讶 in amazement惊讶地 to one’s amazement使某人惊讶的是

新步步高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加练半小时第24练

新步步高2017届浙江高三语文大一轮加练半小时第24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与新的世纪张岱年20世纪是中国由衰转盛、由弱转强的世纪,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在这100年中,中国文化发生了庞大的转变。

在中国,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有一百连年了。

经太长期的讨论,至少有两个问题,多数人已达到了必然的共识,这就是:(一)必需尽力吸取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绩;(二)必需宏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西方近代,从16世纪以来,转入工业化时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庞大的成绩。

对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咱们必需虚心学习。

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还要学习科学方式、科学精神。

西方科学家有一种为求真理而求真理的钻研精神,这是西方科学家取得成绩的内在基础。

而西方的科学方式则是取得功效的关键。

通过一百来年的提倡,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有成绩的科学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希望今世中国的科学家对于世界学术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必需具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具有独立的意识。

而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必然的理解。

中国文化,在16世纪以前,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

16世纪以后,虽然掉队了,可是近代以来能急起直追,奋发图强,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尽力前进的踊跃精神。

这踊跃精神的内在基础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这优秀传统的内容也相当繁复,而其核心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以和为贵的兼容精神。

从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肯定意志的独立、人格的尊严。

孔子说:“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的意志。

比生命更宝贵的是人格的尊严。

这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坚持意志独立、人格尊严,必能克服艰难险阻,而表现为刚健自强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中国文化更以和为贵,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信息类阅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信息类阅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信息类阅学案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复习任务 1.掌握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方法。

2.用好比对法,重点突破第1、2题的设题陷阱。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1.下列对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分析内容信息新高考Ⅰ、Ⅱ卷第1、2题均为选择题,命题有同有异。

同:①设项顺序均与原材料段落顺序大体一致;②大多是信息转述或整合,内容综合性不强;③设误点细小。

异:第1题:①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

②选项多采用对原文重点词句“变形”的表述方式,也有不少跨段落的转述。

③选项设误点多为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时态等。

整体难度不大。

第2题:①主要考查根据内容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兼及多文本间的内容观点概括或比较。

②选项的表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容+推断结论”的形式;另一种是一个判断句,直接呈现结论。

③选项涉及的文本区域很大,有时是跨材料的概括。

④选项设误点多为无中生有、混淆关系等。

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2年新高考Ⅱ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2.根据材料(材料一/二)内容/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其中2020年新高考Ⅱ卷为第3题)根据内容信息合理推断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活动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所谓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就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词语)和句子。

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它们,就无法读懂文章。

因此,它们是读懂、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答好信息类阅读第1、2选择题的关键。

(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好过——潘采夫虚拟采访鲁迅
潘采夫
潘采夫:先生,今天是您诞辰130周年,离开这么久,您的感觉怎样?
鲁迅:我还从来没有过如此的远游。

所谓激动,是没有的,不过看到街市依旧太平,中国还是那个中国,而内里还是我生活过的,欣慰还是有的。

潘采夫:听说先生门下吃鲁学饭的食客有两万以上。

鲁迅:哪里,愧不如曹雪芹,他吃的是草,却用奶汁抚养了全国一半的人口。

潘采夫:先生去世75年了,后来的人给了先生很高的评价,您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鲁迅:让他们赞美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潘采夫:这些年,读经运动如火如荼,儿童读经成了时尚潮流,上海还曾开办了孟母堂。

鲁迅: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

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

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

古书实在是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

(《十四年的读经》)
潘采夫:韩医申遗成功了,中医也跃跃欲试。

您有句话让中医的感情很受伤……
鲁迅:我是曾经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如果因为这句话误了他们的申遗,我感到抱歉。

如果中医可以,则气功、金钟罩、点穴也都可以申遗的。

(《呐喊》序言)
潘采夫:现在有人把批评家叫作表扬家,先生对韩寒、王朔怎么评价?有人说他们继承了先生的衣钵。

鲁迅:凡批评家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相互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

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长,这一面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

假使被文人相轻这个恶名吓倒,对于充风流的富儿,装古雅的恶少,销淫书的瘪三,无不“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那么,
这是怎样的批评家或文人呢?(《文人相轻》)
潘采夫: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有观点说先生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中国本土的作家总得不了奖呢?
鲁迅:这是因为我们不会说话,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

且看动物园的猴子,它们自有它们的首领;首领要它们怎样,它们就怎样。

在部落里,他们有一个酋长,他们跟着酋长走,酋长的吩咐就是他们的标准。

酋长要他们死,也只好去死,那是没有什么文艺,即使有,也不过是赞美上帝。

唱赞美诗是得不了奖的。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潘采夫:有个国家一级女诗人,写一手漂亮的梨花体,她诗歌的流传让低迷的诗坛一片沸腾,又掀起一次让诗歌走进群众的高潮。

鲁迅:这个梨花体,我是知道的,而且也写过几首。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秋夜》)潘采夫:先生写得很有韵味,看来优秀的散文完全可以和诗歌互相转化。

先生还是写古体诗多一些吧。

鲁迅:新诗也还是有的,我做过国真体的诗,就是那首《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问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潘采夫:听说先生在看相方面很有造诣。

鲁迅:这是个谣传,我虽然说过“妥斯托耶夫斯基一副苦相、尼采一付凶相、高尔基简直像个流氓”之类的,但从来不给国人看相,以免被某个行当利用,打出“弘扬国粹从看相开始”的幌子来。

潘采夫: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反响都不错,但有令下来,《快乐女生》明年要停办了。

鲁迅:我早说过,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三闲集》)
潘采夫:还有一些人,在为别人的事情忙活奔走,或者出头说了几句公道的话,然而命
运和结果也不太好。

一位著名的海归科学家饶毅,就因为批评科学体制,在院士评选中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鲁迅: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且介亭杂文·运命》,《鲁迅全集》六卷102页)对于那种为别人奔走的英雄,我仿佛总能看到他们的结局。

“你敢出来!出来!躲在背后说风凉话不算好汉!”但是,如果你上了他们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老实不客气,然后,再学着金圣叹批《三国演义》的笔法,骂一声“谁叫你赤膊的”——活该。

(《伪自由书·不负责任的坦克车》,《鲁迅全集》五卷104页)
潘采夫:那个科学体制就这样坚固吗?
鲁迅:老先生们保存现状,连在黑屋子里开一个窗也不肯,还有种种不可开的理由,但倘有人要来连屋顶也掀掉它,他这才魂飞魄散,设法调解,折中之后,许开一个窗,但总在伺机想把它塞起来。

(《书信·致曹聚仁》,《鲁迅全集》十卷147页)
潘采夫:先生生前常下馆子,那时的饭馆和家里饮食虽不丰富,但也至少无害,现在看到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毒蔬菜之类,先生能吃得下吗?
鲁迅:底层的人们,也会互相伤害的。

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鲁迅全集》三卷46页)
潘采夫:这让我想起了有的人抱怨社会不公,却挥刀奔向学校的小孩子。

鲁迅: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华盖集·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8页)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那么,无论什么魔鬼,就都只能到他自己的地狱里去。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鲁迅全集》三卷47页)潘采夫:强者向弱者,弱者向更弱者,这是一种全面的变坏,敬畏与信仰怎么突然丢失了?
鲁迅:然而看看中国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鲁迅全集》三卷241页)
潘采夫:有的地方权力部门,就开辟了食品蔬菜的特供渠道。

鲁迅: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绝不是原因。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鲁迅全集》四卷396页)
潘采夫:恐怕对学校教育这一块也要反思。

鲁迅:正是,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鲁迅全集》六卷247页)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

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

(《而已集·反“漫谈”》,《鲁迅全集》三卷350页)
潘采夫:先生对爱国青年怎么看?
鲁迅:大约满口激烈之谈者,其人便须留意。

(《书信·致姚克》,《鲁迅全集》十卷181页)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得快。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四卷234页)
潘采夫:先生知道右愤、左愤吗?
鲁迅: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号,——或谓之“绰号”。

(《华盖集·补白》,《鲁迅全集》三卷79页)
潘采夫:先生对宽恕还是那么不“宽恕”吗?
鲁迅: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坟·杂忆》,《鲁迅全集》一卷300页)
潘采夫:先生写文章的时候,最瞧不起的对手是什么?
鲁迅:从指挥刀下骂出去,从裁判席上骂下去,从官营的报上骂开去,真是伟哉一世之雄,妙在被骂者不敢开口。

(《而已集·革命文学》,《鲁迅全集》三卷407页)潘采夫:最后,先生还有什么可说的?
鲁迅: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

(《华盖集·导师》,《鲁迅全集》三卷44页)(有删改)
文章笔锋辛辣,直击现实生活中“读经热潮”“中医”
“梨花体”“毒大米”“爱国青年”等现象,以鲁迅先生之口浇内心块垒,酣畅淋漓。

形式上的创新有二:一是采用了对话体,尤其是虚拟的对话对象;二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直接将鲁迅的话拿过来为我所用,却不给人以斧凿感。

这篇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值得大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