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系与选型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模型其特有的艺术属性,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思考能力。
2.了解经典建筑的空间构成语言,初步具备空间造型能力并加以运用。
3.掌握相关结构的搭建方法或工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各种材料。
5.培养学生在平面(图纸)与具体塑性之间转换的理解力,训练科学的空间尺度认知意识,培养学生对空间处理的高度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6.通过学习,以观念推动实验,实验再推进观念理论体系的完善。
最总实现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思考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1.建议教材
1安明、张伟宁、张矍地编著.《建筑模型与沙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第一版)
2.崔钦淑、聂洪达编著.《建筑结构与选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3
2.主要参考书
1程大锦编著.《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02月01日)
2.李斌、李虹坪编著.《模型制作与实训》,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6月第2版)。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10005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选型英文名称:Selec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 适用对象: 建筑学本科先修课程:无执笔人:金杰审定人:孟昭博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基本出发点是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实际的需要提供相应结构的基本概念知识。
基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掌握基本结构知识,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一般性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的了解,拓宽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后,能掌握基本结构知识,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一般性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的了解,拓宽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梁和悬挑构件教学要求:了解梁和悬挑构件的形式,掌握梁和悬挑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梁和悬挑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教学时数:理论教学2 学时。
教学内容:1.1 梁的形式;1. 按材料来分(1) 石梁,古代埃及、西亚、希腊形成狭长式密柱林立的空间,如阿蒙神庙,帕提农神庙。
这是因为石村抗弯性能差(抗拉低,抗压高) 所以石梁高度很大,极其笨重,跨度受限制,可达8—9m(2) 木梁,古代亚州地区大面积才用,形式空间开阔通透,一般为框架结构,也有采用干式结构木材抗腐、防蛀、防火性能差且资源有限,木结构房屋轻巧、精致,且富于装饰(细部)自重轻抗拉、抗压、截面小,跨度大,可达11m 按外观还可分为直梁和月梁近年来,胶合木结构有所发展(3) 钢梁,适用范围广泛,轻质高强材料强度高,所需截面小,自重相对较小,抗拉抗压均强防腐防火差,造价高,一般采用土学形式空腹钢梁跨度可达18m以上(4) 砼梁,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砼受压,纵向钢筋受拉,箍筋受剪受到挠度和裂缝宽度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超过12m预压力砼梁石受拉区预压应力控制梁的裂缝窗度和挠度,跨度达18m;—般梁高为1/14 —1/8L ,梁宽为1/3 —1/2梁高。
0009213建筑结构选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5建筑系教学大纲中文简介目录目录 (2)学科基础必修课 (4)0007082新生研讨课 (4)0007114素描-1 (5)0004454 建筑制图与表达 (6)0004775 建筑设计初步I-1 (7)0007499 建筑设计概论 (8)0007490素描-2 (9)0008282 建筑设计初步I-2 (10)0009175建筑物理-1 (热) (11)0007497 色彩-1 (12)0009173 建筑设计II-1 (13)0007498 色彩-2 (14)0009174 建筑设计II-2 (15)0005015中国建筑史 (16)0000359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7)0009172建筑构造原理 (18)0007493 外国建筑史(双语) (19)0009176 建筑物理-2(光) (20)0009177建筑物理-3(声) (21)0000220 建筑设备 (22)0009186城市设计 (23)学科基础选修课 (24)0004552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概论 (24)0009190 建筑环境心理学 (24)0009189 建筑法规 (25)0009196园林史论 (26)0007521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7)0009195室内环境设计原理 (28)0004556 建筑师职业教育 (29)0007568建筑表现技法 (30)0009197专题设计1 (32)专题设计2 (33)专业限选课 (35)0009214 建筑力学-1 (35)0004539 建筑力学-2 (36)0007525计算机辅助设计-2 (37)0009213 建筑结构选型 (38)0007527计算机辅助设计-3 (39)0009212 建筑结构设计 (40)0004466城市设计概论 (41)0009210当代建筑思潮(自学) (42)0009211建筑结构 (43)“建筑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44)专业任选课 (46)0005543 建筑施工 (46)0009205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47)0007542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双语) (48)0009203家具设计与制造 (49)0007571建筑与城市保护更新(双语) (50)“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51)学科基础必修课0007082新生研讨课课程编码:0007082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英文名称:Freshman Seminar学分:1 总学时:16面向对象: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一年级先修课程:无考核形式:学习报告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新生认知所学专业,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研究兴趣,培养其积极思考、讨论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促进探索创新精神的形成。
结构工程教学大纲

结构工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工程结构在受力和变形作用下的力学性质、计算方法、设计理论等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结构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设计、分析和评估不同种类结构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结构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结构工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 能够运用结构力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桥梁、楼房等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3. 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熟练掌握计算方法;4. 能够进行结构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结构工程基础知识- 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稳定性等基本概念;- 结构荷载及其基本计算方法;- 结构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2. 结构计算方法- 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与原理;- 结构应力、应变的计算与分析;- 结构变形的计算与分析;- 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
3. 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结构设计中的安全、经济、美观性原则;- 结构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原则。
4. 结构工程实践案例- 桥梁结构设计与评估;- 楼房结构设计与评估;- 隧道、岩土、水利等结构的设计与评估。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自主学习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部分: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内容。
考核方式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考察,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结构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所有学子在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体系结构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0812000485课程性质:选修学分/学时:2/32。
其中,讲授 32学时,实验 0学时,上机 0学时,实训 0学时。
课程负责人: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方法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先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再以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合成、存储系统结构、流水线结构、多处理机系统、RISC结构、分布计算环境结构及数据流计算机结构等现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并了解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最后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新发展。
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工程知识1.1 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知识。
1.2 能够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2. 问题分析2.1 能够理解并恰当表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实际问题。
2.2 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际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2.3 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能够合理解决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实际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知识初步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4.1能够采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并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4.2具备采集有效数据的能力。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与资源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升等问题进行设计与实现。
6. 终身学习6.1具有自觉搜集阅读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6.2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前沿。
6.3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三、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课程等共同实施。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是建筑经济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领会必要的力学概念, 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了解常见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能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一般结构问题;明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能识读结构施工图。
3.教学基本要求(1)平面力系和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 教学中应讲练结合, 并安排适量的课外练习;(2)构造要求是结构部分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中应从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入手, 着重讲清内力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以便学生理解, 切忌死记硬背;(3)抗震构造措施分散安排在相应章节讲授, 教学中应注意与非抗震构造的比较, 以利学生掌握;(4)结构施工图部分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应结合施工图讲解, 并应使学生识读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屋盖施工图各一套;(5)结构标准图是一个重要内容, 各教学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教学。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 即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在学习建筑力学时, 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 建筑力学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建筑结构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若前部分力学知识学不好, 将会给后部分的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 本课程又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基础, 并与之相配合, 利用识图和构造知识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同时又为《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 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筑结构与构造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与构造(13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版)XX学院艺术设计系(或教研室)2014年12月目录前言 (2)第一章建筑构造技术概论 (5)第一节建筑结构与构造概述 (5)第二节建筑结构体系 (5)第二章墙体构造技术 (5)第一节墙体的分类与构造设计要求 (6)第二节砖墙构造 (6)第三节砌块墙构造 (6)第四节隔墙与隔断 (7)第五节墙面装修 (7)第六节墙体保温与隔热节能构造 (8)第三章楼地面构造技术 (9)第一节楼板层的组成与设计要求 (9)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构造 (9)第三节地坪与地面构造 (10)第四章顶棚构造技术 (9)第一节顶棚构造技术概述 (9)第二节直接式顶棚的装修构造 (9)第三节吊顶的装修构造 (9)第四节顶棚与其他界面的收口工艺 (9)第五章楼梯构造技术 (9)第一节楼梯构造技术概述 (9)第二节楼梯设计 (9)第三节楼梯细部构造设计 (9)第六章门窗构造技术 (9)第一节门窗构造技术概述 (9)第二节门 (9)第三节门五金 (9)前言一、课程简介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建筑构造技术是建筑学由概念转化为物质实践的最重要的技术课程之一。
建筑构造及市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设计概念。
本课程以民用建筑基本构造技术为主,进口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重点反应民用建筑中的基本构造设计原理、装设构造及构造做法。
同时也涉及到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较快且在工程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建筑新材料、装饰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以民用建筑为主,详细介绍了建筑物的构成、材料的选择、以及合理的解决其构造与连接。
围绕建筑构造技术体系中有关的新型墙体、基础、楼地面、吊顶、楼梯、门窗等构造内容做详细介绍与解释。
本课程将涉及到四大模块,首先,第一块是基础知识点学习,这一块在每次课中都会以理论基础的形式出现。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适用专业:2015级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函授)辅导教材:《建筑结构》郑睿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第1章建筑结构概论内容:1、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在建筑物中的功能;2、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应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3、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结构的三大功能要求、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其实用设计表达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其实用设计表达式;4、建筑结构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概念、功能要求及应用,掌握两种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及其实用设计表达式。
第2章混凝土结构内容:(一)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选用原则1、钢筋: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弹性模量,钢筋的种类和级别,钢筋的选用及检验。
2、混凝土:(1)砼的强度:砼的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砼的抗拉强度。
(2)砼的变形:砼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徐变;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收缩与温度变形。
(3)混凝土的选用。
3、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粘结力:粘结力的概念,粘结力的测定,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措施。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砼强度的取值方法及取值标准,理解砼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以及钢筋的强度及变形性能,了解粘结力的组成。
(二)钢筋混凝土梁内容: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截面形式及尺寸;保护层厚度;钢筋的直径及间距;(2)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计算基本假设;基本公式;截面设计(基本公式法、表格法);强度复核(基本公式法、表格法);(3)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应力图形;基本公式;适用条件;截面设计;强度复核;(4)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试验分析结果(两类T形截面及其应力分布,翼缘宽度);两类T形的判别,基本公式;截面设计;强度复核;(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①.斜截面的工作阶段及其破坏情况;②.影响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③.斜截面的强度计算:无腹筋梁的抗剪强度;有腹筋梁的抗剪强度;砼与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的简支梁,连续梁与框架梁);砼、箍筋与弯起钢筋共同承担的剪力;(6)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抵抗弯矩图,纵筋的弯起与切断,纵筋的锚固,钢筋长度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991270
【英文译名】:Selec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Forms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分数】:2.0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
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多了解和掌握结构选型知识,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基础,有正确的结构意识,能够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正确处理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将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创造的建筑设计,促进建筑形式的丰富多彩。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常用中大跨建筑形式和多层、高层建筑形式的系统介绍,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概念,让学生了解各种结构形式的组成、受力特点、布置方式、适用范围、结构要点等,同时通过国内外各种结构体系实例,巩固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认识思路,使建筑设计与结构能有机的结合。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等。
四、课程内容(带*者为重点内容、带△者为难点内容)
(一)绪论
1. *掌握结构选型的意义;
2. △理解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
(二)梁
1. *掌握梁的分类;
2. △了解梁的受力与变形;
3. 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构造;
4. 了解楼板的结构与布置。
(三)桁架结构
1. 了解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2. *掌握桁架结构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3. *掌握屋架结构的选型、构造与布置;
4.了解屋架结构的实例;
5.了解桁架结构的其他形式。
(四)单层刚架结构
1. △了解单层刚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2. *掌握单层刚架结构的形式;
3. *掌握单层刚架结构的构造与布置;
4. 了解单层刚架结构的工程实例。
(五)拱式结构
1.△了解拱的受力特点;
2.△掌握拱脚水平推力的平衡;
3. *掌握拱式结构的形式;
4. *掌握拱式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5.了解拱式结构的工程实例。
(六)薄壁空间结构
1. 了解薄壁空间结构概述;
2. *掌握圆顶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3. *掌握筒壳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4. △了解折板内容;
5. △了解双曲扁壳内容;
6. △了解双曲抛物面扭壳内容;
7.△了解薄壁空间结构的其他形式。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教学大纲
(七)网架结构
1. 了解网架结构概述;
2. *掌握平板网架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式;
3. *掌握网架结构的支承方
式;4. △掌握网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选型;5. *掌握网架结构主要几何尺寸的确定;6.了解网架结构的构造;7.了解组合网架结构;8.了解网架结构的工程实例。
(八)网壳结构
1. 了解网壳结构概述;
2. *掌握筒网壳结构;
3.了解球网壳结构;
4.了解扭网壳结构;
5.了
解其他形状的网壳结构;6. △掌握网壳结构的构造和选型。
(九)悬索结构
1. 了解悬索结构概述;
2. △了解悬索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3. *掌握悬索结构的形式;
4. *
掌握悬索结构的稳定;5. 了解悬索结构的工程实例。
(十)薄膜结构
1. △了解薄膜结构的特点;
2. 了解薄膜结构的材料;
3. 了解空气薄膜结构;
4. 了解悬挂薄
膜结构。
(十一)高层建筑结构
1.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概述;
2. *掌握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3. 了解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实例。
(十二)特种结构
1.了解“鸟巢”结构;
2.了解国家大剧院结构;
3.了解“水立方”结构;
4.了解上海浦东机场
结构。
(十三)结构选型与布置作图
1.掌握建筑结构选型与布置作图的原则;
2. *理解结构平面布置图;
3. 理解各种结构形式。
五、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成绩=20%平时成绩+8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
七、其它说明(如习题或作业,实践环节内容和要求)
本门课程暂无试验、上机和课程设计内容。
习题和作业由教师根据要求布置。
八、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建筑结构选型》(增订版)陈保胜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建筑结构选型》陈保胜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0第一版
《建筑概念设计与选型》江见鲸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
《建筑结构选型概论》叶献国主编武汉理工出版社2003.12第一版
九、学时分配
2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注:带*的不占理论学时。
编写负责人: 周俐俐审核人: 雷劲松部门主管领导:王月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