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两个同学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尊重彼此,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争论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3. 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其他组员观摩并提出建议。

4. 分享与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分享与交流等环节的表达能力。

3. 学生价值观:评估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争论的故事》2. 分组讨论表格3. 角色扮演道具4. 教学PPT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故事文本,打印并分发给每个学生。

2. 准备分组讨论表格,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3. 根据故事内容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如衣物、道具等,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体验。

4. 制作教学PPT,包含故事梗概、讨论问题、教学目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展示。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

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争论以及争论的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争论技巧。

3.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争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例如同性婚姻、环境问题、人工智能等,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的争论观点。

2. 争论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争论的基本概念和争论的作用,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争论技巧,如发掘问题本质、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观点、耐心倾听等。

3. 课堂争论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辩方,另一个是反方。

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各组分别就辩方和反方发表意见,进行辩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作为评委,评判辩论的过程和结果。

4. 争论总结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争论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争论技巧及其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教学评价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观察和评价可以看出,学生的争论能力和争论技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争论话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争论经验。

同时,也帮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加自
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争论过程中学生没有放弃对方的观点,而是努力争取提出自己的证据和理由。

总结
争论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而有效的争论技巧和技能也是缔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值得在日常教学中大力推广。

《争论的故事》教案-1

《争论的故事》教案-1

《争论的故事》教案《争论的故事》教案15篇《争论的故事》教案1一、学习目标:1、能表演哥哥和弟弟争论的经过。

2、领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恰当使用提示语说写一句话或一个片段。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争论的故事了。

这节课,我们又该学到哪些知识呢?谁来把学习目标大声朗读一遍?(二)、表演1、哥哥和弟弟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请你认真读一读,能不能读出争论的语气?同桌能不能演一演他们争论的经过?2、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

3、出示:哥哥认为大雁应当,他的理由是。

弟弟认为大雁应当,他的理由是。

4、出示填空题。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5、指名填空后自由读。

6、师:象这样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以后在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三)、明理1、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指名说)2、书上也有四句话,先试着读一读,再分别请四位同学读出不同的语气。

3、你最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4、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5、:同学们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各抒己见。

6、这时,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赞许”是什么意思?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哥哥和地点争论的经过还深深地记在我们心中,尤其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提示语,请学生再次读。

我们也要学着使用提示语,比如说,今天下午看电影,印浩岚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他一定是欢蹦着走进教室。

出示句子:印浩岚()说:“ 。

”指名学生用多种表示人心情高兴的词语说。

2、作业:留心周围的人物对话,如《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争论》任选一题或自己写一个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任务的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

(五)、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争论的故事》教案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表达的主题。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争论中的智慧与幽默。

3.2培养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表达的主题。

2.教学难点:2.1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2培养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争论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争论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2.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2.4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争论进行分析。

3.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课文中的例子进行佐证。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词义等。

4.2学生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一个关于争论的小故事。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案(精选12篇)

争论的故事教案(精选12篇)

争论的故事教案(精选12篇)争论的故事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

(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1)他们笨在哪儿?(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争论的故事》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争论的故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论的故事》教案篇1《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

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1、课堂上的声音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

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

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生交流)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读题2、质疑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说说自学要求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再读全文3、讨论交流四、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2、讨论争论情形(1)、起因(2)、经过(3)、结果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评议(1)有没有读出感情(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六、布置作业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1、说说这个故事2、兄弟俩错在哪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四、教学生字词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2、写字指导3、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2、《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读题2、质疑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说说自学要求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再读全文3、讨论交流四、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2、讨论争论情形(1)、起因(2)、经过(3)、结果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评议(1)有没有读出感情(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六、布置作业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1、说说这个故事2、兄弟俩错在哪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四、教学生字词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2、写字指导3、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争论的故事》教案之四,争论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3、《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15篇

《争论的故事》教案15篇

《争论的故事》教案15篇《争论的故事》教案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论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

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指名说说词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

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四、总结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字词的效果。

课件出示①打猎为生,射雁充饥;②讨论吃雁,争论不休;③老人评理,两全其美;④抬头一看,无影无踪。

2.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说一说课文内容吗?
1.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
课件出示:哥哥弟弟
煮烤
2.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他们争论的内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重点:兄弟俩争论的内容)
第一次争论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哥哥和弟弟为吃大雁发生了几次争论?
2.第一次争论时,哥哥是怎么说的?“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课件出示
3.听得出,你比较喜欢煮着吃,弟弟同意吗?
5.那他想怎么吃大雁?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6.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7.你能把这一句改成陈述句吗?课件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

8.你觉得哪句更能表示弟弟认为煮着不好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9.(读)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我听出来了,弟弟不喜欢煮着吃。

谁能再读读这个句子?
10.弟弟不喜欢煮着吃,他想要——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出来吗?
11.“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弟弟只喜欢烤着吃。

12.我们把弟弟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过渡:弟弟态度这么坚决,哥哥是不是就让一下他呢?
第二次争论
1.哥哥为什么不让?
2.课文中哪个四字词语告诉你哥哥不同意弟弟的做法?字典中对“然”字有三种解释,你选择哪一种?
3.既然哥哥认为弟弟不对,那他怎样去说服弟弟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也有一句反问句,你能换种方式说一说这个句子吗?
4.哪一句的语气更强烈些?(第一句)请你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预设:(1)我没听出哥哥想和弟弟争辩的意思,
(2)不错,有进步/话声不高,但铿锵有力。

(3)请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过渡:哥哥都有些生气了,弟弟还是服从他的安排好吗?
5.你拿出理由来。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6.什么是不服气?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服气的事情?
7.你在遇到不服气的事情时会怎样说话?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

8.听你的语气,似乎同意煮着吃。

你们看,这里面又有两句反问句,你能换一种方式来说吗?哪一句的语气更强烈?(反问句)
9.注意到这个“!”了吗?弟弟不服气,还拿出了例子来证明。

想想看,弟弟在说这话的时候仿佛看到什么?你把这个感叹句读一读。

预设:
(1)是呀,看着香喷喷的烤鸭,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请你们也带着这样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

(2)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有信心读好吗?请你读。

(3)我没有看出很不服气的样子,再试试?
(4)我从你瞪着的双眼中看出了不服气。

还有谁想读?
(5)师:我从你快速的朗读中听出了不服气,真不错,谁想和他比一比?
(6)是呀,听你这么一说,的确蛮有道理的。

10.现在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句子,同桌之间分角色演一演,谁说的有道理我们就听谁的。

注意读出哥哥的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读出弟弟的很不服气。

11.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提示:你演哥哥,请读出他的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你演弟弟要读出他的很不服气。

预设:哎呦,你们两个表演得真好,你看这的争论就叫——
12.那么我想考考你们,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休”就是停止的意思。

13.我们来向他们学习。

一二组演哥哥,三四五组演弟弟,老师负责念旁白。

点评:瞧你们一个个瞪圆的双眼,涨红的小脸,谁也说服不了谁。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幸好有位老人经过,我们找他评理去,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2.老人给了兄弟俩一个什么建议?
3.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4. 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自然段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5.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总结
1.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2.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3.板书:感想抓住机会先做起来
4.你们和盛老师的学生一样聪明。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课件出示: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全班齐读这两句话。

5.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