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合集下载

魏晋壁画之伏羲女娲图

魏晋壁画之伏羲女娲图

2014年9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一、概述自70年代以来,嘉峪关已发掘的20余座墓葬中陆续出土了9幅伏羲女娲图像,其中有5幅收藏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均为馆藏珍贵文物。

1979年新城13号墓出土伏羲女娲棺图。

1979年嘉峪关文管所在新城古墓区发掘了两座砖室墓,13号墓的后室放置两具较完整的木棺盖,内绘伏羲女娲图。

现存新城魏晋壁画艺术陈列馆。

女棺伏羲女娲图像为人首蛇身,尾部相交,伏羲在右,左手执规,头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须,胸前日中一乌,女娲在左,右手执矩,发髻高挽,胸前月中一桂树。

伏羲女娲周围饰云气纹。

棺盖长280,宽59,厚8厘米。

男棺伏羲女娲图像为人首蛇身,尾部有兽足。

伏羲在左,右手执规,头戴山字形冠,胸前日中一乌,女娲在右,左手执矩,发髻高挽,胸前月中一蟾蜍。

伏羲女娲着宽袖交领衣,似在轻盈云气中飞舞。

棺盖294厘米,宽60厘米,厚8厘米。

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始祖,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

他们手持规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反映在魏晋墓棺板画中的伏羲女娲形象,意在追求死者与生之无异的精神生活环境,它既有祈福求佑、祛邪避恶的功用,同时,又寄托了贵族阶层对神仙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伏羲女娲传说传说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二位主神和始祖,初民就利用这个传说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与繁衍问题。

伏羲女娲传说出现的地域遍及全国各地,所表现的形式多样:有说唱的形式,如现今保存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创世史诗;有文献的零星记载,如《淮南子》等;有出土的文物中,如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

在出土的画像中,伏羲女娲的表现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伏羲女娲画像,代表了每个时代、文化中相异的信息。

(一)伏羲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

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述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述题

中国传统⽂化概论论述题(((((中国传统⽂化概论1. ⽂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凡是超越本能的、⼈类有意识地作⽤于⾃然界和社会的⼀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化;或者说,“⾃然的⼈化”即是⽂化。

2、什么是⼴义的⽂化?与⾃然相对,着眼于⼈类与⼀般动物、⼈类社会与⾃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类卓⽴于⾃然的独特⽣存⽅式,泛指⼈类所创造的⽂明成果,⼜称“⼤⽂化”。

3、⽂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化体系?试举例说明(1)物态⽂化层约相当于物质⽂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化,它是⼈的物质⽣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化。

2)制度⽂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系列的处理⼈与⼈相互关系的准则。

3)⾏为⽂化层:多指⼈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为模式。

4)⼼态⽂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式、⼼理活动等等。

这是⽂化的核⼼。

4、什么是狭义的⽂化?狭义的⽂化指⼈类所创造的⼀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类精神⽂明的⼀个组成部分。

狭义⽂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称“⼩⽂化”。

5、什么是中国⽂化?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中国⽂化是中华民族根据⾃⼰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然、社会与民族⾃⾝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明成果,具有⾃⾝的民族与国度特⾊。

中华民族是中国⽂化的创造⽂体。

基本内容有:⼀、独具特⾊的语⾔⽂字;⼆、翰如烟海的⽂化典籍;三、惠及世界的科技⼯艺;四、精彩纷呈的⽂学艺术;五、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6、中国传统⽂化是指什么时期的⽂化?指 6 千年前的⽂化⾄鸦⽚战争(1840 年)时期的中国⽂化。

第⼀章中国⽂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商周⾄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是怎样划分政区的?(1)商周: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

西周实⾏了“封邦建国”,“受民受疆⼟”的典型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基本上推⾏到全国。

2)西汉初年,采⽤“郡国并⾏制”。

浅谈伏羲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伏羲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 变化和发展 的, 不 断 洛书古称龟 书 , 说 有神龟 出于洛水 , 其 甲壳上 有此 的相对性 , 图象 , 结构是戴九履一 , 左三右七 , 二 四为肩 , 六八为足 , 以五居 中, 五方 白圈 皆阳数 , 四隅黑点为阴数 。 对立统一 规律讲 的是方 圆、 阴 阳、 浓淡等对 立 面既
周敦颐写 了《 太极图说 》 加 以解 释。现 在看 到的太极 图, 用之外蕴含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 。 4 . 天 人合 一 、 对 立 统 一 的思 想 就是周敦颐所传 的。
【 五) 河 图
中国传统文 化 中整体 的 、 辩 证的 、 因果循环 的思维
强调事物各 方面辩证 统一和相互 间 的联 系 , 其思 伏羲 在黄河 上发现龙 马身上 的图案 与 自己一 直观 方式 ,
掘出了仰 韶文化 时期蚌砌龙虎 图案 , 印证了虎图腾是伏 设 计 中 , 龙 图腾 、 虎 图腾 、 八卦符号 、 太极图 、 河 图和 洛 书
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 以 , 伏羲 开先河的传统文化 也 是 常 用 题 材 。 也称为龙 虎文化 。 3 . 以人为本 的宗 旨
对 立 又统 一 的矛 盾 转 化 过 程 。 这 一 规 律 揭 示 的 是 客 观 现
三、 伏 羲 文化 在 环 境 艺术 设计 中的 应 用
( 一) 环 境 艺 术设 计 对 伏 羲 文化 内 涵 的借 鉴
实的本质运动过程 。 现在很 多优 秀的设计作品都体现这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 让元素形成互补 , 造 伏 羲文化元 素会 随着时代发 展 、 科技 进步 、 人们 生 些 元 素 的对 比 , 达 到 和谐 共 生 的效 果 。 比如 粗糙 未 打 活 方 式 的 变 化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产 生 一 定 的形 态 变 化 和 发 成 一种 心 理 转 化 , 搭配材质 精细光滑 的地面 , 就 会 产 生 原 展。 但是 , 其思想精髓却一直贯穿其中 , 成为一条主线 指 磨 的沙 石 墙 面 , 始和人工相碰撞 的现代效果 ;或是整体灰 暗的色调 , 辅 引着环境艺术 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环境艺术 中 , 手法 的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神话传统中三大核心母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母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深层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

这三大神话母题分别为“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神话中的神话”。

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起源以及自然现象等问题的思考与想象。

英雄神话则突出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事迹传颂,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而“神话中的神话”则指的是那些在神话传说中嵌套着其他神话故事的特殊现象,它揭示了神话传承与演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跨文化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神话传说,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世价值,为当代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中国三大神话母题概述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塑造了中国特有的神话叙事传统。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核心母题,它们反复出现,形成了中国神话的基本骨架。

在这其中,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洪水神话”这三大母题。

“创世神话”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它描绘了天地如何分离,日月星辰如何诞生,以及人类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过程。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英雄神话”则主要聚焦于那些具有超凡能力、为人类或族群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半人半神的特性,他们或是战胜强大的敌人,或是完成某项伟大的任务,从而成为族群中的传奇人物。

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都展现了古人对于英勇、智慧和奉献精神的崇敬。

“洪水神话”则是以洪水为灾难背景,讲述人类如何面对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故事。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

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多样,本文从现代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寻出其精华与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的出路提出:要继承精华,同时也要创造新文化,让其成为祖国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观念精华与糟粕出路血缘,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使一个民族拥有了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源泉;相同的精神又使无数不同的民族融会在一起,相互渗透着、展现着各自的精彩,和谐相处——无论是伏羲的东夷部族,还是神农的南蛮部族,或者是黄帝的西戎部族,这就是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文化。

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说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

汉字是人类的历史上最古老最神奇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山海经》里的奇文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回荡千载、扬名海内外的唐诗、宋词、元曲;在这支滚滚东去的中国文学浪涛之中,沉淀出了无数篇美妙醉人的诗词文赋;遗落出了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哲理铭文、寓言典故……中国文史典籍。

古人云:春读诸集;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经。

经,万学之源,铸成华夏文明基本肌骨,博大精深;史,钩沉上下三千年文明线索,一以贯之;子,海纳百川,融哲人智慧,百家争鸣;集,汇聚宇宙灵秀,孕育蓬勃昂扬生机,汪洋恣肆。

中国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林林总总,构成了中国多姿多彩宗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之一。

国国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有哪些_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有哪些_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有哪些_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文化早期的源头以《易经》为代表,儒家也有“《易》为五经之首”的说法。

据记载,伏羲在7000多年之前就创造了《易》。

实际上,《易经》代表了中国先哲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

其中,《易经》中体现的变易思想、忧患精神、人与世界一体的体认等,都对后世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重视德性和自觉的集中体现。

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中国文化给出的表率就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的基础上实行的“禅让”,这种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在讨论政治理想时,总是会把尧舜禹时期作为理想的代表。

但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基础上的人治,有着自身严重的局限,对于此,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少足够的反思。

商周之际的时代变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礼记》文献记载,中国的商代非常注重鬼神,社会事务的合法性都来自于鬼神意旨。

据历史记载,很多看到商代问题的人,都尽力奉劝纣王改弦更张,可是纣王以“天命在我”的姿态,我行我素,最终被周取代。

这种情况下,周代就面临着如何解释天命转移的问题。

如果天命选择的是商,那么,周取代商就不具有合法性。

这种情况下,周代的统治者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认为,天命确实存在,但是天命选择谁管理国家,要看这个人是否领悟天命,而领悟天命的表现就是德政,就是爱民。

这就是《尚书》上所讲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变革,自此后,中国思想文化没有走向神学,而是走向对人的重视,这与西方思想史有着重大分野。

到了东周时期,历史上称为春秋和战国,中央控制力明显弱化,诸侯国开始出现异心,“问鼎”这个词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浅谈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的必要性

浅谈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的必要性

浅谈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的必要性伏羲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宗教、文化的完整体系,被当今世界誉为“文明的开山祖师”。

在古代中国,伏羲文化在教育、艺术、体育、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伏羲文化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能够使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和家风。

伏羲文化传承了古老的美德,如宽容、孝敬、忠贞、勤劳和节俭等,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表征,也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倡导。

当每一位学生接受伏羲文化的教育并将其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就能够牢固地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家风,为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从而引发兴趣。

很多古代文化如伏羲文化就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彩完整体系,它详尽地反映了古代文明的智慧,在教育中宣传伏羲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再者,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能够洞悉历史,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理解。

伏羲文化不仅涵盖了文化、宗教、经济等内容,而且还与周、汉、唐等古代朝代发生了多方面的关系,影响着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因此,通过开展各类伏羲文化的讨论和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更好地体悟历史文脉,不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最后,伏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伏羲文化涵盖了护身、护健、诊断等传统医学内容,它既注重古代体育活动,又涵盖了多种传统艺术、工艺,通过开展各类伏羲文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经典的知识,更加灵活的动手实践,从而让学生获得不同于课本知识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应用文化知识,增强学习意义和学习效果。

总之,伏羲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开展各类伏羲文化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古老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深刻体会历史文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他们养成完善的精神修养,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彝族八卦精神源于伏羲八卦的知识总结

彝族八卦精神源于伏羲八卦的知识总结

——也说八卦图的来历——.咏伏羲八卦图与彝族八卦图.天大(鲤鱼龙门)、地大(征服洪水)、人大(史前史)画八卦,龙门信仰时期(水火无情)山海篇;天水“一”生“六”成气势(“七十”)在,先天八卦“六六(鲤鱼)”气势(“七十”)缘【注】。

伏羲排“山”倒海(“泽”)有骨气,地(河)图“雷”厉“风”行底气悍;彝卦哼哈力士保平安,天(洛)书几朵(多)绿(鲁)物满人间。

龙的传人走进新时代,携手合作共赢世界观!洪荒年代,大同世界。

远古人奋发向上、征服洪水、充满了来自人鱼情缘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龙门易数信仰。

本文利用鲤鱼跳龙门的半坡人鱼盆、含山玉版、河图洛书的“四方八位”井字形信仰模型,以及《人亦大的史前史》工具,来释解伏羲八卦图与彝族八卦图之谜。

伏羲大帝“道法自然”画八卦,给人类送来了万物与信仰;彝族八卦图记载的物质与精神誉满人间。

伏羲大帝画八卦,画出了鲤鱼跳龙门的壮丽史篇,使人类进入了具有因果关系的万物俱佳的龙门信仰时期(公元前6000年——前彝族八卦图的物质与精神源于伏羲八卦图的万物与信仰注:资料来自网络,非本人自创。

2070年)。

这一境界在彝族八卦图中得到了彰显。

一.彝族八卦图的物质与精神,彰显了伏羲八卦图的万物与信仰。

1、彝族八卦图具有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四方八位理念。

彝族八卦图以水、火、木、金、土、禾、地、石(山)为卦象,与伏羲八卦图相比,缺少了天、风、雷、泽卦象。

这是因为,伏羲先天八卦图,指的是伏羲一画开天,给人类送来了万物与龙门信仰;然而彝族八卦图却是人类接收物质与精神的记载。

从伏羲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可以看到,这是“道法自然”之现象,而彝族卦名哎、哺、且、舍、鲁、朵、哼、哈属天生福禄,表达的则是人类社会之需求,其中哼哈二将是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龙门骨气的金刚力士。

2、彝族八卦图与伏羲八卦图的“天”、“地”之分。

彝族八卦图将原伏羲卦符(风)(泽)、(山)(雷)所在方位,分别进行了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刘雁翔
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中华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附着在伏羲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

当然,现代意义上的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轶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之时即口传心授,长久流传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确立,其事迹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

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伏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

关于伏羲及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多种史籍都指向同一地方,那便是地处陇右的古成纪,其具体的地点就在今渭水本源上游的甘肃省天水市境。

天水市有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古建筑群和相传伏羲画卦的古画卦台。

1993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欣然题词“羲皇故里”。

伏羲的故事和著名的大地湾(天水市秦安县境)等古文化遗址相对照,可证陇右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就大的地域而言,伏羲的故事及相关遗址遗物遍布祖国各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最好的见证。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

《汉书·古今人表》称之为“上上圣人”,的确实至名归:伏羲的发明创造是人文之根,如后世颂扬词所言:“开物成务,万古文明”;以伏羲八卦为基础的《周易》是思维之根,作为六经之首,构建了我国古代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伏羲人面蛇(龙)身所代表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维系之根,也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奋进的标识。

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伏羲的精神仍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历朝历代对伏羲的崇拜,其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