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解析)理综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2卷高考真题(含答桉)理综

2010年全国2卷高考真题(含答桉)理综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 .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 .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效应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 .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 .一个效应B 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的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 和Aa 个体全部存活,aa 各题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和Aa 的比例是A . 1︰1B .1︰2C .2︰1D .3︰1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 .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 .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 .自然界中存在的噬菌体字型感染细菌后其DNA 整合到细菌DNA 上6.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H ++OH -=H 2O 表示的是A .NH 4Cl+NaOH NaCl+NH 3↑+H 2OB .Mg (OH )2+2HCl=MgCl 2+2H 2OC .NaOH+NaHCO 3=Na 2CO 3+H 2O=== △D .NaOH+HNO 3=NaNO 3+H 2O7.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 4H 10(g )+213O 2(g )=4CO 2(g )+5H 2O (l ) 2878-=∆H kJ/mol ②C 4H 10(g )+213O 2(g )=4CO 2(g )+5H 2O (g ) 2658-=∆H kJ/mol ③C 4H 10(g )+29O 2(g )=4CO 2(g )+5H 2O (l ) 1746-=∆H kJ/mol ④C 4H 10(g )+29O 2(g )=4CO 2(g )+5H 2O (g ) 1526-=∆H 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 kJ/molC .-1746 kJ/molD .-1526 kJ/mol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若(NH 4)2SO 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 2、N 2、NH 3和H 2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B .1:2C .2:1D .4:111.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 4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 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 4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B .1:3C .1:2D .1:112.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山西省_2010年_高考全国卷1理综真题(理科综合)(附答案)_历年历届试题(详解)解析

山西省_2010年_高考全国卷1理综真题(理科综合)(附答案)_历年历届试题(详解)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将铜屑加入3+Fe 溶液中:3+2+2+2Fe +Cu=2Fe +Cu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342Fe O +8H =3Fe +4H O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32Fe +4H +NO =Fe +2H O+NO -+↑D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22Fe+6H =2Fe 3H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精美解析版)-全国理综(Ⅰ)

2010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精美解析版)-全国理综(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广西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2010全国理综Ⅰ·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A【解析】23892U →23490Th ,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8 92U →234 90Th+42He 。

234 90Th →23491Pa ,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90Th →23491Pa+ 0−1e 。

234 91Pa →23492U ,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 91Pa →234 92U+ 0−1e 。

【考点】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问题。

15. (2010全国理综Ⅰ·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A .a 1=g ,a 2=gB .a 1=0,a 2=gC .a 1=0,a 2=m M M+g D .a 1=g ,a 2=m M M+g【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 1=0. 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g Mm M MMg F 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题, 共计 30 分)1、(6分)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6分)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6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6分)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5、(6分)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 题, 共计 42 分)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Add text
Add text
Add text
Add text
Add text
Add text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click to type slide title
-50
+70
TG Diagram-simple
Add text in here
Add text in here too
Add text in here
Add text in here too
Add text in here
Add text in here too
Add text in here too
02. ADD TEXT
03. ADD TEXT
CONTENTS
01. ADD TEXT

2010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解析)理综

2010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解析)理综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3 S 32 Cl35.5 K 39 Ca 40 Ni 59 Cu 64 Ba 137 La 1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全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丙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

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合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已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一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黑龙江卷)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黑龙江卷)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答案:AC ;解析:B 错,因为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 错,因为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答案:C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101l l k F -=,)(022l l k F -=,解得:k=2121F F l l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答案:AD ,解析:选项B 错误,根据P=Fv 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选项C错误,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D.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O 含量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Mg(OH)2>Al(OH)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3 S 32 Cl35.5 K 39 Ca 40 Ni 59 Cu 64 Ba 137 La 1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全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丙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

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合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已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一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1L m ol )2(1.0-⋅-a bB .1L b)m ol -0(2a 1-⋅C .1L mol )(10-⋅-a bD .1L mol )2(10-⋅-a b11.已知:HCN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mol kJ 1.12-⋅-=∆H ;HCl (aq )与NaOH 反应的1mol kJ 6.55-⋅-=∆H ,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A .7.67-1mol kJ -⋅ B .-43.51mol kJ -⋅C .+43.51mol kJ -⋅D .+67.71mol kJ -⋅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2Ag (s )+Cd 2+(aq )=2Ag +(aq )+Cd (s ) B .Co 2+(aq )+Cd (s )=Co (s )+Cd 2+(aq) C .2Ag +(aq )+Cd (s )=2Ag (s )+Cd 2+(aq ) D .2Ag -+(aq )+Co (s )=2Ag (s )+Co 2+(aq ) 13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Fe 3O 4与稀硝酸反应:2Fe 3O 4+18H +=6Fe 3++H 2↑+8H 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 2-3+2H +=CO 2↑+H 2O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 2++SO 2-4=BaSO 4↓正确DFeBr 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 2反应: 2Fe 2++2Br -+2Cl 2=2Fe 3++4Cl -+Br 2错误,Fe 2+与Br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1212l l F F --B .1212l l F F ++C .1212l l F F -+D .1212l l F F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判断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 .在t 1~t 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 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 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 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 和空气阻力)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 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 线运动。

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A .13-B .32-C .2123- D .231-19.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 图线如图所示。

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b a ηη,, 由图可知b a ηη,的值分别为A .41,43 B .32,31 C .21,21 D .31,32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0T T 。

纵轴是)/lg(0R R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 的圆柱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央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 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

一铜质细直棒ab 水平置 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

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 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 1,下落距离为0.8R 时电动势大小为E 2。

忽略满足流损耗和边缘效应。

关于E 1、E 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1E E >,a 端为正B .21E E >,b 端为正C .21E E <,a 端为正D .21E E <,b 端为正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 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 的器材有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米尺 B .秒表 C .0~12V 的直流电源 D .0~12V 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写出两个原因)23.(11分)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T R ,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

某 同学将T R 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1R 、2R 连成图1虚线 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L R 的阻值随T R 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

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L R 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

L R 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L R 阻值(Ω)54.351.548.344.741.437.934.3(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为了检验L R 与t 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L R —t 关系图线。

(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4所示。

电流表的读数为 ,电压表的读数为 。

此时等效电阻L R 的阻值为 ;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 。

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路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 和19.30s 。

假定他在100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时间与100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 时最大速率的96%。

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5.(18分)如图所示,在a x ≤≤0、20ay ≤≤范围内有垂 直于x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坐标原点O 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 量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 平面内,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

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 a 到2/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