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出现了不少成熟的辞格。
A.《商书》 B.《尚书》 C.《周书》 D.《春秋》答案:B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特点。
A.《尚书》B.《论语》C.《春秋》D.《国语》答案:C3、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春秋》B.《左传》C.《尚书》D.《国语》答案:D4、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列子》B.《孟子》C.《荀子》D.《礼记》答案:A5、()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也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春秋》B.《国语》C.《吕氏春秋》D.《战国策》答案:D6、《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A.左丘明B.孔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其具有()的特征。
A.创始性B.综合性C.抒情性D.实用性E.随意性答案:ABDE2、战国时期,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士族阶层的兴起C.诸国并立,竞相揽才的风气D.战事频繁E.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答案:BCE3、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杂家答案:ABCD4、《春秋》三传指的是()。
A.《仲尼弟子列传》B.《公羊传》C.《左传》D.《榖梁传》E.《老子韩非列传》答案:BCD三、判断题1、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其中,《春秋》、《论语》、《庄子》、《墨子》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18秋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____和应劭。
A.王充
B.司马相如
C.张衡
D.班固
正确答案:A
先秦诸子散文中以论证详密著称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D
()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A.《秦风?蒹葭》
B.《周南?桃夭》
C.《橘颂》
D.《蚕赋》
正确答案:C
李斯的《谏逐客书》产生于()
A.春秋末期
B.战国末期
C.秦朝初期
D.秦朝末期
正确答案:B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中关于生死观的一段名言。
A.《报任安书》
B.《史记》
C.《汉书》
D.《吴越春秋》
正确答案:A
“兼爱非攻”是____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正确答案:D
韩非子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
A.儒
B.道
C.法
D.杂
正确答案:C
《国语》二十一卷,其中____九卷,占全书将近一半。
A.齐语
B.鲁语
C.晋语
D.秦语
正确答案:C
赵晔的____ 是东汉后期一部有价值的载记野史。
A.《淮南子》
B.《战国策》
C.《吴越春秋》
D.《春秋左传》
正确答案:C
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的作品是()
A.《离骚》
B.《哀郢》
C.《秋声赋》
D.《九辩》。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一、1.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道德经》《道经》《德经》 3.《国语》4.表本纪书列传诸侯王以及辅汉有功之臣的事迹 5.32 刘向《孙卿书》《孙卿子》杨倞 6.晁错贾谊二、1.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其中《左传》的影响最大。
2.出自《墨子·非命上》,是墨家提出用作为立言的依据,三表即“有本之者,有言之者,有用之者”,又称作三法,墨子把它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标准。
三表法标志着古代论证方法的进步。
3.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定的一本杂家著作,也称《淮南鸿烈》内容方面吸取了老、庄、荀、韩诸家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即重视说理,又运用形象思淮使文章具有很浓郁的文学色彩。
成为西汉中后期论说文的代表作。
4.是西汉前期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其主旨就是通过总法秦朝来灭的覆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史论文章,奠定了史论文借古论今,以史为鉴的写作传达统。
5.是孔门弟子和后学编篡而成的,大约成于战国初年,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散文集。
是语录体散文。
三、1.①—《新书》②—《烈女书》③—《法言》④—《越绝书》⑤—《潜夫论》2.①—《战国策》②—《孟子》③—《韩非子》④—《庄子》⑤—《吕氏春秋》四、1.译文:苏秦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理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为与他说话。
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得到一部姜太公的《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经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说:“哪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得到金玉锦缎、获得卿捆的尊贵地位的呢?”出自:《战国策·秦策—苏秦将连横》2.译:限制人民使人民安居而不迁到别处去,不能凭借封疆的地界;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有人帮助,很少有人帮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的,所以君子或者不打仗,打起来就一定胜利。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记载“鲧禹治水”神话的典籍是()A.《山海经》 B.《穆天子传》 C.《吕氏春秋》 D.《淮南子》答案:A2.一般认为,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A.地域B.音乐C.内容D.年代答案:B3.《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董仲舒B.何晏C.王逸D.王弼答案:C4. “郑人买履”寓言出自()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答案:D5.《国语》的性质是()A.编年史B.国别史C.通史D.断代史答案:B6.《七发》的作者是()A.枚乘B.班固C.张衡D.扬雄答案:A7.开创了文学史上“悲秋”题材的是作品是()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九思》答案:C8.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出自()A.《山海经》 B.《淮南子》 C.《九歌》 D.《三五历记》答案:B9.下列不属于今文诗的是()A.鲁人申培的《鲁诗》B.齐人辕固的《齐诗》C.燕人韩婴的《韩诗》D.赵人毛苌的《毛诗》10.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邹氏传》答案:D11.《国语》最权威的注者是()A.韦昭B.何晏C.王弼D.朱熹答案:A12.成语“越俎代庖”出自()A.《国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答案:C13.《山鬼》属于()中的一篇。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答案:B14.中国文学史上“七体”主题,实由()所撰《七发》发端。
A.宋玉 B.贾谊 C.枚乘 D.班固答案:C15.司马迁,字()A.子长 B.子建 C.子美 D.子瞻答案:A16.《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A.《乐府诗集》 B.《玉台新咏》 C.《昭明文选》 D.《文心雕龙》答案:C17.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A.《论语》 B.《战国策》 C.《尚书》 D.《左传》答案:C18.“狡兔三窟”成语出自()A.《战国策》 B.《国语》 C.《史记》 D.《庄子》答案:A19.《诗经》中的“三颂”是指()A.周颂、商颂、齐颂B.周颂、商颂、鲁颂C.夏颂、商颂、鲁颂D.周颂、韩颂、鲁颂20.《过秦论》的作者是()A.李斯B.晁错C.贾谊D.司马迁答案:C21.《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A.扬雄B.刘向C.王逸D.郑玄答案:B22.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A.后羿B.后稷C.伏羲D.仓颉答案:D23.“五言之冠冕”是刘勰对()的评价A.《古诗十九首》 B.《诗经》 C.苏李诗 D.《咏史》答案:A24.散文《论贵粟疏》的作者是()A.陆贾B.贾谊C.王符D.晁错答案:D25.被后人称成为“小离骚”的作品是()A.《九歌》B.《九章》C.《九辩》D.《九怀》答案:B26.《论衡》的作者是()A.王充B.刘向C.晁错D.仲长统答案:A27.《史记》中人物传记不在下列哪个体例中()A.本纪B.世家C. 列传D.书答案:D28.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后汉书》 B.《汉书》C.《史记》 D.《战国策》答案:C29.“长沮桀溺耦而耕”出自()A.《论语》 B.《韩非子》 C.《荀子》 D.《孟子》30.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 B.《春秋》 C.《逸周书》 D.《左传》答案:B31.下列寓言出自《庄子》中的是()A.画鬼最易B.买椟还珠C.老马识途D.庖丁解牛答案:D32.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A.《天问》 B.《九歌》 C.《九章》 D.《九辩》答案:D33.()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先秦两汉散文》期考试题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二)考试时间:120分钟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班级:学号: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是古代人民以自觉的先古方式创作的神异故事,我国古代记载神话较多的书籍是。
2.《诗经》原名,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总集。
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断代简史,《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4.《论语》是一部记叙,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5.汉乐府民歌与《诗经·国风》一脉相承,继承发扬了传统;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汉乐府最杰出的叙事诗。
二、简述题(40分)1.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2.简述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
3.简述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4.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事项内容及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20分)为什么《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四、阅读理解(30分)阅读《诗经·蒹葭》,回答下面问题:1.体会本诗所创造的朦胧意境。
2.分析二、三两章字词之间更换在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秋水伊人”的特定含义。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先秦两汉散文》参考答案(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题:1.口头创作;《山海经》2.《诗》;《诗歌》3.编年体;国别体4.孔子;语录体5.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第二题:(一)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
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e36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8.png)
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共五篇]第一篇: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先秦两汉散文史答疑题先秦部分第一章1、简析战国散文繁荣发展的原因。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散文崛起的黄金时期,著者众多,百家纷呈,历时两个半世纪,后来散文的各种文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其原因如下:(1)社会原因。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都想“王天下”,不断争斗,他们一方面需要对历史上的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另一方面需要能够使他们“王天下”的理论指导,包括具体的施政措施,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各个学派应运而生。
(2)文化的普及及解放。
随着奴隶制的解体,贵族和官府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了,掌握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私人讲学之风盛行,统治者为统一天下,扩张版图,广泛招揽人才,罗致贤能。
(3)经济对文化的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大城市的出现以及交通的进一步便利,使各诸侯国的交往和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和广泛;各派著书立说,虽无意于以文采取胜,但不得不重视文采和作文技巧提高了散文质量。
(4)为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
文学中的任何体裁都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质向文的发展过程,在前述种种因素的促进下,散文发展的内因遇到了有利的外因条件,迅速出现一个高峰。
2、先秦散文总体上的特点。
先秦散文就其总体而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功利性,无论哪一部著作都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而创作的,还没有出现后世那样单纯的抒情写景而供人怡悦心情的散文。
(2)创造性,先秦的散文作家无处模仿和继承,因而各成体系,各具特色,各有秉性,成为后世各种体裁之源。
(3)综合性,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均未独立,往往统一存在于一部著作中,即这些著作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4)殊途同归,尤其是战国时期,尽管史家的各自观点并不一致,但都在记述史实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当时和后世统治者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单是为了史实本身;哲学家思想各异,但都是为了治理乱世,为了追求一个虽然各自不同但都是太平盛世的理想。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有计谋、城府深B.斯文、淡泊C.沉稳、老实D.愚蠢、贪婪【正确答案】A2.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B.公子吕C.京城大叔D.郑庄公【正确答案】C3.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左传》B.《国语》C.《史记》D.《汉书》【正确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C.晋人御师必于毅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正确答案】D5.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夙兴夜寐B.信誓旦旦C.其乐融融D.道路以目【正确答案】D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C.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D.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正确答案】A7.《秦晋靖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弦高8.蹇叔C.孟明D.阳处父【正确答案】B8.《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左传》9.《战国策•赵策》C.《国语》D.《战国策•魏策》【正确答案】B10《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琴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
A.以礼治国B.甘于淡泊C.制礼作乐D. 专心诗书【正确答案】B10.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以武力手段去称霸B.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C.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D.邹人与楚人战【正确答案】A11.《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B.秦始皇C.屈原D.父亲【正确答案】C12.《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C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到的寓言故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秦两汉散文史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________________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___________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__________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______________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__________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____________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子)。
_____________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____________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______________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____________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___________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_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___________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_____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_____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_________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_________________26、《周易》中阳爻用“一”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____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______________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答: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性善论答:孟子在理论上提岀“性善”论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
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岀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行人辞令答:行人辞令,即外交辞令。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外交活动频繁。
在外交活动中,他们一方面要顾到“礼”,在理由上站住脚,以体现其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真正的用意表达岀来,让对方明确地感觉到,这就要求外交辞令必须文雅、含蓄、委婉、富有文采,同时又要语意清楚明白。
4、李斯答:秦代文学极不发达,而李斯则是秦代唯一的文学家。
李斯是一位大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谏逐客书》是秦统一以前的作品,颇有辞赋之风;他作的石刻碑文,“质而能壮”,启发了汉晋碑铭的创作;另外,《史记•李斯列传》中所附的几篇文章,也能体现李斯卓越的文学才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史记》五体答: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的设立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为后代史家所继承。
本纪是以朝代的先后为序记载从黄帝至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表是以表格的形式,以年或月为经、以事件为纬的方法记载历史大事。
书是分类的专门史,分类说明典章制度、天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世家是记载一些世代相承的诸侯王的历史,取其“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之意。
列传是除本纪、世家外的历代的形形色色的各阶层各方面的人物传记。
这五种体例,相互配合、说明、印证、联系、比较,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6、九流十家答: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先秦学术流派分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以及小说家,因前九家形成流派,故称九流,小说家不能入流,与前九家合称九流十家。
7、兼爱非攻答: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
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
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8、合纵连横答: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岀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
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9、汉赋答:汉赋是在汉代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新的文学体裁。
它是两汉文学的主流,其形式受传统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深刻,并经历了初兴、成熟与转变三个不同的阶段。
汉赋的特点有铺叙夸张,劝百讽一,词藻华丽,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丰富等。
10、李陵之祸答:公元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攻打匈奴,并命李陵为李广利“将辎重”。
李陵不肯,主动请命攻打匈奴。
李陵先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大臣纷纷祝贺,后来几经恶战,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和孤立无援而失败,投降了匈奴,原本为李陵唱赞歌的众大臣纷纷落井下石。
司马迁深感不平,说了一些袒护李陵的话,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狱治罪,处以宫刑,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很大的摧残。
司马迁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并认识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本质,这都有助于他对汉代社会作深刻的分析揭露。
11、甲骨卜辞答: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
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
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12、《论语》答:“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三、翻译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4、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苏武有之矣。
孔子说:“有远大志向和仁德之心的人,他们是宁可以自己的死亡来成就仁德,也不愿为偷生苟活而损害仁德的”。
他还说:“代表国君岀使别国,要不辱没国君委派给自己的使命”。
苏武是完全符合的。
5、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语出《周易•屯卦•六二》。
意谓一群骑士徘徊逡巡,不是来抢劫,而是来迎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
7、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意谓你问’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8、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意谓吃得饱穿得暖,安逸地居处而没有教育,就与禽兽差不多。
四、简答1、《论语》中孔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位思想深沉、举止端庄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形象。
《乡党》篇静态地写出孔子端庄而迂谨的特征。
孔子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他的一切行事都限定在礼的范围内,只是他有时候太拘泥于小节,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论语》中的孔子既是一位“圣人”,同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儒者,是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
孔子思想中还有向往恬淡,投身大自然,追求心闲自在的一面。
《阳货》篇中,既表现了孔子性格中有不被强力所动摇的棱角的一面,也有在不敢得罪阳货的情况下以几句短语搪塞的圆滑的一面。
2、《左传》的文学成就有哪些?a、作者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典型材料,条理清楚,叙述既集中,又富有戏剧性。
b、作者在记叙历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c、《左传》是以善于记叙战争闻名于世的。
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总是把战争和参战各方的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其胜负的原因,有时还连带说到战争带来的影响,这体现了作者先进的军事思想。
d 、 《左传》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很突岀的,尤其是善于记叙行人辞令。
e 、 《左传》在详尽地记载历史的基础上,运用了许多文学上的技巧。
3、 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岀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
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 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岀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 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 天命”。
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 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 ,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王道;荀子则主张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主张礼治与法治并用,王道与霸道兼行。
总之,荀子既继承了孔孟的学说,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了改造。
荀子的思想是战国后期社会发 展的产物,是具有进步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