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先秦诸子散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丰赡.〔zhān〕谄.媚〔chǎn〕畎.亩〔quán〕亟.待解决〔jí〕畏葸.不前〔xǐ〕悌. ( tì ) 恸.哭( dòng) 朝觐.( jìn ) 揠.苗助长〔yà〕猝.不及防( cù )C.譬.如( pì) 哂.笑(shěn) 龟.裂〔guī〕强恕.而行 ( sù ) 稗.官野史 (bài )D.水獭.〔tǎ〕秦桧.( Huì) 怵.惕 (chù ) 绚.丽多姿 (xuàn) 放辟邪侈.〔chǐ〕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布衣疏食集腋成裘偃旗息鼓诛连九族B.见危受命流连忘返因材施教言不及义C.囿于成见忿忿不平脉膊微弱民生凋蔽D.置假设罔闻察颜观色愤世嫉俗金壁辉煌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

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出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市区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

C.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渐入常态,运行平稳,特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逐步正常化。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吕氏春秋吕览杂家2. 吕氏春秋先王之法不可法循表夜涉引婴投江刻舟求剑3. 谏逐客书上秦王书逐客对秦不利4. 新书过秦论论治安策西汉宏文5.《论贵粟疏》6.《新序》《侯苑》《列女传》7.狱中上梁王书极任安书司马迁极任安书8. 骚体赋汉大赋小赋(抒情小赋)大赋9.楚辞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10、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11.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司马相如12. 张衡 13.纪行赋述志赋幽通赋张衡归田赋刺世疾邪赋14.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5.本纪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选择题、1.A2.A3. C4.A.5.B6.B7.A8. D9.C 10. A 11.D 12.B三、名词解释1.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

2.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3.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4.“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先秦两汉散文》期考试题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二)考试时间:120分钟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班级:学号: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是古代人民以自觉的先古方式创作的神异故事,我国古代记载神话较多的书籍是。

2.《诗经》原名,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总集。

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断代简史,《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4.《论语》是一部记叙,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5.汉乐府民歌与《诗经·国风》一脉相承,继承发扬了传统;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汉乐府最杰出的叙事诗。

二、简述题(40分)1.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2.简述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

3.简述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4.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事项内容及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20分)为什么《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四、阅读理解(30分)阅读《诗经·蒹葭》,回答下面问题:1.体会本诗所创造的朦胧意境。

2.分析二、三两章字词之间更换在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秋水伊人”的特定含义。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先秦两汉散文》参考答案(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题:1.口头创作;《山海经》2.《诗》;《诗歌》3.编年体;国别体4.孔子;语录体5.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第二题:(一)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

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有计谋、城府深B.斯文、淡泊C.沉稳、老实D.愚蠢、贪婪【正确答案】A2.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B.公子吕C.京城大叔D.郑庄公【正确答案】C3.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左传》B.《国语》C.《史记》D.《汉书》【正确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C.晋人御师必于毅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正确答案】D5.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夙兴夜寐B.信誓旦旦C.其乐融融D.道路以目【正确答案】D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C.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D.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正确答案】A7.《秦晋靖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弦高8.蹇叔C.孟明D.阳处父【正确答案】B8.《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左传》9.《战国策•赵策》C.《国语》D.《战国策•魏策》【正确答案】B10《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琴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

A.以礼治国B.甘于淡泊C.制礼作乐D. 专心诗书【正确答案】B10.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以武力手段去称霸B.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C.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D.邹人与楚人战【正确答案】A11.《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B.秦始皇C.屈原D.父亲【正确答案】C12.《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C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到的寓言故事是()。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问题详解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问题详解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先秦两汉散文答案您的位置:考核练习>>在线答题结果第一阶段基本测试一、单选1.原始诗歌的显著艺术特征是(分数:2分)A.与神话传说同时出现B.与原始戏剧同时出现c.与原始音乐、舞蹈同时出现d.单独出现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分数:2分)a.《春秋》b.《易经》c.《尚书》d.《吕氏春秋》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分数:2分)a.《尚书尧典》b.《诗大序关雎序》c.《淮南子道应训》d.《吕氏春秋古乐》标准答案是:C。

你的答案是:4、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分数:2分)a.《春秋》b.《庄子》c.《淮南子》d.《山海经》标准答案是:D。

你的答案是:5、《诗经》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官方奉为经典、正式称作《诗经》是(分数:2分)a.汉代b.秦代c.唐代d.宋代标准答案是:a.你的答案是:6、关于删诗说的论述是(分数:2分)a、“到了孟春月,成群结队的人就会散去。

行人会震动慕铎,慕铎喜欢在路上收集诗歌,并请大师把他的节奏比作天子。

”(汉代食物志)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国语周语上c、“如果一个男人60岁,一个女人50岁,没有孩子,官员会穿衣服吃东西,这样人们可以寻找诗歌。

镇会搬到城市,城市会搬到乡村,乡村会听到天子的故事。

”(春秋公羊传)d.“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xx。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xx散文的主流是xx。

5、xx、xx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xx政治思想的核心是xx。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xxxx。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xx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xx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人之手而写成。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2、性善论3、兼爱非攻4、合纵连横三、翻译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四、简答1、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2、《左传》3、墨子4、汉赋5、政论文6、《尚书》7、《庄子》8、韩非(子)9、《史记》10、四二、词语解释:1、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孟子在理论上提出“性善”论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

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

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

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4、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出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

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三、翻译:1、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2、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四、简答:1、《史记》传记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不仅准确地叙述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

(1)司马迁创造了一种接近口语的文言,朴实实用,既便于叙事,又使人易懂。

他有意识地摒弃那种词采华美的语言形式,加强语句的长短变化,使其更为散文化,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干净利落、朴实优美的语言风格。

(2)司马迁善于用历史人物本身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展示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语言就是他内心的外现,说话的神态、口吻,包括内容都带有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些语言加以记录,就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3)《史记》本身的叙事语言也是十分高妙的。

不仅能准确地记述事件的发展经过,而且能极好地烘托环境气氛,使人物和事件活起来,如同小说一般。

(4)司马迁大胆采用民间口语、俗语、谚语,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中的许多明智者及许多哲人都比较重视民心向背,从而主张在一定的限度内保障民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得到民的支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2)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荒淫阴险、骨肉相残的丑恶和残暴行为。

对于统治者的揭露,先秦史书多能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是对当时史官的要求。

(3)作者肯定和赞扬了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爱国者、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

3、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

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天命”。

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王道;荀子则主张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主张礼治与法治并用,王道与霸道兼行。

总之,荀子既继承了孔孟的学说,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了改造。

荀子的思想是战国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具有进步性的。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

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家。

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和应劭。

6、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和《左传》。

8、“兼爱非攻”是的主张。

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论。

1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之祖。

二、词语解释1、汉赋2、李陵之祸3、甲骨卜辞4、《论语》三、翻译1、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四、简答1、《春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2、《左传》的思想倾向3、《周易大传》提出了哪些文艺观点。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铁云藏龟》2、文献结集型3、纵模4、仁政5、王充6、《周易》7、《谷梁传》8、墨子9、性恶10、传记文学二、词语解释:1、汉赋是在汉代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新的文学体裁。

它是两汉文学的主流,其形式受传统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深刻,并经历了初兴、成熟与转变三个不同的阶段。

汉赋的特点有铺叙夸张,劝百讽一,词藻华丽,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丰富等。

2、公元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攻打匈奴,并命李陵为李广利“将辎重”。

李陵不肯,主动请命攻打匈奴。

李陵先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大臣纷纷祝贺,后来几经恶战,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和孤立无援而失败,投降了匈奴,原本为李陵唱赞歌的众大臣纷纷落井下石。

司马迁深感不平,说了一些袒护李陵的话,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狱治罪,处以宫刑,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很大的摧残。

司马迁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并认识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本质,这都有助于他对汉代社会作深刻的分析揭露。

3、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

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

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4、“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三、翻译:1、语出《孟子·告子上》。

即使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

2、语出《庄子·秋水》意谓你问‘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3、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意谓吃得饱穿得暖,安逸地居处而没有教育,就与禽兽差不多。

四、简答:1、《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艺术特点有:(1)记事上“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即以年、时、月、日、事为记史顺序,首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史系统。

(2)记史简略,叙事只是一个大纲,并不细写,如同现在文章的大标题。

(3)《春秋》在语言上的特点比较突出。

①特别重视用词的准确和含义的深刻,“微言大义”,即以准确的词语来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态度、立场等。

②《春秋》虽不以记叙见长,但有些记叙句非常讲究技巧,表现了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

2、《左传》所包含的思想比较复杂,但其进步思想倾向十分明显。

(1)作者作为一个忠于历史事实的史家,本着“不隐恶”的史德,真实地描述了历史事件,对统治集团及其成员的荒淫无耻、阴险凶残,贪鄙邪恶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上,作者强调“人道”。

在“君”与“民”的关系上,作者十分强调“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民本思想。

(3)《左传》的作者对政治上具有卓识远见的人、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有爱国言行的人、有高尚节操的人,是加以肯定和赞扬的。

(4)《左传》作为先秦历史阶段的产物,也必然反映出思想上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如作者多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主张维护宗法制度,维护反映尊卑上下的“礼”等,以及迷信天道鬼神等。

3、《周易大传》虽然是释经,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明,而是就经文而加以发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包存极为美妙的哲学、文艺、美学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世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文艺观点包括:(1)非常重视“言”、“辞”的作用。

《周易大传》多次提到言辞是一个君子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君子,必须通过修饰自己的言辞来确立自己的诚信,将其看作成就自己事业的关键,若出言不慎,将导致祸乱的到来;言辞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外观,团结和睦的言辞才是君子之言;君子之辞既要有内容,又要讲究言辞的技巧。

(2)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

《周易大传》论述了“辞”和“情”之间的关系,“圣人之情见乎辞”,内心的“情”不同,所外观的“辞”也就不同。

(3)提出了“书”“言”“意”等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际是提出了文艺创作的重要论题。

①“书”指书面文字;“言”指言语,口头所说之话;“意”指思想和内心的领悟,即“心意”。

②指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明了三者的关系。

(4)关于“文”的论述。

《周易大传》指出“爻有等,故曰物,物象杂,故曰文”;提出“天文”“人文”两个文化范畴。

自然万物,刚柔交错,形成了天文景观;人文即为“礼”。

刚柔交错的天象是自然的外观形式,是自然的“文采”;“礼”的等级是社会的外观形式,是社会的“文采”。

《周易大传》的这些论述对后世的文论和和美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一、名词解释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